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沫 ID:ibookreview
“读书需要断言”
注:面对近万人的会场,主持人喊出了神奇的口号“如果上海超过2000万人晚上上去,以为心情晴朗,空气好,就不会出现雾霾”。
这不是悬疑场景,而是新京报近日在一家名为“创富”的心灵辅导机构看到的场景。 主持人向同学们声称这就是“共鸣”。 这是一个听起来熟悉却又充满陌生的数学术语,给想象中的幻觉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6月初,在“共创富足”北京峰会上,主持人鼓励大家“挥动翅膀,参与共鸣”。
他们不仅能解决上海“雾霾”等公共问题,还告诉学生,只要“打通”心灵与“宇宙能量”的连接通道,就能解决事业、婚姻、家庭解决问题,并收获幸福和成功。 生活。 怎样才能“过关”呢? 支付培训课程费用。 费用从五万到八百万不等。
这门课程的核心无非是心灵的鱼汤。 同时,它还吸收了成功、心理学和宗教的元素。
当年备受争议的心灵鱼汤又摆在我们面前。 一方面,虽然这些温暖励志的话语确实鼓舞人心,甚至有如打鸡血一样的“春药”功效; 另一方面,人们发现现实世界远比心灵鱼汤复杂和残酷,因此心灵鱼汤常常被骂为“吗啡”式止痛药。
“受到很多赞扬”和“受到很多批评”这个词同时出现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在指向个人灵魂的平坦和滋养的同时,却让人感到精神麻痹甚至被欺骗呢? 通过“心灵鱼汤”这个略显俗套的词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生活的压力与挣扎,更是国家发展改革的野心与无奈。
面对“心灵鱼汤”,意见不合我们在吵什么?
作者 | 罗东
和《葛优烈》一样,对于《心灵鱼汤》,我们对于一个文化现象还没有一个粗略的认识。 我们不满足于单纯衡量灵魂鱼汤的混乱程度的“逻辑谬误”(如前后矛盾、编造故事、断章取义)。 很容易推断,心灵鱼汤可以“洗脑”。
真相并不复杂。 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从宗教、文学、历史乃至实验科学,一直存在着许多逻辑谬误,其中有些是故意的。 这并不是心灵鱼汤的本质缺陷或特点。 面对心灵鱼汤明显的逻辑谬误,企业家、高官等普通精英群体为何愿意成为其“信徒”? 他们经历过种种磨难,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很难说他们不精明,更难说他们也是“头脑简单”,看不出谬论。 洗脑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 如果没有身体的胁迫,或者没有利益的诱惑,很难想象灵魂汤能做出来。 如果你以为心灵的鱼汤在澳洲也很流行,那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创造富足》部分课程引用
心灵鱼汤的真正特点是什么?
直到那些年,“心灵鱼汤”才成为公共话题。 以前不是这样的。 爱还是恨,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但拐点却在2014年到来。今年4月,一场声势浩大的“鱼汤反魂”运动突然在微博上火了起来。
最有力的一类批评强调,于唐文只是把一些很平常或毫无根据的人物故事伪装成一些很普通或毫无根据的人物故事,隐藏一个人成功或幸福的多重原因,并无限夸大其中的一两个,添油加醋,然后上升到一个看似普遍的真理。 于是人们神色僵硬,盲目相信这两种诱因而放弃思考。
是这样吗? 是的,但也不是。
余唐文就像大多数思维方法一样,采用了一种非常常见的“归纳解释”逻辑。 不能说只指出一种或几种激励因素对人们成功的影响是错误的。 这只是增强故事吸引力的一种技巧。
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语堂文所选择的只是一些特殊的、不可预测的内在激励,如“忍耐”、“努力”、“信仰”或“爱”,而不是其他?
《心灵鱼汤》鼻祖杰克·坎菲尔德在线励志演讲课程
20世纪80年代末,当《心灵鱼汤》首次轰动美国时,这一特点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它的鼻祖杰克·坎菲尔德(Jack Canfield)拖着债务过着艰难的生活,但在墙上画的亿元大钞的帮助下,他对未来保持着希望,最终坚持克服了困难。 。 他欣喜若狂,看到了一个人的内在力量,决定收集类似的故事。 因为他想到父亲的鱼汤“包治百病”,所以将其命名为“心灵鸡汤”,意为抚慰心灵的鱼汤。 但用中国故事来说,不就是“画糕充饥”来唤醒个人自信吗? 局限于个人内心的思维形式在每个时期、每个地方都存在。 早上打开手机,充满了“励志”“语录”“人生哲理”“正能量”,明朝的《菜根谭》也是如此。 坎菲尔德还为自己辩护说,这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祖先的智慧。
2 鱼汤文本将个人带入一个封闭的内省空间,但不是很
如果我们回到查尔斯·赖特·米尔斯在《社会学想象力》一书中提到的一个“心理素质”概念,我们或许会得到一些思考方向。 面对这样的经典读者,社会学毕业生可能会羞于说自己是它的读者:谁不是呢? 谁没读过?
然而,半个世纪前米尔斯提出的“想象力”和“精神品质”至今仍然震耳欲聋,从来都脱离不了一个重要而持久的议程,那就是个人应该如何认识自己的生存状况,什么是一个人的生存状态?简单的个人问题可以通过反思来改变,但哪些历史或社会结构性问题需要批判性反思呢? 如果一个人能够自由地穿梭在个人、历史和社会之间,并将个人问题与历史变迁、社会变迁清晰地联系起来,那么他就有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头脑。
米尔斯是典型的法国右翼公共知识分子。 他觉得,面对资本和权力对个体的压迫,这个心灵有想象的力量、批判的力量和抗争的力量。
但灵魂鱼汤却不这么认为。 它用温暖柔和的语气描述人生的酸甜苦辣,毫不掩饰地相信个体的内在力量,将个人的生活处境纯粹归结于个体的心态或信仰,因此也将个体与“历史”割裂开来。 ”。 “进化”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将个体带入一个封闭的反思空间。
然而,关注人的内心状态有错吗? 将个人生活状况归因于“心态”或“信仰”等内在原因的不仅仅是心灵的鱼汤。 一般心理学和宗教不是一样吗?
一百年来,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从来没有被“以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或“以证据和批判为导向”的社会科学完美解决。 宗教总是有助于寻找活着和存在的意义,而普通心理学总是有助于寻找一个人的恐惧或困扰的根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些人的生活已经有了烦恼,社会变得自由公平,但有些人仍然不幸福,这样的问题确实呼唤以个人为中心的知识体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鱼汤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3 心灵鱼汤与中国改革开放
30多年前,坎菲尔德翻译的“灵魂鱼汤”这句话虽然尚未进入中国,但当时正在进行的一场深刻改革也推动了鱼汤的盛行。
此次改革之前,在国家主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下,城市“单位”和农村“人民公社”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完全集体化,个人没有选择的自由。 然而,改革开放一开始,单位和人民公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换来的是个人在爱情、婚姻、工作、家庭等私人领域的自由选择权,而不是受到单位或者人民公社限制的。 政治审查和领导限制。
然后,关注个人问题就成了一件公平的事情。 严云翔在《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中对西北农村的观察向我们展示了这样深刻的变化,但这些个体化并不全面、不完整,也没有涉及“个人公民权利”的范畴。 于是,以个人内心感受为导向的鱼汤文逐渐应运而生,一些作家、诗人也顺势成名。 他们关于婚姻、爱情、人生哲理的著作受到了年轻人的热烈推崇,王国桢、周国平就是其中的代表。 事实上,心灵鱼汤伴随着“高度集中的集体主义退出历史舞台”和“个性化的突破”。 因此,它也促成了个体心理上的去集体化。
20世纪90年代,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到强化,国家认为稳定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政治前提。 只擅长为面向个人内心的灵魂做鱼汤。 除了通过“成功”、“励志”等口号教导来鼓励民众参与生产和竞争外,相比于关注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公共话题,它还能获得政治偏好。 从报纸、文学作品到影视剧,心灵鱼汤席卷各个领域,将人们的目光引向自私的个人领域。 这一时期,坎菲尔德等人的“心灵鸡汤”大量传入中国,“心灵鱼汤”一词即将出现。
如果我们回到《心灵鱼汤》刚引起轰动的日本,那也是一个正在发生变化的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时代。 冷战结束,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取得决定性胜利。 但大约六年后,罗伯特·普特南写出了《独自打乒乓球》。 他观察到,当时德国民众的公众参与热情已经下降,投票率却有所上升。 托克维尔所推崇的社团生活正在式微,喜欢结社、关注公共话题、热心公益的日本人已经消失了。 公众参与精神日渐衰退,个性化浪潮袭来。 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和个人事务,甚至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或者一个人打乒乓球。
独自打乒乓球:日本社会的衰落与复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