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
第28号
公共账户提交指南
稿件提交平台
锁定官方账号,避免错过作业
大部分“鸡汤文章”都没什么“营养”,甚至可以说只是“流质食物”——为了流量而写的鸡汤,赚到钱了,谁还会在乎流量的泛滥呢!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各类“鸡汤文”经常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不少老年人热衷于向亲朋好友转发“心灵鸡汤”甚至谣言。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和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老年人网络生活研究报告》显示,不少“鸡汤文”背后是一条暴利的产业链。
“鸡汤文”是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的一些“正能量段子”,但大多过分强调某些片面的因素,比如灵感、坚持、乐观等等,而忽略了对实现目标同样很重要的其他方面。从“吃这些等于慢性自杀”到“人生必提的30条忠告”,它们往往因为能直击读者内心需求而受到部分网友的追捧,并被疯狂转发。
人们之所以乐于相信、转发这些文章,是因为这些“鸡汤”满足了一定的心理需求。比如中老年人关注养生、防病、救灾等“鸡汤文章”,他们大多身体状况不佳,随着年龄增长大病小病不断发生,或者部分知识结构不足,对一些伪科普文章缺乏理性判断;一些年轻女性喜欢“如何让老公听话”、“如何掌控家庭财务”等文章,他们大多信心不足或存在心理焦虑等。“鸡汤文章”“滋养”了人们的需求,而人们的需求又反过来刺激“鸡汤文章”批量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事实上,“鸡汤文”中嵌入的广告除了制造垃圾信息外,还具有误导性,甚至是打着正能量幌子的骗局,不少媒体都报道过网民被“喝鸡汤”欺骗的案例,甚至引发电信诈骗。
其实,“鸡汤文”只是网络“热点文章”的一种,无论是吸引眼球的标题,还是充满吐槽或摆架子的内容,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由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APP平台创作、发布。转发带有广告的文章,可以赚取分成。有媒体报道过,每转发或点击一次,可以得到1到6毛钱的分成,一篇阅读量超过10万的文章,转发平台可以赚到3万元左右的灰色收入。说白了,写“鸡汤”的人,不是想让你“振奋”或“开窍”,而是想出卖你,让你帮忙算钱。
应该承认,大多数“鸡汤文”并不“有营养”,甚至可以说只是“流质食物”——为了流量而写的鸡汤。赚钱了,谁在乎洪水猛兽!因此,遏制“陈腐鸡汤”和“流量文”,防止受骗,应该成为信息平台、用户和相关部门的共识。
为此,相关方面已有所行动。例如,微信官方发布公告,表示将对部分误导性行为进行处罚。去年2月,工商总局也启动整改行动,并首次将新媒体账号列为整改重点对象。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相应的监管能够跟上并更加完善的同时,用户自身的辨别和防范诈骗的能力也能有长足进步。
网上有一篇“反鸡汤”的文章:如果今天“鸡汤”欺骗了你,不要难过,不要哭泣,因为明天“鸡汤”还会继续欺骗你。希望人们能够学会辨别真假、是非,让这颗“明天后天还有多少个明天”的“砒霜”再减少一点点。
公共账户提交指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0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