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金硕)说起“心灵鸡汤”,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大众口味、励志包装、快餐文字,不用动脑子就能吃。 这种文学形式一出现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具有很大的传播力。 可以说,在高压、快节奏的环境下,人们确实在喝了“鸡汤”后找到了安慰。 但随着微博活跃度的下降,“心灵鸡汤”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中青网记者 金硕 图解
记者调查四大主流媒体微博发现,《心灵鸡汤》的版面占有率发生了明显变化。 与同期相比,2014年四大主流媒体发布的有关心灵鸡汤的微博数量几乎是2013年的一半。微博整体数量的减少与“鸡汤”微博减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调查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81亿,较2012年底减少2783万,下降9%; 微博使用率为45.5%,较2012年底下降9.2个百分点,微博活跃度下降。
微博运营者:“鸡汤”对用户来说是一时的热捧,一转身就彻底忘记了。
小王(化名)是某媒体官方微博的运营者。 对于目前微博内容结构的变化,她认为趋势无趣。
“现在媒体微博很少发心灵鸡汤了,一方面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粉丝群,因为你的内容吸引了粉丝。在新闻网站上发那么多‘鸡汤’是没有意义的。”另一方面,《鸡汤》对于用户来说是一时的爆款,看到它的时候会很兴奋,充满野心,但一转身可能就忘记了。” 现在小王宁愿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阅读清单,也不愿一味地邀请网友“喝汤”。
小王认为,《心灵鸡汤》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懒惰。 他不依靠自己去思考人生,只是想等待它发生。 “虽然在一段时间内,‘鸡汤’发布量的减少会影响微博的转发量,但如果仅以转发来评判英雄,微博的质量就会下降。正如主流官方微博所说媒体,给用户正确的指导和服务是我们的责任。”
环球时报官方微博负责人高雷对于《鸡汤》热度下降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这是时事媒体的性质造成的”。
他告诉记者:“微博上吸引关注的东西有很多,鸡汤只是其中之一。微博最重要的社交功能是一个政治广场,让大家在微博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不满,观看各种热点事件。”事件”。 ‘鸡汤’或许只是微博的一时时尚,但肯定不是微博的日常必需品。”
高雷认为,《鸡汤》提供的思路其实大家都明白。 他们只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达同一个真理。 “如今,‘鸡汤’主要是用来在朋友圈里展示自己的品味,而不是为了观赏。‘鸡汤’最终意味着教学,不会给大多数人的生活带来改变。教育意义的丧失,让它变成了‘鸡汤’。”更多的是一种象征。”
网友:心灵鸡汤脱离现实,只是短暂的自我安慰。
“如果你丢了一部iPhone 5,你妈妈发现了,给你买了一部iPhone 6,你仍然会很高兴。如果你的伴侣跟你分手了,但你崇拜已久的女神向你表白,你仍然会很高兴。”快乐,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到快乐。其实,人并不是害怕失去,而是害怕失去之后没有更好的替代者。
这篇《心灵鸡汤》发出后,一天被转发28425次。
@HuaYing_评论道:“但是如果我丢了iPhone 5,我妈妈会给我一根诺基亚棒棒糖。”;
@一生一次真爱就够了评论:“如果你有一个崇拜已久的女神,你的另一半不跟你分手才怪”;
@小米香腕卿达评论:“但我会弯,所以女神告白的人不是我”;
@NaLanyaxi 评论道:“只有当初代iPhone 5回来了,亲爱的又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我才会幸福!否则我会伤心,我的怀念根深蒂固。”;
@香秀评论道:“但我的女神是我的儿媳妇。”
……
对于这样的“心灵鸡汤”,网友的评论更多的是调侃或者自我反省,几乎没有什么营养价值。
然而,正是这种自怜,让80后的小金一直钟情不已。
小金是《心灵鸡汤》的忠实粉丝。 刚开始用微博的时候,每天不转发几条“心灵鸡汤”的帖子,她就会觉得不对劲。 “当时我身边的朋友也给我转发和评论,我当时的自我感觉真好。”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丰富,小金渐渐对“鸡汤”淡漠了。 “喝汤不如看书,这种所谓的成功论和热鸡汤,看起来挺唬人的,看来我得再看一遍了。” 可以升华,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这是其他人个人经历的结晶,并不能真正帮助我。”
年轻白领小郭对《心灵鸡汤》也“不感兴趣”。 “言语看似充满正能量,但实际上脱离了现实土壤,都是短暂的自我安慰。”
她告诉记者,年轻人更喜欢现实、接地气、反映现实问题的笑话。 “比如,关于帝都雾霾的笑话有很多,但这并不是喝点‘鸡汤’就能解决的问题。让我们放弃自我催眠,面对现实,用反的力量。” ——促进变革的‘鸡汤’。”
杨心娥:生活需要“鸡汤”,但绝不能以此为主旋律
多年从事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稽查科主任杨新娥认为,“心灵鸡汤”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在控制程度上。 “心灵鸡汤对人有积极的作用,它让人充满理想,得到安慰,有前进的动力。但如果你太沉浸其中,你可能不再面对现实,脚踏实地。” ,甚至可能产生幻想和负面影响,比如所谓的休闲旅行、省钱环游世界等等,每个人的性格和在社会中的角色都不同,如果只考虑自己个人的舒适和自由,你可能失去了一些责任感和使命感。”
杨新娥也认为,生活确实需要一些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决不能将其视为生活的主旋律。 当今社会的年轻人普遍心存浮躁,仍需要心灵鸡汤来陶冶身心,但切不可太过沉迷,或本末倒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