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张辽所向披靡,战功赫赫。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合肥之战爆发。张辽率领八百人进攻吴军十万大军,一路杀到了帅旗前。吴军溃逃。
后来,他以七千人击败了吴国十万大军。从此,他在江东势力强大,令吴人闻风丧胆。
人群中的孩子们哭个不停。女人想吓唬小孩子就会大喊——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子顿时吓坏了,不敢再哭了。这就是“张辽止哭”的典故。
张辽的本姓不是张,而是聂。他的祖先聂毅是西汉富商,早期晋商之一,地方大亨。
《史记》和《汉书》都有记载:“聂翁邑”,雁门马邑(今属山西朔州)人。他是汉武帝时期“马邑之乱”的策划者。
汉武帝时期,匈奴向汉朝求和。当时朝中大臣们意见不一。韩安国派支持议和,王辉派则坚决反对。汉安国派因人数优势获胜,汉武帝同意与匈奴讲和。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马邑富翁聂毅熟悉匈奴内部情况。他担心边事不断,就通过王徽向皇帝提出建议。
他建议,提前做好伏击,可以诱匈奴入圈,引其入围,然后一举击溃敌人。法院经讨论认为可行。
聂毅奉命只身来到匈奴军帐,假意向单于投降,自称是卧底。他杀死了马邑县令,迫使马邑人投降。单于、君臣不聪明,就相信了聂毅。
于是聂毅回到马邑,找到了罪犯的头颅,来到了匈奴境内。他把头颅扔到君臣单于面前,谎称是县令的头颅。进攻马邑的时机已经成熟。
君臣单于信以为真,当即决定起兵攻打马邑。这时,汉武帝派王恢、李广、李熙、公孙和、韩安国五位将领,率领三十万大军,埋伏马邑城。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口袋等待匈奴人钻探。
计划并没有很快改变。君与臣单于率领大军一路前行,发现城外只有牲畜,没有行人。他开始起了疑心。他派出一队人马,先攻下一个碉堡,俘获了一名尉氏。坐在老虎凳上浇花椒水,一切都解释清楚了。
君主和大臣们的脊背都冒出了冷汗——艾玛!聂毅这老家伙,这是给我挖坑让我跳进去啊!识破阴谋后,惊恐的君主和大臣单于撤退到了草原。王翚等人无功而返,“马邑阴谋”失败。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马邑阴谋”失败后聂毅的情况。 《三国志》提到:张辽“随聂毅改姓,以免怨恨”。
聂毅得罪了匈奴,破坏了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汉武帝和君臣都不会原谅他。为此,他只能隐姓埋名,躲在乡下。
至于聂家为何改姓张,恐怕已经很久没有人知道了。从张辽的传记中我们可以知道,他的祖先虽然改了姓,但一直住在雁门马邑,没有出远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7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