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1993 年旧剧照让葛优成网红,小确丧缘何成为正能量?

发圈心灵鸡汤经典语录_转发心灵鸡汤_转发心灵鸡汤的女人

1993年电视剧的一张旧剧照让葛优一夜成名。(影视剧照/照片)

“智道”(nz_zhidao)告诉你为何“细小但确定的悲伤”是一种正能量?

小确幸,指的是生活中那些“小确幸”。然而去年7月,一张1993年的旧照片,让葛优一下子成了网络红人,也是从“葛优瘫”走红开始,一个结构类似“小确幸”,意义却完全相反的“小确幸”表情开始通过表情包传播,成为现代年轻人的新亚文化。如果这两年你手机里没有几只佩佩蛙,马男波杰克和山丘之王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话了。

在如今的一些营销场合,敏锐的商家精准把握时代情绪,将“悲伤”推到风口浪尖,让“小而确定的悲伤”以惊人的速度走红。无论是“你这么爱听音乐,你一定活得很悲伤”的悲伤文案,还是“悲伤茶”的菜单,都充斥着令人心碎的悲伤。更别提席卷社交平台、斩获年度最佳歌曲奖的《感觉》。《身体被掏空》反映出现代年轻人对这种“悲伤”的接受度很高。

转发心灵鸡汤_转发心灵鸡汤的女人_发圈心灵鸡汤经典语录

《感觉身体被掏空了》(MV截图/照片)

如果说小幸福能治愈我们,那么“小悲伤”就是生活中那些令人心碎的时刻。相比于抱怨的负能量,这种因小忧郁而产生的调侃、自嘲更符合现代人的现实。生活常常让人会心一笑。

心灵鸡汤和稳定生活的副产品

几年前,成功学研究非常流行,那么为什么人们突然对这种“虽小但确实存在的悲伤”如此痴迷呢?

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正如道德经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衬,高低相倚,音调相调,前后相随。”我只能说,“悲哀”绝对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能量守恒定律下对传统心灵鸡汤的叛逆与反抗。无论是《个人修养:教你如何做优秀女人,让自己更完美》还是《陈道明六十岁前夕所写的:唯有无为,方能心静》。这些被长辈们广为转发的励志信息,并不能真正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方面,鸡汤带来的“正能量”是无用的,另一方面,日常工作学习中积累的压力和“负能量”需要一个出口来宣泄,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在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困惑之上,它契合了每一个疲惫之人的内心。用调侃、自嘲的方式表达“日常忧伤”,成为情绪的及时宣泄口。

更重要的原因是,当人们从无产阶级走向中产阶级时,活在当下的态度会逐渐成为主流,小而确定的幸福的出现可以说是必然,但当物质世界对生存的威胁整体被克服时,人们的士气如果被打压,他们的“斗志”自然也会减弱。现代社会辞职或创业的高成本和代价,让年轻人对“吃苦耐劳才能成功”的理念产生了质疑。对于立志热衷于考公务员的年轻人来说,“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轻松”比“努力就会成功”等励志名言更能让人安心。

这正如日本社会学家三浦秀俊在《黑社会》一书中对年轻一代的总结:“如今的年轻一代面临着找工作的困境,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之后,加班却成了家常便饭,实在让人难以忍受。由于事业、婚姻方面的竞争和压力,很多人宁愿不做事业和家庭的‘顶梁柱’,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归类为‘下层阶级’。”习惯性的无助与无力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失去了各方面前进的动力,安于平庸,对生活缺乏热情。

为什么选择“悲伤”?

如果说心灵鸡汤、安稳的生活是“小而可悲”的现实土壤,那么,“悲伤”为何会成为人们情绪表达的选择?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劳碌奔波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被人关注、被人关心、被人同情、被人钦佩、被人支持。我要从我的一切行动中获得价值。”随着网络和社交工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网络释放内心的想法,更多地谈论“我”,更多地“关心”自己的情绪。

基于此,社交平台更像是戈夫曼戏剧理论中的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装点自己的形象,但社交平台同样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因此大多数人的关注点还是集中在网红、明星身上,想要获得大量关注并不容易。再加上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呈现,使得信息更迭更加频繁,想要爆红本就难,想要长久保持爆红更是难上加难。当普通的“抱怨”无法带来期待的安慰与同情时,有些人干脆放弃扮演“三好学生”的角色,不仅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与缺陷,还将这些当成是自己对自己缺点的嘲讽。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自我表达欲望而来的,还有心理上的“防御机制”。虽然“伤心”具备自嘲的特征,但也展现出更多的情绪化方面,常常隐约透露出“如果我努力,这些问题大部分都可以解决;我离成功只差一个机会”。这使得“伤心”成为一种以自嘲为幌子的自我保护。与其给别人嘲笑我失败的机会,我宁愿自己先说出来,“我知道我很差劲,我只是个无名小卒,这还不够吗?”

“小但确定的损失”意味着活在当下

“小而可悲”的流行,或许是因为它更贴近我们生活的真实状态,但与其说这种“悲伤”是对生活的绝望,不如说是一种包装好的进取精神。它不仅对人畜无害,还成为了一种发泄压力的方式。剥去“小而可悲”的负面外衣,其实映照出如今年轻人即使自嘲,也在压力下挣扎求生的内核。毕竟大家还是会好好活着的,谁会想到自己真的一无是处?又有多少人真的对未来没有希望了呢?

就像《海边的曼彻斯特》中被过去压得喘不过气却无法与之和解的男主角,最终不得不从与自己的纠葛中回归日常生活。或许《马男波杰克》中精神空虚的“中年危机”让你感到心碎,但剧情决定了它将把生活中所有的“悲情”都放大。即便我们在生活中无助,也永远无法抗拒不断前行的生活轨迹。这种奇异而强大的力量在安慰我们的同时,也为人们表达情绪提供了特殊的渠道。

而且在相对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的生活中,人们更加注重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不应该是“幸”也不是“悲”,“小”才是重点。这个“小”可以说是活在当下、把握当下态度的具体体现。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比电影里更充满戏剧性。人生有喜有悲,但谁也无法预料人生会发生什么,只有这些细小而确定的喜怒哀乐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这些小事背后也蕴含着当代年轻人对生活的一定掌控和期待,而这些期待能让我们安心。

可以说,“小而确定的沮丧”最终的情绪落脚点还是积极向上的。因为这些小挫折常常让我们觉得,虽然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但我们还是有机会去解决的。有很多小事情让我们烦恼,但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就连我们的坏情绪,都在我们的认知范围之内。只要我们稍加努力,做出一点改变,就能得到幸福的结果。而每消除一次“小失望”,我们都能收获惊喜感、满足感,甚至成就感。所以,“小失望”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安全感,更是很多幸福的源泉。

或许人生无良药,生活也不总是尽如人意,但也并非那么难以忍受,偶尔郁闷一下,休息一下,能给我们前行的勇气。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1795.html

家庭幸福的秘诀:共同育儿、统一战线、少比较
« 上一篇 2024-07-24
友情的变迁:从亲密无间到渐行渐远,我和梅子的 15 年
下一篇 » 2024-07-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