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三国演义》有“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有人将此称为“封建正统”,指责《三国演义》“贬低”或“丑化”曹操形象。事实上,早在宋代,“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就已成为各种描写三国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基调。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东坡志林》中有这样的记载:“王彭昌曰:‘土乡子弟贫,家厌苦,常布施钱,故”三国闻刘玄德败,皱眉泪流满面;闻曹操败,则欢歌曰:“此乃。岂知君子之德百世不败。”这说明《论三国事》中已经形成了“敬”。“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已经形成。元代三国剧中,一半以上以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等刘蜀人物为主角,甚至以其他人物为主角;普遍表现出“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罗贯中只是顺应了大众的意愿,继承了这种倾向。
罗贯中之所以“尊刘”,并不仅仅是因为刘备姓刘(刘表、刘章同为汉室宗室人,家世比刘备显赫得多,却常常被贬)并嘲笑汉朝的桓、灵两位皇帝(刘姓皇帝是作者鞭挞的对象),但因为刘备的一生所作所为基本满足了古人对于“贤王”最重要的两个期望:一是仁慈,关心人民,有济世之情;二是尊贤有礼。学者有识人之本领。
首先,作品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了刘备对人民的善良和热爱,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国演义》第一章写刘贯与张桃源结拜为兄弟,誓言上清楚地写着“报国,我将安然无恙”八个字。 ”。这既是他们的政治目标,也是他们高举的道德旗帜。从此,刘备的仁政、爱民、民心,成为刘备区别于其他政治集团领导人的显着标志。他初任安西县尉时,“与民无关,民皆受其影响”。巡抚索贿后试图陷害他,但未果,百姓纷纷怨声载道。后任平原丞相,被赞为“仁义之人,能救人危难”。陶谦临终时将徐州投降给刘备,徐州百姓却“拥在府前哭拜,曰:‘刘士君不统此州,我们将不得安宁’。” ’”曹操俘虏了吕布,离开了徐州,“百姓焚香遮路,请留刘师君为牧。”这说明他虽然占领徐州的时间很短,但已经赢得了民心。当他再次遭受严重挫折,不得不前往荆州投靠刘表并奉命驻守新野时,他仍然以安抚百姓为重。于是,“军民皆乐,政治再新”。新野百姓高兴地唱道:“新野牧,刘伯伯;自从到了这里,人民就繁荣了。”
当曹操亲自率军南下荆州,刘琮不战而降时,刘备被迫退守襄阳。新野县和樊城县的百姓齐声喊道:“就算死,我们也愿意追随他。” “俊!”就这样,在建安十三年(208年)秋的江汉大地上,刘备率领十万余军民,扶老携幼,上演了“领头羊”的悲壮一幕。人们南下”。这样的撤退显然违背了“兵贵、兵快”的军事原则,对于保存实力、躲避曹军追击十分不利。于是众将曰:“吾人数万,日行十余里,何日可至江陵?若曹军至,将如何迎敌?”还不如暂时抛下众人,继续前行。”刘备知道这话有道理。 ”却哭着不肯说:“做大事的人,一定要以人为本,人既是我的,我怎能抛弃他们呢?当他们到达当阳时,被曹操亲自率领的精兵追上。此战,刘备在军事上遭遇彻底失败,但在道义上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种生死抉择,绝非乱世英雄的虚伪假装可以比拟。从此,刘备的“仁爱民心”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他区别于其他创业王的最大政治优势。
其次,作品极力渲染刘备尊贤爱智、深知人情的能力。其中,他对徐庶、诸葛亮、庞统的尊重和信任,超越了历史记载,写得非常生动、感人;尤其是他孜孜不倦、三访草堂求才的故事,以及他与诸葛亮的关系的描写。具有示范意义。
总之,宽厚爱民、尊贤爱士两个品格的充分表达,使《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摆脱了刘备形象的粗犷气息。贝在历代有关三国的文学艺术中广为流传,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空前的“贤王”。 “范例。
另一方面,罗贯中尊重历史,广泛收集史料,根据徐劭对曹操“治世良臣,乱世奸臣”的评价,塑造了一个极具个性化、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热血“奸雄”曹操。随意“贬低”,更谈不上刻意“丑化”。这里所说的“奸雄”,指的是曹操,他不仅是一位高瞻远瞩、智慧过人、成就感强烈的英雄,而且还具有极其自私、奸诈、残暴的性格特征。
小说中,把曹操的第一次出场写得淋漓尽致:
见人马一队,举着红旗行进,到了头头,拦住了去路。为首出现了一位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目长须;非凡的勇气和足智多谋;他嘲笑齐桓公、晋文人才无能。讨论了赵高、王莽的谋略;并用孙、吴等兵。胸熟谋略。
对比一下小说中对刘备外貌的描述:
文章到了涿县,涿县楼桑村引出了一位英雄。那个人一生不太爱读书。他喜欢狗和马、音乐和漂亮的衣服。他说话很少,对别人很有礼貌,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或愤怒。他喜欢结交天下英雄,胸怀远大抱负。
两者相比,曹操的形象显然比刘备高出一个头。怎么能说是“丑陋”呢?
罗贯中以大开大合的笔触艺术地展现了曹操在汉末英雄中脱颖而出并逐渐击败众多对手的英雄历程。对于曹操统一北方的丰功伟绩,也反思了他在征伐董卓、擒吕布、打败袁术、打败袁绍、攻打乌桓等重大战役中所表现出的非凡勇气和智谋。都是正面描述的,没有任意贬低。
与此同时,罗贯中不断揭露曹操的奸诈作风、残暴性格和不良情欲,批评曹操丑恶的一面。为了给父亲报仇,他攻打徐州,竟下令“攻下城池,屠杀城中百姓”;接受张绣投降后,他得意洋洋,竟霸占了张绣的姑姑邹氏;对于那些忠于汉室、反对他的大臣,毫不留情地挥舞着屠刀,杀掉了一批又一批,其中包括怀孕五个月的董贵妃和傅皇后的家人;就连他最得力的首席谋士荀彧,也因为不同意封魏而被迫服毒而亡;至于“借故欺人”、“梦中杀人”等阴谋诡计,更是五花八门、触目惊心。如此残忍狡诈的行为,怎能不让人厌恶和憎恨呢?
可见,“尊刘贬曹”主要体现了广大民众按照“抚我为皇后,虐我为敌”的标准对封建政治和封建政治家的判断和选择,具有历史合理性。
当代有些人总喜欢用机械的“功过”来评价曹操的功绩,说他“功大于过”。看来他们不能因此而批评曹操。以上充分肯定了曹操确实有杰出的功绩;然而,他丑陋的一面是无法掩盖的。因此,我的态度非常明确:“人们应该承认他的历史成就,也有权批评他的不良道德和行为。”
鲁迅先生曾在他的名篇《魏晋文体、药酒的关系》中写道:“曹操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但后来他说:“如果曹操在世,我们可以问他,他在寻找人才时不忠不孝并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他会以不孝的名义杀人呢?事实上,就算曹操重生,也没有人敢问他,只怕他也会杀了我们吧?”是的,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机智与奸诈、大胆与残忍并存;有时厚待英雄,有时毁掉人才;他杀人时心硬如石,杀人后常常挤出几滴眼泪以示悔恨。 ……昨天他肆意无理地杀人,今天又装模作样地厚葬了他们。这种翻手为云、翻手为雨的做法,充分展现了曹操惊人的威力:他做了错事却始终不认错,试图“厚葬他”“来擦干手上的血,寻求如今的人们,距离曹操已经近一千八百年了,没有无辜者被杀的威胁,也没有受委屈的痛苦,但如果你把自己放在心上。他的鞋子,谁愿意被曹操冤杀,得到一口好棺材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