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上海京剧院举办了三国戏系列演出,以篇章形式演出了8场。我20日、21日在天蟾观看了两天的演出,演出内容分别是《定汉中关公逃麦城》(《定军山》《逃出麦城》)和《白帝城之战》(《做白袍》《哭牌》《连英斋》《白帝城》)。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面对兄弟俩桃园身亡的剧情,都不会无动于衷。我三岁的时候,听公公讲过三兄弟桃园结拜的故事。二十年来,我一直为蜀汉的浪漫与灭亡而流泪。
奚仲录饰演的关羽刮骨疗毒时威风凛凛、麦城大败时凄凉悲凉;张建锋饰演的刘备祭祀神位时哽咽哭泣、魂魄归白帝时哽咽哽咽;包括初出茅庐的阮登月饰演的张飞,醉酒时把风吹梧桐叶、湖石上影子移动误认为是二哥归来的情节等等,都让我感动不已,久久不能释怀。
看到王锡龙演绎的“赵云救皇上”这一幕,非常开心,这是《连影斋》中非常出色的一幕。
赵云救下皇帝,夷陵之战,这是本书编者写给蜀汉的最后荣誉。陆逊火烧刘备大营七百里,赵云单骑救主,犹如天神下凡,又如救命雨浇灭了侵蚀汉室的烈火。赵云带来的两个马童翻滚跳跃,三人配合默契,表演各种奇技淫巧,让人激动不已,眼花缭乱。仅三位演员就把舞台翻得天翻地覆,如潮水般破浪而出。观众掌声不断,整场演出的气氛被推向了高潮。
此剧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赵云在白帝城时已不再是少年,出场救驾时头戴黑帽,扮得一脸清秀,不施红妆,只用黑色画眉毛、眉脊、鼻窝,在面颊、额头抹油,以示赵云“满面风尘,大汗淋漓,千里迢迢而来,心怀忐忑”。王锡龙一出场,吹须怒目,摇盔摇枪,冲上台,突然射出一只大雁,一腿向前踢,上身向后倒下。随即翻身七次,接着横持长枪,勒马向前踢,最后翻身站起。 一气呵成,生动地展现了赵云骑着马一路鞭策,马儿四蹄奔腾,鬃尾飘扬,险些摔下马背的情景。
王希龙 饰演 赵云
潘子健 饰演 马来西亚大男孩
李泽鹏 饰 副马夫
赵云冲进熊熊燃烧的营垒,救下了刘备。相传杨小楼扮演赵云时,戏台师傅在戏台入口处洒了一把火,“制造了紧迫、焦灼的气氛”。也有传闻说,当时天津一位名叫刘汉臣的著名演员特意找来一块旧靠背,在靠背和靠背旗上涂上松香,点燃,赵云便全身冒着火光出场了。难以想象当时演出时的火光有多大。如今大多数剧场都不允许使用明火,这对于京剧表演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赵云带来的两名马童,让他“才华横溢”,这也是我这篇文章想要写的重点人物。
这都是废话,会让你成为众人笑柄。
马童有两个,但一个负责拉马镫,一个负责护旗挥旗。前者衣着俊俏,两颊涂着清油,胳膊半明半暗,身穿白色上衣和裤子,人称“二马童”或“帅马童”;后者装扮“大方”,头戴头巾,肩垫肩带草,穿黑色马童服,脸上涂着白漆,戴假牙,手执写有赵字的三角旗,人称“大马童”或“丑马童”。
舞台上,地位或战斗力高的人物骑马时,都会有马童(或马夫)负责牵马、控马。如《寒津口》中的关羽、《四平山》中的李元霸、《铁公鸡》中的向荣、《昭君下塞》中的王昭君等,骑马时都有马童。他们大多由武生或武丑扮演,通过翻滚、坠落等各种舞蹈动作配合主角骑马,既为主角的容貌增添了威严,也展现了主角坐骑的勇猛,间接衬托了主角的形象。这也是《赵云救皇上》中帅气马童的作用。
从中也可以看出,舞台上的马童或马夫不仅仅是一个人,他也是“马”的一部分,是与之密切相关的动物的化身。除了牵马、勒马这些直接表现马童职能的动作外,还有翻腾、旋转、跳跃、行走、奔跑、坐卧等动作,都是为了表现马在奔跑过程中的踢腿、跳跃、吼叫、奔跑、腾跃等特点。《钟馗娶妹》中的驴鬼更是如此,它有时是驴,有时是驴夫,形态不断变化。这是京剧舞台虚拟化特点的一大体现。
有两个马童子的目的是什么?原本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主角的实力,人多了让他看起来更厉害。包括前文提到的很多带马童子的军人角色,大部分都是身后有一个人拿着大旗子。用评书的话来说,大白月光上写着一个字,是军官的姓氏。拿着大旗子的人一般都是配角,没什么动作。
有的版本的《赵云救皇上》也有骑兵和大旗。但如果把将军旗手换成手持锦旗的大骑兵,这个位置就焕发了生机,戏里多了一个群众演员,戏外多了一个登台的群众演员!这两个群众演员可能原本只是跟随赵云的骑兵和旗手,赵云只是单挑大将而已。大骑兵的诞生无疑将原本骑兵的地位提升了一个档次。两人就像赵云身边两个贴身得力的助手,而赵云也增添了一份五虎上将的威严和深邃。在剧作家眼中,此刻拼死救皇上的赵云也应该被列为武庙里的圣勇神明。
自古以来,每一位大圣、大英雄,左右总有两位得力助手,或凶神恶煞,或严肃严肃,以显示其神圣威严和不可侵犯。最经典的便是武圣关羽身边的关平、周仓,还有真武大帝的龟蛇二将、岳武穆的王贵、牛皋,观世音菩萨身边的善才、龙女。这在寺庙中也能看到。此外,相声演员也总是把子路、颜回安排在孔子身边。戴敦邦先生画的关圣和身边的丑君马玄赞、静木庵郝思文,与关帝庙里的一模一样。
这些组合都有一个共同点,一个是文人,一个是武人,一个是文人,一个是粗人,一个是阴人,一个是阳人,一个是黑人,一个是白人,一个是美人,一个是丑人,而中间的那个人,则是天下最公正、最正直、最坚定的人。古人对偶像的组合,其实体现了他们对阴阳和谐的追求和对中庸的崇拜。
在我得出这个观点之后,我查阅资料,看到郑发祥曾经在马来西亚为李春来生过孩子,我就想:
“这面大旗不能泛泛而谈,我要突出李先生的艺术,要表现出强将无弱兵,所以我想到了关公身边的周仓,我要让这面大旗成为赵云身边的‘周仓’,起到衬托月亮的作用。”
郑先生的想法和我的解读一致,所以我才敢把这个见解写下来。
因为丑陋而英俊的马桐的出现,用“神兵天降”来形容赵云的出现就更加贴切了。在这位浑身神光、杀气腾腾的常胜将军面前,江东的老鼠们已经不能“虎踞豹子之威”、不能“龙蟠龙蟠”,更比不上鸡毛蒜皮的小鸡和泥狗了。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三国》的一句话是:
“紫怜,我没看错,山坡上的这位将军,是天龙下凡!”
当晚,大马童由上京武丑演员潘子建饰演。这是这位演员最让人惊艳的一次表演,让我看到了他高超的技巧、认真的态度和很高的领悟力。他的大马童模仿京剧大师赵松桥的样貌。翁偶鸿曾评价赵松桥“多才多艺,才华横溢”。赵饰演了整部《屯武痕》,先演刘备,再演大马童,神采飞扬。赵饰演的大马童“画白马面,S字形眉,月牙笑眼,鬓角。额头画红梭形,梭形两边各点两个黑点,位于两眼之间。嘴涂红,嘴角下翻,口含假牙”。潘画了这个脸妆,自己做了假牙,借用赵松桥原版的戏服,可见其用心程度。
这个看起来像骷髅或恶魔的面具令人恐惧和惊悚。它也允许对这个角色整体进行多种解读:
1、赵云千里奔袭,马童们一路摇旗呐喊,激动万分,鬼面是江东鬼魂,是杀气腾腾的罗刹娑。
第二,赵子龙救主心切,对吴国怀有大恨,急于救刘备于危难,但又要杀尽吴犬,报国之仇。战斗异常惨烈,丑马童子手中的旗子挥舞始终和赵云的长枪保持着相同的节奏和频率,仿佛是赵云杀气化作的鬼魂,更是赵云最冷酷、最暴戾、最嗜血的一面的体现。
第三,大马通挥舞的旗帜始终和赵云挥舞长矛的形状一致,甚至还登上高处,注视着赵云的一切,挥舞旗帜如同将军一般。此刻的他,仿佛就是一个意味着汉朝灭亡的宿命,像一个傀儡一样操纵着赵云,成败兴衰,都只是他的一场游戏而已。无论赵云多么勇猛善战,无论诸葛亮多么足智多谋,都无法扭转他所代表的天道。
第四,个人觉得这个鬼魅阴险的人物很适合赵云这个形象。赵云的长相和关羽、张飞、马超相比,给人的感觉是清秀、矜持,甚至有些阴沉,在桃园兄弟面前总是一副局外人的样子。称呼方面,他名云,字子龙,都是水阴,阴柔。丑马童子除了面容阴沉,衣服也是壬、癸的颜色,两者搭配在一起很和谐。这个小鬼要是放在关羽、张飞、马超这些阳刚之气极强的人物脚下,肯定呆不住,瞬间化为灰烬。
第五,彭教授提出一个猜想,丑马童子凶悍、野性的形象,是否与古代汉中地区的军服风格有关。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古代巴蜀地区少数民族众多,“风俗喜巫忌鬼”,巫文化盛行,直到近代才形成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在傩戏舞蹈的民间信仰中,也有“先锋”、骑兵的形象,与丑马童子的身份有些相似。赵松桥在自传中说:
“剧作家演戏,首先要了解历史事实和背景,才能把角色的身份和应该做出的动作,演得恰如其分、完美无缺,才能让观众看得见角色、听得见声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多了解历史。”
因此,不能说赵先生在研究大马童这个角色时没有考虑到相关史实。而且,在《连英斋》、《铁龙山》、《齐擒孟获》等与蜀军有关的剧目中,也经常出现少数民族将领、蛮夷士兵、蛮夷女子的形象。马童的形象设计是否源于这些,不得而知。由于我对四川文化一无所知,以上纯属随意联想,不负责任。
赵松桥 饰 大马少年
最后,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马来西亚大男孩形象设计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他那诡异的笑容表情。
大马童这个角色虽然是武丑出演,但并不能直接归类到某个职业,有武丑的鬼祟,有武生的气势,有花脸的巧手,有旦角的柔情。要像《嫁妹》里的钟馗一样“狡黠妖娆”,粗犷与韵味并存。大马童那勾眼露齿的丑笑,潘子建那灵动的身姿,让这个角色多了些俏皮怪异的色彩,不时撩动观众的心弦。
京剧中的丑角和一些被创造出来的、但与原著毫无关系的配角,往往具有打破“第四面墙”的能力,能与观众直接交流互动,串联起戏内戏外的情感氛围,大猴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到过马童,这是剧作家的创造。即使仔细观察,他在舞台上的存在也可能是虚幻的。如果他被挡住,只剩下赵云和一个帅气的马童,故事还是合理的。到此,我感觉京剧的虚拟化技术已经很先进了,让人毛骨悚然。而且在如此紧张、庄严的剧情中,怎么可能有一个笑脸盈盈的人?
他不像孙悟空那样无敌,能打混战,他是无数形象的化身,也是观众情绪的化身。从他登场那一刻起,一连串丰富的表情动作,其实都契合了观众对赵云接下来的剧情走向的兴奋与期待。他那惊心动魄、激动不已的气势,就是在与观众对话:“赵云要出场了!大仇得报!杀光他们!”有了这样的铺垫,后面还有马童君的一连串小翻滚,直到赵云出场,观众怎么能不疯狂?场面怎么能不炸裂!
随后,赵云与帅气的马童表演了一系列动作。大马童除了举旗之外,还一直保持着好奇、兴奋的神情和表情,对这场战斗的一切都充满兴趣,就像一个观众。当赵云与帅气的马童配合牵马时,他会在后面好奇地观看,然后像鬼魅一样从山顶突然冒出来,举旗踏地,窥探战场上的变化。最后,当赵云一枪打倒吴将时,他依然在一旁观看,笑个不停,眼神似乎永远和观众的眼神一样。
大马童子的出现,让观众的情绪得以充分表达,甚至有身临其境的观演体验。舞台与观众仿佛融为一体,这是京剧的智慧,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热血沸腾,这是一切真艺术的目的与宗旨。在践行这一点上,本次《赵云救皇》的演员们,尤其是潘子建,展现出了极佳的姿态。
当然,演出也有不足之处,看得出来排练不够,尤其是两个马童的动作设计有些单薄。虽然比起很多版本已经好很多,但如果编排得更用心,一定可以成为典范经典。
以上都是我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和随意的联想,我们视之为“性幻想”。不一定编剧和演员会和我持同样的看法。但京剧之所以被称为国粹,一定是有五千年历史文化支撑的。如果能从中得到思考的问题、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就不会去考虑剧作本身的初衷。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不敢说我和编剧、演员们共同完成了作品的创作,只是觉得我的意愿比金钱更可贵,我不能被关在笼子里。
最近一年来精神状态一直不太好,很久没有在公众号写东西了,感觉挺累的。
6月22日 甲辰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2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