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04年,控制洛阳的东海王司马越以太尉的身份向驻扎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发出消息,招募十万余大军北伐。 司马越拥有兵力优势,以为自己会获胜。 然而,由于轻敌,司马越兵败逃往诸侯国。 晋惠帝和随行的数百名官员都落入了司马颖的手中。 随着空荡荡的都城洛阳被关中西援的河间王司马颙军队占领,成都王河间王政治联盟再次牢牢控制了西晋。
这时,两个对西晋王朝的未来至关重要的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位是十三年后灭西晋的匈奴刘汉政权的开国皇帝刘渊。 现任司马颖麾下,西晋冠军将军,统领邺城诸军。 刘源的故事稍后会详细介绍; 另一个是西晋安北将军、幽州军事统帅王浚。 王浚指挥的军队此后在多次关键战役中所向无敌、所向无敌,极大地改变了西晋的政治版图。
王浚虽然是赫赫有名的太原王氏家族的家主,但他却是其父亲西晋骠骑将军王辰的私生子,从小就被人看不起。 这个王臣因为背叛了曹魏末年最后一位才子曹茂,并在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告密司马昭而获得了荣华富贵。 或许是出于报应,王辰一生没有子嗣,只能将博灵公的世袭爵位传给了自己不喜欢的私生子王俊。 公元299年,王浚以董中郎将军的身份镇守许昌八年。 在贾南风的授意下,他参与了对闽淮王司马宇的谋杀。 次年赵王即位后,王浚立即宣布拥护赵王。 结果他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只是调任宁北将军、青州刺史,不久又调任幽州。 三王联手攻赵时,王浚“拥众,左右……禁其所职军民,不许往三王招兵”。 当时的成都王司马颖虽然想攻打王军,但他一心想在洛阳争霸,暂时放弃了。 。 随着河间王与成都王的政治联盟掌控朝廷,司马颖与王俊之间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
早在303年,安北将军、幽州刺史王浚就预见到了与成都王司马颖不可避免的激烈冲突,迈出了与鲜卑结盟的关键一步。 王浚“一妻鲜卑段无无臣,一妻苏奴颜”,并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鲜卑段部部落首领段无无臣和鲜卑宇文部权势人物苏木颜将军。 。 。 这里介绍一下西晋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
汉代一方称霸的匈奴,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重大分裂。 东汉公元46年,匈奴第二次分裂为南北匈奴。 在鲜卑和东汉的相继进攻下,北匈奴先西迁至伊犁河谷,后至中亚康居国(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锡尔河流域),最后进入东欧。 北匈奴支系留在鄂尔浑河流域(今蒙古中部),被鲜卑吞并,并与鲜卑部族混居,组成铁夫部,建立了胡夏政权(见下)。 东汉时期,南匈奴长期侵扰边境地区,时而投降,时而反叛。 公元202年,南匈奴首领胡楚全单于投降曹操。 南匈奴分为五个部落,定居在陕西、山西、河北。 刘渊,刘汉政权的创建者,属南匈奴,流居五地(见下)。
取代北匈奴,占领东北和广阔蒙古草原的民族,就是发源于“东胡”的鲜卑部落。 早在西汉初期,由于东胡被匈奴打败,鲜卑部落被匈奴奴役。 《后汉书》认为,鲜卑部落因退居鲜卑山地而得名。
五环,亦属东胡,《后汉书》也认为因居住于五环山(今大兴安岭南脉南端)而得名。 它世代生活在西拉木伦河(即西辽河北源)流域(今内蒙古赤峰地区)。 其位置在鲜卑人居住地以南,匈奴以东,汉族以北。 由于距离汉朝较近,战国时期史书上称乌环为“乌湾”。 汉武帝灭匈奴后,乌桓被汉军迁至边境,居住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也有研究认为,乌焕的意思是红色。内蒙古赤峰的红山,当时属汉代渔阳县,是乌焕南迁后的圣地。史书记载,乌焕所崇拜的萨满教东汉光武帝时期,乌桓再次南迁,进入河北、河套地区,日益繁荣。 。 但由于卷入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乌桓先后被辽东公孙都政权和中原曹操政权所征服,开始衰落。 但在西晋时期,主要居住在右盐地区的乌桓仍然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西汉乌桓南迁后,鲜卑占据了乌桓原有的土地。 由于鲜卑位于乌环以北,鲜卑因追随匈奴扰乱边境,直到东汉时期才被载入史籍。 公元91年,鲜卑驱逐北匈奴,占领蒙古草原。 公元156年,谭石槐统一鲜卑诸部,“因南夺边疆,北拒定陵,东攻扶余,西攻乌孙……一万四千余人”。东西七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 占领了匈奴的故土。 然而谭石槐死后,统一的鲜卑立即分裂,西鲜卑从鲜卑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公元235年,名义上投降但致力于统一鲜卑的鲜卑首领轲比能被曹魏刺杀。 鲜卑再次陷入大分裂。 从此,他们各自的发展不再整体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西晋时期,西鲜卑的祈福部落到永凉扎根(后来建立西秦),拓跋部落(拓跋支系的一个分支)深入河西走廊(后来建立南凉) )、拓跋部(有的文献中也称北鲜卑)占据古王国地区(云中、雁门、定襄、代郡四郡),东鲜卑分为段部、宇文部、慕容氏。 本文重点介绍东部鲜卑的三个部分。
在慕容逸统一三部之前,段部是三部中实力最强的部族。 其范围“西至渔阳(即渔阳县,今北京密云),东至辽水(即今辽宁省辽河)。其大本营为今河北迁安。段氏部落不是一个结成的部落。”是由血缘关系,而是由首领段氏召集多个鲜卑部族组成的政治集团,据《魏书》记载,首领段日禄原是受命于渔阳郡的乌桓贵族属下。公元303年,王浚的一个女儿嫁给了段氏部落的第三任首领段无尘,所以王浚当时得以嫁给他。东部最强大的鲜卑部落的首领都是有姻亲关系的。
宇文部落是仅次于段氏部落的强大部落。 建都在子孟川(今赤峰子孟湖区)。 其部落领地约在乳源(今河北省滦河上游)、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以东。 )向西。 《魏书》认为宇文部是匈奴人种,并不是纯正的鲜卑部族。 当时的宇文族“都把头发剪掉,留在上面当首饰,长过几寸就剪短。妇女穿长及脚的汗衫。(妇女穿长连衣裤)”。 ……”。 宇文部在与慕容部争霸中屡屡失败,逐渐衰落。 最后在南北朝末期分裂为奚部落和契丹部落。 前者建立了强大的东海国,后者成为北宋五朝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胁。 王俊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宇文部的权贵大将苏女颜。
(赤峰紫梦湖)
慕容部落原名莫胡部落,发源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 曹魏初年,部落南迁至辽西。 其首领莫户拔及其部族因从司马懿手中征伐公孙渊有功,被朝廷尊为夷王。 他们开始在蓟城(今辽宁朝阳)北部筑城。 据《晋书》记载,燕代喜爱步摇冠(汉代帽子的一种)的人很多。 莫户霸“见之,喜之,遂聚发攻冠,诸部落谓之步妖官,后误为慕容衍”。 因为帽子而改变部落名称,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但这也体现了慕容部落注重汉化的倾向,所以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慕容氏部落接纳了辽西的汉族难民(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汉人),其中包括大量汉族知识分子。 他们的部落迅速汉化,也一步步建立了类似东晋的政治制度,为鲜卑日后崛起称霸东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见下文)。 然而到了公元303年,三大部落中最强大的依然是段部落和宇文部落,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王俊的强大盟友。
(韩国出土的五世纪行走王冠)
时间回到公元304年,司马颖击败洛阳北伐军后,司马颖终于有了对付北方邻居王浚的实力。 不出兵自然是上策。 司马颖以朝廷名义,任命部下幽司马、开国太子、项秀为幽州刺史,伺机谋害王军。河彦与乌桓单于神灯勾结,计划邀请王军。君访冀城南清泉,遂带兵杀之。 可惜天降大雨,“兵器湿透,无果而归”。 神灯迷信,认为王君有神的帮助,于是将何彦的阴谋告诉了王君。 王浚遂与神灯、并州刺史东营公司马腾(东海王司马越之兄)围攻幽州,指挥军队。 何彦被杀,幽州兵被王浚吞并。
此时,司马颖和王军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王浚联合幽州、乌桓、并州刺史司马腾,攻打司马颖。 “胡、金纠集两万人,进军攻打郢”。 司马颖派北中郎将王斌、石超出击,王斌被王军弱联军击败。 石超在平济(今河北石家庄)被王军前锋齐弘击败。 。 战败的消息传来,邺城震动了。 “百官奔走,兵士四散”。 危急关头,卢植力劝司马颖带着晋惠帝前往洛阳暂时避难。 本来,邺城还有一万五千士兵可以随行。 就在凌晨全军准备出征时,司马颖的母亲程太妃对邺城留恋已久,不肯离开。 结果,军队士气崩溃,四散而去。 没有士兵护送,司马颖狼狈不堪,只得让数十名亲信跟随卢植,随晋惠帝南下洛阳。 经过一段尴尬的路程,皇帝驱车来到邙山,然后在张方率军的护送下进入洛阳宫。 乌桓骑兵追击司马颖,直至朝歌失败,王军掠邺城而回。 据史料记载,王浚得知鲜卑骑兵多名绑架妇女,下令“敢绑架者斩首!” 于是多达八名妇女被杀(灭口),扔进沂水(今河北省易县沂水河)。 千。
鲜卑骑兵在这次对抗中的作用,《资治通鉴》中并没有详细记载。 除了司马颖缺乏军事优势外,骑兵在河北平原作战的优势应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古代,骑兵战术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即骑射和骑突击。 早在战国时期,赵氏的“胡服骑射”就模仿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匈奴一时称霸,与“兵能弯弓,皆是铁骑”,全民都能骑射不无关系。 《史记》晁错评价匈奴的骑兵和射箭,“险路险峻,中国骑兵无法比拟”。 行军时骑兵和射箭的能力是汉朝士兵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汉武帝在与匈奴骑兵和射箭作战时,最初并不占上风。 公元前129年,第一次大规模骑兵进攻匈奴惨败,损失过半。 卫青将军总结出一种全新的战术——骑兵冲锋,用骑兵正面冲锋,抵消匈奴骑兵和射击的优势。 早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名将管复率部将士“披甲执戟……驰入吴军”,冲入营中,大阵而归。浴血奋战,身上有“十余处伤口”。 这样的战术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管夫“名誉天下”。 骑兵和突击战术的大规模运用出现在卫青突袭匈奴的时候。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3万骑兵绕过匈奴前哨,夜间包围右贤王部队,以骑兵突击战术俘获匈奴15000人。 “有贤人十余人,助王”,卫青被授予大将军称号。 公元121年,霍去病率万骑兵“扎营六日,越过燕支山千余里,会师肉搏,杀了遮兰王,斩了鲁祜王……并俘获了更多”。超过8000人。” 明确记载霍去病使用的是肉搏战。 他们用骑兵突击战术在肉搏战中击败了匈奴,这在当时是先进的战术。 《史记》中有很多关于乘拖船的记载。 当时使用的马兵器主要是戟。
东汉《奇图》的记载较为具体。 汉光武帝刘秀起兵时,大部分是南阳步兵。 进入河北后,其手下马商吴汉,利用渔阳、上谷两县民众对刘秀死对头王朗的敌意,招募骑兵。 据记载,两郡“各出骑兵两千,步兵一千人”。 一共四千突击骑兵,两千步兵。 而这支军队,在南进的过程中,“杀了王朗将军、九卿、小尉以下四百余级……斩首三万人”。 可见,突击骑兵在战场上往往足以杀戮。 以少胜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三国时期,公孙瓒主宰幽燕,同时也有乌桓骑兵辅佐。 公元192年,公孙瓒与袁绍争夺冀州。 “三万多名步兵排成方阵,骑兵排成两翼,两侧各有五千多匹马。” 袁绍在主力步兵面前布置了八百精锐长发步兵和一千名强弩手。 公孙瓒试图消灭这支小部队,于是“让骑兵骑在上面”。 显然,当时用骑兵攻击、践踏步兵的战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曹操自起兵以来,也十分重视突击骑兵,组建了骑兵部队,称为“虎豹骑”。 公元206年,曹操击败袁绍主力后,袁绍的两个儿子逃往乌环,继续抵抗。 曹操遂秘密进攻乌桓,并用虎豹骑与乌桓决战。 乌桓败了。 此后,曹操将乌桓户数万户迁入内地,动员他们作战。 “三郡乌桓,成天下名骑”,在各地立下赫赫战功。
王军联军只有两万兵力,而司马颖五万多到六万大军却惨败,导致大本营邺城被毁。 邺忠心惊肉跳,大乱,大概是没有想到司马颖的军队会以超强的实力被击败。 这里不能忽视的一定是掌握了骑马突然袭击技术的乌桓和鲜卑骑兵。 在辽阔的河北平原,没有经过针对性训练的步兵很难抵挡骑兵的冲锋。 即使他们拥有数量上的优势,他们也难免会失败。
晋惠帝回到洛阳,河间王将军张方支持军事独裁。 此时,司马颖孤身一人,失去了势力。 张方的军队在洛阳已经驻扎了很长时间。 “士兵疲惫不堪,掠夺殆尽,百姓喧闹,不再理会。” 十一月,张方率军入宫,将晋惠帝绑架至营中,并让军队“掳走后宫女子”(在后宫大肆奸淫),争夺皇宫(抢夺皇位)。宫殿财产)。 把一切都扫干净了。” 张放甚至想烧毁祠堂、宫殿,阻止官员归来。 卢植劝阻董卓,说他已经骂了一百年了,“董卓不义,烧毁了洛阳,怨声载道一百年,何必攻击他呢?” 张放放弃了这个想法。
于是,张方带着晋惠帝、司马颖等人来到了长安。 河间王司马颙策马三万步迎巴尚。 不久,司马颖被废为皇弟,司马雍继位,为豫章王司马炽。 司马颖的称帝梦想结束了。
王浚联合乌桓、鲜卑,以幽燕突骑渡河北。 一举消灭了成都王司马颖的主力,甚至灭掉了河北中心城市邺城,粉碎了司马颖的称帝梦想。 从此,司马颖就没有了争霸的实力。 然而,河间王司马颙绑架了晋惠帝。 能否在关中成功抵御东海王司马越的军队,请看下一篇《惠帝之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00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