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志》,探讨刘备、孙权、曹操的人才政策
本来暑假想督促女儿读《三国志》,但孩子不喜欢,我却沉迷其中。
2010年版《三国志》由陈建斌、陆毅、于和伟主演。
该剧共95集,堪称一部史诗级的历史巨著。
1.叛徒似乎对曹操忠心耿耿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曹操《弹歌行》
喝酒唱歌,人生何乐而不为!就像朝露一样,一天一天过去,就会更加痛苦。
慷慨就要表现得慷慨,忧虑才会难忘。如何解除忧虑?只有杜康。
清清紫金,我心悠然。但为了你,我还是想了想。
哟哟鹿吼,吃野苹果。我有一位客人,他演奏鼓、琴、笙。
明如月,何时才能落?忧虑由此而生,无法斩断。
越是陌生,越是越界,越是无用。齐括谈燕,思旧恩。
月星稀少,喜鹊南飞。树绕三曲,何处有枝可倚?
山永远不会太高,海永远不会太深。周公吐食,天下归其心。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的英雄壮志尽在这首诗中。不幸的是,命运是无法违背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声势一落千丈。
魏、蜀、吴三国。电视剧一开始,羌人董卓以平息黄巾军叛乱为名来到北京,绑架了少年刘协为汉献帝掌控朝政。以王允为首的汉朝旧臣密谋杀害董卓。此时,曹操出任宦官后,仍是军中中校,但他却紧紧依附董卓,伺机刺杀他。
曹操刺杀失败后,逃到舅舅家避难。他本不想出于嫌疑而滥杀无辜,但“宁教天下人背叛我,不让我背叛天下”的曹操却毫不犹豫地杀死了自己的叔叔,逃回家乡。后来投奔袁绍失败,就站在了自己的山上,开始了英雄的一生。
曹操猛将如云,曹魏八虎骑(曹操八族将):曹仁、曹洪、曹淳、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还有曹魏的“五良将”:张辽、张郃、徐晃、乐进、于禁。还有曹操的两名贴身侍卫,典韦和许褚。除了于禁被关羽俘虏投降外,这些人都跟随曹操上战场,立下汗马功劳。
曹操虽然被称为奸臣,但对将领却非常慷慨。曹仁、曹洪等人虽然惨败,但曹操却以“胜败乃兵家常事”为由,留住了这些将领继续立功。因此,上述将领都誓死追随曹操,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操用人不疑,疑则不用。潼关之战,马超部将庞德投降。后来在樊城之战中,曹操担心庞德叛乱,就明确表示不能将兵托托给他。不过,在庞德宣誓效忠之后,曹操还是派了三万大军投奔他。兵马交给庞德解樊城之围,结果兵败被俘。于禁投降,庞德却发誓不投降,没有辜负曹操的信任。
曹操与关羽的相爱相杀可谓是历史上的一段美丽佳话。
曹操与袁绍的徐州之战,刘、关、张三人率领区区三千人马援助袁绍,但被曹操击败,关羽被俘。曹操在温酒斩华雄的时候,已经对关羽产生了深深的敬佩,所以这次派了关羽的老友张辽去劝降关羽:如果死了,就罪三犯罪行为。但关羽也带着“地山三约”进入了曹营:一、降汉不降曹操;二、降汉不降曹操。 2、善待刘备的两个妻子; 3、一旦知道了刘备的消息,无论走多远的水火,他都一定要和弟弟一起。曹操答应了苛刻的条件,但仍想以情相留,即“封侯,三日小宴,五日大宴,并筹金”。上马时得银子,下马时得银子。”但身在曹营、心系汉人的关羽,却牢记桃源之恩。无论曹操对他如何好,他的初衷始终没有改变。
不过,曹操的诚意还是打动了关羽。在与袁绍的白马之战中,关羽杀了颜良、文丑,冲破了白马之围,报答了曹操不杀之恩。当他得知自己的旧主刘备在袁绍军中时,不辞而别,想要追随刘备。
这个时候,对于聪明绝顶的曹操来说,光是关羽就可以打败十万大军了。既然他不能为我所用,那么他将来就会成为我的强大敌人。诸将皆想方设法杀他,以免后患。然而,曹操的爱已深入骨髓,他无法承受。他仍将他追出城送行,并嘱咐将士“各有各的主子,不要追赶”。
此时,曹操突然显得如此高大。曹操临死前说过:“无论世人怎样看我,我仍然是我。”曹操在战争中为人狡诈狡诈,但他对关羽的喜爱却是直率而真诚的。尽管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但曹操还是特意下令减少损失,兑现了对关羽的承诺。
这个放虎归山的举动,是曹操对关羽肆无忌惮的爱。正是曹操拒杀,才让在华容道大败的曹操得以活着离开。这是另一种生活。即使在仓皇逃命的时候,曹操仍然担心如果放了关羽,会不会受到军法的惩罚。此时的曹操不仅仅是炫耀,而是生死相知。
樊城之战中,东吴吕蒙斩杀关羽,并将首级献给曹操作为生日礼物。关羽只是为解白马之围做出了贡献,但曹操却封关羽为汉喊侯,并厚葬了他。他坦言,如果关羽“没有去找你的老夫子,我就看不起你了”。由此可见两位英雄惺惺相惜。 ,完成了刘备在整个“三国”忠义人格的完善。
一个无情的人,一个一统天下的人,一个“宁教天下人背叛我,我也不背叛天下”的人,一个宁愿杀了守门人、拆了城楼也不惩罚自己儿子的自私国王,在忠诚和信仰这件事上,他完全优于刘备和孙权,这实在令人尊敬和钦佩!
2、狡猾、恶毒属于孙权
我们来说说孙权。孙权虽然年纪轻轻就掌权,但他善于观察人们的行动,判断形势,并运用自己的才能带兵打仗。然而孙权为了自己权力的安全,却善于借刀杀人、过河拆桥,完全不顾人情。
孙权年仅八岁,就出使刘表,从刘表手中取回了父亲的尸体。十八岁继承东吴君之位。起初,他害怕旧臣不服,就听从了孙策的遗言:“文学问张昭,军事问公瑾。” ”,很难忍受周瑜的傲慢和不服从,因为与刘备和曹操经常发生战争,东吴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担任统帅率领全军抵抗周瑜虽利用都督之位与孔明作斗争,但孙权却因忠于吴朝统一天下而对他敬而畏惧。无奈,天妒英才,在“天生丽质,怎能光明?”的哀叹中,鲁肃毅然决然地死了。任都督,继续维持孙刘联盟,伺机收复荆州,此时鲁肃与孙权和睦,王臣相安无事。苏也上任后不久就病逝了,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过分的政绩和不服从、不尊重的行为。所以,鲁肃的死并不是孙权追杀的结果。
第72集,东吴主孙权召回驻扎荆州的陆逊,并让老张昭在会见前带陆逊去见都督吕蒙。此时,吕蒙已经死了。张昭说:“在夺回荆州的庆功宴上,都督吕蒙突然暴躁,浑身抽搐,半时辰后猝死。”这时,路浔心中产生了疑惑,问道:“你不是说主上召见了我吗?”张昭道:“你不应该过来看看吗?难道你不想看看总督是怎么死的吗?总督违抗主君的军令,我行我素,让东吴陷入危机。死是老天爷的报应。”依我看,东吴必须整顿三军。”
主公见到卢逊,仍故作仁慈地说:“我们东吴又失去了一个支柱,但事已至此,只能听天由命了,你认为谁能接替吕蒙呢?” ?”
聪明绝顶的陆逊已经明白,这是孙权想要恢复兵权的愿望,于是就顺从了孙权的意愿,说道:“现在局势太平了,主公可以不任太尉了。”暂时担任总督”,并与副总督一起辞职。孙权得偿所愿:“随你便”、“准”,干干净净地夺回了兵权。
鲁迅的智慧救了他的命。
吕蒙为何死?要说吕蒙如此英勇,乘胜追击,杀死关羽,夺回荆州,是东吴的一大功臣。主上应该加倍赏赐他。但主公却用鲁迅劝告说:如果把关羽引到曹操那里,曹操杀了关羽,那么刘备一定会向曹操报仇。
但吕蒙接任都督后,一心只想着为周公瑾报仇,未能明白主公的用意,所以违抗了军令。最重要的是吕蒙在军中的威望已经威胁到了主公的安全。所谓功德盖过主。如果此时孙权不除掉吕蒙,可能会出现周公瑾称霸、分权的第二种情况。因此,善于运筹帷幄的孙权认为战事平息,是时候收回兵权了。最重要的是在三军中建立和培养自己的亲信。因此,他根本不顾臣民的情绪,杀了吕蒙。一位著名的将军死在了他的主君手中。
孙权借口不顾东吴安危而杀了吕蒙,实际上是想削弱都督权力,实质性恢复兵权,重新树立自己在军中的威信。
孙权告诉张昭:“我在位十几年,受到这些大督的限制,现在我可以真正成为主了。”
多年后,刘备攻吴时,孙权发现除了老将之外,没有人可以带兵。东吴虽然人才济济,但如果没有英明的领袖,又怎么会有人才呢?鲁迅临危之际,用隐退之术,用火烧死了刘备“自信无敌”的傲兵。结果,蜀军七十万大军和二十多年积累的军需装备被一击摧毁。更重要的是,夷陵之战后,刘备不幸身亡。
吴国的衰落,与少爷对人才的嫉妒是分不开的。然而,正因为孙权年幼继位,寿命比刘备、曹操、曹丕长,这就是天意。即使是诸葛亮的绝妙计划也无法阻止时间的安排。
3、虚伪虚伪,都是刘备的
电视剧中,时年46岁的刘备,处处依附他人,动不动被陷害,动不动被打败,一直在流放中漂泊。
此时,刘备以仁义立天下,他的仁义名声传遍了戍边。但事情却出乎他们的意料。刘、关、张三人就像“扫把星”一样,走到哪里都失败。官渡之战后投靠刘表,却被曹操击败。当他退守新野时,他的士兵只有三千,但他却有兴盛汉室的雄心。
后来,在徐庶的推荐下,出现了一句美丽的史话,叫“三上草堂”。请诸葛亮出来后,刘备的命运开始从波折转为顺利。孔明的“隆中双轨”成为刘备的作战策略。刘备还恭敬地请孔明出谋划策,凡事决策,捷报频传。
孔明是一位才华横溢、学识丰富、天文地理知识丰富的人,自从加入刘备军后,就一直眉头紧锁、心事重重、谨小慎微、积劳成疾。
刘备的用人无疑是为了结拜兄弟的目的。刘、关、张桃源结拜为兄弟。他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而是想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三人至死恪守诺言,足见结义兄弟,金玉良言。
后来赵子龙是公孙瓒借来的,但他们毕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只有刘备视他为兄弟,关、张二人不服气。赵子龙虽然勇于独自营救阿斗,但在随后的任用中始终排在关张之后。而且,长期以来,赵子龙镇守边境,没有机会经历战斗和立功。
刘备自称帝以来,一直自信自己所向无敌。他完全不顾诸葛亮、赵子龙等人的劝告。他只想为关羽报仇,率蜀军全军攻吴,没有诸葛亮和赵云。虽然刘备强大的兵力势不可挡,但东吴陆逊却用诱敌深入军中的方法来观察时代的变化。最终,骄傲自负的刘备败在夷陵。
此时,若不是诸葛亮安排赵子龙护送,并摆出八卦阵劝陆逊撤退,刘备早就全军覆没了。
赵子龙勇敢、足智多谋、忠诚,而且不参加帮派活动,因此显得稳重、有能力。从他的战绩来看,他只赢过,从未输过。每次危机时刻,赵子龙都能保护刘备。
但为什么刘备对赵子龙来说不重要呢?
或许是因为赵云本人淡泊名利。他虽位列五虎将,但排在最后,与史实相去甚远。
“五虎将”排名:二弟关羽、三弟张飞、西凉降将马超、张鲁旧部将黄忠,最后是屡立战功的赵云。无论何时加入、参加战斗、发挥作用等等,赵云做出的贡献都比马超、黄忠更多。但入川后为了稳定政局,刘备将马超、黄忠排在赵云之前。一方面是为了安抚马皇,另一方面相信赵云也不会在意。事实证明,赵云一生为刘备蜀国效力,从未有过任何异心。
刘备的人要么是结拜结拜而来,要么是因为他的仁义而来。那时刘备心灰意冷,什么事情都看别人,只有仁义。
但从成为汉中王那一刻起,刘备遇到问题就做出了自己的决定。诸葛亮立刻就觉得自己的主君已经不是以前的主君了。
刘备称帝后,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一面暴露无遗。在群臣反对的情况下,刘备的“第一号召”就是伐吴。他决定亲自动员全蜀军,千里迢迢地为关羽报仇。他知道关羽的所作所为是因为他急于取得大功,以及他的骄傲和自大。那些失败的人仍然要进行个人报复。后来张飞因动不动欺负军士而被两个叛军斩首。刘备不仅没有反省自己的行为,反而将所有的仇恨都指向了吴国,想要血洗吴国为关张报仇,完全没有顾全大局。
关羽在军中的忠勇无比,为后人所称道,但他的死却是不恰当的。问题全出在他的性格上。关羽刚愎自用,意外身亡;张飞嚣张跋扈,死于叛军之手。两者都与刘备的宠爱和纵容密不可分。
刘备的结拜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是值得一看的,但他对妻子吴小妹的恳求却置若罔闻,足见其冷酷无情的一面。所以,曹操、孙权等人一直认为刘备是假仁义,是有一定道理的。刘备确实对他能用的人仁慈、仁慈,但对他不用的人也同样不仁慈、不仁慈。张飞和关羽说,没有刘备,就没有诸葛亮。是刘备成就了孔明,而不是孔明成就了刘备。只听了几句话,刘备就心服口服,忘记了诸葛亮。
4、为我所用,就是王的用人之道。
曹操、孙权、刘备,笑到最后的还是孙权。这是多年努力的结果。
孙权既没有诸葛亮,也没有司马懿,但善于权衡利弊,正是孙权的聪明才智。孙权虽有周公瑾,却处处布防。周公瑾的谋略不如孔明,但他却悲愤郁闷而死,松了一口气。孙权的势力虽然不如曹操,但比刘备强大,所以诸葛瑾、张昭等人只能安身立命。
曹操有荀彧,但他本人是孔明,确实是攻城略地的大英雄。曹操手下兵多,将军对他忠心耿耿。他虽然挟持皇帝来命令诸侯,但也是有理有据的。
刘备没有孔明,光有勇而不谋,永远成不了大事。方氏在孔明的指点下,发挥了关、张、赵三人的勇猛,如虎添翼,让只有仁义之名而无根基的刘备一步步登顶。 。但刘备得势之后,却如同一只自由自在的猛虎。他因自信和不利的建议而失败。可以说,一生的功名,一日毁于一旦。
每个君主都有自己的用人之道,但没有人能逃脱用人三原则。
1、危时用才,平安时废才。
吴国收复荆州后,杀了吕蒙。吴国即将灭亡时,孙权重新聘用了陆逊。
刘备已经四十七岁了,还没有立下什么功绩。眼见自己生命已尽,落魄落魄,只得到草堂请孔明出来。自立为皇后后,刘备不再听刘备和赵云的劝告。战败后,孔明又受托于他。
曹操生前并没有重用司马懿,而是在临终时让司马懿辅佐曹丕。曹丕既利用司马懿,又提防司马懿,并在临死前嘱咐司马懿辅佐少主。最终魏朝第四代还是被司马氏抢了,这是曹操预见到的。
2、裙带关系、亲信傲慢。
关、张的忠心让刘备毫无原则。张飞丢了陈仓,关羽丢了荆州,却没有受到军法的惩罚。正是因为刘备不停地哭泣,抱怨“弟弟死了,哥哥就活不下去了”,这让孔明束手无策。军法执行,事实证明,这种纵容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孙权害怕别人,如果自己不做决定,就会把他们全部抛弃。只有张昭一直用他到老,所以江东虽然人才辈出,但孙权却始终缺乏人才,只能在曹、楚之间摇摆不定。
曹操的官兵一半是心腹曹仁、曹洪、曹彰、夏侯渊、夏侯淳等人,另一半是忠心有功的人,如许褚、张辽、张嘉等人。
3、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一个主人,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臣。
卧龙孔明、凤初庞统、奇人司马懿、隐士鲁迅等人,一生隐居读书、隐居,观察时局,伺机行事,寻找师父,建功立业。在那个战乱年代,只要打赢了一场仗,就能得到将军的位置,就能像鲁迅一样,轻松掌控数十万大军的命运。同样的,一个人一生忠义有卓著的功绩,但却违背了主的旨意,可能会被废黜、贬谪,比如荀彧。
比如司马懿辅佐了三代君王,知道曹操是一个不凡的人,所以他和曹操的心就很亲近。司马懿知道曹操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他猜测曹丕和曹操性格相似。所以,即使曹丕杀了曹冲这样的恶人,司马懿也能够带路,这并不是真正的忠诚,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因为司马懿不爱任何人,他只爱自己的功绩。
比如诸葛亮,是整个“三国”中最聪明的人。然而自从加入刘备的队伍之后,他就时常谨小慎微,时常忧心忡忡,时常生病,从未过上平静安稳的生活。你要时刻提防怀疑,时刻想着完成已故主人的遗愿。整个三国之中,最惨的人就是孔明了。
比如周瑜、鲁肃、吕蒙、鲁迅等人只能立功而不能立业,因为一旦功绩高了,就会被孙权淘汰。因此,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搞自己的政治事务。如果有机会退休,他们就必须退出政坛。
5、谁笑到最后,就是上天的安排。
不管才华横溢还是平庸,《三国志》最讽刺的是,谁能活到最后,笑到最后,就是天意。
凡是失败的人都会说“天助曹不助我”、“天欲灭我”。当诸葛亮以为司马懿即将被消灭时,大雨救了司马懿。历史上才出现了魏灭蜀、吴、司马炎篡位的情况。卫礼进.
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曹操(155—220)享年65岁,权力最大,去世最早。曹丕继位不久就病逝,曹睿也在继位时英年早逝。即使已经过了四代,孙权还活着。刘备(161—223)62岁。他死在曹操之后。此时曹丕攻不下吴、楚,刘备便开始攻吴。刘备死后11年,诸葛亮(公元181-234年)53岁时北伐,但失败了。又因为17岁继位的孙权(182-252),居然70岁就送走了曹操、刘备、诸葛亮,活得最长。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是唯一没有从孙权手中活下来的英雄,其他英雄都活了下来。
这是上天安排的一个玩笑。
刘备说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大好年华还剩几年了。如果不为关张报仇,我就没有机会了。
诸葛亮说我都快五十了,还有几年的寿命。如果我不北伐,我死后曹武来攻打我,复兴汉朝的大业就无法完成,蜀国就会灭亡。
年少即位的孙权,以沉默作为最好的进攻,也是最好的防守。曹楚想要称霸,就去战斗,但吴国想要在夹缝中生存,他绝不会主动惹事,最终他会生存得最久。
曹丕说,他年轻时就有肺病。如果不灭吴,他就没有机会统一中原。他四十岁就去世了。虽然司马懿击败了诸葛亮,但曹睿却在三十六岁时去世,由年轻的曹芳继位。
曹氏家族中只有曹操寿命较长,而他的继任者却越来越短。
司马懿辅佐四代曹政,低调忍辱,伺机篡位。是上帝帮助司马懿夺取了权力。他去世时享年七十二岁。
违背神的旨意是很难的!
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廖玲娟律师的后花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