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张表不难看出,国家政府从德国进口的武器装备大到坦克、小子弹、电缆等,几乎囊括了军队武器装备的所有方面,其总数占所有进口武器的百分之八十以上14,而且这些武器的质量基本得到了保证。有一段时间,(在南京附近可以看到戴着德国钢盔的中国士兵操作的德国 88 毫米高射炮。德国 75 毫米火炮、博福斯火炮、戴姆勒-奔驰 Henschel、M.A. N 拖拉机和其他德国武器在南京街头列队行进)。政府改变了以往的盲目和迷茫,既注重系统的引入,也注重武器的质量,这有其自身的良意:希望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能够加快军队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相信德式装备在未来会成为对抗日本侵略军的“杀手”。
1937年战争开始后,中国有紧急补充订单,1937年12月初一批1937发运,包括:10.5厘米加农炮36门和36000发炮弹,15厘米海防重炮4门和400发炮弹,测量仪器,13门13厘米高射炮和13套汽车及零部件, 和 12 架 HS123 碰撞轰炸机。
这
1937 年 12 月 15 日开始运送的弹药包括 24 门 7.5 厘米高射炮(6 个连)和 92,000 发炮弹,以及 Ju86 战斗轰炸机。
随着日本对德国的外交压力越来越大,希特勒决心停止中德军事贸易关系,蒋介石下令下达了最后的紧急订单,数量非常庞大,最后实际发货的订单包括:
据统计,1938 年 1 月中国进口的 30,000 多吨武器中,大部分来自德国。2 月,德国又运出 12 辆 HS123,3 月,价值 3000 多万马克运往香港,包括上述顺序的 300 门迫击炮、300 门高射炮和 20000 门炮弹枪。
4 月 27 日,负责对华贸易的戈林亲自下令停止所有对华军事出口。但这还不是最后一次。
尽管希特勒下令,但从清朝末年开始的中德军工合作,在德国培养了一大批对中国有深厚感情的力量。几十年来,德国军界和商界都不愿意轻易与中国断绝关系。
德国对华军事贸易总代表“鹤布楼公司”通报说,对华武器仍在秘密装运到中国,易货贸易仍需完成。
7 月 9 日,中国通过芬兰、卢森堡和其他曲线进口。10 月 19 日,德国政府与中方在重庆签署新的易货贸易合同,大量德国武器不断经香港运往中国抗日前线。到 5 月 39 日,它与香港的德国西门子和奥托公司签订了易货合同,以加强军用电话和卡车。
到 1940 年 9 月 27 日,当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联盟成立,中德军工贸易最终停止时,该公司仍有 9900 万马克的中国已付款订单需要完成。
37 年时间,德国自己的德国武器都不能说是牛逼,更不能说国军。但另一方面,日本这么多年一直在打国军,不是因为日军强,而是因为国军弱。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的军队装备应该低于大国的平均水平。所以,如果德国武器数量足够,国军至少可以在硬件上与日本持平。至于士兵们,我相信国军的精锐战斗意志和执行力,但就现代战术和士兵的文化水平而言,他们可能不如日本士兵。例如,至少日本士兵识字,知道电是怎么回事,知道如何同时使用轻型和重型武器。
更何况,那段时期买的德国装备并不是最新的武器,标准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像现在的军火兜售,换掉过时的装备,加入一些新技术卖给落后国家,以装备坦克为例,它仍然是第一坦克,配备了两挺机枪,缺乏重型武器,完全没有反坦克的能力。
平心而论,日本陆军并不强大,坦克在欧洲战场未必能打败德国履带式战车,但是东南亚国家实在是弱小落后,缺乏反坦克武器让他们在面对不厚但表面渗碳的日本装甲车时束手无策。
另外,德国机械师的数量有限,国家不能集体化,也没有一个可以被淘汰的,也不能补充。
准确的说,应该是德国轻步兵师,在轻武器方面应该和日本军队不相上下,缺乏重武器,而且步兵师团,尤其是轻步兵师团,大部分装备齐全,真正的德国师团的装备相差太大。
当时政府正在准备组建德军装甲师,总人数应该在80-100人左右,计划每年组织10人,但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编组了,战斗就打响了,其实当时的很多国军只能称为德式师, 不是德国机械师,简单明白了,在训练方面,他们还是德国顾问来训练,但用的武器大多还是以前的武器,不符合德国军备师的标准。
而且因为当时国家不强,财政也比较稀缺,所以当时我们大部分都和德国交换了矿石等资源,所谓的 8000 万马克的计划其实就是由此而来的。
德军兵师的武器装备,尤其是炮兵武器,以及摩托化程度,当时只有德军的 40% 左右,而这样的军队在当时实际上只有四支。
另一方面,日本陆军,当时有 21 个师团,不仅如此,当时他们还拥有强大的海军,空军的实力也大大大于国家政府,而在上海,一个海陆空军需要发力的地方, 最后的结果只是失败,所以德军装甲师的士兵只能生死战,而我们的坦克经常进入战场,再也没有回来。
这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对于当时落后的中国来说,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但国力就在那里,没有国力可以依赖的德国装甲师将来是无法补给的,所以只能一点一点地被战争吞噬,永远不会回头。最终,抗日战争结束,所谓的“德国机械师”基本耗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5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