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杭喜欢一本正经,看到有人夸清朝的爱新觉罗·弘历是中国十大才子之一的时候,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弘历乾隆志向远大,虽然擅长书法和绘画,但成就不大。十大才子皇帝,你们真是欺负中国吗?为此,老杭重新整理了十大才子皇帝,真正值得夸奖的十大才子皇帝,供朋友们参考。如果有人不满意,就发其他类似的评论,和老杭对比一下。我可能不完全正确,但至少没有让清朝的假冒伪劣冒充中国十大才子。清朝和宋明相比,是一个极其落后的王朝。他们的皇帝,别让某些人过分夸奖你。
第一名:南唐末代皇帝李渔
李渔的文才无可争议。请读一读他写的一首诗《余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休?往事我又知多少?昨夜小楼里又刮起东风,月色下故土不堪回首。
雕栏玉阶应在,红颜已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东流。
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是千古流芳的杰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渔已经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了。
李渔的遗憾是,自己是历史上一个亡国的皇帝。但那又怎么样?一个大诗人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一个身陷困境、别无选择的皇帝,对吧?
第二名: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是被清朝诬陷为“蛐蛐皇帝”的那一个,要不是李渔有能够跨越时空的天赋,他早就拔得头筹了,他是古代帝王画师一等一的人物,在书画方面的成就更是出类拔萃,丝毫不逊于赵佶同志。此人智商高得惊人,从小就是神童,8岁便开始上学,初一老师教的课文初二就能背下来。
最重要的是他文武双全,首先他曾经亲自指挥喜峰口抗蒙古之战,敌兵冲过来的时候,他亲自射杀了三个前锋,最后赢得了战斗的胜利。这还不是重点,皇帝的才华还表现在文学方面,他诗棋书画样样精通,其中书画是他最大的成就,他所画的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无不天成,恢复了南北宋画院的盛况为目标,引领了一代艺术潮流。
这和时代背景有关系,宋代的书画艺术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但是宋朝被文化落后的蒙古人灭亡了,中华文化遗产断绝了,所以明朝建立之后,最大的精神动机之一就是重塑唐宋文化艺术殿堂。朱瞻基的曾祖父朱元璋和祖父朱棣都是武将,没什么文化,他的父亲朱高炽当皇帝的时间太短,也没有多少艺术天赋,当朱瞻基接任的时候,当时“文化大明”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在朱瞻基的帮助下,“文化大明”工程启动,因为他悟性高,把书画艺术推向了一个小小的高峰。 多年以后,“江南四大才子”和吴承恩、冯梦龙、李梦阳、解缙等人奋发图强,才使得明朝取得了耀眼的文化艺术成就。
朱瞻基智商高,才华横溢,情商也好,在位时,君臣关系相当好,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把自己的画、书、诗送给大臣。他的缺点是兴趣广泛,有点贪玩,什么都能做得很好,没有专攻某一方面。但即便如此,他的画达到的艺术高度,还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而且,他的治国能力也是一流的,和父亲一起开创了“仁宗、宣宗之治”(“仁宗、宣宗之治”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他)。
第三位:宋徽宗赵佶
赵佶也是一个全才,不过他的能力主要在文学方面。赵佶的书法和绘画的确不错,诗文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赵佶在位的时候,宋朝的文学艺术积累达到了“文化大宋”,是历史的巅峰,人才辈出,佳作震天动地,感动神鬼。后人断定他喜欢书画,在位期间收藏了大量古玩和字画,扩建了翰林画院,并请文官编纂了《宣和书法集》、《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籍,对绘画艺术的推广和提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赵佶的书法风格独特,独创“瘦金体”。
但赵佶治理国家并不怎么好,基本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他任用愚昧的孙福为兵部尚书。宋金即将开战时,孙福把希望寄托在江湖骗子郭敬的“六甲之法”上。结果1126年8月,金军攻破宋都汴京,赵佶成了金军的俘虏。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奇耻大辱的“靖康之耻”。
第四名:武则天
由于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皇帝,所以很多男人对她不满,这有点过分了。武则天的成功,靠的是她的才华,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时,就封她为“才女”。吸引李世民的,绝对不是她的美貌,后来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勾搭上了她,不顾礼教,非要娶她,也是她的才华起了关键作用,李世民死后,后宫被流放到唐高宗李治,她出家为尼后,唐高宗李治几乎把她忘了,这时,她的一首诗《如意娘亲》传给了李治,她写道:
眼看红转绿,思绪万千,憔悴憔悴,都是因为想你。
你不信我就流着泪打开盒子检查石榴裙了。
这样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女子,实在是难得。李治二话不说,就把她带出了感业寺。后宫中,宫廷斗争颇为残酷,但武则天却成功战胜他人,成为了皇后。她能帮李治解除后顾之忧,能为他出谋划策、为他写奏章,还能起草诏书,如此贤惠的妻子,可谓是难求。
李治死后,武则天沉迷于帝王神权,想要独揽江山,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放过。她凭借着女人的智慧,坚决与反对自己的大男子主义分子抗争,干脆把唐朝翻了个底朝天,发动了不流血的改朝换代政变,自己做了皇帝,把唐朝改成了周朝。 武周虽然犯过政治错误,任用过酷吏,但她懂得用人之道,导致“君子满才”。唐玄宗时期,出过狄仁杰、娄师德、张柬之、桓延藩、景晖、姚崇等名臣,后来的“开元贤臣”姚崇、宋璟等也是她所栽培的。唐太宗治理下,史家评价政策稳定,军事谋略得当,文化复兴,民富,故有“贞观之治”。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举措是“改革科举制度,提高进士地位,举行殿试,并创设武科、自科、主考官等多种制度”。这些举措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则天除了是一位出色的女诗人之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书法家,她精通飞白、行草。在书法界,飞白是一门极难掌握的书法艺术。评论家认为碑文笔法优美流畅,充满自由奔放的意境。碑上“太子登基之碑”六个大字,以飞白体书写,笔触显白,极为清秀。
武则天也热衷于创造新文字,她也叫武媚,这个名字是李治给她的,她给自己起名叫武曌,里面的“曌”就是她自己创造的。她一共创造了19个新字,除了“曌”之外,还有“囝”、“少女”等,另外卍字是她定下的读音,读作“万”。她创造的文字被称为“则天文”,大部分受到后世的抵制,没能延续下来,最早用在唐朝,后来被日本、韩国学来。现在日本有些人起名字的时候,还是用“则天文”的。
李敬业叛乱武则天,大诗人骆宾王撰写了《代李敬业传谕天下》一文,送给武则天。 这篇文章痛骂武则天“污秽乱春宫”和“谄媚勾引主子”,质疑“一手土,李敬业尚未成亲,谁来照顾我?”武则天并不大怒,反而责怪宰相:“如此才华,落得如此下场,都是宰相的错!”据说,李敬业败北后,武则天并没有蓄意要杀骆宾王,骆宾王后来出家为僧。武则天与骆宾王的故事,说明武则天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爱惜人才,她还重用了另一位才女上官婉儿。唐代诗风兴盛,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热爱诗词活动,与她息息相关。不过,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却因为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而死。武则天就是上官婉儿。婉儿一生的仇人,但上官婉儿长大后掌权后,依然对武则天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任何疑虑。
第五名:梁武帝、萧衍
萧衍是汉朝宰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代孙,根基深厚。萧衍还是个神童,自小聪明伶俐,喜欢读书,学识渊博,若没有成为皇帝,他大概是一位文人。当时著名的文人沈约、谢朓、范云等都是他的旧友,他称他们为“竟陵八友”。不过,他的诗作已经颇有“草木各有芳香,花叶百色,寄此旧爱,知心思念。”这首《襄阳铜蹄行》就是他的代表作。
萧衍尊崇佛教,他在位期间,佛教兴盛,佛教经典大有改进。他偏爱研究经史,亲自撰写了《周易解》、《春秋问》、《孔子真言》等200余卷,他认为《汉书》等著作写得太差,自己编纂了《通史》,并夸口说:“此书若成,则其他史书皆废。”可惜南北朝战乱不堪,他的梁朝随着二世皇帝的去世而终结,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散佚了,散佚于战乱之中。
萧衍心地善良,对臣下宽容大度。在那个年代,人人都想造反当皇帝。每当有大臣反叛他时,他总是热泪盈眶地进行思想教育,劝说他们回头。不想轻易杀了他。他能活到86岁,或许也和他宽广的胸怀有关。
这位老同志三十八岁登基为帝,在位四十七年,也善战,曾在贤首山大败北魏军队。在废齐立梁之后,他成了一个十分节俭的皇帝,三年不换帽子,两年用被子。他早起晚睡,从不计较吃穿,饭菜以蔬菜豆类为主,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饿了就吃一碗粥。不过萧衍晚年的侯景之乱是他政治上的失败,本来应该活得久一些,却因战乱而饿死。
萧衍同志除文学、经史外,爱好广泛,精通音乐、绘画、书法、棋类等。
6、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相貌英俊,多才多艺,相貌堂堂,尤其喜爱音乐,堪称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宫廷音乐、舞蹈、戏曲学院的创始人,他选拔了三百名优秀的乐师和数百名能歌善舞的宫女,组成了宫廷乐团,乐团总是在梨园排练,因此梨园就成了我国乐坛的一个神圣的名字。排练时,李隆基常常亲自担任指挥,高兴的时候,甚至亲自为乐团演奏羯鼓。由于他喜爱音乐,唐代的音乐和歌舞艺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李龟年、雷海清、张野虎等著名音乐家,为我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唐朝最著名的名片就是唐诗。当时,诗与歌合一,优秀的诗歌就是要被歌唱。李隆基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对唐诗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李隆基有治国之才,他成功发动“唐隆政变”登上了唐朝的政治舞台,又任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贤人为宰相,开创了“开元之政”。宋璟、张九龄等人都是善于词人,唐朝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也属于这个时期。
但李隆基同志起步不错,结局却很惨。“开元盛世”期间治国有方,但任内却松懈,任用奸臣,导致政治腐败,酿成“安史之乱”大祸。时过境迁,李隆基的人生变成了一半火一半苦的矛盾组合。
第七名:魏文帝曹丕
三国时期,曹操家族出了三位诗人,分别是曹操、曹植、曹丕。曹操的儿子中,曹植更有诗才,能写出“七步诗”,而曹丕的诗功不如其兄曹植,但曹丕不是一般人,他对文学现象和文学理论的研究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他写了一部专著叫《经论》,是一部论述政治、文化的专著。《随笔》和《论》两部作品全部流传下来。《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开山之作,他首次提出了“建安七子”的说法,其中孔融、陈琳、王灿、徐乾、阮籍、应延、刘桢等7人,在文学史上都受到很高的评价。 他提出“文学以神为主,神清浊有形,非武力所能及”,对今天和未来的文学创作有指导意义。他说:“文人相轻视,自古如此。”今天何尝不是如此?
曹丕还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就是创造了七言诗。他也许不是第一个创造七言诗的人,但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是他的成名作《言歌行》。《言歌行》有两首诗,其中一首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有“短歌不能长唱”、“明月照我床”、“银河西流夜长”、“牛郎织女遥相望”、“云中看星月”等朗朗上口的诗句。
曹丕当了六年皇帝,在位期间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九品制,在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并击败了蜀汉,总之魏国在他的统治下乱了,国力明显增强,疆土不断扩大。他39岁就英年早逝了,不然的话,司马家族也未必能够篡魏建立晋国。
第八位:梁孝仪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是一句俗话。萧绎是才华横溢的皇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他的绘画、诗文在南北朝都是一流的。萧绎爱好绘画,主要兴趣是佛画、鹿鹤画。在皇帝中,他真正擅长绘画山水,可以与赵佶、朱瞻基等同志媲美。他对外国人特别感兴趣,他画的外国人总是栩栩如生,堪称绝世佳作。绝对的。
“娇俏的童男童女,摇橹橹,谈笑风生;缓缓回首,与羽杯擦肩而过;桨将动,藻叶垂挂,舟将动,浮萍开。纤腰裹着白绸,缓缓而优雅地走来;夏初春末,叶儿娇嫩,花儿刚开,我轻笑,恐衣衫湿,挽起裙裾,恐船倾。”——这是萧绎的《采莲》。这种艺术形式在秦汉时期最为盛行。宋词以赋为基础,中国古代诗歌统称为“诗、词、歌、赋”,而赋的歌味更浓。
萧绎还是一位理论家,写下了大量学术著作,如《孝德传》、《中辰传》、《汉书》、《周易讲义》、《老子讲义》、《全德志》、《江河》等。他还撰写了《金楼子》一书,这也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著作。
但萧绎却是一位失败的皇帝,他只当了两年皇帝,梁朝就灭亡了。
萧绎也是一位终生读书人,然而国家覆灭,让他感叹“读书太多,招来今日之灾”,一怒之下,将自己一生所藏十四万余卷书籍全部焚毁,给国家造成了极大损失,留下了沉痛的历史遗憾。
第九位:隋炀帝杨广
杨光智商很高,但也有一点傲慢,瞧不起别人,他真是一个优秀的诗人。“秋风吹来,千里迢迢,我到哪里去?我筑长城,越过沙漠。”这是《长城洞饮马》的开头。“晚江风平浪静,春花烂漫。流波带走月亮,潮水带走星辰。”这是杨光版的《春江月夜》。
隋朝的科举制度,据说是他的父亲隋文帝杨坚所创,但其实真正操纵的是杨广,这个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前后一千三百年。
杨广任扬州刺史时,对编纂经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他一生酷爱编纂书籍,在位近二十年间,组织文人编纂了130部书籍,共计17000余卷,其中,常州的《舆经》为400卷之书,而《州舆图志》则是一部集地图、地理内容和体裁于一体的通俗地理志。
杨广尊崇儒教,推崇孔子,创办学校,并建造大型图书馆,藏书三十七万余册。
杨广在位期间,还做了其他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比如开凿大运河、统一南北、平定东西(扩大疆土)、颁布《大业法》、改变官制等。他的情商有点问题,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民间起义,原本风光大好的隋朝被他彻底毁掉了。可怜的杨广死在了他最信任的宠臣宇文化及之手。
第十位: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是五代时期后唐的开国元勋,他文武双全,智力过人,十一岁的时候就随父亲征战,不知道他哪里有时间在文学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是一个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胜过别人的人。在军事上,他善于谋略,是父亲李克用一流的谋士。李克用曾被另一位军阀朱全忠打得落花流水,他帮助父亲重新崛起,最终避免了被朱全忠灭亡。在父亲死后,他打败了朱全忠、刘仁恭、契丹兵等,从战乱中建立了自己的后唐王朝。
李存勖爱好音乐、戏剧,当了皇帝之后,更是喜欢与伶人一起玩乐,经常与他们一起演戏,还给自己取了艺名“李天下”。
李存勖的诗绝对是一流的。比如“一叶落,珠箔被摘,此刻风景萧瑟。画楼月色冷,西风吹丝帘。我思往事。”(《一叶落》)又如“一朝桃源深洞宴,一曲凤舞歌。我永远记得我们分别的时光,我泪眼婆娑,梦中与你告别。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尘重。”(《追忆仙人身》)
李存勖称帝后,犯了轻率任用伶人高位,放任宠臣过分压制武将,对功臣郭崇涛、李嗣源心存疑虑等错误。他提拔伶人,但大多都是坑皇帝的坏人。郭从潜是李存勖生涯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被提拔为亲军统领,然而在亲自率军镇守泗水关时,却发动叛乱,用箭射死了他。或许是李存勖太爱和伶人一起演戏,以至于失去了尊严。戏里戏外,一切都杂糅了。但这也说明李存勖对戏剧艺术太投入了。
杭逸炜作品选
兰陵堂是经典,源远流长;修复萧九霄是我们的荣耀。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并“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直接享受微信公众号“兰陵堂”(ID:lanlinghall)最新资讯。公众号上的图片或文字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欢迎添加微信ixiaojun66加入微信群“兰陵会(萧氏文创中心)”,公众号管理员均为萧氏义工,欢迎转发、打稿、指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