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因董卓夺取貂蝉而大怒,受王允挑衅,决定加入长安秘密反董阵营。
强调“夺妻之恨”来激怒对方,达到自己某种目的的戏码,在《三国演义》中不止一次出现过。
后来,在“赤壁激战”段落中,诸葛亮故意篡改了《铜雀台赋》,在周瑜面前背诵了“取二桥向东南”。于是周瑜大怒,要与曹操“誓不冲突”。
从此,周瑜因为听信错误的信仰,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而陷入了村民孔明的劣势。
《三国演义》的作者将儒将周瑜描写成一个普通人吕布。写出这样的故事固然好看,但也会因为违规而落得下场。
吕布的愤怒并没有不听话。
王司徒的“连环计划”虽然以激怒吕布为最关键的一步,但实际上却存在不少漏洞。
正如之前写《何晋之死》这一集时提到的:计划越复杂,组成计划的环节越多,涉及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出问题。
在视觉“连载计划”中,由于人物更加立体、具体,这些漏洞会被放大。
幸好有貂蝉来。
传奇剧中美女的作用之一就是推动故事的发展。这个基础上的才是真实的经验和逻辑。
事实上,我们不会相信一个美丽的女人海伦能够引发特洛伊人和古希腊人之间长达十年的战争。
但当你读过《荷马史诗》并观看电影《特洛伊》时,你就会相信。
美可以蒙蔽故事参与者的眼睛,也蒙蔽读者和观众的眼睛。
更何况,在《三国演义》中,凤仪亭事件前后的进程节奏,确实都在貂蝉的掌控之中。
从假装悲伤激怒吕布,到试图将吕布留在凤仪亭直到董卓抓住他,再到假装寻死让董卓拒绝李儒的建议,最后利用凤仪亭事件促使董卓离开权力的中心。长安隐于西吴。
这样的貂蝉比之前《三国演义》中出现过的所有人物都更加聪明,适应能力也更强。
在上一集中,王云说过,“大汉的天下,就在你的手中”。他确实是对的。
这场骗局的最后,吕布杀死养父的功绩再次达到,董卓死了,长安城陷入了狂欢。
貂蝉此时完成使命后该去哪里呢?
如果历史上真的存在貂蝉,而且她的事迹也大致如此,那么董卓死后,她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被军队赶走,一半是复仇,一半是抢劫。绑架甚至杀害。
正如《三国志》史料补充的《英雄传》云:“闽、黄等,及宗族老弱,皆在奚,皆还。卓母九十岁,走到午门,说‘求死’,就是砍头。”
貂蝉作为董卓的亲戚,应该没有理由活下去。
或者正如《三国演义》一书中所说,是被吕布“夺走”的。
但接下来,从李傕、郭汜攻克长安到白门楼,对于貂蝉来说,又是一次漂泊、濒死的旅程。
而且死在长安城的可能性更大。要知道,根据《三国演义》第九章记载,吕布“抛弃家人”,只带了几百骑兵,狼狈地离开了长安。
不过,《坠入长安》之后,原著小说依然给貂蝉安排了场景。
这是《白门楼》的情节。貂蝉阻止吕布出战,导致吕布战败。
可见,从貂蝉被吕布“带走”到白门楼之后,书中那个掌控节奏的聪明貂蝉就消失了。
这时,这个“汉朝”不再需要的“貂蝉”首先成为了吕布的战利品(“夺走”),最后承担起了“美人祸”的功能。
这样的结局最好不要。
此外,民间流传的“关公月下斩貂蝉”等故事,仍秉承“美人祸”的古语。
至于2010年首播的新电视剧《三国志》,主创们为吕布和貂蝉安排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戏。这部剧中,两人相识、相爱、相守,直至貂蝉最终爱上卢氏,一波三折。
让貂蝉爱上吕布而死。这种改编看似很现代,但实际上却低估了这个女人,压抑了这个女人。
揭示了男性创作者的如意算盘和聪明才智。
正如本文开头对另一个故事的评论:写出这样的故事固然会好看,但也会因为违规而落得个不如人意的下场。
相比之下,二十多年前的央视版《三国演义》电视剧,虽然创作时间有点遥远,却给了貂蝉最好的结局——
让貂蝉完成王云交给的任务后戴上帽子开车离开。
血腥的权力中心、王司徒禄将军、狂欢长安都被抛在了身后。
事情结束后,他拂衣而去,却从此将自己深深隐藏起来。故事的最后,这位女士有几分独立侠义的风格。
说起来,央视版的《三国演义》还真是偏爱貂蝉,还为他写了一首歌,叫《貂蝉已随风而去》。
“貂蝉已随风而化,化作一朵白云……”
这首歌也暂时取代了第七集末尾的《历史的天空》,成为该集的片尾曲。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6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