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本文标题下的蓝色字体“天涯观察”,然后点击“关注”,以便您继续免费接收文章。每天都有更新。完全免费订阅,欢迎关注!
《三国演义》虽然只是一部言情小说,但却体现了许多深刻的军事谋略和精妙的战争策略。它被许多著名作家反复研读,作为学习战争策略的军事经典。是一部几乎可以媲美孙子《孙子兵法》的策略教程的小说。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罗公在写《三国演义》时并没有直观、详细的地理资料来辅助他。地理上的缺陷有很多难以避免,使得这样一部精彩的战争史诗只能在心里明白,却无法在文字中提炼,这对《三国演义》来说是一大遗憾。 《三国演义》中的各种地理错误虽然没有严重损害情节,但却给军事艺术的学习造成困难和障碍。同时,也非常不利于读者直观地了解书中巧妙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真实实战效果。因此,研究三国的地理误差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本期《三国TOP10》,姚看江湖力求通过对三国地理误差的深入分析和解读,让读者真正了解三国地图的真实面貌,进而对三国地图有更深入的了解。三国战略的微妙之处。
TOP10 周予曦进攻四川
周瑜想用“假道灭虢”的策略,借西川攻打荆州。没想到被聪明的诸葛亮看穿了。他没能偷鸡,却丢了米。不但没能得荆州,反而孔明在荆州门口羞辱了他。愤怒的周瑜决定西进,直取西川,以辉煌战果满足孔明的嘲笑。结果,周瑜“行至巴丘”,遭遇“刘封、关平率军截断水道”。陷入困境的周瑜被孔明的信激起,新的仇恨吸引了周瑜的毒气,一代将领就此消亡。堕落之后,他留下了“良善怎能光明”的永远没落和“心胸狭隘”“忍无可忍”的尴尬耻辱名声。虽然这样的描述简洁明了,但却让之前紧张的剧情变得稍微轻松了一些。既实现了剧情的缓和,又保证了与周瑜死在巴丘的史实相符。罗工这边的用意,也并非没有苦衷。 。可惜的是,罗公致力于史料的研制,却忽略了对地理位置的考证。周瑜大军从荆州出发,向西进军四川。连续跋涉“催军前行”,不但半步未进,反而退至荆州下游的巴丘。更不可思议的是,周瑜的水师一路向下游南退。居然被上游的刘封和关平挡住了。这是如此非传统和令人难以置信。难怪周瑜暴怒而死?显然,罗公错误地将巴丘视为荆州以西的一座城池。周瑜大军这才进军巴丘,遭遇了被上流刘封、关平截击的怪事。
显着指数:6.0
TOP9 泰山位置
曹操刚称霸时,就遭遇了全家被杀的不幸。曹操一怒之下,大肆杀戮,下了军令:“只要攻下城池,就杀光城里的百姓,为父报仇。”一时间徐州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幸运的是,吕布趁机夺取了曹操的故乡兖州,意外地为徐州百姓解决了困难。曹操很快从徐州返回,攻打兖州。陈宫向吕布建议说:“从这里(兖州)向南有一百八十里,通往泰山的道路险要,我们可以在那里埋伏数千精兵。当曹操的士兵听说兖州失守后, ,他们肯定会绕道走,等到他们走到一半的时候,你就能一击擒拿。”陈宫的计划虽然高明,但却犯了严重的地理错误。泰山,五山之首,不在兖州南一百八十里。兖州东北,泰山路的埋伏无法阻止曹操部队撤出徐州。陈宫的计划完全相反,反方向阻击敌人。不但无法抵挡敌人,而且还浪费兵力,令人忍俊不禁。然而,更可笑的是,行色匆匆、日夜兼程的曹操并没有走通往平原的捷径。而是率军绕了一个大圈,徒劳地走了数百里,穿过了泰山险要的关隘,回到了兖州。看来真正的地理文盲不是善于谋略的陈宫,也不是曹操,而是罗公本人。如果其他地方犯了地理错误也没关系。在著名的泰山与疑似罗工故里的山东交界处犯下如此低级错误,着实让人对罗工来自东源(山东东平)的说法产生怀疑。
显着指数:6.5
TOP8 曹操逃离洛阳
小说中的曹操颇有汪精卫“引剑成才,不负青春”的豪迈豪迈。面对董卓的暴政,汉朝官员只能痛哭流涕。只有曹操“一笑置之”,单枪匹马深入龙潭虎穴刺杀所向披靡的董卓。刺杀失败后,曹操用机智欺骗了董卓,直奔故乡谯郡,准备伪造圣旨,聚集诸侯,然后谋反。曹操的逃亡并不顺利。东出洛阳后,未到中牟,就被陈宫所擒。如果曹操就这样被处决,一代奸臣将戏剧性地被封为“汉室之忠”。好在陈宫感激曹操的忠心,决定放弃官职,随曹操投奔谯郡,执意将曹操推入“乱世奸臣”的深渊。两人从著名的卢博瑟冤杀案发生地中牟来到城高。由此,曹操说出了一句永远被历史铭记的英雄言论:“宁教我背叛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背叛我。”故事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险象环生,营造的氛围可谓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经典的一段话。然而仔细看地图,曹操的逃亡之路却显得漏洞百出,难以自圆其说。谯郡位于中牟西南。曹操和陈宫应该在董卓追兵之前赶回家乡。然而此时,不知道是曹操失去了理智,还是陈宫惊慌失措。 《三国演义》中最聪明、最勇敢的两个人,其实是沿着洛阳方向,与成皋相反的方向逃亡的。这样的弯路不仅让曹操和陈公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还让他们几次处于生死边缘。这显然是一次因地理位置错误而造成的不公正旅行。
显着指数:7.0
TOP7 刘备南攻克四县
经过赤壁激战,“上无屋顶可掩,下无立足之地”的刘备终于取得了荆州、南郡、襄阳,作为隆兴的根据地。此时的刘备雄心勃勃,渴望展现自己的毕生抱负。这时,白眉马良向刘备出谋划策,建议他南下夺取四县,这让刘备非常高兴。 ”梁曰:“荆襄四面皆敌,久守不下,可令子刘启在此休养,并号召旧人据守,将任他为刺史。荆州安民心,遂南下武陵、长沙四县,聚财粮粮。应先取诸县?”梁曰:“湘江以西,零陵最近。”,可先取,次取武陵,再取桂阳,至湘江以东,长沙次之。 ’”经过马良的建议,刘备和诸葛亮制定了详细的南伐计划,横扫荆州以南四郡:孔明。他以巧计攻取零陵,赵云孤军攻取贵阳,张飞以暴攻武陵,关羽勇夺长沙。罗公胜华精彩的文笔勾勒出了南征的整个过程。故事如九曲黄河般跌宕起伏,情节如铿锵有力的战鼓一样扣人心弦。每个场景都精彩纷呈,处处都有神秘物品。无论你什么时候读到它,你都会感到惊讶。令人愉快的感觉。然而如此精彩的南征史诗,如果对照地图仔细研究,却显得不成熟,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甚至可以说,刘备的南征策略有着先天的致命缺陷,在实战中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荆州以南有武陵、长沙、贵阳、零陵。合理的出征路线应该是从荆州向南,取最近的武陵郡,然后转向东南进攻长沙郡,然后以武陵、长沙为支援和后盾,南下攻克贵阳郡,最后前往西攻零陵县。这样的设计符合正确的地理位置,并不违反正常的军事常识。然而,刘备、诸葛亮的军队却“突破”了武陵、长沙的重兵防守,毫无阻碍地“空降”到了最南端的零陵,从南向北进行了所谓的南征。这完全是深入敌后的大规模空降作战模式,但不可思议的是,这却是神奇军事家诸葛亮在近两千多年前就提前实践过的。真不知道刘备大军是如何奇迹般冲破重围,来到零陵城前的。也不知道生平谨慎军师的诸葛亮是否也担心过将粮道置于敌后的严重危险呢?就这样,罗工的著作出现了奇迹,穿越了几千年的迷雾,成为了最现成的现代战争教科书。看来罗工匪夷所思的剧情布局并不是为当时考虑的,而是完全按照一千年的时间尺度来设计的。
显着指数:7.0
TOP6 袁术七招攻打吕布
不仔细看文字,光看“袁九大举七军”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当时的袁术有多么强大。袁术不但名气很大,而且他对攻打吕布的七路安排也十分巧妙:第一路,张勋居中,从主路拿下徐州;第二路,张巡居中,从主路拿下徐州;第二路,张巡居中,从主路拿下徐州;第三路,张巡居中,从主路拿下徐州;第三路,张勋居中,从主路拿下徐州;第三路,张勋居中,从主路拿下徐州;第三路,张勋居中,从主路拿下徐州;第三路,张勋居中,从主路拿下徐州。第二条路线,乔瑞菊在左边,小培被带;第三路,陈继举右路,取宜都;第四副将雷波,左取琅琊;第五副将军陈澜,右带碣石。六将韩贤左取邳。七将杨奉举,右取君山。袁术兵分三路,直接攻占了吕布的下邳、小沛、徐州核心要塞。另四路大军攻占了吕布的其他据点。七军直接命令吕布四面受敌。袁术的部署看似无比无懈可击,但如果放上地图,那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根本无法实施。下邳、小沛、徐州构成了吕布的战略防线。袁术若想同时进攻吕布腹地的琅琊、益都、君山,必须先突破下邳、小沛、徐州防线,或者采用其他假路线。诸侯,不然根本不可能实行。在吕布勇猛领先天下,诸侯旁观的情况下,袁术攻占琅琊、益都、君山的计划纯粹是纸上谈兵。而攻占碣石的旅程更是荒唐可笑。碣石因曹操的“东到碣石,可观海”而闻名于世。碣石位于河北秦皇岛,远离徐州线,并不在吕布的控制之下。 。袁术派陈澜攻打碣石,不仅与战局无关,还很可能引发其他诸侯的干预。这只能是徒劳且多余的举动。袁术虽然没有曹操、孔明那么有才华,但也没有那么无能。唯一的解释是,作者罗贯中认为,琅琊、益都、碣石、君山四地都在徐州周边,受到袁术大军的直接攻击。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情况。
显着指数:7.5
TOP5 董卓逃往长安
董卓在虎牢关大败,不得不放弃洛阳投奔长安。洛阳通长安,西行即可。然而,董卓却反其道而行之,逃往与长安相反方向的荥阳,在那里上演了阻击曹操的好戏。董卓优雅逃脱,曹操英勇追击。一切看上去都很完美,但实际上却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迷惑敌人,制造反方向逃跑的假象还可以,但一口气跑数百里就太真实了。尤其重要的是,董卓栋逃往荥阳时,洛阳、虎牢关、泗水关全部失守,根本不可能西逃长安。这个时候曹操就没有必要出兵追击董卓了,董卓全军就会在十八诸侯待功的围攻和拦截下全军覆没。一生征战天下、有李儒为辅的董卓,绝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乱局,唯一的解释就是罗公误以为荥阳位于洛阳和长安之间,所以安排了曹操在荥阳与徐荣大战的闹剧。
显着指数:8.0
TOP4 扑朔迷离的“荆州城”
荆州城因“借荆州”、“三齐周瑜”、“割江夺阿斗”等民间传说而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三国名城。 “白衣渡江”、“败麦城”。但荆州城到底在哪里,与南郡、江陵有何关系,罗公在此犯了什么地理错误?我相信,即使是读过多次《三国志》的读者,也未必什么都知道。荆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最初,它只有七个县。刘表任荆州牧时,又增设张陵县、襄阳县两县,形成“荆州九县”(实际疆域未变)。所谓“荆州九县”,是指:南阳县、南郡、江夏县、零陵县、桂阳县、武陵县、长沙县、漳陵县、襄阳县。荆州只是国名,并非具体城市的名称,所以三国中的“荆州城”就是指国家所在地。小说中的荆州经历了刘表独占、曹刘吴分治、曹吴分治、金统一四个时期。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位置有所不同。虽然都名为“荆州城”,但并不一定与“荆州城”相同。指具体的地方。刘备借用的“荆州”是南郡,辖江陵;关羽镇守的荆州,仍以江陵为据点。在刘备集团的控制下,江陵既是荆州的治所,又是南郡的治所。也就是说,刘备统治下的荆州:荆州城=南郡城=江陵城。可惜的是,为“荆州”倾注了无数心血的罗公,也阴差阳错地“失去了荆州”。他错误地将荆州城、南郡城、江陵城视为不同的城市,从而引发了许多荒唐可笑的情节。 。比如周瑜在三七的时候,周瑜在江陵城脚下与守城的赵云对峙。为了凸显孔明的不可预测性,罗公安排了“关某从江陵来杀、张飞从姐姐归来杀、黄忠从警来杀”的惊心动魄场面。魏延从夷陵巷来杀”,震惊周瑜“当即惨叫,箭疮复开,倒在马下”,由此而死,罗公的剧情布局无与伦比,但它的实力却不容小觑。可惜把“荆州城”和“江陵城”误认为是两个地方,导致了“关某从江陵来杀”的错误,周瑜和赵云对峙江陵城,而关羽。杀出江陵城,将周瑜包围,场面令人难以置信。
显着指数:8.5
TOP3 六处岐山地理错误
“六出岐山”是诸葛亮军事生涯中最伟大的功绩,也是孔明兑现“一生奉献,至死不渝”承诺的最忠诚的实践。虽然功败垂成,死而无功,但诸葛亮的“智、忠、勇、义”都在六次征伐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他成为永远忠臣、永远智慧的典范。梁以“智”着称,他对地理知识研究不够,不但不知道军事要塞街亭的位置,还说“街亭就在陈仓的正北”(街道)。亭在陈仓西北)甚至连战略要地岐山和生死通道斜谷、稷谷的位置都不清楚。前临渭滨,后斜谷”(岐山与斜谷直线距离近四百里),所以他凭着地理阴暗的双眼,做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战略部署。蜀军占领渭水三郡,已是“渭水以西”了。他们可以沿着渭水东岸攻下宜城,攻破长安!而诸葛亮则绕道回到汉中,然后北上,穿过深山狭谷,一路出斜谷,攻打宜城。这一招不仅费了很大的力气,还耽误了战机时机,浪费了良好的进攻路线和战场优势,直接导致了岐山的失败!当三出岐山时,蜀军成功攻打陈仓,不得不驱散要塞,直接获得了通往长安的金钥匙。然而此时的诸葛亮,居然不顾自己曾经志在必得的陈仓要塞,率军出了陈仓斜谷,向长安方向返回岐山。他甚至不顾攻占长安的战略目的,派兵进攻距离长安较远的武都、阴平。背离了离开岐山的核心战略目标。更不可思议的是,蜀军一离开陈仓斜谷,居然就拿下了建威。要知道建威远离陈仓线,在岐山之南。从陈仓东出斜谷,如何到陈仓西的建威?出岐山时,诸葛亮的军师下令“魏延、张仪、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仪、马忠出斜谷,会师岐山”。离开箕谷和斜谷后,两军只能在陈仓和宜城会师,却永远不会在数百里之外的岐山会师。
《六出岐山》的地理灾难,主要是因为罗工对夷北、邕南的地理不熟悉,而之所以强行植入岐山战场,是为了完成《六出岐山》的剧情。 。历史上,诸葛亮六次北伐,有四次没有到达岐山。因此,罗工对“四出岐山”的艺术处理缺乏相关史料和准确地理资料的支持。地理上的混乱并不奇怪。因此,《六出岐山》中诸葛军师的神算只能在读者脑海中想象,而不能放在图卷上。如果不了解策略和计划的本质,只是按照说明照搬,只会犯致命的错误,付出惨重的代价。
显着指数:9.0
TOP2 通过五关并击杀六将
关公并没有被曹操大夫丰厚的俸禄所动心。他挂印封金,孤身行万里,过五关,杀六将。他经历了无数磨难,却从未改变过忠诚的本色。尽管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每每读到,依然让人心潮澎湃。非常兴奋。关羽的忠诚毋庸置疑,但关羽的地理知识却不能恭维。许都北上化州义马平川,无险塞阻拦。如果关羽走这条路线,不仅可以避免过五关斩六将的危险旅程,而且可以大大缩短距离,尽快与弟弟刘备会合。然而,急于见到弟弟的关羽,居然选择了从许都向西北经东陵关、洛阳关,再转向东北经泗水关、荥阳关到达化州的路线。这样的路线设计不仅白白走了很多路,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还让甘夫人和米夫人处于生死和贞操的边缘。幸运的是,关羽非常勇敢,而且非常吉祥。不然,甘夫人和糜夫人又怎么能活下来再次见到刘备呢?看来,关公在晚上读《春秋》的同时,也应该仔细研究一下三国地图。我走路简直是浪费时间,以后再耽误军机后果不堪设想。
显着指数:9.5
TOP1 赤壁之战中的地理错误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一场戏。这也是一场决定三个王国命运的生死之战。是曹毅、吴村、舒行的关键节点。可以说是《三国演义》近千场大小战役中的战斗之王。 。但在处理这样一场事关三国全局、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关键战役时,罗公在地理位置上还是犯了很多错误。长江流域以“赤壁”命名的地方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赤壁之战古战场遗址蒲圻赤壁,以及因苏轼而闻名的“赤壁赋”。东坡的《大江东去》。那个地方喊着——黄冈赤壁。如果罗工选择《蒲圻赤壁》和《黄冈赤壁》其中之一作为战场背景,对于三国言情小说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惜的是,罗公选择了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或者换句话说,在罗公的心目中,两座赤壁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使得读者在仔细研究地理场景时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和困惑。赤壁之战的事迹。从“大禹请精兵数万驻守下口,为将军破之”、“周瑜在中央设寨,在西山近岸扎营”等描述来看,可见,罗公为赤壁之战布置了主战场。在黄州赤壁一带,但从“大禹派人在西山放炮,在南屏山升旗”,尤其是曹操“东望柴桑,西望峡口河”南望翻山,北望《武林》这首诗,里面有很多蒲圻和赤壁的元素,南屏山和武林都靠近蒲圻赤壁和黄州。绝对不可能有“西山放炮、南屏山升旗”这样的互动场面,由此可知,罗工采用了混合的写作方式。他在赤壁之战的地理描述中提到了两个赤壁战场。
赤壁之战的水上战场问题重重,其陆战地理更是不堪入目。曹操在赤壁大败后,想逃到南郡曹仁那里暂时避敌。然而,曹操一行却莫名其妙地逃到了“武林以西,益都以北”。武林以西没有问题,但宜都以北却出现了严重的方位错误。宜都在南郡正西偏南一点。曹操怎么能去南郡西北而不进他家呢?更让人吃惊的是张飞在葫芦口的埋伏。葫芦口位于南郡后方,属于曹仁防线腹地。张飞怎么可能嚣张地深入曹操控制区埋伏呢?华容道的出现,更是令人难以置信。曹操明明是在自己的后方,却再次不顾家人,冲到南郡东边的华容道来羞辱自己。这么多怪事的出现只能说明罗工在创作时并不清楚宜都、葫芦口、华容道、南郡的相对位置,错误地将武林从东向西设计了——夷都——夷陵路——葫芦口——华容路——南郡的逃生路线。
知名度指数:10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