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上官云)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火爆,让不少演员走红,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文化、服饰、社会习俗的讨论。唐代。 当然,也让原作者马伯庸走红了。
被誉为“文字天才”的他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 他喜欢探索自己发现的主题,并用幽默的语言写故事供别人阅读,比如《长安十二时辰》。 除了写作之外,马伯庸还是一个有趣的人。 他刷微博、玩游戏、去旅行寻找美食……对他来说,生活与文学齐头并进,却又水乳交融。
通过回答问题触发写作
说到文字,马伯庸似乎有一种奇特的能力,常常能把一条线索拓展成整个小说世界。
作家马伯勇。受访者提供
《长安十二时辰》小说的缘起,始于他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题:“如果让你为《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
马伯庸想了想,在键盘上敲下了几千字,随后获得了近两万个点赞。 一个死囚与普通百姓共同参与的传奇故事,在天宝三年元宵节的十二个小时内缓缓展开。 地点是长安城。
但当他真正开始写作时,他发现最大的挑战不是故事的编织,也不是人物的塑造,而是对那个时代生活细节的准确描述。
“比如怎么喝茶?怎么吃饭?去哪里上厕所?甚至长安城的下水道走向,隔水的栏杆形状等等——我们想要描述的是什么其实再详细,也不会太多。”想了想,马伯庸去西安实地考察,“希望能离得近一些。”真正的长安城。”
他查了很多资料,读了很多专着和考古报告,精挑细选,细细到“你说‘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碗’‘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青瓷碗’”。一进门就明显不同,后者观众立刻就能想到碗是什么样子。”
在马伯庸近乎强迫症的文笔中,人们终于看到了徐和子的高髻连衣裙,张小敬的锦缎开裆袍搭配六合靴……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有钱人的豪华建筑,一个活生生的长安呈现在观众面前。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古代天眼”
小说里的生活细节已经处理完毕,但马伯庸很快就发现,烧脑的事情还在后头。
马伯勇。受访者提供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节奏紧张的“古代反恐剧”。 元宵节期间灯笼意外点燃,为长安城可能面临的火灾埋下了伏笔。 敌人在哪里? 如何预防呢? 数条线索同时活跃,不易控制。
“最困难的部分是如何让角色快速移动。” 马伯勇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消息传递。 他利用灯塔城堡传递信息的原理,设计了一个“瞭望塔”系统,就像古代的天眼一样。 同样,瞭望塔上的士兵可以随时观察方市街道的变化,主角们也可以及时收到别人的新消息。
因此,剧版《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与易烊千玺饰演的顶头上司贺知章利用长安城的瞭望塔,密切关注长安的动向城市,准确地复制了小说中的场景。
文学创作和影视剧是两个系统。 在拍摄过程中,马伯庸负责做好自己的工作,提供良好的人物关系,然后让专业团队完成转型过程。 “经常会有惊喜。”
他特别喜欢第六集中的精彩表演,“葛老、小毅、张小敬之间的互动设计特别好,比原著更饱满、更有内涵,让人感叹编剧是如何把一个平凡的人拉出来的。”小说中的情节,然后将其添加到故事中。”
没想到这部剧这么受欢迎
6月27日,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上线。 马伯庸是在开播前半小时才得知这一消息的。 随后,他激动地发微博称,“我泪流满面”。
虽然他很有信心,但他实在没想到这部剧会这么受欢迎。 几集下来,以前的同学、同事聚在一起给他打电话、发微信聊天,他才意识到这部剧真的“出圈”了。
马伯庸也在网上与大家互动。 有人惊讶主角张小敬的名字太可爱了,于是转发了一条微博,并贴出了两张照片。 一个是一本书的封面,另一个是书的一部分。 上面清楚地写着“侠客张小敬射国”。 “中洛玛”解释了名字的由来。
无疑,他对《长安十二时辰》非常满意:它提供了足够丰富的观看维度。 喜欢铠甲的人可以探索铠甲的造型; 喜欢服装的人可以了解、研究服装……大家都可以在剧中找到一个点来深入探讨。
“到目前为止,网络上已经发表了很多关于服装、建筑、道具的历史研究文章,这对于一部戏剧来说是很少见的事情。” 马伯勇说道。
搜索文章作为写作材料的“真正”作家
说起来,《长安十二时辰》只是马伯庸众多有历史背景的作品之一。 此前,《古玩游戏中局》《三国秘闻》就已经享有不错的人气,非虚构作品《显微镜下的明朝》也正在被主持人录制成有声读物。张腾跃.
读者喜欢他的小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中丰富的想象力。 马伯庸说,这得益于当时担任高级工程师的父母的“放养”态度。 家里有一个大书架,他可以随时看书。 他甚至好像读过《金瓶梅》。
马伯勇。受访者提供
“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读很多人,也许你会找到一个更舒服的读书圈子。” 马伯庸读了很多书。 老舍的语言和马克·吐温的幽默风格都影响了他的创作。
工作后,马伯庸开始尝试写作。 他特别喜欢在CNKI上搜索论文资料。 在写《古董游戏中局》时,他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专业知识。 写之前,他先练习一下古董鉴定技巧,“你至少能区分盘子和碗吧?就这样吧,写完后,专业朋友说漏洞多如网袋。”
我在写《显微镜下的明朝》时,有一篇文章讲的是杨千源的故事。 他从一篇论文中找到线索,得知只有社科院有原始史料,而且已经被列为文物。 马伯庸大胆地跑过去,被赶了出去。 原来他们需要身份证和介绍信。
通过熟人的推荐,他找到了社科院的老师。 幸运的是,根据那段史料编写的文本即将出版。 恰逢过年,马伯庸带着一堆杂志去了三亚。 “整个春节,我除了看书,然后把书写出来,什么也没做。”
一个有趣的“演员”
虽然我写书喜欢认真,但如果让朋友们用一个词来概括马伯庸的人生,多半会很有趣或者说“好玩”。
比如2015年,他决定辞掉工作,全职写作,就是为了尝试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然而,他后来的写作仍然带有朝九晚五的工作印记,而且只能在特别吵闹的地方写作。
马伯勇。受访者提供
早上八九点,马伯庸挤进上班族的早高峰,要么找了家咖啡厅,要么去朋友的公司找工作站——因为他以前在工作站写字。 下午五点多,我跟着第一波晚高峰的人回到了家。 偶尔出差,在火车站候车室打开电脑写半个小时。 感觉很好。
“写作需要一种心态,书房里有一副对联,‘净土处处读书,闭门是深山’,就是这么说的。所以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平和地写作。”介意,别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他觉得只要我内心足够坚定,无论我在外面有多忙,都不会干扰我。
但放下电脑后,他几乎完全恢复了生活,陪儿子打游戏、看电影、刷微博、到处旅游、寻找好吃的。 “永远对世界保持好奇,这样你才能保持创作状态。 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或者你看不到任何想要与其他人分享的东西,你就无法再写作了。”
如今,《长安十二时辰》还在热播,马伯庸的人气飙升。 偶尔他也会感到有些不舒服:人们不断地和他讨论剧情,微博评论里也总是充满了热心的粉丝讨论细节,还有各种奇怪的问题。
“你觉得鸡蛋好吃就吃吧,何必去关注下蛋的母鸡呢?” 他拿钱钟书先生的话开玩笑说:“所以你不用太在意我这个作者,只要小说、戏剧好就行了,对吧?” “(超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7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