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三国说】刘备阵营的顶尖军师法正,乱世中的奇人异士

三国攻城战_攻城三国司马师_三国攻城师

【三国志】专栏精彩看点:

三国时期,智者多矣,运筹帷幄,刘备阵营创业艰难,一直缺少智囊。诸葛亮三顾茅庐出山之后,刘备开始走上战场,打胜仗,最终与曹操、孙权平起平坐,一统天下。刘备靠的是诸葛亮、庞统、法正三位顶级军事顾问。法正之于刘备,犹如郭嘉之于曹操,曹操感叹,有郭嘉,就不会有赤壁之败;诸葛亮感叹,有法正,就不会有刘备的夷陵之败。法正和郭嘉一样,是曹、刘两阵营中最可惜的人,在辉煌的巅峰英年早逝,功成名就,也是一位乱世中才会冒出来的顶级军事家。 我们再来说说历史上真实的法正。

1. 法律是混乱时代推动的

法正于长安有危,便举家迁往蜀地避难。

“法正,字孝直,扶风梅人,祖父甄氏,品行端正,名声显赫。”(《法正传》)“法正父颜,字继谋,官至礼部尚书、刑部左侍郎。”(《三辅绝录注》注)

攻城三国司马师_三国攻城战_三国攻城师

176年,法正出生于扶风梅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驿镇)名门望族,法正家学渊博,祖​​父法正学识渊博,善于识人,不求名利,品德高尚,被同时代人尊称为“玄德先生”。法正的父亲是位官员。

从法正的姓名来看,他深受祖父的影响,身上有不少祖父的作风。法正当时已成年,又是长安望族,却迟迟不愿入朝,在关东讨伐董卓一役中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对董卓、吕布、袁绍、曹操等大人物完全不予理睬。

“建安初,天下荒,法正与同乡孟达入蜀投靠刘章”(《法正传》)。天下动乱之时,法正一家没有主动投身天下,而是避而远之,觉得留在长安十分危险。196年,他与同乡孟达逃亡蜀地,远离洛阳、长安乃至中原的政治“震中”,投奔蜀地。

法正浪费了他的时间,因为他的才华没有得到赏识

据班固《后汉书》和王粲《英雄本色》记载,公元194年,益州刺史刘焉去世,其子刘章继位。西凉军阀控制的东汉朝廷不承认刘章,派胡茂为益州刺史,得到荆州刺史刘表、益州贵族、巴郡豪强甘宁的支持。

刘章依靠东州百姓,联合益州一些名门望族,击败了虎踞势力,在巴蜀站稳了脚跟。当刘章瓜分了胜利果实,完成了新一轮的利益争夺之时,法正来到了蜀地。然而法正是一个外来人,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再加上刘章性格懦弱,思想保守,是看家护院的狗,缺乏识人用人的本领。法正的政治生涯自然是坎坷的。“久之,为信都令。后召为军师。”(《法正传》)法正“未能如愿以偿”。

从197年到207年,法正担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新都县令,后来又回到成都担任军师。”(《法正传》)法正与孟达都是当时的才子,蛰伏在益州十年,却始终不受重视,才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觉得自己的才华不受重视。法正与益州才子张松,两人互相欣赏,结为好友,但私下里却只能抱怨和表达不满,抱怨刘章“一事无成”,没有志向,没有忠义,没有前途。

但法正并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的行动,他没有公开讨论、反对刘章,也没有逃亡加入其他割据势力,只是安于蜀中过着被动的生活,虚度光阴。

在时代的推动下,法正幸运地走出了人生的阴霾。

207年,曹操北伐乌桓,在荆州躲藏多年后,已经47岁的刘备建议攻打许昌,但并未得到刘表的支持,后来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堂拜见,诸葛亮才出山,刘禅诞生,刘备的英雄人生才真正走上正轨。

西边汉中的张鲁,原本是刘彰的北方屏障。这一年,张鲁蠢蠢欲动,与刘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大。刘彰感到威胁,想要寻求外部势力的支持。刘彰首先选择了挟天子以制诸侯的曹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建安二十八年,张松奉命出使曹操,因形象不佳而受到冷遇。“刘章派他去见曹公,曹公不礼遇张松,尚书杨修很宠爱他,叫曹公招揽张松,曹公不肯。”(《刘备传》引《夷部长老杂记》)很难相信曹操这样一个才华横溢、谋略过人的人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错失西征巴蜀的最佳时机。张松回来后,建议断绝与曹操的关系,转而与皇室成员刘备交好,并推荐派法正出使荆州。”张松在荆州会见曹公,劝张松断绝与曹公的关系,与先主结盟。

张问:“谁可以出使?”宋便举荐郑,郑婉言谢绝,但只好前往。郑回告宋,先主有大谋略,愿为他效力,只是尚未有机会。”(《法制正传》)法正没有热情,不乐意出使,实在不想去,只好去拜见刘备。“备先见张松,又见法正,亲切接待,盛情款待。”(《刘备传》引自《吴书》)法正与刘备相遇,历史的偶然造就了一段历史传奇。被动的法正被刘备的“英雄谋略”所征服,法正凝滞如池水的心也重新苏醒过来。法正与益州副都督张松都认可了刘备,决定共同拥立刘备做他们的新主。

2. 法正结识刘备后脱颖而出,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战略家

法正为平定益州献策献策。

第一,法正计划以最小的代价,借助内外力量进攻成都。

赤壁之战后,刘备已稳固荆州,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曹操打算派钟繇攻打张鲁,但刘彰又怕曹操攻下汉中后兼并益州。张松建议请刘备进川处理此事。法正率领四千人马谒见先主,并给先主送上数以亿计的贿赂。《(刘备传)》法正按计划向刘备进献了巴蜀地图,自己和好友孟达各率领两千人马和大量赈物,欢迎刘备进川。

法正“暗中向先主献策说:‘用明将军之才,乘刘穆之弱;用国之栋梁之材张松,以应内中;再用益州之富庶,天府之险恶,以成其志,如翻手为云覆手为云。’”(《法正传》)法正与张松筹划内外配合,不流血而换益州之主,实现刘备称霸。

公元210年,刘备按计划行事,留孟达等二千人马驻守荆州作预备,法正率二千人马率领庞统、黄忠、魏延入川。

211年春,刘备与刘彰在府城相会,刘彰推荐刘备为大司马、司隶都尉。年底,张松因家人泄密,被刘彰斩首。刘备终于与刘彰断绝关系,法正被任命为大司马。平蜀计划失败,刘备只好从葭萌关南下攻打刘彰,同时命诸葛亮入川。

第二,法正随刘备军进攻益州。

三国攻城战_三国攻城师_攻城三国司马师

刘备企图入蜀的阴谋被揭穿。212年,益州刺史刘度分析了刘备粮草匮乏的不利,建议刘彰采取固城屯田的办法,以抵抗和拖住刘备。刘备深感忧虑。

法正善于观察人心和人性,对刘章一伙的人心和人性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判断刘章断然不会采取焦土墙清田的计谋,扰乱民心,为害民心。他劝说刘备放下思想包袱,按计划迅速进攻。正如法正所料,刘章不但没有采用刘度的计谋,而且还把这个有学问的人革职了。刘备军大受鼓舞,不久,刘备军攻克府城,刘章部将李严在绵竹投降。刘备围洛城(今德阳广汉一带),军师庞统率兵攻城,被飞箭射中,战死沙场,终年36岁。

后来法正逐渐取代庞统成为刘备的谋士,214年(建安十九年),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由南向北包围成都,刘备、黄忠、法正则从北方威胁成都。

与此同时,刘备派李晖劝说被曹操围困的马超投降。马超投降了刘备,迅速进军成都城。刘备、诸葛亮、马超围住了成都。益州将领刘彰已经奄奄一息。

第三,法正的这封信摧毁了刘彰最后的心理防线。

法正深谙益州形势,官场中积弊,以及政治、军事、财政、舆论的真实情况,刘章的缺点暴露无遗,刘章彻底丧失了守住成都的信心,再加上他心地善良,决定投降刘备,保住成都免遭战乱。法正的一封一针见血的信,加速了平定益州的进程。刘章虽然懦弱,但是心系百姓,刘备也对刘章很好,刘章也有一个好结局。好人有好心,最后一定会有好事情。

法正能否取代诸葛亮平定益州呢?

有人说,正是因为法正作为刘备的谋士,才使得诸葛亮不用入川,保住了荆州,实现了刘备的霸业。

其实这是个伪命题,法正内外联手计划失败后,刘备被刘彰重重包围,加之险要关隘重重,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所以,此刻刘备为了分散刘彰的势力,便命令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从白帝、江州、江阳三地进军,由南向北包围成都,并向南过白水关,攻打府城、落城,从北面包围成都。

庞统虽然军政两旺,但还是以军事为主,未及攻下成都便意外战死沙场,此时法正的作用正受到考验,平定益州更是少不了诸葛亮的谋略,从而填补了庞统的空缺,让诸葛亮得以专心稳住蜀地,并有足够的兵粮来攻打汉中。

法正为刘备平定益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214年,刘备攻下益州,法正、诸葛亮、关羽、张飞三人获赏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钱币五千万、锦缎一千匹。法正成为刘备攻下益州一等功臣。“益州授以蜀郡太守、阳武将军,掌管京师、京师,居家策士。”(《法正传》)

法正曾在汉中之战中担任刘备的参谋长,这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夺取汉中,这是刘备、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的共识,益州与荆州都需要巩固,刘备暂时不可能分头全力进攻。

215年,曹操攻打汉中张鲁,张飞在荡曲破张郃。

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在汉中俘虏张鲁,并未乘胜进攻益州,只派夏侯渊率领张郃、郭淮等人防守汉中,曹操则回邺城。后方肯定出了问题,而且现在夏侯渊才华横溢,正是进攻汉中的最佳时机。法正认为,汉中是益州门户,进则可夺中原,守则可保益州,必须速战速决,攻下汉中。

诸葛亮为了调动益州人支援汉中之战,向当地著名学者杨弘请教,杨弘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是存亡的契机,没有汉中就没有蜀国,这是祸国殃民,男的应该打仗,女的应该运兵,我们出兵又何须犹豫?”

当时蜀郡太守法正已随刘备进军汉中。诸葛亮为了调动益州支援汉中前线,推荐杨弘为蜀郡太守,为汉中之战提供“充足的兵粮”。果然,法正看透了曹操的弱点。乌桓人对曹操的蓟州、并州构成了严重威胁,曹操不得不率领张辽等人亲自率军讨伐乌桓。

公元218年,刘备58岁,大举进攻汉中。

攻城三国司马师_三国攻城战_三国攻城师

219年初,刘备从阳平南渡沔水,循山而进,在定军、兴始山安营扎寨。夏侯渊率军争夺要地。法正善于分析对手,刘备建议趁机进攻。黄忠顺着山势,擂鼓击打夏侯渊军,黄忠战死夏侯渊,曹军大败。曹操正率军进攻乌桓,听到法正的计划,大为吃惊。感叹:刘备不可能想出这样的计谋,一定是有人帮衬。我已招揽天下人才,为何就漏掉了法正?

219年三月,曹操大败乌桓,来到汉中援军。但为时已晚,刘备已占据汉中的地利,曹操处于劣势,只好在五月撤兵。刘备彻底占领汉中,法正、黄忠立下大功。

219年七月,刘备即位,为汉中王。法正被任命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名气一度超过诸葛亮,达到人生的巅峰。220年,法正突然去世,年仅45岁。刘备为法正的死,伤心不已。同日,法正被谥为宜侯,其子法邈被封为关内侯。

3、法正是蜀汉罕见的政治家

法正为“书科”条例的制定贡献智慧

公元214年,刘备认为刘章治蜀律法过于宽松,律令松懈,刑罚不严,德政不利于政令的贯彻。他决定为蜀制定严格的法律,以改变过去被动的局面。他命大将军诸葛亮、大将军易吉、左西曹元刘巴、大将军李严共同制定了蜀汉法典《蜀克》。

当时刘备未封为汉中王之前,是左将军,诸葛亮是左将军府的总参谋,刘备阵营的命令都是从左将军府发出的,诸葛亮是掌管日常事务的人,地位在法正之上,是“书科”的负责人。法正建议效仿刘邦,“制定三法,缓刑缓制”。

诸葛亮给法正写的一封信,详细分析了当时时代严刑的必要性,认为汉初的法律不能盲目遵循,而应顺应时势,懂得变通。“知恩图报,以爵位限制之,爵位加了,才知荣誉;恩与荣誉相随,上下有节制,此为政之要也。”(《诸葛亮传》引自《蜀记》)而舒克则为法律的制定和颁布做出了贡献。

法正心胸宽广,建议刘备启用许敬

攻城三国司马师_三国攻城战_三国攻城师

214年,刘备围攻成都,刘彰手下的蜀郡守许敬翻墙投降,被刘彰发现。刘彰感叹益州已不安全,杀许敬也没有意义。刘备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许敬的行为不合适。法正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劝说刘备:“天下有些人只积名不立,没有真正的功绩,许敬就是其中之一。”

但如今主公刚开创大业,天下人非单凭一门之力所能说服。荆的名声已传遍天下,若不以恭敬相待,天下人就会以为主公是卑贱之人。要多加恭敬,才能打动远近之人,效仿燕法正认为许敬、许劭二人名声显赫,虽无真才实学,但借用许敬便能树立招贤纳士的形象,进而影响益州士人云集。战国时期燕昭王重用郭奎,以古人千金买尸骨的故事,修建“金塔”,此例启发了刘备。刘备听从法正、诸葛亮的劝告,“先主待荆厚”。(《法正传》)许敬的表率作用,使益州名门望族、贵族纷纷投奔刘备。

法正建议刘备用联姻的方式来拉拢刘章的旧将

刘备平定益州时,为了笼络当地贵族,团结刘章旧部将,法正劝刘备娶刘章旧将吴懿的妹妹吴氏为妻。但吴氏是刘章已故兄刘茂的妻子,刘备自认为与刘茂无亲无故。法正劝说:“论亲疏,岂不比晋文公与子舆亲疏?”晋文公逃亡秦国时,娶了侄子晋怀公的妻子怀婴为妻。

法正认为,既然晋文公可以娶自己的侄子而不被礼法所诟病,那么刘备与刘茂就不是亲家,刘备嫁给吴夫人也不会违背礼法。这个例子解除了刘备的顾虑,于是刘备娶了吴夫人。法正以深厚的学识、灵活的谋略和高明的政治眼光,为刘备统一益州旧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4. 武侯祠、昭烈庙二十八功臣中,法正为何未被列入

如果法正行为不当,是不是每次受委屈都要受惩罚?

法正初到蜀国时,被蜀中郡县的人诬蔑,说他品行不端。程昱性子急躁,不善言辞,容易得罪人,容易与人结仇。法正也有些类似,毕竟法正有才华,也有性格缺陷,又是外来人。蜀国人不喜欢刘章他们,随着他们成为新的外来人,对法正这个后来者更加敌视。

从197年到207年,法正不受刘章重视,被同僚排挤。有人嫉妒法正的才能,也有人怨恨他抢走了当地人的饭碗。甘愿自讨苦吃,不愿低调,不以德报怨,而是以德报怨,甚至针锋相对。自然,法正的话又怎能淹没益州百万人心声呢?俗话说,百口莫辩,众口铄金。法正不是小人,就是小人。

三国攻城师_三国攻城战_攻城三国司马师

《三国志·法正传》记载法正“一餐之恩,稍有怨气,便自报仇,擅自杀掉加害于他的数人”。官宦世家的法正,难道连一餐饭都吃不起?为何会因吃饭而与人结仇?说法正心怀怨恨,滥用职权,却没有说具体的怨气起因是什么,也没有说法正有什么不端行为。哦逸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内幕,值得怀疑。

可以合理推测,益州刘章势力弱小,德才兼备者不得重用,庸官当道,小人占据重要位置,优秀正直的法正无法融入浑水,不被地方官僚所容忍,成为官僚们的眼中钉,法正自然也成为官僚们攻击的对象,官僚们四处造谣诽谤法正,败坏他的名声。这是人性中的恶势力对那些不愿向他们低头、不愿融入这个染缸的人的恶意攻击。一个胸怀宽广、通晓大局的智者,能够容忍不学无术的许敬,他会如此小气,和一帮小人计较吗?

法正上台后,痛恨这种浊流,毫不留情地加以惩治,以铲除邪恶。然而庸才官僚集团势力太大,手段阴险,法正的明目张胆显然敌不过小人的阴谋,秩序还不清晰,一片混乱。

哦逸云认为法正就是受害者,是被万千小人的唾沫淹死的真君子。法正懂得报恩,他杀的人不是普通人,而是权贵、官僚中的丑八怪。他为民除害,虽然不能算大度,但人品还不错。但法正干了诸葛亮这个完美男人不愿意干的脏活,所以被小人说不道德。这也正是法正名字的含义,刚正不阿,大义凛然,这才是真正的法正!法正有先秦遗风,不甘做懦夫,是一个乐于报恩、报仇的侠义之士。

法正不忠诚吗?

有人认为法正背叛刘章,不忠不义。当时群雄争霸,天下三分,人才流动频繁。法正遇到刘备,开启了人生新征程。良鸟择木而居,良臣择主而侍。刘章不图谋不轨,无所作为;刘备仁义仁义,有大才略。法正顺应天意,顺应人心。在天下尚未形成稳定政权的时候,人口迁移、人才流动都是正常现象,到了三国建立的时候,三个名义上的民族政权才正式建立,国家的概念才得到普遍认同。在这之前,名义上是汉朝统一的旗帜,过于强调对地方势力的忠诚,否则就是不忠不义,有些偏颇。

攻城三国司马师_三国攻城战_三国攻城师

法正不贪财,他敬佩刘备的伟大才华和对汉室的理想,也渴望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为汉室复兴贡献自己的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是一个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人,而不是叛徒。法正认为刘章无能,最好的结局就是退隐江湖,好好享受生活。客观地说,刘备对刘章很好,非常好,这也是法正所希望的。法正对刘备、对刘章、对益州都很好,做得对。

《坛经》云:“一切福田,方寸之间,求于心,无不感。”心存良知,做人要像王阳明,做事要像曾国藩。用世事来修超脱之心。用超脱之心来做世事。一个人一生的德行品行,人人称道,何必在他死后给他立碑呢?

诸葛亮为何纵容法正?

法正得势之后,为了报仇,杀了几个以前诽谤他的人。有人去找诸葛亮,诸葛亮也没有阻拦。诸葛亮为什么会纵容法正呢?

第一个原因,诸葛亮是法家思想的实践者。

诸葛亮是法家,他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管仲是用法家思想治齐的成功典范。诸葛亮还用《申子》、《韩非子》、《管子》等法家教科书教育刘禅等,主张“用法家思想治齐”,“以法废刑”,通过法律手段治国,实现长治久安。

同时他认为“权在君主”(上君书修权),也就是君主制的法制,这也是封建时代推崇的“外儒内法”的政治制度。基于这种思想,诸葛亮没有理由反对刘备,只有维护刘备的权威,美化刘备,奉承刘备。当时诸葛亮正在制定《蜀法》,法制并不健全,一切都按照刘备的最高意志行事。

第二个原因,像法正这样的人才并不多见。

诸葛亮说“主公在公安,北恐曹军强大,东恐孙权压力,又恐孙权夫人变心,此时左右为难,法孝直辅佐,使他一飞冲天,不可复制,如何能阻止法正行其邪念!”(《法正传》)刘备阵营在艰难困苦中崛起,人才队伍薄弱,诸葛亮是一位眼光开阔的政治家,凡事都从刘备着手。为了集团的发展,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关羽、魏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他们珍惜Zheng的智慧和战略的天才,统一支持Liu Bei。 liang与pang tong的联合作用。

第三个原因是Fa Zheng受到Liu Bei的青睐。

Liu Bei对Liang的帮助表示感谢,Liang尊重Liu Bei。李·贝(Liu Bei)成为尤兹(Yizhou)的州长后,他任命了彭·叶(Peng Ying)为州长。

220年,他被任命为贾安吉(Jiangyang)的州长。 “大野心,很难保持安全”,因此他建议刘·贝伊(Liu Bei)死亡,他去世了37岁,他去世了。

5. Zheng在历史上受到高度评价

Zheng在军事事务中擅长,他是果断的。你贝伊总是把公共事务和正义放在首位,互相赞赏,互相帮助,是亲密的朋友。

Zheng,Zhuge Liang和Pang Tong是Liu Bei营地中的顶级智囊团。

由于吴庙是公众和政府建造的敬拜场所,因此曾经列出了明对政府的态度。享受他去世的全部荣誉。

但是,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Zheng仍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军事策略师,只要他足够好,他就会有足够的影响力。

Cao Cao赞扬了Zheng:我几乎抓住了所有奸诈的英雄,但我唯一没有捕获的是Zheng。

三国攻城师_三国攻城战_攻城三国司马师

Chen Shou称赞FA Zheng:Zhuge Liang和Fa Zheng,尽管他们有不同的偏好,但它们是公平的,公正地擅长看到成功和失败,并且有非凡的计划和计算

肖·张(Xiao Chang)是宋朝的“后来的书的延续”的编译器,他说:“汤和郑都清晰地看着东西。他们是当时的最好的顾问。不幸的是,他已经去世了,他死了太早了!

吉恩(Hao Jing)的著名学者和元王朝的著名学者说:起初,庆林(Kong Ming)与Zhaolie谈论了恢复计划……他跪下并高呼很长时间,他制定了一项击败Cao的计划。 G的一面,他们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三国攻城战_攻城三国司马师_三国攻城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2853.html

韩遂、甘宁、臧霸: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风云
« 上一篇 2024-08-06
上将潘凤:三国杀老司机都知道的打脸一哥
下一篇 » 2024-08-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