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董卓,人们肯定会用“权势滔天”、“暴虐无道”、“残暴无道”、“乖僻无道”、“罪恶滔天”来形容他。是的,纵观董卓的一生,他的确是从军阀起家,借战乱登上东汉权力巅峰,废帝立帝,迁都长安,火烧洛阳,大肆杀人以积财,建锦舍,纵情声色,最后被人杀害,还有他吃人肉的惨状。
历代对董卓的评价往往以斥责、责骂为主,写此文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董卓翻案,只是想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董卓。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英,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颍川人。
少年英雄
董卓(?—公元192年5月22日),字仲英,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后汉书》说他“性情粗犷,足智多谋。少时游历羌人,与诸将结交,后归野耕种。诸将来追随,卓杀牛宴饮。诸将感其恩情,归家收千余头牲畜,号为勇侠。”这说明两点,一是董卓年轻时勇猛多谋;二是董卓年轻时宽厚仁义。
要知道在东汉时期,西凉大部分都是羌族,这些少数民族当时还未开化,一言不合就会挥舞刀枪,不过对这些人来说,宽容大度就能换来他们的忠诚,董卓在这个地方混得不错,说明他不是个简单的人。
不仅如此,董卓的升迁还与他的军事功绩有关。《后汉书》记载,北方羌人叛乱,拥立金城人边章、韩遂为将。董卓率兵平叛,“大破之,斩之数千”。后又联合多位将领进攻,“众军皆退,唯卓完好而归”。
▲东汉
时势造英雄
东汉末年,东汉王朝濒临灭亡,十宦官专权,与外戚将军何进争权夺势。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将军何进主宰内政外交,暗中向已成为太后的妹妹何氏报告,要求杀掉十宦官。太后不同意。于是何进主动逼迫已成为并州刺史的董卓进京护国,不料他不够小心,被十宦官杀死。结果,董卓还未入京平叛,京城已乱。
▲董卓像
平叛英雄沦为叛徒,董卓冤屈无处诉说
客观来说,当时京师大乱,百姓受苦,董卓平叛,维持安定,所以立功。然而董卓此时却干了一件不仅完全颠覆自己形象,而且彻底成为奸臣恶人,被后人唾弃千百年的事情。这就是董卓废黜事件。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后汉书》记载:“宦官段珪等劫持了幼帝和陈留王,连夜逃往小平津……听说幼帝在北邙,便前去迎接。幼帝见卓兵临,大惊失色,大哭不止。卓与他谈话,他不能不说;与陈留王谈话,又提起了祸事。卓以为太子贤德,是董太后养大的,以为他与董太后是同宗,便有意废立他为太后。”
我们知道,一个权臣废立一个君主,如果是出于私心,那就是“废长立幼”、“废智立未婚”、“废远立近”,一般来说,是为了控制的方便;如果是出于公心,那就是“废无能立贤能”,以天下太平。那么董卓为什么要废立皇帝呢?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公元234年4月21日),字伯贺,汉灵帝刘宏次子。
据史载,董卓废帝立帝有两个目的:一是陈留王有德行;二是陈留王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董卓认为自己与董太后是同宗。
从第一个目的来看,董卓一心一意谋求天下太平,愿意承担废黜立皇位的罪责——董卓很公正!但从第二个史料来看,董卓却有一点私心——“废远亲立近亲”。但这里需要分析的是,董卓认为自己和董太后是同宗同族,同宗同族的人是一家人,是一家人吗?
《后汉书》说董卓是陇西临洮人(今甘肃岷县),董太后是河间人(今河北)。董卓怎么会因为一个姓氏相同,就认为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外人是同宗呢?这说明这个史料并不准确。
所以董卓废帝的目的应该认定为第一,是为了维护天下太平,而不是为了夺取汉室。
其实笔者猜测董卓原本的目的是想效仿伊尹、霍光,名垂青史。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愿,他成了叛徒。这里面有几个原因,第一,废黜皇帝、立皇帝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下最大的禁忌,会引发无数的斗争,无数的利益纷争。你说你是忠心,可谁会相信你是真诚的呢?就连伊尹也被说成是心机重重、玩弄权术。他把权力还给太甲,是因为他年纪大了,不得不这么做,这样既能保全自己的名声,又能提升自己的名声。另一个被废黜又被立的权臣霍光,最终也被剿灭了。还有一个原因是董卓废黜皇帝之后,东汉中央政权几乎全部归他所有,大大得罪了中央原有的既得利益,这些既得利益怎么会允许一个地方官员夺权呢?因此董卓就被这些大臣斥责为奸臣,被斥责为“董卓不义,欺压王室,祸害太后,暴击弘农,皇帝被流放,宫殿庙宇被焚毁,所以贵胄大怒,纷纷起义。”
▲凉州
董卓也尊重智者
董卓的另一大罪孽,就是肆意屠杀中央官员。但你知道吗,董卓当初也想加入他们,也“尊贤卑贱”。
《后汉书》记载:“卓升为太尉,统领前将军,授传斧虎卫之职。卓与内侍黄琬、工部尚书杨彪等,都带着铁甲上书朝廷,为陈藩、窦武等党人讨回公道,以不负民望。于是范等人的爵位全部恢复,他们的子孙也都升迁了。”卓听说天下人都痛恨宦官杀害忠良之人,在位时虽然行事不义,但仍宽容其性情,提拔士人,任用汉阳吏部尚书周瑜、汝南侍郎吴琼、内侍郎郑公业、总管何永,任用隐士荀爽为工部尚书。参与党狱之事的陈济、韩荣等人,都受到重用。都做了尚书,很多默默无闻的文人都得到了提拔,而卓宠信的人并没有得到显赫的官职,只是官校而已。”
由此可见,董卓在夺取中央政权期间及之后,做了几件“尊贤卑贱”的事情:一是追封被囚禁在派系中的陈藩、窦武等贤能之士;二是重用黄琬、杨彪等一大批汉朝原中央重臣;三是镇压原西凉人。
在董卓宠幸的人中,汉阳吏部尚书周瑜和汝南侍中吴琼后来都被董卓所杀。原因是这二人推荐了不少地方官员,但最后这些地方督抚大多加入了反董联盟。董卓大怒,认为这二人背叛了他。还需要指出的是,董卓杀了这二人之后,马上就后悔了,《后汉书》记载:“不久也后悔了。”
▲蔡邕(133—192),字伯奇,陈留郡虞(今河南省开封市虞镇)人
董卓尊贤卑之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董卓和蔡邕的关系。蔡邕是天下贤人,但为宦官所忌恨,于是逃亡天涯海角。后来董卓入京后,便召他回京。蔡邕回到京城后,董卓十分信任他,可以说是乐于纳谏,他曾三次劝董卓:第一次是废黜汉绍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大夫卢植劝董卓,董卓想杀他,蔡邕却劝董卓;第二次是董卓想自称“尚府”,蔡邕劝他关东尚未平定,不可贸然称号。第三次是董卓乘青篷车,蔡邕借京城地震之机劝他。董卓三次听从了他的话。
蔡邕十分感激董卓的恩情,董卓被杀后蔡邕还公开表示后悔,最后被王允所杀。如果董卓待人不恭敬,蔡邕怎么会对他如此感激呢?
▲汉桓帝刘智(132-167年),字子
董卓奸妾食人肉?另有隐情?
历史上,董卓干了几件让天下“骂”的事情:一是奸污宫妃,二是吃人肉。
先说奸妃。《后汉书》记载:“董卓……奸妃,奸宫中妃嫔。”注意,这里说的是董卓奸妃。董卓虽然权倾朝野,但毕竟是臣子,以臣的身份奸妃,是大罪。那么问题来了,他奸的是哪个公主呢?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来研究一下。东汉末年,皇帝的生育能力下降,生育子女数量有限。
汉桓帝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长女刘华,延熙元年(158年)被封为阳安公主,嫁给不齐侯、国将军傅婉;次女刘建,延熙七年(164年)被封为英隐公主;三女刘秀,延熙七年(164年)被封为阳帝公主。董卓入京时,最小的女儿刘秀已经四十四岁了,想不到董卓会强奸这么老的女人。
汉灵帝有一个女儿,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生下万年公主,是汉灵帝的长公主,但生卒年不详。汉灵帝生于公元156年,卒于公元189年。万年公主的册封时间是公元180年,也就是说汉灵帝册封公主九年后就去世了。
▲汉灵帝刘宏(公元157年,或公元156年—公元189年5月13日),冀州河间国人(今河北深州)
汉灵帝十二岁即位,即公元168年。汉灵帝的儿子刘辩(弘农王)生于公元176年。刘辩出生前,灵帝的皇子们都已去世,所以皇子刘辩出生后并没有在宫中抚养,而是在石子庙道士家中抚养。他们不敢直呼其本名刘辩,而是称他为“石侯”。刘辩的兄弟们都去世了,时间大概是在公元172年到公元175年之间,长公主万年公主也在这个时间段出生。由此可以推断,汉灵帝去世时,万年公主大概在十四到十七岁之间。但按照汉朝的规定,公主十四五岁就要出嫁,所以万年公主此时在宫中的可能性不大。至于汉献帝,当时他还没有结婚,更没有子嗣,因此笔者认为董卓只是“携妻夺宫人(欺)”,并没有“奸污公主”。
董卓吃人的事,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董卓当时所处的西凉,羌人吃生肉、喝血。虽然吃人是惨无人道的,但在董卓眼里,这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董卓的错误,在于他不应该把落后野蛮的风俗带到诗书礼乐盛行的东汉。
▲三国演义
董卓最后想当皇帝吗?没有记录
《三国演义》为了把董卓彻底单独立为一本书,说董卓终于想当皇帝,于是便从梅坞回到长安,最后被吕布所杀——“李肃率领十几骑,到了梅坞,有人报说皇上有诏书……卓说:皇上有诏书是什么?肃说:皇上病方方才好,要与未央宫文武百官商议禅位给太傅的事,故有此诏书。卓甚欢喜。”董卓在朝中大权在握之后,终于想篡位,想自己当皇帝!
那么问题来了,董卓真的想当皇帝吗?我们来看看《后汉书》:
“三年四月,汉高祖病愈,在未央宫大开会。卓穿着朝服,上车。卓将至,肃用戟刺之。卓甲未穿,带伤从车上摔下。回头大叫:“吕布在哪?”吕布答道:“有圣旨,诛杀奸臣。”卓骂道:“敢如此!”吕布也用戟刺之,并叫士兵杀了他。”注意,汉高祖根本就不存在退位一说。董卓称帝的计划失败了。
▲曹操
讲到这里,我来总结一下。我再强调一下,我绝对没有为董卓平反的意思。董卓吃人,是野蛮落后的表现;董卓迁都,为了补充经费,无端杀了洛阳的豪门,将财富据为己有;齐吾的宝藏,足可匹敌一国。这都是董卓的罪过。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全面的认识董卓,一个残忍却不狡猾的人。他的失败是他自己的错,或者说他没有别人厉害,可以说是他残忍,自找祸患,也可以说他不够狡猾,受到了惩罚。
最终,四百年的大汉王朝迎来了最凶残最狡猾的毁灭者,他不会犯下董卓那样的错误——他就是曹阿蛮!
历史馆官方团队作品:牛益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4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