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头条号《懒龙论》第65篇文章的介绍
公元251年,东吴三国时期,太元元年。这一年,吴国皇帝孙权在春天祭天后得了风病,一直在宫中养病。有一天,孙权看着自己最后选定的继承人孙亮,心里非常担心:他在病床上苟延残喘,恐怕不会很快死去。但孙亮才8岁,怎么能掌控朝政呢?这时,孙权想起了之前被他废掉的太子孙和。他已经长大了。或许,他其实是更合适的人选?
孙权甚至可能有些庆幸,自己发现了国家的巨大隐患。他赶紧召集群臣,宣布要召回废太子孙和,复职。此时,孙权身边的大臣们都强烈反对,其中反对最激烈的就是孙权的女儿全公主。孙权这才发现,自己的亲生女儿在他病重的时候,已经悄然掌控了整个朝堂。
孙权抬起沉重的眼皮,深深地看着自己的女儿。她和她母亲一样美丽,但美丽的脸庞下却隐藏着远大的野心。孙权叹道:“罢了,既然反对,那就算了。”
“全氏病重,思虑颇多,欲征伐议和,但全公主、孙峻、孙弘等人执意争取,于是罢手。” (《三国志·吴书·孙和传》)
全公主在正史中没有专门的传记,她的事迹也散见于其他人的传记中。但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全公主无疑是影响东吴中期政治的重要人物。她堪称“东吴第一闹事者”。只要她出手,就没有什么事情是搞不定的。
今天的话题,我们就来聊聊这位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无名公主,以及她一生致力于捣乱的身世。
1、火上浇油,全国分裂。
全公主是孙权妻子布所生。据《三国·吴书·后妃传》记载:“吴庄部之妻……偏向后宫,生二女,长子名鲁班,字大胡。与周瑜子勋结婚,后者与全丛结婚;小弟名叫陆羽,名小虎,前娶朱植,后娶刘琮”可见卜夫人。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孙鲁班(可惜她没有用这个名字做木工),二女儿名叫孙鲁玉(不是尤)。关于那个)。因为大女儿与全从配对,二女儿与朱植配对,所以大女儿被称为全公主,二女儿被称为朱公主。有的史料也称其为全朱、朱朱。
全公主和朱公主不满足于仅仅做深宫大院里孤高的公主,而是有着强烈的参与政治的愿望。这应该说是孙武的传统。这一传统始于孙坚的妻子、孙策、孙权的母亲吴夫人,也就是剧迷们非常熟悉的京剧《甘露寺》中的吴国太。孙策、孙权执掌江东时,吴国泰深入参与了许多国家政事的讨论。 《三国·吴书·后妃·吴夫人传》称赞她“助理军国,大有裨益”。
作为孙家的女儿,全公主也希望像祖母一样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而,作为公主,想要有机会在政治上发挥作用,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赤乌五年(242年),机会来到了全公主的身上。这意味着孙权又想立太子了。
之所以说“你”,是因为孙权本来就有一个太子。孙权共有七个儿子,长子邓,次子鲁,三子和,四子霸,五子汾,六子休,七子梁。其中长子孙登一直被孙权寄予厚望,很早就被立为太子。孙权选择了朝中最有名的大臣作为他的师父。在如此苦心的训练下,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处理政务的能力,孙登都对孙权非常满意。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孙登在当了太子二十一年后就去世了,享年33岁。
长子孙登去世,次子孙礼也早逝。三子孙和自然成为了新皇太子的人选。赤乌五年(242年),孙权立孙和为新太子。不过,同年八月,孙权也将自己的四子孙霸封为鲁王。在孙权的特殊待遇下,鲁王的服饰和礼仪几乎与太子不相上下。要知道,在封建社会,这种行为被称为“越轨”,是国家的禁忌。但孙权甚至显得是故意的,故意抬高鲁王的地位,与太子竞争。 《三国·吴书·孙和传》记载:“初,权立和为太子,封八霸为鲁王。初祀同宫,礼制。”诸侯群议后,认为太子、国王等级有序,礼节秩序应有不同,故分宫、分吏,分立。缺口被打开。
孙权的行为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拉开了长达八年的“二宫之争”。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远远超出了孙权的预料。使得本来政治上比较繁荣的东吴迅速陷入无休无止的党争之中。从此,它的元气严重受损,病情更加恶化。
当时的朝堂上,大臣们也被迫选边站队,形成了两股势力——太子党和鲁王党。 《三国·吴书·孙和传》有这样的记载:“宰相鲁迅、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檀、骠骑将军朱矩、会稽太守滕胤、都督史绩、尚书丁等特务所往鲁王、骠骑将军布质、镇南将军鲁岱、太尉马全从、左将军鲁直、中书令孙弘等归附鲁王,中、外国官僚、将军、大臣分裂国家。”历史上用“全国分裂”来形容这场党争,可见其严重性。
早就对政治生涯感兴趣的全公主不会放过这个浑水摸鱼的机会。而她的第一个攻击,就是针对孙和王的母亲王夫人。王夫人曾与全公主的母亲卜夫人争宠,全公主因此对她怀恨在心。作为一个聪明的麻烦制造者,全公主知道,如果她不采取行动,一旦采取行动,她就一定会成功。所以,全公主对王夫人做了一点小题大做,这间接将王夫人送上了绝路。
孙鲁班公主
有一次,孙权病重,太子到家庙为孙权祭祀。太子的舅舅正好住在家庙附近,便邀请孙和到他家去聊天。这件事被全公主发现了,她直接向孙权告状,说太子不在家里的庙里祭祀,反而去太子的亲戚家商量一些不道德的事情;还说王夫人见孙权病了,心里高兴。孙权这个病人听了这句话,当然是勃然大怒。王夫人被骂,不久忧死。 《三国志·吴书·孙和传》记载:“全病卧,将何祭于庙中,与妾舅张绣住在附近庙中,请何来祭。”整个公主都让人侧目,因为她说何太子不在殿里,但他却说的是妃子一家,王夫人见到他很高兴。担心她的死,又怕被鲁王废黜。”
全公主此举可谓是过激之举,直接摧毁了孙和王后宫王夫人的根基,也让太子在朝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凭借这个功劳,权公主很快成为鲁王党内的重要人物。她的丈夫全从、儿子全姬都与鲁王有密切的关系。可正当大家以为全公主会成为鲁王的铁杆成员时,她却有了别的想法。
2、眼光独到,敢烧“冷炉子”
我以前很喜欢看《雍正王朝》(这部剧最近因为一对情侣吵架在网络上很火)。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就是童国伟力挺八爷,却让侄子龙恪更频繁地烧四爷和十四爷的冷炉,原因也很简单。像佟家这样的大家族,不可能把所有的宝物都集中在一处。它必须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无论哪一方获胜,佟家都将屹立不倒。全公主也做出了与佟国威类似的选择。
在权公主眼里,鲁王其实并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因为他已经是成年人了,很难驾驭。另外,当时太子党与鲁王党之间的党派斗争已经愈演愈烈。支持太子的陆逊被孙权的人谴责忧虑致死,太子太傅乌灿被囚禁并被杀。全公主认为,在如此大规模的反对下,孙权即使废太子也不会让鲁王继承皇位。于是全公主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没人烧的“冷炉子”。这时,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进入了她的视线,那就是孙权的小儿子孙亮。
他年轻,容易控制,又因为他是“冷灶”,所以没有大臣与他交好。如果孙权想放弃太子和鲁王,另选继承人,孙亮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全公主开始往孙亮的篮子里放鸡蛋。她把丈夫全从的孙女嫁给了孙亮。 (这个婚姻等级有点混乱,全公主把孙女嫁给了弟弟。)《三国志·吴书·三传》中说:“全春秋是最年长的,(孙)梁最少,所以特别留意,想逗弄太子和他的母亲,但她心里不安,因为她仗势欺人,想要娶她,所以多次给权尚奴打电话,劝她接受。她。 ”
全公主的赌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同时惩罚了杀害他的诸侯。出乎当时所有人的意料,鲁王一行人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鲁王孙霸因“结友害兄”(《资治通鉴》)被判处死刑。鲁王一行人,包括全公主的亲生儿子全姬等人全部被杀。孙权用雷霆手段,终于结束了这场“第二宫之争”。孙权选定的新继承人正是全公主支持的孙亮。然后就发生了本文介绍中提到的事件。随着孙权的病魔缠身,孙亮即位,全公主终于成为了这个已经千疮百孔的朝廷的实际控制者。
孙权在病了一年后终于去世,享年71岁。太子孙亮继位,是为武帝。
3、大规模杀戮,突然死亡
孙权临死前终于苏醒。为了平衡公主的权力,他决定任命另一个阵营的大臣担任托孤大臣,最终选择了诸葛恪。这个诸葛恪是诸葛亮的侄子,他的父亲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瑾。 《三国·吴书·诸葛恪传》云:“全不犹豫,而太子年幼,故郑恪率太子、太傅为将,中书命孙弘率少师。至于太常滕胤、大将军卢植、侍中孙峻,那就是后事了。尤其是孙宏和孙军,其实都是。公主的姻亲。
孙权的安排显而易见。他希望诸葛恪作为托孤大臣能够与全公主的权力抗衡。然而,整个王朝都在整个公主的羽翼之下,诸葛恪很难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相反,孙亮继位后,诸葛恪自然就成了公主的眼中钉。于是在另一位辅政大臣孙峻的帮助和策划下,在孙亮继位的第二年,即建兴二年(253年),诸葛恪上朝时被杀。 《三国志·孙亮传》载:“无威将军孙峻伏击,杀轲于宫中”。
其实全公主想要杀诸葛恪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诸葛恪竟然是废太子孙和的支持者。他是孙和的妾张氏的叔叔。所以,孙亮继位,诸葛恪以托孤大臣的身份主持工作后,全公主总觉得自己打算迎回孙和,重新建立皇位。毕竟孙权只是流放了孙和,并没有杀掉他。处理完诸葛恪之后,全公主想起了自己的弟弟。如果不根除根源,后患无穷。
于是,孙赫也很快迎来了自己的死亡。全公主指示孙峻派使者去杀孙和。孙和告别了张贵妃,张贵妃对他说:“放心吧,无论你是富是穷,是生是死,我都会陪着你。”于是他们双双自杀了。 《三国·吴书·孙和传》载:“姬轲被处死,孙君取和氏印绶,带至新都,又遣使杀之,辞别。” ”其妾张,张曰:“善恶相随,终不独活,亦自杀害天下。
在与宫廷中的一系列政敌周旋后,全公主的目光落在了她的亲生妹妹,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朱公主孙鲁豫身上。连自己的妹妹都不放过吗?主要原因是朱公主和全公主一样,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不同的是,全公主最初支持鲁王,后来支持孙亮,而朱公主开始支持废太子孙和,后来支持孙权的六子孙休。为了拉拢孙休,朱公主也效仿全公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孙休(这门婚姻和孙亮一样,辈分也乱了,孙休相当于娶了自己的侄女)。于是,政治斗争胜利的全公主决定开始清算妹妹。
事实上,全公主杀死朱公主是通过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一位名叫孙翊的大臣密谋杀害孙峻,但事件败露,孙翊最终被杀。全公主得知此事后,顺势将朱公主加入了孙翊的同伙名单中。他们用借来的刀杀人,一起解决了问题。 《三国·吴书·孙休朱夫人传》载:“五凤之年(公元254-255年),孙翊杀君,士绝被处死。权师称朱朱谋反”与夷,君徒杀朱主。”
这时候,全公主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她的主要政治对手全部消失,她终于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了。之后就可以喝点酒,拿点权势,安排一些小人,赚点钱。全公主基本上把夫家全家的亲友都安排成了高官。据《三国·吴书·孙良全夫人传》记载:“当时全氏有侯五位,也统领兵马。”这进一步巩固了全公主在宫廷中的地位。
但令全公主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当她得意之际,她万万没想到的敌人却在她身后悄然崛起,那就是孙峻的表弟孙威。太平元年(256年),孙亮已经15岁,正式开始执掌大权。这一年,曾数次担任全公主枪使的孙峻去世了。他的表弟孙伟(同林)开始接替他的职务,掌管军政大权。
随着孙亮的成长,他也看到了一些事情。于是孙亮曾询问全公主朱公主的死是怎么回事。全公主自己也感到愧疚,只好说是朱公主夫君朱矩家的儿子朱雄、朱孙说的。孙亮又相信了全公主,于是直接杀了朱熊、朱孙。全公主不知道的是,因为她的陷害,她和她支持的孙亮最终都陷入了灭亡。
孙亮,据说潘粤明年轻时真是个小孩子。
原来,被权公主陷害陷害而死的朱孙的妻子是孙峻的妹妹,也就是孙皋的妹妹。 《三国·吴书·孙休朱夫人传》载:孙亮“知朱公为全公所害,问朱公死意。全公惧曰: ’真不知道,全(朱)占有了他的儿子熊。”梁杀了熊,伤了他的妻子。孙威嫉妒梁。”全公主当时随口的借口,实际上却得罪了孙威,让他对皇帝孙亮起了疑心。
孙威与弟弟孙峻本是同族,但并不走同一条路。权公主这次得罪了他。以权公主的性格,她当然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因此,就像之前企图消灭政敌一样,刺杀孙威的计划很快就启动了。但这一次,全公主却没有之前那么幸运了,孙威的动作比她还要快。他直接发动政变,废黜孙亮为会稽王,改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而兴风作浪的“第一麻烦”全公主,则与她的“冷灶”孙亮一起被赶下台,迁居豫章(今江西),匆匆从历史中消失。俗话说“盛则盛,亡则骤”。
全公主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东吴第一搅屎棍”的荣誉称号。她害死了孙和母亲王夫人,害了孙和太子下台,害了吴国满目疮痍,最后毁掉了孙亮这个被她烧掉的“寒灶”。只要她出手,出手基本无懈可击,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搞砸的。
当然,吴国出现这种局面,罪魁祸首无疑应该是孙权。如果不是他亲手打开牢笼,放出了党争之兽,如果不是他的愚蠢,自找苦果,整个吴国也将遭殃。不会发展到“举国分裂”的地步。但如果说孙权是打开猛兽牢笼的人,那么全公主无疑就是喂养猛兽并推动猛兽杀死更多人的人;如果说孙权是所有纠纷的始作俑者,那么全公主毫无疑问就是躲在幕后的人,不断将整个事件推向更加不可逆转的方向。
事实上,吴国当时这种自取灭亡、自伤实力的行为,他们的对手都更加清楚。吴国一旦患病,对手就会想“趁你病死”。孙权立孙亮为太子不久,曹魏将军正南上书魏主曹芳:“孙权流放良臣,分分于子孙妃嫔,若欲战,可乘势。”挑衅攻打吴国。” (《资治通鉴》)于是司马懿派三军攻打东吴,吴军大败。从此,孙武政权日渐衰落,距离最终的灭亡已经不远了。
参考
1、《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2.《中国派系史》朱紫炎着,东方出版中心
3、《孙权的继承人问题考察——从一个侧面看孙权与世家的斗争》王永平,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2月
4、《权公主与孙吴政权》张全民、李俊强,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
5、《论“两宫合一”与“分天下”——对孙权二子夺嗣事件的再研究》,孟阳石林,2013年4月
6.《汉魏晋南北朝公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王维硕士论文
感谢您关注头条号蓝龙说。如果你喜欢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评论下方给我留言,也可以转发到你的朋友圈,甚至可以点击文章下方的“点赞”,为作者提供一点支持。谢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