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立早闲人解读三国演义:赵云救民于危难,忠君爱民高大形象表里如一

作者简介:李早贤人,泉州人,公共管理硕士,早年被名利的追逐搞得心力交瘁,三十岁遭遇人生第一道坎后,他变得淡泊名利,致力于将人生经历转化为文字,书写人性的完整,警示世人不要疯狂。

在战火纷飞、刀光剑影的东汉三国时期,赵云的样貌最为独特,独特到《三国演义》中无人敢与赵云争第一,那就是救人于危难。

赵云初登场时,是一位高大威猛的人物。这种光辉高贵的形象并非赵云本人所描述,而是命悬一线的公孙瓒所见。但外表的美丑并不能代表内心的善恶。而后通过与公孙瓒的对话,我们了解到赵云的内心世界,使得赵云忠君爱民的形象得以贯彻。

《三国演义》记载赵云原话是这样的:我本是袁绍的部下,见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便弃他投奔其军,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他。毛宗刚对这八个字的评价很高:子龙志大,高人一等。

赵云这话一语中的,表面上是说袁绍不忠君不爱民,实际上却是在夸赞公孙瓒有天下之志,甚至还告诉公孙瓒,他有天下之志。子举拉近了自己和公孙瓒的距离,让自己的地位更接近白马将军了。

忠君爱民,不只是一个王侯或军阀应该说说而已,而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但对于赵云这样一个既无功名,又无地位的普通百姓来说,他居然有忠君爱民之心,其志向高尚而纯粹。与其说赵云救了公孙瓒、与文丑交战,是他改投藩镇的忠心,倒不如说是在向天下表达自己的态度,寻求志同道合的领袖。然而赵云开创了择好马而择好马的先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赵云之所以另辟蹊径,选择一位贤明的领袖,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赵云出身低微,晋升渠道很狭窄。

无论是正史、野史甚至民间传说,赵云的出身都是一个谜。没有确切的人物刻画,甚至连他的父母是谁都没有记载。只知道他有一个不知名的哥哥。根据经典记载,赵云必定出身寒微。他不仅与出身于“四代三官”家庭的袁绍截然不同,而且与织布卖鞋出身的刘备也大不相同。总之,赵云出身寒微。汉朝以荐举制为主的人才推荐制度,很难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上层社会。尤其是在东汉末年,荐举制逐渐成为贵族的特殊渠道,甚至成为贵族拉帮结派、控制政治的工具。赵云根本就没有机会通过荐举制获得晋升,通过荐举制进入仕途,更别说升到上层,简直是天方夜谭。

二来赵云身边没有人推荐他,无法结交有功之臣。

出身贫寒,没有名师教导,也没有名流评点的人,在重视家族制度的东汉时期,是没有机会成名的。而且赵云三者都具备,他想成名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刘备虽然出身贫寒,但也是大学士陆植的学生,跟随贵人公孙瓒读书多年。曹操虽然是宦官,但被选为孝顺廉吏,还被大文人徐劭批判过,甚至独自一人刺杀过宦官张让。赵云一无所有,一事无成,注定永远遇不到达官贵人,更别说被举荐、任用或者免职了。

第三,社会等级制度。

东汉末年,世家制度日渐盛行,世家在政治、经济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导致“士大夫与庶民之差距甚大”、“上无庶民,下无世家”的现象出现。在这样的制度下,像赵云这样的人想脱颖而出,进入上流社会,那简直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宗族制度这种特殊的封建等级制度,成为寒门子弟上进的最大绊脚石。

总之,在封建等级制度下,那些出身寒微、无人扶持的人,即使他们有一颗忠君爱国之心,有着一流的能力,最终也只能是默默无闻,挣扎在社会最底层,一辈子都一事无成。

作者注:“特”多指不寻常、与众不同。赵云,一位出身卑微的少年英雄,在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间,以独特、不平凡的方式,实现了他忠君救民的抱负。他与河北名将文丑展开了殊死搏斗,救下了险些丧命的公孙瓒,一举实现了改派的目的。

三国公孙瓒简介_三国公孙瓒和公孙度_三国 公孙瓒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3991.html

三国杀普通武将也有强度,盘点那些至今有强度的平民武将
« 上一篇 2024-08-24
三国杀中那些嘲讽度最高的武将,你最想打谁?
下一篇 » 2024-0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