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这篇文章来得有些晚了。 我没能及时对《全面战争:三国志》的每一个新DLC进行回顾,但在《全面战争:三国志》的新DLC《被背叛的世界》上线之前我写了这篇文章。 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这篇文章我主要想讨论几个问题:《全面战争:三国志》的前作和第二个主要DLC《天命》的质量如何? 而由此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全面战争:三国志》的制作团队Creative Assembly对中国历史了解多少,他们是如何挑选和加工相关史料的? 最终,我们对游戏的下一次更新有何期待?
亡羊补牢,亡羊补牢,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历史上的“八王之乱”,把西晋王朝从上到下打得粉碎。 《全面战争:三国志》首个大型DLC《八王子》已于去年8月上线。 它还提供了同样水准的表现,让 Steam 评论区一片混乱,最终获得了 36% 的好评率。
“大多是负面评论”
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当然是DLC太过敷衍,但究其根源,我认为还是游戏机制的原因:《全面战争》系列只喜欢塑造一两个主角,而其余角色都是传统艺术中随机生成的。 可能与中国的历史背景相冲突。 直观上来说,《全面战争》并不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模拟游戏。 游戏中几乎没有历史逻辑。 使这套设定适应复杂的中国历史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时隔半年,今年1月推出的新DLC《天命》新增了6个新的可玩派系,分别是汉灵帝、刘充、卢植,以及张角、张良、张苞三兄弟。 简单来说,就是增加了东汉朝廷和黄巾起义军的势力。 在我看来,这是整个DLC设计中最出彩的部分——DLC的命名很有讲究。 苍天与黄天之间,谁才是真正的“天命”?
陈王刘充是东汉末期宗王中能力最强的。 史书记载:“中平中,黄巾贼起,诸郡县弃城,崇有强弩数千,发兵至京亭,国人苏闻。”谓大王善射,不敢叛,陈都败,十万余人还。” 刘充在黄巾起义中表现非常突出,但不幸在建安二年被袁术刺杀。 CA做出了刘充,说明他们还是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东汉末年的历史的。
刘冲和卢植的玩法基本相同。 通过战斗获得的独特资源点可用于解锁具有强大增益的特殊道具。 不同的是,卢植在前线,需要速胜,而刘冲的位置相对舒服。
张三兄弟拥有独特的任务线、独特的资源和独特的科技树。 热心、热心是黄巾派的核心。 热情代表了部队的战斗力,需要通过持续战斗来保持。 如果玩家停止了,那么这意味着计划受阻,热情值会不断降低; 黄巾军的部队和据点会蔓延狂热,这会导致社会治安不断下降,也会影响到周边地区。 只要斗争继续下去,就会有更多的人涌现。 叛军给汉帝国(以及黄巾军)带来了沉重打击。
汉高祖刘宏有一个特殊的机构——朝廷。 朝堂上,文官党、宗族党、军阀党三种势力争夺权力。 每个派系的影响力都会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一开始,由公务员党负责。 力量。
朝廷内部的派系设置,显然是参考了欧陆风云4中明朝的派系系统。派系随着影响力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每个派系的影响力可以通过任命派系成员担任官方职位和事件来改变。 。 皇帝独特的资源“政治影响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可以用来罢免官员、吞并帝国内的其他势力。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皇帝在位的时间越长,他的威望就越高,也就越容易行使权力。
民事当事人的影响力
我从P社学到的不仅仅是派系
值得一提的是,CA此次在研究上也下了更大的功夫。 《天命》中,无论是东汉三大臣、朝廷官员,还是地方朝廷官员,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就连张氏兄弟麾下的黄巾军将领,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人物。 《八王之乱》中就有鲜明的对比。 CA还为一些人物添加了自己的历史事件,如袁绍叛乱、袁术称帝等。
不难看出,CA作为经验丰富的开发商,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导致《八王之乱》失败的问题,对《天命》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并尝试添加更多历史模拟元素。
一个好的作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作家
或许是先天的缺陷或者努力不够,《天命》虽然看似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但实际表现却依然不尽如人意。
我们用上面两张图来玩一个找不同的游戏:游戏开始时有多少个历史错误?我会在文末揭晓答案
从历史逻辑来看,朝廷的设计确实有些奇怪。
首先,游戏中有平民党,由太监领导。 要知道,从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到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的23年时间里,东汉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就是由“党禁之祸”引发的。士大夫与宦官之间的对抗。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初,司徒陈旦与一郎曹操联名弹劾太尉徐宽、司空张继依靠宦官收受贿赂。 后来陈旦被宦官陷害,入狱身亡。 在狱中。 然而,在游戏中,陈丹与石长世一起成为了公务员党的一员……
如果陈司徒知道什么,恐怕棺材板都要给你抬了。
氏族党的命名有问题。 宗族是指同一宗族中以姓氏区分的亲属。 不过,游戏中的氏族成员除了太子刘辩外,其余都是外姓。 事实上,东汉王朝的君王需要出国,也就是说,皇帝的兄弟们都必须留在自己的封地里,留在中央的权力不足以形成影响国家的力量。政府。 刘表作为宗室成员,受到党内监禁的牵连,不得不出逃。 将这一派改名为“外戚党”显然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而且,由于没有亲属派别,何进将军就被划入了军阀一方,实在是太可笑了。
军阀党被描述为“试图在帝国内部分散权力”。 这可能是根据汉灵帝“改都督、立新牧”的政策而设计的。 那么这项政策的受益者是谁呢?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皇甫嵩统领冀州牧,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刘彦出任益州牧。 另外,黄宛成为了幽州牧人,刘裕也成为了幽州牧人。 然而,这四人都没有出现在游戏中的军阀队伍名单上。
即使不考虑历史逻辑,这个派系的玩法设计也不尽如人意。 文官党提供的属性几乎都是负面效果,两个buff没有多大价值。 这使得公务员党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让玩家体验“清理党”的感觉。 于是,玩家们很快就使出敲诈手段,在短时间内将文官派的成员全部逼走。 虽然CA在1.41更新中修复了这个bug,但可惜的是魔王太高,玩家发现收养太监为养子,然后轮流设立继承人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张让是我儿子,赵忠是我女儿。”
清洗公务员后,玩家可以在宗族成员和军阀之间进行选择吗? 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宗族党和军阀党的属性主要以增益效果为主,但任用官员会带来大量的俸禄支出,清理整个朝廷可以获得巨额财政收入。 一旦玩家明白了这一点,派系系统就彻底失去了意义。
可以推测,制作团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展现东汉末年帝国腐败、财政崩溃的现状。 不过,以如此粗暴的方式将其与游戏核心价值观捆绑起来,自然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游戏中,汉朝的胜利条件是消灭黄巾军。 通过使用上述方法,玩家可以在游戏开始时获得巨大的经济优势,并可以在十几回合内轻松赢得游戏。
黄巾军拥有特殊的改革系统和可以提前解锁的特殊兵种,但面对庞大的汉帝国,却比汉灵帝难打得多。 然而,这种困难更多来自于AI的性能。 无论玩家选择张三兄弟中的哪一位,都可能很难抑制住杀掉另外两人的冲动。
整个DLC中游戏体验最好的就是全新的“无地招募”模式。 无地派可以在任何非敌对领土招募军队。 在这个模式中扮演刘备,可以真实体验他漂泊、立功的一生,还是值得一玩的。
巴里只有90岁的一半
这些并不是《天命》唯一的问题。 糟糕的中文翻译现在是差评的最大来源。 此外,大量的历史事件似乎根本没有前提条件和事件逻辑。
比如,黄巾军已经占领了整个河北省,但袁绍仍然去冀州起兵,瞬间就被消灭了; 凉州之乱,只有北宫伯玉起兵,没有后续; 袁术称帝,完全不受环境的限制,这就更加神奇了,可惜的是,袁术称帝之后,仍然是汉帝国的一员。 没想到,马库斯·奥勒留死后十几年,远东地区也出现了两位皇帝共治的局面。 考虑到奥勒留在延熹九年(公元166年)曾派使者访问汉朝,这可能是汉朝与罗马之间的纽带。
此外,头衔和官职仍未调整、皇帝圣旨不离开洛阳、皇帝能够与汉帝国进行外交、公元182年开始游戏等问题导致大量历史错误都影响了《天命》的实际演出。 这个售价45元的DLC在一定程度上有足够的品质和诚意,但遗憾的是并不好玩。
好的一面是,CA在《秩序》中做出了很多正确的尝试。 虽然成绩并不理想,但或许会让游戏的未来更加光明。 《全面战争》系列是一款很棒的策略游戏,但距离优秀的历史模拟游戏还很远。 100英里的旅程就是90英里的旅程,在这条路上,《全面战争:三国志》可能连真正的一半都达不到。 现在我们只能说,相比上一个DLC,CA无论如何都可能走在了正确的轨道上,而下一个DLC的表现值得期待。
最后,CA的历史顾问张雷夫先生不会太深究细节,所以需要另找专业人士做一些考证。 当然,如果已经有人在为CA做类似的工作,希望制作组能够认真参考他的意见,或者……换一个更专业的人。
[toggle_simple title="附件:我们来寻找答案(如有遗漏或错误,请指出):"]
1、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被任命为宰相。 东汉时期有两位宰相,分别是曹操和曹丕。
2、关于曹鼎的历史记载存在差异。 《魏书》和《三国志》记载他分别担任尚书令和吴郡太守。 《后汉书》记载,他的官职是河间丞相,但从未担任过宰相。
3、孔融从未担任过太傅。 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十二月,杨赐成为司徒,孔融被招为司徒府诸侯。 光和三年,杨赐被罢官,不久调任太常。 光和五年,杨赐为太常。 中尉。 据《河南尹何进迁将军,杨赐遣戎来贺晋》。 可见,何进被任命为将军时(公元184年),孔融仍是杨赐的助手。
4、比赛于光和五年冬天开始。 袁隗于光和五年四月成为司徒,所以此时的司徒应该是袁隗。
5、陈旦于光和五年三月被罢官,后死于狱中。 他不应该在比赛开始时就出现在球场上。
6、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四月,张温就任司空。
7、张继自光和二年(公元179年)三月至中平元年四月任司空。
8、也是在中平元年四月,邓胜被任命为太尉。 在此之前,他的官职是太尉。
9、光和五年十月,杨赐被任命为太尉。 比赛在冬季开始,所以此时的太尉应该是杨慈。
10、荀爽从来没有当过仆人。 二党叛乱后,隐居着书十余年。 直到广西元年(公元189年)九月,他才被任命为平原丞相。 他此时不应出庭。 光和五年,侍臣怀疑他就是邓胜。
11、包丹《三国志》裴注引《魏书》云:“信丹父者,官职起码为官中侍郎,天下以风雅显贵。” 但具体时间并未明确。
12.我的真名是伟章。 张姓是李贤注的《后汉书》的讹误。 《古今姓氏书辨证》、《姓氏集酒篇》、《万兴通谱》、《资治通鉴》、《策父元规》等都写为“后汉”。 《光禄勋韦章》,韦章应于光和元年被任命为光禄勋。
13、刘宽“光和二年,复任段炯为太尉,任职三年,因日变而罢官。又拜永乐少府,迁光禄逊”。 光和五年,光禄逊极有可能是刘宽。
14、颜克浚的《全侯汉文》以《后汉书·······》和袁洪的《后汉纪事》为范本。 “光和已经三年了,选举往往会被推迟。” 对于陈丹来说。 是否还有其他的事情值得怀疑。
15、光和五年晋城太守,应为陈毅。 韩遂此时正在凉州工作。 中平元年,与北宫伯玉杀晋城太守陈毅。
16、元羿何时担任长安令不详,主管长安的最高行政长官应为京兆尹。 据蔡邕《京兆范惠曲赋》记载,光和五年在位的京兆尹是范陵。
17、中平五年三月后,丁原被任命为并州刺史。 据《礼序》中记载的《蔡郡长歌》可知,蔡湛于光和四年(181年)十二月出任并州刺史。 因此,当时的并州刺史应该是蔡湛。
18、中平五年,刘彦被任命为益州牧。 光和五年,刘彦在中,可能曾任太常或宗政。 据《三国·张绣列传》记载:“边章、韩遂叛凉州,晋城屈取胜,攻杀先祖李昌刘俊。” 如果两者是同一人的话,那么原益州刺史刘骏就是在中平元年担任祖厉布政大臣时去世的。 因此,广和五年益州刺史很可能是刘俊。而且,建安六年(201年),巴溪县被刘章分设为巴县。 游戏中柳岩所在的区域应该是广汉县。
19、董和入仕是在刘章任益州牧期间,即兴平元年(194年)以后。 而且江阳县于建安十八年(213年)分出,不应该出现在游戏中。
20、金宣建安十三年(208年)后出任武陵太守。
21、建安六年刘璋置巴东县。 中平二十三年(185-186)王睿任荆州刺史。 王睿任荆州刺史时,治所为江陵。
22.刘表在党的第二次灾难中出逃。 直至中平元年,他才再次入朝,任北军中侯。 初平元年(190年),继任荆州刺史。 刘表被任命为荆州、襄阳刺史,即当时的政府所在地。 根据中平元年徐丘被罢荆州刺史的事实,广和五年荆州刺史疑为徐丘。
23、南阳太守楚公,非楚公。 (中文问题)
24、兴平二年,刘询被任命为庐江太守。 中平末年,为沛国太守。 光和五年他应该不会出现在游戏中,而且占领江夏的原因也不得而知。
25、袁绍中平六年后分地方。 光和五年,袁术应任中央。 中平元年赵骞任汝南太守时,被黄巾军击败,所以此时的汝南太守被怀疑是赵骞。
26、颍川县不属于刘冲管辖。 光和二年,杨彪出任颍川太守。 据《李绪·外皇令高君碑》可见,中平元年免颍川太守温氏。 因此,光和五年颍川太守应为杨彪或文。
27、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改建业。 周信被任命为丹阳太守,应该是中平末至初平初。 中平元年,张勋被丹阳太守征为尚书。 因此,光和五年的丹阳太守应该是张勋。
28、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从丹阳县分出新都县。 中平四年十一月,曹嵩被任命为太尉。 在此之前,他应该在中央担任大鸿胪、大司农等职务。
29、孙坚此时应该是盱眙县或下邳县的宰相。 另外,景武帝永安三年(260年)将建安县划为会稽郡。 182年它的出现也太离谱了。
30、光和五年,刘鸿英被封为中府古城门侯,中平元年,被封为会稽郡东都尉。
31、中平五年(188年)陶谦任徐州刺史。 赵子在灵帝时期担任东海宰相,任职三年。 光和五年,赵子疑为东海丞相。
32、陈贵从未担任过东莱县知事、北海总理。
33、应劭中平六年(189年)至兴平元年(194年)任泰山太守。
34、灵帝末年,乔茂出任东郡刺史。
35、光和五年,卢知英任中央尚书。 据《刘续·刘宽印门圣明碑》记载,此时的河内太守疑为丁聪。 另外,卢植进攻黄巾军时,他的副手是呼唤中郎将,而不是皇甫嵩。
36.刘备在黄巾起义后入仕。 据应劭《风俗传奇》记载,此时的平原被认为是冯子衡。
37、中平元年,韩馥被任命为蓟州牧,韩馥被任命为蓟州牧的邺城是他的统治所在地。
38、凉州之乱时,卞章为凉州刺史,不应在司里部河东郡。 而且,中平元年,董卓迁任东中郎任河东刺史,所以光和五年的河东刺史应该是董卓。
39、石燮被任命为交趾太守,应是灵帝末年建安初。 越南史书《大越史记》记载:“汉中平元年,州民屯兵,刺史周哲杀之。” 但裴氏注《三国·武术卷一》记载周者被徐公所杀:“者去助,军败后回乡,被徐公所杀。” 同样在《越史》中,对历代交州牧者有“灵帝时期人周瑜”的记载。 这可能是《大岳全史》抄写时的错误。 光和五年,交州刺史疑为周瑜。
毫无根据的猜测,听听:《三国演义》在越南家喻户晓,《越南史》写于越南陈昭昌福年间(1377-1388),与《三国演义》成书,但《大越史记》《全书》是后李圣宗弘德年间(1470-1497年)编成的,最终修订本于十八年出版。后历熙宗政和年(1697年)。 此时,三国故事已在越南广为流传,所以《大越史记全书》编撰时受此影响,将周瑜记为周藻。 [/toggle_simple]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