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眼中钉。他们往往利用中原王朝衰弱或分裂的局面,间接或直接导致王朝更替。但奇怪的是,在汉末三国分裂的历史时期,他们并没有大规模地乘势而上,甚至似乎“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此时的游牧民族正处于分裂、衰弱的时期,无法形成有效的威胁。
正如中原王朝正处于分裂战乱时期一样,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恰好处于同样的境地。以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匈奴为例。西汉末年,他们分裂为南北部落,实力大大削弱。东汉建立后,南匈奴选择依附东汉,而北匈奴则继续与东汉为敌。东汉中期,东汉政府与南匈奴联合发动多次战争,击败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从而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剩余的南匈奴在东汉末年也陷入内部分裂。公元188年,南匈奴单于在羌曲政变中身亡。他屠杀了所有的部落,立虚部固都侯为单于。公元189年,须部古都侯去世,部落长老继任其职责。此时,羌渠之子于弗洛率兵协助东汉平叛。由于国家变迁,他只能率部在河东以东的平阳地区建立新的朝廷,自立为单于。南匈奴割据内乱,使得他们在军阀混战时期无法发动大规模入侵。于弗洛、胡楚泉无奈,要么联合并州地区农民起义势力,要么依靠袁绍参加割据战争。最终被曹操击败。回到了朝廷。
东汉末年出现的鲜卑人,也与匈奴一样。打败北匈奴后,鲜卑部落逐渐占领了匈奴的故土。他们的首领谭士槐在汉桓帝时期曾短暂整合鲜卑各部落,对东汉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然而谭士槐死后,继任的单于能力平庸,鲜卑部落很快陷入分裂和内乱。轲比能虽然在曹魏初期崭露头角,但很快就被曹魏“斩首”,导致鲜卑直到曹魏灭亡才形成有效威胁。
活跃在西北地区的羌族、氐族等民族虽然长期与中原王朝作战,并与马腾、韩遂等军阀联合,但始终未能形成合力。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立作战,彼此之间联系极其松散。所以总体来说,北方的游牧民族此时恰好处于内乱减弱的时期。没有强大的统治者,很难对中原王朝构成实质性威胁。
其次,中原王朝进行了适度的“战略收缩”,放弃了部分边境领土,缓和了双方关系。
北方游牧民族虽然没有对中原王朝构成实质性威胁,但小规模的骚扰仍在继续,并占领了一些北方边境郡县。分裂的东汉和曹魏政权迫于有限的国力,最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战略收缩”,无奈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尤其是受鲜卑、南匈奴入侵最严重的并州地区。云中、朔方、定襄、婺源四县位于并州北部塞外地区,与南匈奴、鲜卑毗邻。黄巾起义爆发后,鲜卑、南匈奴入侵边境地区,东汉政府全力镇压。东汉政府无暇顾及。这四郡很快就失守了,南匈奴势力逐渐渗透到整个并州地区。袁绍占领并州后,出于争夺中原的考虑,选择与南匈奴保持关系,无意收复四郡。曹操占领并州后,虽然通过迁徙人口、清洗权贵等措施击败了南匈奴,重新建立了统治秩序,但暂时无法夺回四郡。公元215年,曹操控制下的汉献帝下旨,放弃云中、朔方、定襄、婺源四县,在太原县北部设置新兴县,以容纳现有人口。对四县实行“战略收缩”。
东汉并州府地图,以上四县均在北疆
曹操此举是东汉国力衰落,处于割据状态的真实反映。对他来说,稳定自己的统治、结束分裂是头等大事,而游牧民族的骚扰相比之下就像是“疥疮病”,并不构成实质性威胁,在失去领土时可以做出一些让步,以安抚荣和缓和了双方的关系。如果硬要夺回失地,一定会开战,得不偿失。对分裂的南匈奴和鲜卑既得利益的认可,就会暂时放弃大规模入侵的想法。
第三,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进行大规模的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由于战争、饥荒、流行病的影响,中原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曹操初步稳定了北方的统治后,如何恢复生产、填补劳动力空缺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控制东汉政权的曹操给出的对策就是“移民”。曹操打败袁绍,占领并州后,将当地许多人口迁往豫州。
但这样一来,地处边境的并州地区就会出现人口缺口,不利于恢复生产、稳定边防。对此,曹操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将南匈奴从北疆地区迁至并州腹地。曹操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好奇,因为到了建安中期,一些南方匈奴在鲜卑的压力下南迁并州,在当地民众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历史上有“胡地在天下,张雄霸道,官民叛乱,并入部落”的说法。曹操于215年重建并州统治秩序,正式废郓中、朔方、定襄、婺源四县。曹操趁单于胡楚泉到邺城朝廷的第二年,将其扣留,分封了南方。匈奴又成。分为五部分,分散向内陆迁移至今山西省汾阳县、杞县、息县、忻州市、文水县。流入户数近3万户,人口约15万左右。各部落均由南匈奴贵族统治,东汉政府派司马监督管理。
南匈奴如此大规模的内部迁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为东汉曹魏加强边防、抵御鲜卑提供了军事实力。后来,曹操将这一经验推广到关中地区,将羌族、氐族大规模迁入内陆,丰富了当地人口,抵御了刘备蜀汉的骚扰。这一系列政策被曹魏延续了下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游牧民族大规模搬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迁政策虽然对恢复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上也改变了并州、关中地区的民族构成,为后来“五夫”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综上所述,由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南匈奴、鲜卑、羌、氐等民族均处于分裂内乱时期,无法对中原造成实质威胁王朝。加之东汉、曹魏政权实行的“战略收缩”和“族群内迁”政策,缓和了双方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因此,三国分裂时期汉末,北方游牧民族并未趁势大规模入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