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聚会,餐桌上几位妈妈讨论的话题吸引了我。仔细听他们的谈话,原来是孩子在学校总是拿自己和同学比较造成的。这位母亲说,有一天,孩子放学回来,让她买一双限量版运动鞋,指定是阿迪达斯的某款。他说,如果他身边的同学有,他也应该有。母亲感叹,孩子们的这种文化很不好。但如果不满足,他就会大哭大闹。
另一位妈妈说,小时候家里很穷,她总是穿着亲戚送的旧衣服。当我去学校看到同学穿着新衣服时,我感到羡慕和自卑。我不想让我的孩子经历那种感觉,所以如果我的同学有这种感觉,我的孩子也应该有这种感觉。
母亲的话引起了其他同伴的赞同和附和。我觉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名牌衣服也不是买不起;在吃穿方面没有必要束缚孩子。
他们的谈话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一位女护士为了追求精致的生活而网贷,最终被妈妈赶出了家门。
这个女孩在二线城市工作生活,月薪8000元,相当可观。
攀比、炫耀正在逐渐侵蚀孩子
但女孩每月消费在3万至4万元至1万至2万元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原来,今天女孩看到同事拎着一个奢侈品包,她也想要,就买了!明天听朋友说某城市的饭菜不错,我兴奋极了,就跑去那里吃饭。就买买买,吃吃吃。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我就开始网贷,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所谓的精致生活。
女孩一开始只借了一小笔钱,但后来就失去了控制。以前的债还没有还清,新的债又产生了。由于复利,女孩欠下网贷60万多元。帮她还完网贷后,女孩的母亲将她赶出了家门。
女孩原本有一份好工作,工资也不错,可以在二线城市过上很好的生活。但正是女孩的攀比心态和对所谓精致生活的过度追求,让她们在网贷的深渊中无法自拔。
比较起来并没有什么错。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激励。它可以激励我们努力工作、取得进步。例如,如果孩子们将自己的学习情况与同学进行比较,这可以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力争第一。
但无原则的比较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需要家长注意。如果孩子总是在物质上与别人比较,这是一个坏习惯,需要我们家长及时引导和纠正。
过度比较是坏习惯,家长需注意
当孩子在物质上与他人进行比较时,很可能是由于消费观念的错误。导致这种错误消费观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首先,父母的消费观影响孩子。为什么这么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前消费现已成为主流现象,信用卡和透支支付平台为超前消费提供了便利。先消费、后还款的模式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从过去的计划消费,到现在的盲目消费。所谓盲目消费,就是根本不考虑自己的经济问题,而是先消费。 “刷信用卡一时欢喜,还款却心痛”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抢先消费的本质。在这种主流影响下,大多数家长也有这样的消费观念。当他们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他们会先购买,不管价格是否合适,是否实用。而接触久了的孩子就会像父母一样,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买,别人有的时候就买自己没有的东西,完全不考虑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其次,父母有攀比心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听到这样的声音,比如母亲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邻居的孩子聪明,自己的丈夫不如其他丈夫能干、体贴,父亲说自己的妻子不如别人。别人的老婆在厅里,在厨房里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一种攀比心理。
都说父母是镜子,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行为的反映。如果父母有攀比心理,那么孩子也一定有攀比心理。
我的邻居轩轩的妈妈是一个喜欢攀比的人。如果她听说别人家的东西比自己的好,她就会很不高兴,就得再买一件比别人家的好。
有一天,轩轩放学回家,告诉父母,她想让他们换辆车。轩轩的父母没有理睬她。轩轩不断地哭闹,让同层的住户坐立不安。我跑过去询问情况。原来,轩轩正在和几个关系亲密的同学聊天,不知为何说自己在家车上。于是比较开始了。轩轩说,同学开的车要几百万,而她自己的车才几十万。她觉得这太丢人了。
第二,同侪压力。什么是同伴压力?百度是这样解释的:
同伴压力是指由于渴望得到同伴的接受、认可和肯定,而为了避免被排斥而选择违背自己意愿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其实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你自己觉得不好意思的事情,但是别人已经做了,所以你也必须要做。例如:你和朋友去逛街,本来不打算买什么东西,但是你的朋友都买了。你觉得不买不太合适,所以就买了一些本来不打算买的东西。再比如,你周围的人都穿名牌,而你却穿普通牌子。为了不被排除在外,你必须买一些名牌衣服。
同伴压力有两种类型:服从性同伴压力和竞争性同伴压力。从众同侪压力是迫使你与同侪保持一致的压力。同侪竞争压力是指迫使你在群体中脱颖而出的压力。
有同侪会产生同侪压力
很多时候,我们都面临着同侪的压力,要求我们顺从。然而,无论是攀比心态还是同侪压力,孩子产生错误消费观念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虚荣心。
对于虚荣你怎么看?其实没必要太紧张。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虚荣心,这很正常。适度的虚荣心可以激发正能量,促进孩子进步。例如:与同学比较学习、比较动手能力等。但过度的虚荣心会导致孩子养成极端的人格特质。那么过度的虚荣心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呢?
过度的虚荣心会在孩子的性格中形成两个极端,一是傲慢,二是自卑。
莎士比亚说过,骄傲的人总是会在骄傲中毁掉自己。
傲慢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无法清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就会导致自己陷入误解。三国时期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后,自杀于乌江畔。这是因为他的骄傲和傲慢。他对刘邦没有正确的评价。他觉得刘邦天生泥腿出身,不懂得带兵打仗。然而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并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将军。他博览军事文献,带兵几乎百战百胜。但他忘记了,刘邦虽然不善于带兵,但手下却有能人。最终,项羽的野心止步于乌江。
西楚霸主战败后,因骄傲而自杀。
虚荣心的另一个极端是自卑。虚荣心造成的自卑感与自卑感有些不同。自卑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虚荣心造成的自卑,大多是与他人比较造成的。这种低自尊一般除了你自己之外不容易被察觉,因为它很容易伪装。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位网友的自述,内容是他的虚荣心太强,导致了高中生活的灰色。这位网友说,他是在农村长大的。高中时,他从农村来到城市读书。见识了这座城市的繁华和新鲜,他觉得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在学校的时候,她遇到了很多有钱但不努力学习的同学,但能够和老师、同学相处得很好。他们在课上课下的花样很多,让她颇为羡慕。随着这种嫉妒的增加,也产生了虚荣心。她假装家里生活条件很好,花钱大手大脚。我努力与同学相处,却未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最终产生了自卑感。虚荣心越大,自卑感就越强。整个高中,我因为虚荣心和自卑而高考失败。
攀比、骄傲和自卑都是虚荣心的产物,其根源是价值观问题。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需要强调的是,如果父母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孩子的价值观必然不积极。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父母以身作则。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家长以身作则
第一,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是教育的核心;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来自阅读。读书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读书可以给人带来无比的快乐,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人格。阅读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等。
高考状元们从小就喜欢读书。今年高考状元吴亦舒曾表示,自己喜欢读书,因为读书给自己带来快乐。她享受阅读给她带来的一切。
读书的好处数不胜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和孩子一起读书。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是0岁到6岁之间。作为职场父母,我们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睡觉前的时间和他们一起读书,享受亲子阅读时光。在享受亲子时光的同时,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亲子关系。
其次,选择阅读材料要根据孩子的观点和兴趣。 3岁之前,建议从绘本开始,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在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孩子对现实世界的了解。
图画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认知类、习惯养成类、情感故事类。
认知范畴主要描述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主题。如:交通运输、各种水果等。
习惯养成类主要利用图画书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训练孩子如厕。这类绘本通过图片帮助孩子了解排便,养成排便习惯。
情感故事大多是故事。通过小故事,孩子们可以辨别是非、讲礼貌、了解文明等。
孩子3岁以后,就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开始。最好让孩子自己选择,这样孩子才会产生阅读的兴趣。
培养孩子阅读,从亲子时光开始
第三,不要急于求成。我们家长首先要明白,培养孩子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结果。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收获成果。
其次,鼓励孩子参加户外实践活动。大自然是启蒙教育最好的载体。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论述了“自然教育”:
大自然有办法增强孩子的身体并使其成长。
卢梭认为,儿童的感官在大自然中得到最充分的训练。童年时期大自然中花草鱼虫的“感官结合”,最终会帮助孩子“形成人的理性”。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户外是最好的教育。户外活动有很多好处,比如增加孩子的观察能力,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经历和对生活的理解。
从2017年8月开始,乐嘉开始带女儿进行户外活动,从沙漠徒步到荒野探索。女儿从一开始的痛苦、疲惫,到享受户外活动给她带来的快乐。这些户外经历让她从一个娇弱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孩。
乐嘉用户外活动告诫女儿,生活有很多磨难,千万不要娇气,凡事都要靠自己。我希望她变得坚强、独立、乐观。虽然乐嘉的行为引发了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户外确实改变了他的女儿。
同样是在今年4月,霍启光在微博发文称,他和郭晶晶带着儿子去香港二澳村种植水稻,体验农民的辛劳。他说,现在的孩子是在幸福的时代长大的,永远不会挨饿。挑食、浪费已经成为习惯。他们需要知道食物从哪里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户外活动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在谈到儿童教育时曾说过:“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自然”。今天,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接触户外,多参加户外实践活动。
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三观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与孩子一起理解规则、遵守规则、运用规则,不被一些社会乱象所迷惑、误导、困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