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当年小乔第一次结婚的时候,威风凛凛,羽扇丝巾,说笑间,强奸犯就被抹成了灰烬。”他不愧是名师。他用短短的几句话,描述了一个历史人物一生中最耀眼的辉煌。这就是一代文豪苏轼心目中的周瑜形象。
萧平画苏轼《念奴娇·赤壁乡愁》
他的印象来自于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的注释,为这本书增添了不少色彩。在这部为后人所推崇的历史著作中,周瑜基本上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
据史书记载,周瑜不仅相貌出众、多才多艺、风度翩翩,而且还是一位具有战略头脑、作战勇敢、战功卓著的杰出将领。历史学家称他“有独裁之权,卓尔不群”。
正当苏轼流连长江之滨,感慨地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时,在首都东京、临安乃至广大乡村,民间说书人“说三三”也让观众们充满期待。表现得淋漓尽致。
只是通过书法家的笔迹和说书人的口,这个风流倜傥的周郎才被赋予了更加彻底的“伪装”,后来出版的《三国志》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部充满民俗气息的历史小说中,周郎被塑造成一个整天想着泡妞,把军事和国家大事抛在脑后的年轻人。同期上演的话剧《智斗过江》中,周渔也是这样被嘲讽的负面形象。
《流行三国演义》
然而,普通人心目中的周瑜形象主要并不是这些评论和戏剧,而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长篇历史言情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非常鲜明,往往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比如刘备的忠义、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勇敢等等。八股人物的创作方法相当精妙。
但这条艺术法则不适用于周瑜。这并不是因为周瑜与其他人物有什么不同,也不是因为作品中的形象写得太好、太复杂,无法用一个词来概括,而是因为这个形象太奇怪了,无法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个字。 “反常”这个词或许不足以准确、不够优雅地形容《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但也比较贴近现实。
韩武画周瑜
相信看过这部小说的读者都会觉得,周浪在作品中的表现实在是太变态了。作者把他写成一个双面人,既是英雄,又是小丑,就像《镜花缘》里的双面人一样。
工作中,周朗一时坦荡、冷静,善待老兵程普,妥善处理将领之间的矛盾,被吴主席委以军事和国家重任;又一会儿,他脾气暴躁,目光短浅,被诸葛亮杀了。他作战冷静,指挥果断,智取江谦,巧妙设计苦计,令部下刮目相看。后来他又想出坏主意,玩出“丧妻丧军”等诡计,被诸葛亮一一识破。在他的手掌之间;其时举荐人才,临死前代为鲁肃。本来心胸宽广的他,下一刻就变得心胸极其狭隘。关键时刻,他居然不顾东吴的安危,想要通过投降曹操来除掉诸葛亮。幸亏鲁肃及时劝阻,才没有动手。
漫画《三气周瑜》封面
周瑜在不同场合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从他的性格到他的军事能力,从他的道德到他的智力水平,眨眼间就能发生彻底的改变。如此反差的言行竟然发生在同一个角色身上,着实令人惊讶。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种现象无法用复杂人格、双重人格等词语来解释清楚。
不过,如果你仔细阅读作品,就会发现周浪的异常也是有规律的,可以说是间歇性的发作。即在处理东吴内政或与曹操一方作战时,周瑜往往精神抖擞,勇猛无比,冷静从容,具有少年老成的英雄形象。
然而,一旦与刘备斗智斗勇,尤其是面对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周瑜立刻就变了脸色。他的智商降到了零,风度突然丧失,他突然变得愚蠢至极,屡遭挫折,成为了一个结局悲惨的男人。无用。
宽容与狭隘、智慧与愚蠢、冷静与暴躁、远见与短视,奇怪地共存于同一个性格之中。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几乎不存在。即使它们确实存在,也会被归类为精神异常。
粤剧《三七周鱼》剧照
这样一个精神极度失常的人物,怎么可能成为东吴得力的将领呢?他多次获得孙策、孙权的信任和尊重,并被委以军事和国家的重任。看完作品,面对表现如此反常的周渔,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
要知道东吴就是靠着这样的人物建立了国家,成为了局势的三大支柱之一,并且维持的时间比西蜀还要长。
显然,在小说里,这个周浪是出了问题的。
当然,问题不在于周瑜本人,而在于小说的作者。根本原因是作者对周瑜的定位有问题。
虽然周瑜也是叱咤风云的英雄,是东吴事业的重要支柱,但在作者的安排下,他不得不为作品中另一个更重要的核心人物——诸葛亮提供陪衬服务。
作品中,周瑜主要作为诸葛亮的配角出现。他就像福尔摩斯里整天张口结舌的华生一样,用自己的无能和愚蠢来衬托诸葛亮的光辉。
以周瑜为陪衬,诸葛亮的形象写得光彩夺目。又与士人争吵,斥责东吴诸臣。还借草船箭,巧妙借东风,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非凡战绩全部抢走。虽要离开,却屡屡使出毒招,最终将周瑜杀死。
蔡子君拔舌与儒生斗智斗勇
一般情况下,用次重要的人物来衬托最重要的人物是可以的。问题是作者写得太生动了,毫无顾忌。诸葛亮确实写过,但是周瑜写得不像人,也不像鬼。 。显然,诸葛亮形象塑造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周瑜为代价取得的。
使用箔技术时,必须牺牲箔吗?这是值得怀疑的。能否写好衬托,同时又兼顾衬托的形象,达到双赢的艺术效果,对于笔者这样优秀的写作大师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苛刻的要求。在《三国演义》一书中,诸葛亮的陪衬除了周瑜之外,还有心机深重的司马懿,而后者在作品中的表现显然比周瑜正常得多。
《周瑜古今论》
小说的创作不同于历史书的编纂。不必严格按照历史事实来写。作者有虚构和想象的权利。他有权把人物的反面人物写出来。他也有权利完全“伪装”历史人物,哪怕是把周瑜写成小丑也没关系。
但对他的言行、思想、品格各方面的描述必须是和谐的、统一的、合理的,不能相互背离,引起矛盾。遗憾的是,《三国演义》中对周瑜形象的描述恰恰犯了这个错误。
如果只看书中与诸葛亮斗智斗勇的情节,周瑜心胸狭隘、脾气暴躁,写得相当传神,但如果放在整部作品的脉络中来看,就成了大问题。
作品中,周瑜并不总是与诸葛亮同时出现。当他不为诸葛亮做陪衬时,他的形象突然变得如此高大上。
如果我们一起看周瑜在诸葛亮不在的时候的事迹,周瑜已经成为一位胸怀大志、智勇双全的少年英雄。不管你的性格有多么分裂,无论你的精神有多么的困扰,这种反差都不会那么巨大或者不合理。
为何一个光鲜亮丽的少年英雄,会成为一个向他人炫耀的小配角,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邮票京剧演员周瑜
细究起来,周瑜的陪衬作用与《三国演义》中东吴的整体地位有关。
在这部作品中,拥刘反曹不仅是作者的基本立场,也是全书的主要结构线。这种二元对立的思想的采用,与三国的历史事实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而使东吴一方陷入了相当尴尬的境地。既不是作者正面描绘、极力推崇的韩氏后裔,也不是作品负面描绘、无情鞭打的篡权者。可以说是在善与恶、善与恶、美与丑之间徘徊。不定。
由此,东吴失去了工作三足鼎立的地位。它并没有像魏、蜀那样成为全书的焦点,而是成为了两面增色的陪衬。
其本身颜色的明暗,黑色或白色,完全取决于衬托物体的性质。遇到形象高大的刘备一方,东吴即使占据上风,也只能成为一个卑鄙卑鄙的对手;但遇到曹操的严厉批评时,东吴君臣却能表现出一些光彩。 。
叶雄鲁肃画
所以东吴方面的主要人物,如周瑜、鲁肃等,就像游艺人一样,不停地从一家酒吧、夜总会到另一家酒吧、夜总会,在刘曹之间艰难地奔波。结果,刘、曹的主角形象都写得很好,而东吴的人物却一一患上精神分裂症,行为举止有悖于常理,无一不表现出令人难以理解的双重或多重人格。 。
东吴的皇帝级人物,如孙坚、孙权,往往被写得非常糟糕。作为属下,周瑜、鲁肃等人也只能效仿。他们虽是支撑东吴大局的关键人物,但在东吴却并不相同。纵观全书,他只能作为陪衬,无法正面充分展现,成为这场文学不公的受害者。
周公瑾雕像
如果继续深入挖掘,就会发现这种奇怪现象的发生,与《三国演义》的写作方式有关。
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周瑜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他们是民间人物和历史学家,是真实的和虚构的,是英雄和小丑。形象的正反包含着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它们之间存在差异和矛盾。如果乱写成一本书,肯定会出现问题,人物本身的利弊也会在书中斗争。
显然,作者放不下,想要不拘一格。他不仅从历史书籍中取材,而且还利用民间传说。但他没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缝衔接起来。事实上,要达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一度,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加之周瑜在小说中作为陪衬人物出现,因此出现了各种异常现象。
说白了,这可以说是《三国演义》的失败之处,而且不能因为其经典地位而刻意掩盖。
周瑜雕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现象并不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所独有的。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小说中也存在,比如《水浒传》《西游记》甚至《金瓶梅》。看来,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通病,其原因值得深思。
然而,缺陷并不能掩盖缺陷。虽然《三国演义》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瑕疵和错误,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经典的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