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长约5500字
阅读需要14分钟
野火,春天。
用白居易的《辞古草》诗来解释新朝对前朝的屠杀,似乎有些不妥。 但不可否认的是,前朝数百年来积累的威望和民心是任何后人都无法忽视的。 因此,古代王朝的更替和政权的崛起往往伴随着流血和杀戮。
赵翼《二十二史注·卷七》云:“古之,只有禅让和征伐两轮”。 即使退位或者主动投降,前朝的子孙也往往会面临非常悲惨的境地。 有的人侥幸活了下来,却仍受尽屈辱,成为后世的笑柄; 也有人主动下跪投降,但依然难逃死亡。 前者就像徽钦二氏,而后者则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第一个投降的皇帝——死于项羽手中的秦王嬴。
吴磊饰演的子英。来源/电视剧《秦时明月》截图
投降皇帝真的没有“春天”吗? 恐怕不一定。
投降皇帝的“黄金时代”
蜀后刘禅“不喜蜀”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据《三国志·后主传》所引的《汉晋春秋》记载,刘禅请降后,被迁往魏都洛阳。 当时,司马昭独掌大权,设宴招待所有来蜀的人。 为了看看他们的反应,他特意命人在宴会上表演蜀歌舞。 想到亡国之痛,蜀国百官都痛哭起来。 只有刘禅本人沉浸在享乐之中,“笑得开怀大笑”。 当司马昭问他是否思蜀时,末代皇帝无情地回答说:“我在这里快乐,但我不思蜀。”
刘禅开心不已,舍不得蜀国。图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他也向皇帝投降了,但孙浩的表现更加强硬。 进入洛阳后,不少朝臣前来嘲笑孙浩,但后者总是以嘲笑回应。 孙浩面对晋武帝司马炎的宠臣贾充,嘲讽地说:“凡臣子弑君,不忠者,必受此刑。” (疑为司马光杜撰,原文可见《太平御览》,引《御林》:“贾充问孙浩为何剥人面,孙浩曰:‘吾恨如何? ” ”)目的是影射贾充参与谋杀魏帝曹茂。对于太原王氏亲戚王吉,孙浩还嘲笑他坐姿不当,说道:“如果你看到有人对你无礼,你就会把他剥下来。”
就连晋武帝司马炎和孙浩,言语也毫不留情。 见到司马炎,后者都得意地说:“我已设此座,等候您多时了。” 孙浩却回答说:“我设此座,是为了在南方等候陛下。” 司马炎觉得无耻,要孙浩当众作一首《你的歌》来羞辱他。 没想到后者却说道:“以前我是你的邻居,现在我是你的大臣,我给你敬一杯酒吧。” 孙浩的题诗,看似是为了拉近两人的距离,为他庆生,实则是故意混淆君臣概念,无形中抹杀了司马炎作为王的威严。 。
影视剧中的晋武帝司马炎。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刘禅和孙皓这两位投降皇帝的表现虽然大相径庭,但其中一个被封为安乐公,一个被封为桂明侯,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无独有偶,三国时代的另一位亡国皇帝——魏元帝曹桓作为西晋正硕,享受的待遇比前两位还要好。 据《晋书·武帝年谱》记载:“(司马炎)封魏帝为陈留王,城内万户,居邺宫。……陈留王奉命扛着皇帝的旗号,五点准备辅车,前往魏征朔,在郊外祭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与魏朝相同,不要向部长提交信件。”
陈寿评价曹欢的结局,“与山阳相比,更受班级宠爱”。 山阳公是汉献帝的后裔,汉代继续崇拜他。 再往前推几十年,曹丕继位汉朝后,并没有加害汉献帝刘协,反而封他为山阳公。 庆隆二年(234年),刘协去世。 魏明帝曹睿亲自率群臣祭祀,仍封刘协的孙子刘康为山阳公。 山阳公的世系绵延数代,刘康长子刘瑾、刘瑾长子刘求先后继位。 不幸的是,永嘉之乱期间,国破家亡。
相比之下,曹欢的陈留王称号持续时间更长,在东晋和南宋仍有继承人。 至于孙氏、刘氏的后裔,也曾活跃在后世一段时期。 据孙胜《三国后妃传》注的《蜀族谱》:“蜀败,陈自杀,余徙内陆。永嘉之乱,其子孙绝,唯永孙。”宣逃蜀,李雄佯称掌管安乐后公乙思禅,永和三年,败李适入军,名满成都。 可见,刘备还有一个后裔幸存下来,并在成汉政权中作为“吉祥物”活跃了一段时间。 孙氏子孙虽然留存到了后世,但孙冲、孙弼、孙范等人要么主动造反,要么被人绑架。 他们都被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未能幸免。
不难看出,刘协、曹欢、刘禅、孙皓等投降皇帝的日子虽然远不如过去顺利,但与其他时代相比,他们能够享受到的待遇却比过去要好。他们的大多数“同行”的情况。 那么,这一时期为何能成为投降皇帝的“黄金时代”呢?
魏晋禅宗的“创业模板”
与前朝和后世相比,魏晋时期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成功地践行了儒家所倡导的“禅让”,将理想的“尧舜禅让”变成了现实,从而为夷人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中世纪时期的定朝。 有效的模板。 善待投降皇帝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有趣的是,这种“理想”并非儒家所独创。 顾颉刚先生在《秦汉方士与儒生》中指出:“墨家既然主张尊贤之说,主张禅让帝位,分封给尧、舜,此说是很重要的。”流行一时,连主张贵族政治的儒家也接受了。” 西汉中叶以来,儒家思想盛行于世。 在统治者的榜样带动下,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富贵之家,儒士之人,王公贵族,寒门百姓……无不通晓经典,通晓儒家思想。 因此,社会主流在思想上更认同“尧舜让步”,而不是已经成功实施的“唐吴革命”。
这是汉朝统治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儒学的另一核心内容,他们构建的“儒家伦理体系”,不仅制约了世人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强化了汉朝的威严和社会影响力。 与此同时,许多预言也诞生了。 总体来说,这也有利于刘氏宣扬自己的正统。 即使王莽篡汉,造成西汉灭亡,社会上仍然存在“拥汉”的思想。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他用“刘秀发兵夺卜岛,耗金修德成帝”的预言来表明刘秀是命运注定的,最终完成了重建汉室的使命。 此后,无论官方还是民间,“亲汉”、“拥汉”、“兴汉”的思潮愈演愈烈。 代表作之一是王充的《论衡·宣翰篇》:
抛开唐、虞、夏、殷四代,我们就可以判断周氏近来的功德。 在实际经营上,周家不如汉朝。
如何测试呢? 周代为文、武,汉代为高祖、光武。 文、武奉命降妖,不及当初高祖、光武帝之福; 小宣、小明的吉祥,比周成、康、宣王的吉祥还要美丽。 萧玄、萧明符睿可以说是自唐(尧)、虞(舜)以来就盛极一时。 这是您的命令,如果遵照执行,四海合一,天下太平。 事事极其吉祥,人们应当响应斯隆。 ……
“总的来说”
实事求是地衡量功过,周朝不如汉朝。 这是《宣汉篇》中的一个重要论点。 其对汉代功绩的弘扬是显而易见的。 这绝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 班固所著的《汉书》和他所编的《白虎通》也体现了“玄汉”的思想。 在官方的认可和推动下,即使到了东汉末年,王刚断绝,汉室衰落,诸侯们也想割断自己。 “家家都想当皇帝,人人都想当太子。” 但他们敢于冒全世界的风险。 公开登基称帝的皇子还是很少的。 即使袁绍、袁术在创业初期占有优势,依靠他们的“四世五公”以及遍布天下的弟子和前任官员,也很难对抗这个潜在的亲臣。汉力。
正如袁术称帝后,他的前将孙策立即与他划清界限,并上书谴责袁术的狂妄:“董卓虽疯狂狡诈,但尚未成功废帝复国。 ” 俗话说。 “世界上最神圣的武器,绝对不能白用。” 袁术家世显赫,贸然挑战汉朝残存势力,最终还是遭到背叛,与亲人失散。 “不听天子命”的曹操无需过度干预,就可以控制刘备、吕布、孙策等人对袁术进行毁灭性打击。 袁术战败后,不得不接受现实,想要将帝号还给袁绍。 对于这个“烫手山芋”,袁绍既贪婪又害怕被批评。 布政司耿宝主动分忧,说米白:“天人之尊,当之有宜。” 袁绍遂以此为借口,向军政府宣布此事。 没想到,被袁绍视为心腹的官员们一致表示反对。 袁绍无奈,只好“杀老大以解身”。
影视剧中的袁术。来源/电视剧《新三国志》截图
吸取了这次教训,曹操忧心忡忡,只能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一步步蚕食汉朝。 虽然汉献帝如同手中的傀儡,但多次遭遇汉朝旧臣反扑的曹操,依然不敢迈出最后一步。 相反,他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若有命,我当周文王”。 ,并将这个重任留给了他的继任者曹丕。 曹操这样的强者为何不敢轻易取代汉朝? 对此,田玉清先生指出:“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以仁、义、圣法的教义为基础,具有深刻的精神气质,也影响着士人的心态和行为——官僚,世家的代表。他们以养活绵绵不绝的东汉政权为己任,改朝换代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魏、蜀、吴三个王国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问题。权臣趁势仓促加封,却经历了漫长的酝酿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建安政权能够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多年的原因。
幸运的是,曹丕终于在父亲打下的基础上迈出了最后一步。 不过,曹家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曹操虽然擅长法术,并有严刑峻法的名声,但他晚年也变心了。 其子曹丕在太子争夺战中更是获得了世家世家的一致支持。 在此基础上,曹氏仍要以儒家能够接受的方式实现汉魏政权的平稳过渡。 这种政权更迭的方式,就是自汉代以来不断推广、不断强化、甚至深入人心的“尧舜让步”。
影视剧中的曹丕。来源/电视剧《军事联盟》截图
朱子衍指出:“公元220年曹魏继位汉朝,是中世纪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退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魏广来也认为“汉魏的继承,是儒家禅让的国理”。 第一次成功的实践,反映了中国王朝政治从此走向成熟,开始追求基于继承的发展。”赵毅的《二十二史记·卷七》也说:“到了曹魏创造这个游戏的时候,已经被奉为标准十余代,已延续七八百年。 确实,所谓的汉奸英雄,是可以建立不平凡的基业的。 虽然曹操、曹丕都遵循了王莽篡汉的“故事”,但与后者不同的是,曹魏政权建立后并没有遭遇大量亲汉势力的反击。 因此,在后人看来,这种取代“唐武革命”的方法是有效的。 从晋南北朝到五朝北宋,退位成为夷朝革命定朝的最佳选择。
汉魏禅宗的“故事”中,对于投降皇帝的优待也曾在短时间内被借鉴。 这就是“二王三克”。
“二王三客”名存实亡
所谓“二王三客”专指前朝的祭祀者。 古代王朝建立时,为了拉拢前朝遗民,提升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往往会册封前朝皇帝的后裔。 因此,拥有封建国家的“二王三王”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政治或经济优惠。
所谓“二王”,可见《礼记·交德胜》:“天子既存两代,犹尊贤人。贤人只能尊两代”。 而《三恪》见于《左传·卷三十六》载:“昔于言之父周陶正,以事先王,先王恃其利器,后勇用元奴妲己配胡公,封陈氏,以备三王。”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周朝对历代的册封。
周武王灭殷后,“封姬为黄帝,封朱为尧,封舜为陈”,又“封夏皇后”。封为齐,封为皇后,封为宋。” 可见,周朝建立后,黄帝、尧、舜的后裔以及夏、商王室得到了妥善安置,并拥有了自己的封建国家。 即使平定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王的叛乱,周朝也没有把商人的子孙全部杀光。 而是将商朝旧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赐给商纣王的长兄魏。 子期使他被立为宋公,并授予宋朝继续以皇帝礼乐祭祀商人祖先的权利。
商人的后裔获得了土地、人民、官员,证明“二王三轲”制度在周代已逐渐合法化。 作为一种仪式,也被后世传承下来。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赐“周王田三十里,为周子南王,以祀燕为始祖”。国王。” 孙政君指出,这是“帝制时期以礼对待前朝子孙的首次尝试。此后,二王三兄弟的礼仪逐渐成熟,为历代所沿袭”。
既然“二王三克”已经成为汉家家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氏父子也应该考虑将其纳入汉魏时期的禅位进程之中。 这也是曹操虽然多次斩断汉族宗族却始终没有对汉献帝出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如前所述,社会上盛行的“拥汉”情绪和儒家所倡导的和平政治变革手段,也是保证汉室子孙得以生存的主要因素。
曹操肖像
然而汉魏禅朝只持续了几十年,魏晋就迎来了更替。 有着“鸽子占鹊巢”嫌疑的司马氏成功上台后,为了让民众闭嘴,自然继续优待前朝的后裔,比如山阳公、齐王等。陈六。 同时,为了安抚吴、蜀百姓,孙、刘两家的后裔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待。 于是,出现了臣服皇帝的“黄金时代”。
不幸的是,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 西晋王朝建立不久,就发生了永嘉之乱。 晋孝怀帝、孝敏帝被匈奴刘氏所擒,双双被杀。 这就开启了“黑暗时代”,投降的皇帝受到惩罚。 衣贯南迁后,彭城刘氏逐渐掌权。 刘裕接掌东晋,取而代之,却杀了晋恭帝,晋朝宗室其余人也未能幸免。 南朝以来,武术团体逐渐上升到顶峰。 他们不相信儒家思想,而是更习惯使用残酷、暴力的武力来解决问题。 小刀建立南齐后,也效仿“刘裕故事”废黜并杀害了宋皇帝,屠杀了刘裕的子孙。
虽然他们仍沿袭“魏晋故事”,有相当成熟的退位流程,但前朝最后一位国王往往只是名存实亡,仅作为见证统治者崛起的“吉祥物”。新王朝。 而且,前朝的后裔即使有幸成为所谓的“二王三克”,也往往会受到严密监视,在不知何时暴死在宫中。 讽刺的是,他们的死却是新王朝用来炫耀的“亮点”。 前朝国王享受国葬仪式。 这个仪式越是庄严隆重,越能体现出新王朝的“宽容”。 相反,距离当前王朝越远的前朝后裔,生存的机会就越高。 比如相隔不详世代的魏元帝后裔曹欢,在金宋宋齐禅朝时期也以陈留王的身份出现,起到了劝人进取的带头作用。 萧启的后裔巴陵王也活跃于陈文帝时代。 他迫于朝廷大势,向陈昌索要爵位。
但如果再进一步,连退位都成了名副其实的“模板”。 当时,前朝的子孙能够幸存下来是幸运的。
参考:
陈寿着、裴松之批《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7
赵毅编,王树民学校《二十二史笔记》,北京:中华书局,2016.04
魏广来,《汉魏晋与皇权继承》,上海:书海出版社,2002.04
顾颉刚:《秦汉方士与儒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04
朱子炎:《汉魏禅朝与三国政治》,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3.05
田玉清:《秦汉魏晋史略探》,北京:中华书局,2014.04
孙正军:《二王三客眼中的周唐革命》,《中国历史研究》2012年第4期
谢冲:《南朝“二王三克”考》,《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堀俊一:《曹操政府与富贵之家》,《明治大学人文研究所纪要》,1996年
古桥典宏:《汉魏伦理与郑玄王节礼法》,《香川大学教育学部研究报告》,2019年
结尾
作者|瀛洲海科
编辑| 詹千惠
校对| 李东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 欢迎读者转发给自己的朋友。
国家日历好东西
又一本民族人文历史好书
中国三千年政治动乱概述
纵观商朝至清朝中国政治的兴衰
↓↓点击下图直达现场↓↓
足不出户读书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点击下面的图片或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将个人历史导师装进口袋
“看着”永远是18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2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