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历史人物一直都是定型的,忠奸之分分明。 坏人头上有虱子,脚底全是脓; 好人是无可挑剔、完美无缺、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人。
但俗话说,叛徒可以像叛徒一样忠诚。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非常困难的。 同一个人对他的评价会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没有一个共识。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三国伟大政治家荀彧就是其中之一。
荀彧是曹操的智囊。 他不仅帮助曹操称霸天下,曹操还打败了皇帝,打败了吕布,打败了袁绍。 每一步都离不开荀彧的巧妙谋划。 荀彧也不遗余力地为曹操网罗人才。 钟繇、荀攸、郭嘉等大臣,都是出自他的见识。
然而,当曹阿掌权,想要躲避汉献帝,暴露狐狸尾巴时,荀彧却耿直坚决反对,与曹操划清界限。 曹操也彻底放弃了荀彧,给了他一个空盒子让他自杀。
因此,荀彧一直被视为汉朝的忠臣,忠臣的典范。 后人对他评价很高。
”颍上王荀文若,号称王佐才,名声高如五山,功绩惊人。孟德无终,留侯永不再来。忠义因恨而死,世界充满悲伤!” 这是明代嘉靖年间《人物》出版的《三国演义》。 “对荀彧的评价可以说是完美的。(颍上是荀彧的故乡,荀文若是荀彧的人物。)
但有些人不这么看。 明末清初文学家毛宗纲在他的百回本《三国演义》中,将荀彧视为不忠的小人。
小说中,他还用一首诗来评价荀彧的一生:“文若的才华举世闻名,可惜落入豪门,后世不留后壁,也不见他”。汉武帝死后。”
“刘侯”指的是汉朝开国英雄张良。 这首诗的意思是荀彧虽然有才华,但品德却有缺陷。 他不能忠于国家,反而帮助纣王迫害汉朝,背叛汉献帝。 他怎么能和张良相比呢? 就算死了,他也不会羞于见地下的王。
事实上,彻底否定荀彧并不是毛宗纲主动提出的。 历代人们对荀彧的看法早已是消极和坦白的,唐代诗人杜牧就是其中之一。
唐代大诗人杜牧在《铭刻荀文若传》中说,荀彧在关键时期的行为表明他是一个伪君子。
他举了以下例子: 1、荀彧当初为曹操称霸天下,积极工作、出谋划策,曾被曹操当面称赞为“我儿子的妻子”。
子方是谁? 张良是刘邦的谋士。 如果说荀彧是张良,那么曹操就是一心称帝的刘邦。 荀彧知识渊博,历史绝对不是体育老师教的,他一定有这个常识,他对曹操的意图了如指掌。 为什么他当时无动于衷,继续追随曹操呢?
2、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交战时,荀彧更公开地对曹操说:“现在与你一起征战天下的,只有袁绍儿了。”
如果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所说的话,荀彧是被动的; 然后当荀彧主动表忠心说要辅佐曹操打天下的时候,他就直言要辅佐曹操推翻汉献帝。
但当曹操在荀彧等谋士的帮助下,实现了个人抱负,大局已定,只剩下一个手续时,荀彧恍然大悟。
他开始认为自己的祖先曾是汉代的马载,深受皇帝的宠爱。 如果在重要的历史时刻他不表态反对,他就会被千古骂名。 只有这样,他才能一边做婊子,一边修牌楼,“招名入汉”。
所以,杜牧说荀彧不仁,虚伪。 他无异于“教贼藏墙洞而不与贼斗,这还不算贼吗?”:
为盗贼提供线索,帮助盗贼查清地点,规划行动路线,提供作案工具,最终在盗贼将赃物运往其他国家时停止合作。 你会成为一个好人吗?
于是杜牧说:“文若死是恰当的。” 这意味着荀彧的死是他自己的错,并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然而,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却不这么看。 他推翻了《资治通鉴》中对荀彧的判决,并说荀彧还是有底线的:“若魏武称帝,则禹为明朝辅佐”。 他的功绩与萧何的功绩相同; 于不但不这样做,反而有利于自杀以求名,何等不厚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荀彧没有责任,没有坚持,没有心当汉皇帝,他怎么可能冒险拒绝曹操封他为卫公,加九熙呢?
可以说,曹操手下的众多大臣中,只有荀彧最了解曹操的性格,也知道违抗曹操的后果。 但他依然没有任何犹豫,挺身而出。 他是一位忠臣,名不虚传。
然而,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并没有将荀彧视为汉朝的忠臣,而是将其视为曹操篡汉王朝的帮凶。
因此,陈寿写《三国志》时,荀彧与荀攸、贾诩并列列传。 他认为这三人是曹魏政权的智囊。 言下之意是,没有他们,汉朝就不会灭亡。
但陈寿表示,荀彧并没有背叛汉朝的主观动机,而是因为荀彧没有战略眼光,没有及早察觉曹操的真实意图,误判了人。 “偶然知道并不足以实现一个人的抱负。”
对此,南朝史学家裴松之在注释《三国》时否定了陈寿的观点。 他说:“陈的言论符合世界常识”:老陈,你不是实事求是,你完全是为了媚俗。
裴松智进一步说道:“我想这就是我所说的,但我真心没有意识到它的影响有多大。” ——荀彧的眼睛有毒。 他看透了袁绍和董卓。 他怎么会想念曹阿敖呢? 荀彧心里一定说:曹操有野心吧? 我认为有。
然而荀彧清点了天下军阀,发现真正有能力掌控大局、稳定汉室的只有曹操。
董卓不能算,他只是一个暴徒; 李傕、郭汜滥杀无辜,甚至与董卓一样; 吕布是奸将,不能担当重任; 袁绍、袁术兄弟只想着称帝,比曹操急躁,只有曹操是有能力的人。 耐心的狼。
因此,荀彧果断押宝曹操,说服曹操“迎君”到许昌,才让汉朝延续了二十多年,也算是曲线救国。
总而言之,为了让汉献帝保住最后的尊严,荀彧已经尽力了。 最终他没有向权力低头,也算是忠臣了。
曹老大刚起兵的时候,只是想力挽狂澜,拯救濒临灭亡的汉朝,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直到后来,他的威望达到了顶峰,实力无限膨胀,于是他就顺势而为,想出了其他的主意来取代他。
世界上最难以捉摸的就是人心。 荀彧,一代兵家,竟然没有看透自己的上司,可见人心能藏得有多深。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0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