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南京东郊森林茂密,风景秀丽。孙中山公墓周围埋葬着众多民国名人:国民党左翼领袖廖仲恺夫妇、1911年辛亥革命老兵范鸿贤、三党领袖邓演达、陆军上将韩辉、其中,规模和规格仅次于中山陵的陵园,就是位于灵谷寺东侧雄伟、气势的“谭墓”——谭延闿墓。
谭延闿之所以享有此殊荣,是因为这位清末民初传奇人物的杰出履历:1911年辛亥革命后,三度主理湖南,历任湖南巡抚、历任湘军总督兼总司令。授予将军、陆军元帅军衔。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国民政府主席、执行大总统等要职。
与民国时期那些高调的人物相比,谭延闿的名声似乎还不够响亮。其实也正是因为他的地位显赫却低调、温和、不张扬的性格。但他绝对是一位历史人物,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
谭延闿1880年出生于杭州,当时他的父亲谭仲霖任浙江巡抚。谭锺霖与晚清重臣翁同和关系很好。翁同和每收到一封信,就让儿子抄写。翁同和称赞谭延闿是“天才”。
谭延闿出生于一个良好的教育家庭,才华横溢,好学。 14岁考中进士,23岁考中科举,24岁赴开封参加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这次科举采纳了张之洞的建议,考生的名字不再被遮盖在卷子上。由于此时八足论文已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政策理论,考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水平高低难以区分。这时,试卷的书法水平就成为重要的评价标准。
谭延闿在这次科举中得了慧远,是进士第一名。整个清朝,湖南都诞生过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但唯一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就是谭延闿。
据说,在随后的宫试中,当慈禧准备用笔写下谭延闿的名字时,发现他是湖南人。这让她想起了1898年的六君子谭嗣同,她非常讨厌他,于是她改名为刘春霖,成为第一状元。谭延闿被贬为三十五二等进士。
谭延闿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为当时的“湘湘三少”。陈三立是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的父亲。陈寅恪后来的成就也与谭延闿的帮助有关。
02
1911年辛亥革命后,湖南立宪派杀害了副省长焦大峰和陈作新,但他们觉得自己的权威不足以服众。于是,他赶到参议长谭延闿的家中,将他拉上轿子,抬进了总督衙门。据说谭延闿不知道吉凶,一路哭泣。后来我才知道,我捡到了一个湖南省长。
谭延闿虽然在湖南拥有很大的军政权力,但由于他为人和蔼、圆滑,湖南的政要和将领并没有得罪他,甚至还给他起了“谭奶奶”的绰号。就连他的师长也不太喜欢他。认真对待他。
有一次,谭延闿邀请各师将领赛马。在侍卫的搀扶下,他悄悄跨上马,加入了比赛队伍。比赛非常激烈,参赛者不断摔下马、退出。但有一匹马跑得越来越快,不断追赶。到了第五十圈,场上只剩下一匹大白马还在驰骋。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谭婆婆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这对于那些看不起他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还有一次,广西将领王志祥、赵恒提来到长沙。湘军将领特邀谭省长到小五门涉外训练场观看射击表演。王志祥擅长射击。他走上球场,拔出手枪,连续开了十枪,只有两枪未命中。
观众们纷纷鼓掌,王志祥一脸自豪。随即道:“谭队长,你也开几枪吧。”谭婆婆慢慢地接过枪,似乎有些犹豫。湘军将领们不禁心中埋怨,他不该在这个时候出丑。没想到,他举枪连开十枪,子弹却全部击中目标。
围观的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欢呼不已。从此,湘军将士再也不敢小看这位书生气十足的谭总督了。他们怎么知道谭总督有双手持枪左右射弓的绝活?
后来陈炯明在广东造反,孙中山离开广州前往上海。谭延闿亲自去码头接孙中山,一路陪伴孙中山。一年,谭延闿、孙科、李宗仁等人在长江流域遭遇敌人进攻。侍卫拼命反击,却无法击败敌人。这时,谭延闿也拿起了枪,加入了枪战。他每一次投篮都命中,给李宗仁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3
谭延闿主政湖南,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对优秀的民办学校给予大量补贴。他从省教育基金中拨出专项资金给总务科科长林伯渠、教育处处长熊志柏、谈判科科长陈寅恪每人400大洋的路费和每月的生活费140大洋作为赴美留学经费。
为了防止后来的州长否认自己的账目,他还特意留出了一万多元,存放在美国大使那里。他的大力帮助,对陈寅恪等人留学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毛泽东青年时期在长沙筹办文化出版社时,曾请谭延闿题写匾额。他爽快地答应了,并慷慨支持了400大洋的资金。毛泽东称谭延闿为“乡下帅哥”。
中华民国公认的四位书法家是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吴智慧(篆书)、于右任(草书)。谭延闿尤其以其颜体楷书闻名于世,被评价为:从民国至今,没有人比谭延闿写颜体更好。他一生基本研究燕文,也涉猎篆书、隶书。
谭延闿的书法正如其人本人,明朗挺拔,行文沉稳稳健,笔画遒劲有力,具有博大柔和、灵性强健、开放的魅力。
谭延闿善于写诗、楹联,无论是楷书还是楷书,都写得极为精湛。中山陵半山腰碑亭的巨石碑上,“这里埋葬着中国国民党孙总理”两行金字,是谭先生的手迹,而且是原字大小。 。这些都是直接用手写的,可见他的功力。广州黄埔军校的校匾“陆军军官学校”也是谭延闿题写的。
04
谭延闿相当“好吃”,唯一的爱好就是出去吃饭。他吃遍了南京所有的名酒馆,而且吃得非常有品味,成为了著名的美食家。他告诉人们:“吃、喝、嫖、赌是人生四大爱好,嫖、赌与我无关,我吃喝都毫不犹豫。”
谭延闿擅长做饭。 “湘潭菜”又称“祖庵湘菜”,闻名全国,至今仍是湘菜馆的招牌菜。
谭延闿对菜肴的命名也有独到的见解。湖南长沙屈园酒家有一道炒鳗鱼菜。将鳗鱼去皮切丝,炒熟。江苏淮安还有一道鳗鱼菜,名叫“软豆”。
谭延闿想起赵云在三国万马大军中救出少爷刘禅的故事:赵云在军乱中脱下战袍,将少爷缠在身上,举起他举枪攻击敌人,并独自成功突围。于是这道炒鳗鱼菜就被命名为“紫龙沱泡”。
家喻户晓的菜名《霸王别姬》也是谭延闿写的。这是当时长沙玉楼洞酒家的一道菜肴。甲鱼炖鸡虽是滋补佳品,但若称其为“老甲鱼鸡汤”或“甲鱼炖鸡”就太不雅观了。
玉楼洞酒楼的厨师曾经是谭家的厨师,他来请谭延闿给这道菜起个名字。谭延闿想起楚霸王项羽在楚汉相争时被垓下打败、虞姬自杀的故事,于是将这道菜命名为“霸王别姬”。直到今天,全国每家餐馆都这么称呼它。
谭延闿对鱼翅情有独钟,每顿饭都会吃它。为此,他外出时总是带着一位擅长烹制鱼翅的副官,被嘲笑为“鱼翅司令”。
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宴会。席间,主人说鱼翅不好吃,味道像口香糖。谭延闿没有争辩。吃了半天,桌上已经没有鱼翅了。这时,主人请客人随意点菜。当被问及谭延闿时,他微笑着回答:“如果你不想放弃,来点口香糖怎么样?”
随后,谭延闿出现右手瘫痪症状。医生建议他控制饮食,但他说我以前已经吃错了、喝错了,为什么现在要戒掉呢?这只会让我受苦。为了治病,谭延闿每天都洗温水浴、电疗。他还自言自语道:我这辈子吃得好好的,现在却一天一次蒸烤,大概就是对自己贪嘴的报应吧。
医生曾警告谭延闿,以他的病情,未来可能会以两种方式死亡,一是脑溢血死亡,二是偏瘫死亡。谭延闿对胡汉民说:那我宁愿选择第一个。要是偏瘫几年那就太丢人了。
没想到,果然是预言,谭延闿于1930年9月因脑溢血去世。 那天中午我也吃了一顿鱼翅,然后去南京东郊的跑马场看马。不料途中他感到头痛欲裂,被送往医院救治。第二天他就因脑溢血去世了。
05
谭延闿40岁时,妻子已去世多年。孙中山曾想把他与宋美龄撮合。但谭延闿不想继续这段关系,因为他和妻子方荣庆关系密切。谭延闿常年忙于政务,家庭事务由妻子全权负责。方荣庆病重去世几个月后,他得知妻子的遗言是希望他不要再婚,好好抚养孩子。
为了不反驳孙中山的好意,谭延闿去找宋美龄的母亲,认她为干妈。他与宋美龄情同手足,甚至在广州政府任职期间提拔宋子文。谭延闿去世后,将女儿谭香托付给宋美龄。后来,宋美龄不负重托,经过再三选择,将谭香嫁给了陈诚。
谭延闿一生不求政治进步,却安于现状。据说,孙中山最初让谭延闿办黄埔军校,是因为谭延闿懂得办湖南的教育。黄埔军校校址被谭延闿的湘军夷为平地。后来谭延闿认为办一所普通学校和办一所军校是两件不同的事,于是放弃了校长一职。
谭延闿善于审时度势。北伐胜利后,他明智地放弃国民政府主席职务,出任执行大总统。
谭延闿在政治上坚持“三不”原则:一不掌权,二不建议,三不决定。每次开会,他都会闭上眼睛,专心致志,宁愿什么也不做。事实上,谭延闿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当时与他共事多年的人都称他“任性”。
谭延闿被誉为“药中甘草”。甘草并不昂贵,但却被誉为药王,有调和百药的功效。也有人将谭延闿的一生概括为“喜忧参半”。他居然公开承认,人生难得糊涂,糊涂也是一种状态。坦白说,“感到困惑是非常有用的”。孙中山非常欣赏谭延闿,称他为“时下最受欢迎的人”。
如今,在南京东郊的灵谷寺,密林环抱的谭墓依然蜿蜒幽深,宁静祥和。这里是饱读诗书、恪守道德修养、与世无争的谭延闿所属之地。恰到好处,相得益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8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