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曹操为何被视为坏人?从三国演义说起

说说曹操

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是去年,我对曹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者说是敬佩。

这当然意味着我曾经对这个人抱有巨大的偏见。

你不能为此责怪我。

感谢《三国演义》,大多数人一开始可能不太喜欢曹操。现在我才想清楚自己以前不喜欢曹操的种种原因。

第一个当然是因为曹操喜欢杀人,而且他杀的人都是我们熟悉的人。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熟人就默认被认为是好人。凡是杀熟人的人,当然都是坏人。比如孔融。大多数孩子在认识曹操之前肯定都认识孔融。正宗的孔子后裔,四岁就能做梨的天才,却被曹操杀害,严重伤害了广大民众的情感。比如匈奴使者。两国交战时,曹操竟然追杀了一位带着良好愿望来与自己交朋友的使者。比如杨修。这样一个智商超群的人被杀了,这让人怀疑曹操心胸狭隘,嫉妒他的才华。当然,将曹操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让他几乎无法翻身的,是他杀害了好友吕伯奢及其家人。干脆杀了他,然后偷偷逃跑。在那个战乱纷乱的年代,或许还不算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但曹操依然嚣张地说:“宁愿我背叛天下,也不让天下背叛我!”当然,历史证明,曹操的原话并非如此;历史证明,曹操杀了孔融、杨修,杀了匈奴使者。 ,这些都是政治考虑,并非个人喜好。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完整本的,能读懂《三国演义》的读者就更少了,但小学生却必须学《草船借箭》。曹操不幸被安排与诸葛亮演对手戏。诸葛亮在普通人中的地位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那么,他当然只能冤枉他的对手曹操了。再加上赤壁之战惨败,曹操在孩子们心中并没有什么好印象。童年的印象往往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当然,历史证明诸葛亮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强大。鲁迅说他“智者近乎魔”。而且,罗贯中为了小说的美观,武断地将周瑜的功劳归给了诸葛亮。杜牧曰:“东风不与周郎同行,铜雀泉深锁二桥。”苏轼道:“说笑间,桨橹就化为灰烬了。”我读这些诗的时候,还没有认真读过三国历史。当时我真的很纳闷:为什么赤壁之战的主角变成了周瑜?你看,至少在唐宋时期,人们都认为周瑜的功绩比诸葛亮还要好。但小说流传更为广泛。记得小时候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听没读过多少书的叔叔伯伯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谈论三国。如果说,曹操的形象普遍被这些人贩子和乡下百姓玷污了,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三个原因是曹操实际上篡夺了汉朝。也就是说,他虽然没有废献帝自立,但实际上却掌控朝政,一手遮天。后人总认为孙权称帝、刘备称帝、袁术称帝,甚至连十八线的草根渔夫张举也称帝,曹操却不愿意称帝皇帝。他只是故作姿态,不想在历史上留下坏名声。 ,那就是——虚伪。我当然这么认为。因此,我在看《三国志》的时候,就特别关注这些情节。讲述董卓邀请他策划一件大事,他却连夜逃脱;袁绍给他看了玉玺,他对袁绍产生了厌恶;袁绍、韩馥打算立幽州牧刘裕为帝,请他入伙,刘裕不肯。 “假设全国无人,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被称为皇帝,有多少人会被称为国王!”读他的《报职令》,可见这是事实,正如他不想废汉献帝自立也是事实一样。和诸葛亮一样,曹操有没有皇位、有没有封号,对于他政治理想的实现并没有什么影响。根本不配被称为皇帝。

中国人太久被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渗透,认为一切企图篡权的行为都是十恶不赦、罪大恶极的罪行。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没有想象过,国家机器的本质是为国计民生服务,而不是任何家族、姓氏的私有财产。只有人民向善,我们才能真正向善。想一想,如果谋权篡位真的是大逆不道的话,那么夏朝之后就不会再有合法的王朝了。这是正确的。就连载入史册的武王伐纣功绩,也被伯益和叔齐挡住了。有时我想,普通人忙着区分什么忠奸之人,又该给他们贴上什么标签呢?其兴则民苦;其兴则民苦;它死了,人民就受苦。古希腊人要诚实得多。任何通过非法手段获得政治权力的皇帝都被称为暴君。暴君政治只是政治的一种形式,与统治的质量无关——更与皇帝的个人道德无关。

前面已经说了这么多,但我认为第四点可能是曹操被黑的主要原因。在政治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然而,在文学语境中,却存在着另一种评价体系。三国之战,曹魏胜,刘备、孙权败。罗贯中用他的笔墨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文学的世界。这个世界上,败者为王。这就是文学的正义。当然,也可以说是文学改造世界的美好愿望。甚至可以说,这就是文学的主观唯心主义。李白说:“曲平诗词悬日月,楚王阁悬空山。”文学的寿命确实更长,甚至完全掩盖了政治的失败。楚汉争霸,刘邦得天下,项羽得文艺,成为经久不衰的审美典范。败者为王的道理也适用于曹丕和曹植。曹植虽然才华横溢,但曹丕的《言歌行》以及他在文论上的成就其实并不逊色于乃狄。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七步诗故事帮助曹植赢得了比赛,却让曹丕骂名千古。

说了这么多,我可以正式说说曹操的魅力了。

为了在曹操身上寻找光明,我读了《三国志·武帝列传》、《世说新语》中的相关故事,《中华文化精神》、《魏晋》的相关部分,还有鲁迅的《 《魏晋文体与风格》《文章与药酒的关系》。

当然,我也读过曹操的诗。

当然,读这么多的目的是为了真正了解曹操,无论正面还是反面,黑白,然后形成自己的判断。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木心说,在文学史中,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我对曹操也是这么说的。重要的不是曹操是什么,而是我认为他是什么。怎么样。

在我看来,曹操的迷人气质首先在于他的脆弱。

这种脆弱并不代表他不坚强,而是即使他强大如曹操,但他依然有他的无奈。曹操无法选择的是他的出身。他成为宦官的养子后,在东汉末年的地位非常尴尬。东汉末年,当大家都在消灭宦官的时候,曹操也积极参与。有人问他你怎么来了,曹操满不在乎地说:“钱青,你在做什么?”曹操想结交著名学者宗士林,但未能如愿。曹操在位时,再次向宗士林表达了这个愿望,宗士林说:“松柏之志犹在。”

曹操无奈。第二个原因是他的外表。在那个以貌取人的时代,在那个人们常常“炫耀”、“珠光宝气”的时代,曹操的苦闷只有模仿潘岳被女人吐口水的左思能理解。出去了。

但曹操毕竟是曹操。当昔日的曹阿满成为曹相、魏王时,他出生和相貌上的遗憾就不值一提了。曹操真正没有选择的就是时间。每次读《旦歌行》,读到“对酒而歌,人生多少事;恰似朝露,往日更苦”,总是深深震撼。朝露,太阳升起后消失的朝露,是曹操对生命本质的观察。感觉生命短暂、转瞬即逝的曹操,没有像秦汉武帝那样“以食求仙”,也没有像同时代的人那样“憔悴而素”。曹操对抗岁月流逝的方式,就是追求天下事。他说:“老人志在千里,烈士志在晚年。”但即便如此,朝露的比喻恐怕就是曹操头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会被砍倒。朝露晶莹如玉,但又脆弱易逝,化为虚无。我很怀疑“老人有难,志向千里;烈士晚年,志向无止境”,真的能治愈“龟寿虽长,犹在”吗?有其时;蛇乘雾气,终成灰”?

近年来,我一直在揣摩曹操写《关沧海》时的心境。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大海。一个觉得人生如朝露的人,会如何面对这浩瀚和浩瀚呢?我们看到了曹操的雄心壮志和他的博大胸怀,“日月行其间,星辰璀璨如其间”。什么是我们看不到的?这个以生命为朝露的男人,是否因为自己和人类的渺小与无助而在汹涌的波涛面前欲哭无泪? 《三国志》多次记录了曹操的笑声,却很少记录他的泪水。如果曹操痛哭,我希望是在碣石山顶上,或者在海边。当朝露遇上大海,朝露就会低如尘埃。后来,苏轼在《赤壁赋》中问道:“我在江边饮酒,对岸作诗,一生英雄,如今如何?”当曹操凯旋归来,登上碣石的时候,是不是悲喜交加呢?情怀?我总觉得是有的。

我对判断的信心来自于我对曹操身份的确认:在政治场上,他驰骋自如,练就武功;在政治场上,他纵横驰骋,练就武功;在精神领域,他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天真无邪的人。

曹操的魅力就在于他的深情。

《三国演义》和《世说新语》中的曹操喜欢杀人。然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却是一个宽厚的形象,在该杀人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宽容。他没有杀掉背叛他的刘备、毕陈、魏忠,而是杀了他们。他下令烧毁许都官员给袁绍的书信。他释放了逃避兵役的农民;他归还了袁绍的家产……即使这只是一种政治策略,曹操也做得非常仁慈。曹操为故友举行了两场深情的祭奠,一是祭奠恩人乔玄,二是祭奠好友兼对手袁绍。曹操拜见袁绍时,痛哭失声。这哭声看起来不像是装出来的。曹操其实炫耀的次数比刘备少得多。如果没有袁绍、刘备、孙权,曹操的一生会不会更加孤独呢?他说“天下英雄,唯使臣曹二”,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都是极其真诚的。三国志是一款大型游戏。没有对手,曹操的文术、道术、军事谋略都会黯然失色。当曹操参拜袁绍、称赞刘备、孙权时,是否有一种下棋的感觉?虽然后者无法与之相比,但有人陪着玩总比一个人要好。

当然,作为一个女人,我对曹操情意的理解在于他对死后事务的安排。 《三国志》记载:“天下尚未安定,尚未继古。下葬之后,所有士兵都脱去军服。将驻军者,不许离开。”驻军有司,各司其职,必须服从,没有什么可隐瞒的。”这是政治家的安排。而“共享香,卖鞋”,则是丈夫和男人的安排。刘备说:“兄弟如兄妹,妻子如衣服。” ”曹植说:“不关心父母,怎谈儿子和妻子呢?李清照说,赵明诚临时的时候,“无意卖鞋”。曹操的深情厚意,真是难得,非比寻常。

曹操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孤独。

道尔登在《中国好人·曹操》中写道:“文学是学者的根本,兵法是武士的食源。如果皇帝对这些事情太精通,那么他的部下必然会感到不安,这是所谓“星月稀疏”。如果说“星月稀疏”是曹操的自言自语,那么“枝干何处可依靠”也是曹操的内心独白。喜鹊南飞,那绕树三圈无枝可依的彷徨,曹操对生命意义的无限追求,是曹操在宇宙荒野中对自己的哲学思考吗?

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最终会进入哲学的境界,进入“存在与虚无”的纠葛。魏晋名流为完成个人人生而做出的种种努力背后,那些看似令人震惊、独一无二的事情,无不如曹操一样,珍惜朝露般美丽却又短暂的生命。有的人平静地死去,有的人苟且偷生,有的人哭到路的尽头,有的人把感情寄托在东西上——或者酒,或者鞋子,或者金钱……他们看似很不一样,但也只有一本质:魏晋人第一次发现——我!

我是如此重要!

我是如此脆弱!

那么,我该如何度过我的一生呢?

魏晋时期的人物,看上去举止举止大不相同,但本质上都是在执着地追求生命的意义。

曹操显然选择了一条更加务实、更加宽广、更加广阔的道路。而这种手段,无论文采、军事谋略、胸怀,一般人都承受不起。曹操“外立武,内立文”。孙权、诸葛亮、刘备的文才加起来,或者其他一些人的文才,都无法抵挡曹操。所以,高处如此寒冷,曹操怎能不孤独!

有人说,魏晋的性格就是曹操的性格。

我深深同意。

明知生命短暂如朝露,却努力追求大海的深度和广度,这就是曹操。

阮籍登上光武,叹道:“无英雄令叔子扬名!”曹操去世时,阮籍十岁。不知道阮籍对曹操有何看法。

三国志袁绍袁术_三国杀袁术加袁绍_袁术袁绍

关于作者:

长沙市一雅中学教师、王军青年语文教师工作室成员卢王军,愿意一直走下去,不停歇,追求语文的浩瀚海天,追求语文的从容与宁静。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7978.html

三国群英传-霸王之业:突破后的张飞实力惊人,武力值追平吕布
« 上一篇 2024-10-21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其中缘由你知道吗?
下一篇 » 2024-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