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心灵鸡汤暗藏产业链,借物联网东风变毒鸡汤,网络诈骗瞄准朋友圈

如今,无论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还是在传统出版领域,“心灵鸡汤”类文字泛滥,打着明星旗号在社交空间“横行”的“优质仿鸡汤”屡见不鲜。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诱导网友转发的“鸡汤文章”背后,还隐藏着一条利润丰厚的隐性产业链。一位网络媒体从业者透露,“鸡汤文章”多由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APP等转发平台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带有广告的此类文章获得分成,转发费在1到5毛钱之间;一篇阅读量超过10万的文章,转发平台就能赚到2到3万元的灰色收入。

在移动物联网的助力下,原本对人畜无害的“鸡汤文章”如今越来越多地变成了“毒鸡汤”。各种网络诈骗、不法营销等行为,都利用朋友圈这个平台,精准触达目标用户。而这些“目标用户”,也往往是中老年人,往往成为“毒鸡汤”的受害者。广西南宁一位老人,因为听信了营销“鸡汤文章”,购买了一款男性保健品,不料引来大批骗子,结果短短几个月就被骗了50多万元,最后才报警。如果任由“毒鸡汤”蔓延,未来将有更多老年人受害。

对于微信“鸡汤”营销的运用,工商总局近期启动了专项整治行动,也有专家表示,老年人退休后社交圈子狭窄,辨别能力欠缺,需要子女多加引导。但以我自己的经历,尽管我多次要求父母不要转发带有浓重营销色彩的“鸡汤”文章,并向他们推荐微信辟谣小程序,但可以说一点效果都没有。显然,在掌握老年人的媒体使用习惯和阅读心理方面,子女是无法与营销号相抗衡的。

这很值得研究。老年人为何如此热爱“鸡汤文”?“鸡汤文”通俗易懂,语气平和,对每件事都表现出一种温情而一维的情感投入。这和父母对子女“我做什么都是为你好”的心态是一样的。转发的内容其实并不重要,转发本身就是一种关爱的姿态,这才是老年人转发“鸡汤文”的心理动机。换言之,当转发“鸡汤”成为老年人的集体无意识和人格外化时,不改变这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结构,就很难消除“毒鸡汤”。

如果说年轻人在网络和媒体方面经验相对丰富,更容易对老年人发的东西视而不见,那么老年人“同辈转发”这类营销毒鸡汤带来的危害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很大程度上,朋友圈、微信转发,作为当代老年人保持联系、相互示好的一种社交行为,其中蕴含的那种纯真、善良,却被骗子和营销号无耻地利用了。没有什么比听老友介绍,却被同事、同学、朋友几十年的情谊欺骗、沦陷更让人心碎的了。君子爱财,也要用正当的手段来获取。就这一点而言,“毒鸡汤”营销号可谓是突破了做人和做生意的底线。

老年人辨别真假的能力短时间内难以提高,需要微信等社交平台思考更多技术方案。同时也希望学术界能对老年人的媒体使用习惯和心理做更多的研究,开发干预项目,避免他们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弱势群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1653.html

关于成长:选择与公平,人生的 to do list 与身心健康
« 上一篇 2024-07-22
学电商美工首选新视觉设计,于丹被免职原因曝光,私下竟如此不堪
下一篇 » 2024-0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