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其一精于辨证论治,其二则在外科方面史无前例。据说华佗外科技术精湛,内科水平也很高。他对后世的影响应该比张仲景还要大。不过,《后汉书》、《三国志》中虽然有华佗的传记,但他对后世的影响却远不如张仲景。这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持续)
张仲景时代的社会动荡以黄巾起义的爆发为突出,它是一系列社会矛盾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道家追求健康长寿的“长生思想”可以追溯到《山海经》的梦想。战国时期各学者的著作中也对此进行了探讨。分布于楚、焉耆地区,十分盛行。秦汉皇帝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达到了极致,影响深远。但西汉中叶以后,炼丹术就很少实行了。与此同时,黄老之学逐渐失去政权,接班人队伍逐渐萎缩。于是,黄老之学与仙术逐渐融合在一起,并从宫廷走向民间,催生了道教的兴起。
张陵(公元34年—公元156年),又名张道陵,舜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自称受鹤鸣山太上老君之命封为天师,创立了天师。道教俗称五配米教,被统治者鄙视为“米贼”,是一个正气强大的宗教。他以老子《道德经》为基础,写成《老子向二注》,将道教引入基督教,改变了方叔、黄老只侍奉君王的方法,改为“灭妖、除妖、治病”。普通人的疾病”。 “灾祸”为道教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长期发展,他的孙子张鲁在巴蜀地区建立了政教政权,历时二十多年。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张鲁被曹操投降后,被拜为镇南将军。天师道被保留了下来,后来逐渐传播到北方,成为北魏的国教。
在北方,巨鹿县张角(今河北萍乡人)创立的太平道,也是靠黄老之学。相传他得了道士于吉等人所传的《太平清灵书》,创立了“太平道”。他自称“大德师”,习拳黄老道。他以阴阳、五行、符咒为根本教义。他信奉“中皇太一”之道。他“持九节杖为符,教病人磕头反思过失。饮伏水,病或短时痊愈者,谓之信道;饮伏水者,谓之信道。不愈,谓不信道。”
张角
起初,张角的活动似乎只是普通的宗教活动。然而,经过权力的不断传播和积累,汉灵帝熹平年间(172-177年),随着汉朝内部宦官集团和外戚、士人之间政治斗争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思维很混乱。张角用伏水咒治病,十余年,弟子数十万,遍及青、徐、幽、冀、靖、阳、兖、豫八州,分进入三十六个国家。 ,小广场里有六七千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导。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张角扬言“苍天已死,黄天应立,甲子岁,天下吉祥”,三十六方起兵造反。同时。自号“天公将军”,弟弟张苞为“地公将军”,张良为“任公将军”。该部落成员全部佩戴黄巾作为标志,因此被称为“黄巾军”,并被嘲笑为“黄贼”。
汉灵帝急忙调集全国精锐部队镇压黄巾军。全国各地有权有势的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政府军镇压起义。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军中,张苞、张良兵败被杀依次。
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落。中平六年(189年),董卓率兵入洛阳,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181—234年)为帝,史称汉献帝。董本人成为总理并全权掌控政府。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联盟盟主,进攻董卓。卓兵败,挟献帝为人质,西行长安。他还带动洛阳数百万人西迁长安。临走前,董卓的士兵烧杀抢掠,洛阳周围两百里范围化为一片废墟。到了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历时3年。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三国英雄相继出现,乱世开始。
曹操曾在《歇录》诗中评论董卓之乱:“奸臣掌握国家大权,杀主灭玉京。帝基毁坏,宗庙被烧死。伯越迁。”西边哀嚎行军,望碧罗城墙,小人悲哀。”
董卓
蔡文姬在《悲愤诗》中深刻揭露了董卓叛乱造成的灾难:“汉朝失势,董卓乱,欲篡杀,先杀一切有德之人。被迫迁故国,拥立义军于家,欲共抗厄运东来,平阳民弱。日中,诸军皆被胡羌包围,皆被杀杀,那人骑马背着女子,路途险阻,肝脾烂烂,无法集结。营地。”
这就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历史背景。
张仲景“避名道士”是有原因的
人们说,张仲景的“坐堂行医”是一项创举,是一种非常崇高的关心人民的行为。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张仲景在那个时代被迫行医的方式。其中的辛酸苦涩,只有穿越时空才能解释清楚。
张陵、张鲁、张角、张苞、张胜等人先后利用道教、道教建立政权或发动农民起义,是造成社会动荡的因素。当时张氏家族拥有“大批反政府道士人才”,令人瞩目。张仲景“氏族众多,家族200余人”。他是一个大家庭,肯定有一些顾虑。
虽然黄巾起义在公元184年被镇压,但192年曹操还招募了30万黄巾军,史称“青州军”。曹操不敢重用这些招募的黄巾军,将其改为“屯田军”; 200年官渡之战时,汝南县黄巾军再次爆发,再次被镇压。天师道由张陵创立,其孙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权。它一直存在到公元215年才被曹操投降。 “黄贼”、“米贼”一直是不可小觑的政治势力。
在此期间,张仲景开始撰写《伤寒杂病论》。他说:“自建安年间(公元196年)以来,至民民以前(即205年以前),三分之二死于伤寒,十之七死于伤寒。”
大病过后,往往会发生大流行。在数十年的社会动乱中,走在潮流前列的张氏家族纷纷死亡、大批逃亡。张仲景姓氏,字仲景,受“九族牵连”影响“拖累?”据说他的师父叫张叔,也是老张家族的人。
陶弘景《复行厥脏腑药法》中说:“天运所致的外病,可用方剂治疗,如二胆六神等汤剂。昔日南阳张继根据这些方剂着书立说。” 《伤寒论》,治疗方法明确。据说,后人学习并尊崇它。“南北朝以后,道教远离政治,隐居深山炼丹成仙。政府不再迫害道教。这种政治环境与张仲景东汉末年有很大不同。
陶弘景不仅主张《汤夜经》与《伤寒论》的传承关系,而且强调《汤夜经》方剂治疗天行热的重要性。
陶弘景说,阳丹、阴丹、青龙、白虎、朱鸟、玄武,“此六方,是六合真髓,阴阳升降,金木相交,水火相济”。 ,而且他们也是神的代理人。”张继写《伤寒》“”,避道名,故药方并非正名,而是以某药命名,主要是识耳。
《六合正经》方中的《六合正经》方就像排兵布阵的战法。据说可以呼应天地万物的阴阳四时。具有“升降阴阳,金木相交,水火两相”的功效。被誉为“众神的代理人”。
大多数人都会崇拜“古仙”这样的圣方。但张仲景刻意“避道士之名”。他把它打碎,改名改药,常常加减。就好像拆旧房盖新房,把《六合正经》做成自己的原料,里面蕴藏着医药本身的发展。法律的制定,还有重要的政治背景。当然,张仲景之所以“避称道士”,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姓张。
天师道教领袖张鲁以《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他教导道门弟子要互助互爱,“诚实不欺”。道门弟子如果生病了,就应该“自首”。为此,设立“经路”,作为患者反思错误、行善的场所。还有一种“祭酒”,主要是为病人祈福。违法者不会任意处罚,而是“三罚一决”。他还命人在境内路边修建“慈善屋”,教导人们不要积累私人财富,并将多余的米和肉交给慈善屋,供路过的人们使用。不过,只能“按肚子吃饱”,不要吃太多。 “如果太多了,你很容易生病。”
天师道教和太平道教通过为群众治病发展了道教,统领天下的政治手段。他们一度引起朝廷的关注和打压,就像几年前邪教利用“轮功”危害社会,从而产生了气功一词一样。突然衰落之后,很多人在谈论气功时都改变了看法,不再相信气功。 (待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