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警惕!文化味儿颇浓的书也可能是标题党,学生易上瘾浪费时间

还有的则迎合读者的口味,写书纯粹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出名。成功学、健康学、玛丽苏小说、心灵鸡汤、奇幻小说、悬疑推理等畅销书,大多只是为了消遣,如果学生沉迷其中,那就浪费时间了。

更难分辨的是那些“文化味”浓重的书籍:文化味越来越淡,但“味”却越来越浓,非常值得警惕。书商深谙读者的这种心理,知道家长普遍有文化崇拜,学生出于青春期的虚荣心也愿意拿它当话题,于是就用各种方法引诱人们购买——

其中一种方法是“点击诱饵”

比如,如果按照他们的风格,我的文章标题应该是:震撼!北京名校如何接连出高分?不为人知的秘密:名校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一把辛酸泪:帅气男老师到底经历了什么?好吧,我编不下去了。不过我脸皮要是真的厚点,点击率肯定会上去,不会像现在这样,写完没人看。

第二种方法是“明星效应”

有些作者已经是电视“明星”,有些借明星宣传,有些两者兼而有之。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蒋勋红楼梦详解》满屏,广告词是“蒋勋老师的声音对林青霞来说是半颗安眠药”。

听话的读者会想:林青霞是大明星,大明星喜欢,我也听听,宣传效果就这么达到了。我这个不太听话的读者会想:哄女人睡觉的东西能有多好?不过出于好奇,我也听了一集,好像是第五回《贾宝玉心路历程太虚境界,静欢仙子琴瑟奏红楼梦》。

这一章是全书的重大关头,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不过恕我直言,虽然蒋先生肯定读过《红楼梦》,但除了东拉西扯地叙述梗概外,理解和知识水平并不高,有些地方甚至连基本的读音和意思都搞错了。

听完这颗“半颗安眠药”,他便陷入了沉睡。他没有看过《红楼梦》的原版,也没有看王国维、蔡元培、鲁迅、胡适、牟宗三、李长之、端木蕻良、吴世昌、余英时、俞平伯、何其芳等学者的严肃研究。这对于林青霞来说或许还好,但对于立志读书的年轻人而言,就令人担忧了。

但事实上,宣传者最终还是赢了。连我这么不听话的人都没有看过一集吗?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不管读者怎么想,每个人都屈服于噱头。

蒋勋教授毕竟是学者,花了不少心思,好不好,以后再讨论吧。有些出版社连原创的观念都没有,只是找热点吸引读者,找权威机构背书,聚拢写手,拼凑来源不明的零散材料,设计个唬人的封面,不出十天半月,一本“新书”就出来了。

到了机场,我把带的两本书看完,就去书店。看了半个小时,也没啥可看的。我花钱买书,但不会轻易花钱。丢钱是小事,却助长坏习惯,侮辱智商,损害形象。后来,第二次登机广播传来,我又不得不急忙去借一本封面简朴、文化气息浓厚的书。书名是《北大历史课》,精装,覆了一层薄膜,不买就拆不开。我看了一眼封面上陈寅恪的文字,封底上钱穆的文字,心想,北大名师的历史课讲义,还是值得买的。

上飞机后我急忙撕下胶卷,看了十秒钟就知道自己上当了:这本书和北大没关系,和陈寅恪更没关系,唯一相关的就是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方法》一文,被当作了“序言”。其余都是一些关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知识碎片,按照时间顺序拼凑起来,每个碎片有1800字。

以我对历史的粗浅了解,这本书是根据教科书、中国史、世界史、百度百科改写的,缺乏历史眼光和历史常识,胡说八道、错误百出。编者署名是“经典课程编委会”,这个编委会是教育部、北大还是其他学术机构的?一点介绍都没有,我怀疑是凭空捏造的团队。然后我看了看出版社:北京XX出版社。

我因为是名校大师出的书,就买了这本可能对小学生没用处的粗制滥造的书,也打算好好学习。但想想,感觉就像相亲遇到妓女一样失落。说到底,还是因为我没有足够的魔力猜出板子后面的数字。这件事给我带来了一个有益的经验:以后再也不会买覆了膜,看不懂的书了。

心灵鸡汤作家_鸡汤作家炼成心灵是谁写的_心灵鸡汤:作家是怎样炼成的

心灵鸡汤:作家是怎样炼成的_鸡汤作家炼成心灵是谁写的_心灵鸡汤作家

好书不庸俗,庸俗的书不是好书,这是我“大写的大胆”提醒。

不随波逐流,不是指语言风格、题材。好的作家考虑读者的接受度,讲解深入浅出,贴近生活,这是优点,不是缺点。但如果作者和书商相互勾结,创作出版时只抱着名誉欲或逐利心,一味迎合消费者口味,或借助话题、包装、明星效应刻意刺激读者敏感的神经,却没有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在里面,甚至经不起推敲,那无疑是随波逐流。

辨别的方法也很简单,好书如《静谧女士》,“静谧女士,好美,在城市的角落等我。我没看到她,就抓着头犹豫。”

对于那些华而不实、站在大街上、卖弄风情、说话卖弄风情的低俗书籍,解决办法是:不要买。

选书之难,不仅在于书籍本身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还在于其中存在着一种危害很大的肤浅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好书就是只写真善美,不写假恶丑,只有“正能量”而没有“负能量”的书。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涉及淫秽、暴力、阴谋、犯罪、强权政治、谎言、欺诈、迷信等题材的作品最好不要让他们看,原因很简单:看了容易学坏习惯。

在我看来,书就像燃料,可以用来点灯,也可以用来杀人放火。善恶在人,不在书。《红岩》固然好,但马里奥·普佐的《教父》也不错。前者讲述革命者英勇牺牲的故事,是正面积极的宣扬,后者写资本主义正义的黑暗,也是反面的深刻揭露。从情节和语言来看,后者很可能比前者更好。

所以,对于能正确理解、合理运用的人来说,两部作品都是非常好的阅读材料。但据我所知,中学课程中,很多人教《红岩》,却很少教《教父》。同样,很多人教《平凡的世界》,却很少教《1984》;很多人教《红楼梦》,却很少教《金瓶梅》。

不少人文社科课程的开发者和教师,在阅读方面或多或少受到了“外来者”的影响,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立场和传统道德因素,而这种强调往往是肤浅而狭隘的,缺乏哲学思考。这导致他们在推荐书籍时顾虑重重,最终出于安全和方便的考量,大多采取了“发财致富、清修下乡”的做法。

世上没有普遍的大同,人间也不是天堂,有许多可恨、可憎、可恶的事情,展现美与揭露丑恶都是文学的职责,而且,除了意识形态,还有艺术性要考虑。

鲁迅说,人只有能杀才能活,只有能恨才能爱,只有能活能爱才能写作。从培养学生心智的角度看,只让学生读政治正确或道德正确的“好书”,不是近乎培养盲从、幼稚的傻瓜吗?

为了不浪费生命,少读或不读商业快餐类书籍;为了心智成熟,多读需要谨慎价值判断的书籍。这基本上就是我对学生选书的建议。

心灵鸡汤:作家是怎样炼成的_心灵鸡汤作家_鸡汤作家炼成心灵是谁写的

心灵鸡汤作家_鸡汤作家炼成心灵是谁写的_心灵鸡汤:作家是怎样炼成的

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讲,一本好书的标准可以是:

这样的标准可以写得无穷无尽,但当我们满足时就该停下来。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经典”。我承认我模仿了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表达——他在《我们为什么读经典》一书的前言中,对“经典”给出了许多定义。

和他一样,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说这句话的。

比如说鲁迅的书基本上都很好。另外,有人认为读书要兼收并蓄,什么人的作品都读,我也不反对。

但其实,环顾四周,你会追随一生的也不过是那几人而已。因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真正伟大的作家都是有限的,而且他们往往“什么本领都有”。

就如同我们身边的才子佳人,真的什么都能干。不信的话,你可以去读《唐诗三百首》看看李白、杜甫选了多少首诗?或者去读《古文观止》看看苏轼选了多少首诗?显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就是这样一位作家。

我第一次系统地读鲁迅全集的时候,就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鲁迅写出那么多优美的文章,除了才华和人格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后来,我发现了答案,就在《鲁迅全集》的序言里。

鲁迅为了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写小说,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出版了这本小说集。他先是说自己年轻时有很多“梦想”,后来大部分都忘了。没有忘掉的部分,成为了这本书的起源。他没有忘掉的梦想有哪些?对他来说都是痛苦的。

第一个梦想,是由父亲的去世引发的:父亲患病,他请来中医治病,花了不少钱,吃了很多奇怪的药方,但最终父亲还是一天天死去。鲁迅家境也从小康跌入贫困。在承受丧父悲痛的同时,他看清了人世的真面目,他的第一个梦想由此而来:去一个不同的地方,走一条不同的路,寻找不同的人。

第二个梦想也和父亲的去世有关。到了南京矿物学校,他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见到了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知识”。他发现中医不过是一场有意或无意的骗局,对和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深表同情。他还了解到日本明治维新就是源于医学。第二个梦想就此诞生:去日本,“毕业后我要像父亲一样,为那些被误诊的病人治病救人,在战争时期成为一名军医,同时宣传中国人民对维新事业的信仰。”

如果说第一个梦是一次自发的逃离,那么第二个梦则是一次有意识的救赎。

在第三个梦里,鲁迅“救人”的路径因为经历了所谓的“幻灯事件”而改变。有学者说那不是幻灯事件,而是报纸上的一张照片。不管怎么说,他发现,对病人进行肉体上的救治是没有意义的,“毫无意义的材料,供人公开展示和观看,不必觉得很多人因病死去是可惜的”——我很喜欢鲁迅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表达——所以他要改造民族精神,这首先推动了新文学和新艺术。如果说第二个梦是年轻人的热血冲动,那么第三个梦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成熟而理性的选择。

结果如何?他参与创办的杂志未发先死。他感到孤独的悲哀,于是隐居起来,“用各种方法麻痹自己的灵魂”。就在即将起效之时,钱玄同来劝他写文章,于是《呐喊》收录的几十篇“小说般的东西”就诞生了。此时的鲁迅立场已完全不同,他知道自己不是挥臂就能聚拢人的英雄,只需要用自己的“呐喊”去“安慰那些在孤独中奔跑的勇士,让他们不至于害怕带头前行”。

鲁迅在论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时说:“(作家)就像一只黄莺,因为要唱歌,所以才唱歌,并不是为了唱给人听有趣、有用。”这句话用在自己身上也同样适用。

鲁迅写《呐喊》是出于他自己的经历、情感和自觉意志:每一个梦想的诞生与幻灭,都给了他痛苦的体验;他的父亲,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被展览和看客的健康但精神瘫痪的人,以及在他经历过的孤独中奔跑的勇士,都给了他强烈的情感。漫无边际的距离,数不清的人,都与我有关。这份侠义之心或者时代赋予的责任,唤醒了他的自觉意志,他要写!

至于“铁屋子”这个比喻,只是个悬念。“但既然有几个人起来了,你也不能说,这座铁屋子就没有希望被摧毁。”序言中,这是金心懿(钱玄同饰)劝说的话,而且奏效了。我从来都不相信这么简单的道理。鲁迅需要别人的启发才能想到:他自己也愿意做,否则他怎么会如此势不可挡?

所以,如果你为自己写作,并且有写作的动力,那么你就是一个好作者,你的书也很可能写成一本好书。看看《史记序》和《致任安书》,本可以英勇牺牲的司马迁,为何要忍辱负重写完《史记》?看看第一章,曹雪芹为何要用十年的时间,用血泪写成《红楼梦》?恐怕无非是他未了的心愿,未实现的理想,或是无处诉说的苦闷。

文章痛恨成功的命运。这样的作家往往命运不佳,但正是命运不佳成就了不朽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是带着命运去写的,所以不太可能迎合大众的水平。主要目的是实现自我价值,所以读起来很慢。

但他的经历和思想比常人更深邃、更广阔,他能表达常人所不能表达的,能表达常人所未曾知道的。读者对生活了解越多,对知识了解越多,就越能体会他文章中的酸甜苦辣,就像老朋友一样,一生温故而知新。

所以,我的十条标准是严肃的,至少前六条有内在逻辑。

我怎么会想出“十景”这个东西呢?鲁迅不是说中国人有“十景病”吗?也许是因为我有病吧。其实,这只是我的意愿,没有什么原因。

讨论完这个问题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稍微补充一下:这些标准多是针对人文社科类书籍的,自然科学类书籍没有好坏之分,是纯粹中性的知识,年轻人多看总是对的。当然,作者需要用心写,认真写,用通俗的语言兼顾伦理、科学和趣味。

心灵鸡汤:作家是怎样炼成的_鸡汤作家炼成心灵是谁写的_心灵鸡汤作家

李毓辉

高级教师,西城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与领导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学副主任、文科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文科实验班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国家重点项目“普通高中文科实验班课程改革研究”课题负责人。

Cuckoo老师说道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好书,都有固定的读者群,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适合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是我们选择书籍,而是书籍选择我们:我们可以通过看一个人读什么书来衡量他的价值。

粉丝福利

世界读书日和布谷鸟学习节

(4.22-4.24)

这门优质课程将让您的孩子爱上学习!

足不出户聆听海量名师精彩课程

专家的个人指导

全面提高儿童

阅读能力

学习能力

思考能力

全球学习方法

让孩子的学习效率翻倍

所有商品即时销售

扫描二维码即可享受9.9元闪购

4.22-4.24,仅限3天!

心灵鸡汤:作家是怎样炼成的_心灵鸡汤作家_鸡汤作家炼成心灵是谁写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0986.html

青春迷茫时,这本书如春风化雨,让你感受幸福与成长
« 上一篇 2024-07-15
放下浮躁与懒惰,抓住时光,成就最好的自己
下一篇 » 2024-07-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