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山海经:一部涵盖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奇书

《山海经》由《山经》和《海经》两部分组成。 《山经》主要论述自然地理,描述中国的山川、动物、植物、矿物及其药用价值和功能。它是中国最早的山川或土地资源的博物志,可能起源于西周。其内容就像是现代地理学家的考察报告,详细记录了各地的自然资源。

《海经》包括《海外经》、《海内经》和《大荒经》,主要涉及人文地理。讲述了中国海外四个国家的国家、姓氏、祖先、风俗、面貌、信仰等。它实际上是一部海外民族风情的编年史。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主要出现在“海经”部分。

《海经》原本可能是两张地图,一张是《海外经》地图,一张是《大荒经》地图,反映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世界。这两张图可能起源于商代晚期,部分内容是与甲骨文进行比较的。最新的记载是商汤灭了夏桀。后来到了战国时期,有人用文字记录了这两幅图画的内容,形成了现在的《海外经》和《大荒经》。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海经》的文字记载可能源于图画说话,描绘了许多静态的场景。 “海外经典”分为四个方向。例如,《海外东经》记录了画面的东部,《海外南经》记录了画面的南部。接下来要讲述的神话内容主要来自于《海经》。

1.什么是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探索世界的起源和形成。人生活在世间,自然会好奇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天地为何如此,日月星辰为何运行,地形不同的原因,万物的起源。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与死。尽管现代科学已经通过天文、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解释了这一点,但在科学尚未发达的古代,人们依靠有限的经验和观察,创造了“上帝创造世界”的神话故事。 ”来解释这些现象。这些故事是各民族的创世神话,体现了古人对世界起源的独特理解和想象。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世界观。

例如,希腊创世神话主要记载在诗人赫西奥德的《神谱》中,其中详细描述了从大地母神盖亚到塔耳塔洛斯、埃瑞波斯、尼克等其他创世神的一切。 Si和Eros如何创造世界。相比之下,屈原所著的中国《天问》则以一系列问题的形式探索宇宙和中国历史的起源,其中包括天地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大部分都可以在《山海经》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值得注意的是,《天问》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从创世到天地日月星辰的形成。 《山海经》虽然主要是地理神话文献,描绘了一幅众神的世界地图,但也包含了中国创世神话的元素。这些神话解释了世界是如何产生的,因此《山海经》也可以被视为一部体现中国创世神话的作品。通过研究《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对世界起源的认识和想象。

2、天地开辟

创世神话是每个民族历史的起点,因为它提供了时间的起点和民族起源的解释。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开天辟地是从盘古开天地开始的。这个故事深入人心,讲述了盘古用斧头劈开天地的故事。然而,最早版本的盘古神话却并非如此。据东汉记载,盘古是从卵中诞生的。他的成长让蛋壳裂开,上面变成了天空,下面变成了大地。

值得注意的是,盘古神话可能不是中国最古老的创世神话,甚至可能是从印度传入的外来神话。这种观点的依据是,盘古神话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徐峥的《三五历记》中,与一些印度神话有相似之处。考虑到印度宗教神话是在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通后传入中国的,盘古神话可能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传入中国的。

其实,中国有自己的建国神话,即崇礼、绝地、天国。这个神话非常古老,记录在两部早期文献《尚书》和《国语》中。故事讲述钟、李两兄弟齐心协力,劈开天地。一顶天,一压地,从而完成了开辟宇宙的壮举。因此,虽然盘古开天辟地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的创世神话,但崇礼绝地的开天辟地才是真正的中国起源的创世神话。

《大荒西经》中提到,西边有一座山,名叫日月山。这座山被认为是连接天地的支柱。天柱是一个特殊的概念,象征着天地之间的联系,人类通过它升天,神通过它下降到人间。日月星辰围绕天柱旋转,日月山就是这个天柱,又称天门或五角天门,可能与五角神有关。太阳从这座山上落下。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这座山被视为通往天堂的唯一门户,因此被称为天门。

《大荒西经》记载:“颛顼生老童子,老童子生李琼。 天子命其祭天,命李琼下凡。孩子生于西方,在西极行日月星辰之路。” 《山海经》通过讲述颛顼、老通、冲、李三代的神话故事,阐释了天地分离的过程。 “天子命钟祭天,命李琼下地”。这就是说,仲负责举天,离负责压地,形成天地之分。在这个过程中,地神赤诞生了,位于西极,负责管理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行。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山海经》中的形象和故事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历史记忆逐渐通过文字和图片体现出来。写书的人用这个故事来解释图画,这也是当时流传的一个故事。

在各民族的神话中,天地创造完成后,常常会出现毁灭之神,试图毁灭天地,然后由英雄或神恢复秩序。在中国神话中,共工是毁灭之神。他因争夺王位失败而愤怒,撞倒了不周山,导致天向西北倾斜,地向东南沉陷。日月星辰的运动和河流的流动都受到影响。 。这些现象其实都是自然规律,但古人无法解释,就编造了共工生气摸不周山的神话来解释。

随后,女娲补天的故事讲述了天地重新建立秩序的故事。女娲用五彩石修复了受损的天空,砍断了敖的四条腿作为支撑天空的新柱子,并用芦苇治愈了洪水。这个故事体现了天地毁灭后诸神出来恢复世界秩序的主题。这也是中国创世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这些神话通过故事和神的作为来解释自然现象,表现出古代人们对宇宙和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3. 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创造

在《圣经》创世记中,上帝用一句话创造了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以标记日期和时间的流逝。在中国神话中,《山海经》记载了两位女神,羲和和嫦娥,分别是太阳和月亮的母亲。羲和是君神帝的妻子,她沐浴东南海羲和国的十个新生太阳。这就解释了后羿射日传说的由来。 《大荒西经》中常喜浴日月山月,象征月亮从西边升起。常喜也是君帝的妻子,她生了十二个月亮,与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相呼应。

中国自古就有天干历制度,即用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十天干来标记日期,相当于当前农历月初一和初二。商代已实行历法,以十日为一月,十二个月为一年。因此,羲和十日和嫦娥十二月并不是实际的十日十二月,而是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历法制度。总的来说,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人对时间和历法的理解和解释。

《山海经》中,羲和是驾着马车拉太阳的神。 《离骚》中,屈原希望羲和带他去闯天下。而在《九歌》的《东王》中,羲和被描绘成东方之神、太阳神,驾着马车从东方升起,点亮扶桑树,黄昏时分又回到东方。

关于夸父追日的神话,其实在《山海经》中,夸父追的是太阳的影子,而不是直接追太阳。他立一根杆子当日晷,根据日晷投影的变化来判断时间。他是一位“天文学家”。夸父的拐杖实际上是他的日晷工具,用来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时间。

我们再看看《山海经》中的月神嫦曦。常羲这个名字中的“羲”是光的意思,与太阳神羲和的名字相呼应。月亮因其阴晴圆缺有规律的变化而被称为嫦娥。 “常”就是有规律地出现和消失。这种规律导致人们用月亮来标记日期、月份和农历。

嫦娥和嫦娥其实是同一个名字的不同写法,都代表月神。后人编造了嫦娥飞月的故事来解释嫦娥为什么在月球上,但实际上嫦娥就是月亮本身。汉代,嫦娥又名恒娥。 “恒”意为永恒,与“恒”同义,强调月亮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因此,嫦娥奔月的故事虽然起源于后人的创作,但其根源却十分古老,体现了古人对月亮的深刻认识和崇拜。每年中秋节,中国人祭祀嫦娥、吃月饼,以纪念和尊敬月亮和月神。

创世故事中,除了太阳和月亮,天上还有星星。据记载,舜帝有三位妻子:羲和生太阳,嫦熹生月亮,第三任妻子登弼氏(也可能是登背氏,因外形相似而误名)。字形)。传)生下两个女儿,小明和珠光。

登比生活在黄河下游的沼泽地里,她的两个女儿可以照亮方圆数百里的地方。事实上,这三个名字代表三颗星星:小明代表夜晚闪耀的星星,烛光象征火炬或火炬般的光芒,电北指的是北斗七星,因为它常年在北方。古人利用夜空来指示方向和季节变化。

北斗七星就像钟表的指针,其手柄指向不同的方向以指示不同的季节。黎明可能对应织女星,因其明亮的白光和长长的外观,在7月7日到达天顶时尤其引人注目。烛光可能对应大角星,它是北方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它的光芒是橙色的,对应着龙头上的星星。 2月2日,龙抬头。

古人主要关注织女星、大角星、北斗七星等最亮的恒星,并编造故事来解释这些恒星的起源和意义。在这个故事中,登贝被视为星星之母,她的两个女儿小明和烛光代表星星。这是古人对星辰起源的神话解释。

4. 大地、山川、河流的创造

关于地球的起源,在中国神话中,大禹被视为创造大地的神。我们通常认识大禹,是因为他的防洪事迹。尧舜时期,发生大洪水,尧舜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理。 Gun试图修建堤坝和封锁线,但最终失败并被处决。后来,大禹继承了他的父亲。他吸取了教训,不再简单地堵塞河流。相反,他改道了河水,先泄了洪水。他成功控制了洪水,成为著名的防洪英雄。然而,事实上,大禹神话不仅仅与治水有关。他还参与了创造土地的过程,被称为大地创世神。

《山海经》记载,大禹和他的父亲鲧最初是通过铺土开垦土地,让人类和各种生灵有栖息地。在古人眼中,世界原本就是洪水。这场洪水被理解为宇宙的史前之水,反映了古人对世界从无到有的想象。

《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种神奇的土壤,叫做息土,可以无限扩张,创造土地。 Gun未经上帝许可偷走了土壤来填平洪水并创造了土地。这激怒了上帝,命令火神祝融杀死了鲧。然而,鲧死后三年,他的儿子虞从他的尸体中诞生。大禹继承了父业,继续完成开天辟地的任务,最终救赎了九州。

因此,按照这种解释,鲧、禹不仅是创世神。他们治水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创造宜居的土地。他们是创造之神。这个故事揭示了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和人类生存环境形成的神话认识。同时,这也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观念,即世界的初始状态是洪水,如基督教和印度神话中的描述。

据《山海经》记载,禹教神剑海测量天地东西长为五万九千八百步。在古人的心目中,这就是地球的规模。 《中山经》提到大禹对世界名山大川、铜矿、铁矿等自然资源的统计和记载。古人认为,《山海经》是大禹率领伯益、后稷考察各地资源,记录可供种植的土地和可利用的资源后写成的。虽然现代人知道《山海经》不是大禹所著,但人们认为大禹创造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即“禹迹”。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建设与破坏往往并存,就像神话中的创造与破坏一样。无论是神话还是现实生活,总会有建设者和破坏者。大禹建地后,共工大臣项柳(又名项曜)毁坏了这地,使之变成了臭沼泽。相柳被描绘成九头蛇,每个头都能吞下九州并将其吐入沼泽。大禹杀了相柳,但他的血也污染了大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禹建造高台,挖土抬高地面,最终在洪水中创造了九州。

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大禹治水的原始神话版本,其中项刘代表洪水灾害。类似的英雄杀死九头蛇的神话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例如希腊赫拉克勒斯杀死九头蛇以及苏美尔和巴比伦英雄杀死九头蛇或九头蛇。 ,还有日本的须佐之男用剑杀死了八歧大蛇。这些多头蛇怪象征着洪水灾害。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后来的发展中变得更加具体和现实,与洪水和疏浚河流有关,但这已经是战国之后的传说版本,神话色彩已经淡化。 《山海经》中的描述更接近大禹治水神话的原貌,更具神话色彩。

5. 人类创造

《山海经》最早的记载中,女娲并没有用黄土创造人类,而是从她的肚子里生出了十位神(古人认为肠子代表着肚子或子宫),而这十位神被认为是她的第一代后裔。故事很简单,可能是因为《山海经》本来就是根据图片来叙述的,图片无法表达复杂的情节。虽然现在的记载只留下了寥寥几个字,但女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被视为人类之母,在我们的祖先心目中被视为人类的创造者。这个神话在后来的《楚辞》、《天问》、《淮南子》中也有提到,但描述比较简单。直到东汉时期,才出现女娲用泥土造人的说法。总的来说,女娲造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元素,体现了古人对人类起源的思考和想象。

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创世神话的记载也很有趣。夏人的始祖祖母是涂山。她在野外嫁给大禹后怀孕了。由于大禹正忙于治水,他们约定听到鼓声就见面。然而涂山想念大禹,在约定的日期前去看他,却看到大禹变成了巨熊,挖起了一条河。涂山一家惊恐的变成了一块石头。大禹对着石头大喊一声后,石头裂开了,他们的儿子启(夏启饰)诞生了。这位商人的始祖母是简狄。当她和姐姐在野外玩耍时,他们看到一只燕子下了一个蛋。简狄吃了鸡蛋后怀孕,生下了商人的祖业(商气)。周人的第一代祖母是姜媛,婚后一直没有孩子。有一次在野外郊游时,她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就踩了上去。后来她怀孕了,生下了周人的始祖后稷(也称齐)。

这些神话反映了古人对人类起源的想象和解释,强调母亲的角色,而父亲通常被描绘成神秘的或非人类的存在。这些故事在古代被用来解释生命的起源,但现在它们更多地被视为文化传统和神话。随着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起源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

《山海经》还讲述了关于西王母的神话。西王母被认为是死神,负责管理死者的灵魂并决定人的寿命。她住在昆仑山,半人半兽,豹尾虎牙,头发蓬乱,却戴着华丽的头饰。西王母的主要职责是掌管恶鬼和五残。离鬼是指无人祭祀的人死后变成的恶鬼,而乌残则是象征战争的星辰。这两个元素都与死亡有关,表明西王母是掌管人类死亡的神。人死后或者成仙后,都​​需要向西王母汇报。只有经过她的审核认可,他们才能成仙。如果生前作恶,就不能成仙,灵魂也会下地狱。因此,西王母在神话中起着决定人类生死和灵魂命运的重要作用。

《大荒经》中也提到了西王母。西边有一座山,名叫西王母山。山上有一个地方,叫沃野。它非常美丽。人们吃凤凰下的蛋,喝从天上掉下来的花蜜。所有的美味佳肴都满足了。这个概念类似于民间故事中神赐予财宝、满足人们愿望的情节。

西王母不仅是死神,负责接收死者的灵魂,决定人类的寿命,而且还是丰收之神。在汉代墓葬绘画中,西王母经常出现在墓中,象征着接受死者灵魂升天成仙。她经常与代表长寿的九尾狐和炼药、手持灵芝草的玉兔相伴。

西王母虽然是死神,但她也负责掌管死丹和丹药。相传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来了仙丹,却被嫦娥偷走了。这是嫦娥奔月故事的一部分。这些故事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王母形象。西王母不仅是带来死亡的神,也是掌握生命和长寿秘密的神。她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6、创造文明

《山海经》中的创世神话不仅包括自然世界的创生,如天地、日月星辰、大地的创生,还包括文明社会的起源。 《山海经》提到了各种发明神,如歌舞之神、钟鼓之神、船、车、刀剑等工艺之神,还有牛耕之神等。其中提到了一位名叫“班”的神,人们认为他是后来被称为鲁班的工匠的前身。鲁班被误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但实际上他可能本来就是神,就像大禹一样,最初被视为神,后来被误解为历史人物。数字。

这些发明之神带来了文明,对中国和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创造了我们所知的世界。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对文明起源和科技进步的理解和崇拜。

7.神话宇宙论

《山海经》被视为一部宇宙论,其中《大荒经》和《海外经》就像一张地图,展现了大禹创造的宇宙面貌。这个宇宙是复杂而多样的,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国家和神灵。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是一个中心和四个方向。这种结构在《山海经》中有清晰的呈现。中央是昆仑山,被认为是地球的中心,也是众神居住的地方,被誉为上帝在人间的“紫禁城”。当神从天上降临视察时,他会在昆仑山的宫殿里停留。掌管昆仑山的神是鲁吾,其形象为人面虎身。

《海内西经》还记载:“海中昆仑虚空,在西北,帝都”。昆仑山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和天国之门,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因为古人观察到太阳、月亮和星星似乎都在向西北移动。昆仑山上有一座宏伟的宫殿,名叫“昆仑智虚”。它面积广阔,城墙高耸。只有神才能进入。宫内有玉井九口,城门九座。每扇门都由人面虎身九头的悟兽把守。昆仑山是众神居住的地方,其中有一颗巨大的神粮,可能就是五谷种子的来源。后羿是唯一能够登上昆仑山的人,因为他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弓箭手,他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战胜恶魔。为了保证后羿完成使命后能够返回天庭,他需要一张通行证——不死丹。西王母给了后羿不死药,让他完成使命后能够返回天庭。不幸的是,仙丹被妻子嫦娥偷走,后羿无法返回天庭,最终留在人间称王。这个故事与以前的创世神话和宇宙论相联系,表现了古人的世界观和对神灵与天地关系的理解。

宇宙世界不仅是空间的,而且是时间的,表现为一年四季的变化。这四个季节分别由四位神主掌管:春神朱芒,住在东方,带来温暖的东风和春雨;祝融,夏神,住在南方,带来炎热的天气和凉爽的南风;在西方,带来金风和爽快;强大的冬季神宇与寒冷的西北风有关。这四位神——句芒、祝融、灵寿、玉强,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负责八方风向和四时气候变化。这一观念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有所体现,说明这一信仰神话体系源远流长。这些神灵和时风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对天地秩序的探索。

古人还认为,中国的四个方向由东海、南海、西海、北海的海神守护。这些海神后来进化为四海龙王。此外,还有掌管风、雨、雷、旱等自然现象的神,如风神、雨神、雷神、旱神等。

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也被视为正义与邪恶的对抗。蚩尤是毁灭之神,带领风伯雨师制造天灾。黄帝凭借女妖的力量打败了蚩尤,女妖也成为了旱妖的象征。至今,人们在干旱时期仍举行驱除旱妖的仪式,祈雨。

《山海经》记载了许多山以及山中居住的神灵。这些山川河流被认为是神的居所。人们相信自己的变化是由神灵控制的,所以在山上建庙或设坛祭祀。这些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神的崇拜。

(根据宣传网报道整理编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6711.html

三国杀史诗武将强度差距大,哪些武将能捍卫下线?
« 上一篇 2024-10-09
三国杀最强神级武将:神司马懿,集输出续航于一身,功能性极强
下一篇 » 2024-10-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