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剑门感蜀亡》中写道:对英雄的自怜有弯曲和延伸,对危机的应对也有犹豫。 银瓶琼匪不难控制,所以国家空虚。
这首诗写的是姜维最后一场蜀汉与曹魏之战。 姜维打败蜀汉,灭亡。 陆游在诗中将姜维视为英雄。 为了国家的存亡,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他能屈能伸。 他希望自己将来能恢复大业,可惜英雄气短。
历史上,据传姜维率蜀汉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 我们不妨谈谈姜维十一次北伐的大致过程以及他到达最远的地方。
继承主命,开始北伐
姜维的北伐是继承诸葛孔明的。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一生的宏伟目标是“征服中原,光复汉室”。 诸葛孔明生前的北伐虽然声名赫赫,规模宏大,但客观地说,却几乎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成果。 辛苦劳作的诸葛亮,也因劳累过度而疲惫不堪。 建兴十二年(234年),五十四岁的诸葛亮终于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病情恶化,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深受尊为他的得意弟子。 危难之际,他接过了诸葛亮的遗愿,开始了艰苦的北伐之旅。 ,恢复中原。 诸葛亮死后,公元238年至262年间,参与并主持了十一次北伐。
主管蜀汉军事,进行了十一次北伐。
从延熹元年(238年)到景耀六年(263年)二十多年来,姜维率蜀汉大军进行了大大小小十一次北伐。
延熙元年(238年),姜维首次北伐。 他将蒋琬驻扎汉中,又派兵出陇右,在南安与曹魏对峙,但无功而返。 南安是凉州下属的一个县(靠近甘肃陇西、巫山县)。
延熹七年(244年),曹魏主动进攻蜀汉。 姜维、费祎、王平联手抵抗,打败了曹爽。 准确来说,这是一场防御战。
延熹十年(247年),姜维为掩护胡人归来,派兵与前来阻击的魏军在洮西(甘肃洮水)交战。
延熹十二年(249年),姜维出兵永州,魏军郭淮、陈泰未能抵抗。 蜀汉攻克曲城后,进军洮城,被邓艾击败,蜀汉败退。 桃城(甘肃临潭西南)。
延熹十三年(250年),蜀、羌联合攻打洮溪。 很难判断谁是赢家。 双方均退至洮西(甘肃洮水)。
延熹十六年(253年),费祎被刺身亡。 姜维成为唯一领导者,立即向南安(甘肃陇西、巫山县)发起北伐。
延熹十七年(254年),曹魏朝廷司马师独裁,姜维趁机北伐。 一举打到河关、临洮,然后退到河关、临洮(甘肃临夏、岷县附近)。
延熹十八年(255年),曹魏司马师病逝。 蜀汉出兵攻克狄道城(甘肃省临洮县)。
延熹十九年(256年),姜维再次出兵北伐,蜀军与魏军大战端固(甘肃天水)。
延熹二十年(257年),姜维再次出兵攻打秦川。 到了芒水,无法强攻秦川,只得撤兵。 芒水(陕西周至)人。
景耀五年(262年),最后一次北伐期间,姜维率蜀军攻入洮阳,与邓艾对抗后河。 蜀军因粮草供应不足而失败。 侯赫(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
从以上姜维十一次北伐的经历可以看出,距离最远的一次是延熹十八年(255年)的第八次北伐。 蜀军一路士气高昂,直抵狄道城(今甘肃省临洮县)。 )。
临洮县古称狄道,今甘肃省定西市县城。 大致位置为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 因黄河上游最大支流洮河流经此地而得名。 据《汉书·高后记》记载,高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匈奴侵狄道,有二千余人”,故东汉改为狄道郡。
此地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 秦献元年(公元前384年),秦国灭西戎部,置狄道郡。 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复置陇西郡,狄道置县。 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狄道得以完整保存。 由于此地地处西部边境,历来是中原汉族文明和少数民族游牧文明的聚集地。 经过北塞北、元朝、清朝三个朝代的管理,狄道的民族更加多元化。
正是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临洮呈现出多民族聚居的特征,进而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 每年这里都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包括花儿节、拉扎尔节等。 战国时期的秦长城西起临洮,全长五十公里。 同时,临洮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其中马家窑文化、锡瓦文化、辛店文化等都出自这里。
通过姜维一生的十一次北伐,虽然身负使命,立志扶汉,但汉末三国乱世的百姓已经安定下来。 老百姓饱受连年战乱之苦,早已厌倦了战争带来的妻儿。 分散、流离失所。
即使姜维倾注了全部的心力和体力,也逃脱不了屡次失败的结果。
后人更加钦佩姜维,因为他有受人托付、忠于他人的责任感。 反过来,姜维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 狄道成为姜维北伐最远的一站。 只能说英雄脾气暴躁,天时不宜,却是造福于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