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三国杀OL》中与华佗有关的武将有两位,分别是标准华佗和世界华佗。后续将添加更多武将。
1.华佗
技能 1:急救
在三国故事中,华佗最为人熟知的是他为关羽提供的急救措施——“刮骨疗毒”。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羽在北攻樊城之战中,右臂中毒箭,手臂青肿,动弹不得。将领们想请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却说:“怎能因小伤误大事?”他不愿因身体不好而放弃这大好战机。就在关羽部下陷入困境之时,华佗带着仙气降临。 “忽一日,有人从江东驾着小舟,直抵营前。尉将关平介绍道。他看那人,披着方巾,身着宽衣,臂挎青囊,自言自语,说是沛国谯县人,姓华,名陀,字元华。听说关将军是天下英雄,如今被毒箭射中,特来救治。”
华佗一看便知道伤势的严重性。“这是弓弩所伤,里面有附子,直透骨头,如果不及早治疗,这胳膊就废了。”接着华佗说要想治好,必须“用利刀,将皮肉剖开,直达骨头,刮去骨头上的箭毒。”按照华佗的设想,需要“在僻静之处立一根柱子,钉一个大环在上面,叫你将胳膊穿在环里,用绳子绑住,再用毯子蒙住你的头。我用利刀,将皮肉剖开,直达骨头,刮去骨头上的箭毒,涂上药,用线把嘴缝好,就没事了。只是我怕你害怕。”但如此勇猛的关羽,又怎么会怕这些呢? 他只是说:“我让你们给我治病,我哪比得上天下那些怕疼的普通人!”于是华佗开始刮骨头,刮得“吱吱作响”。“帐内帐外的人看见了,无不掩面惊愕。”然而关羽“喝酒吃肉,说笑下棋,一点疼痛也没有。”不一会儿,华佗就把毒都刮掉了,涂上了药,缝合了伤口。关公笑着对众将说道:“这胳膊伸开放松如初,一点疼痛也没有,您真是神医啊!”华佗说:“我当了一辈子医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您真是神医啊!”
关公的伤口痊愈后,便奉上百两黄金作为酬谢,并设宴款待华佗。华佗本是读书人,有文人风范,一心只想救死扶伤。他不为金钱所动,当即谢绝了:“我听说您是位贵人,特来为您治病,怎能指望酬谢呢?”他坚决拒绝,留下了治伤的药方,便离开了。
治病要分内科和外科,世间奇术不多,唯关公有神通,华佗是医圣。——《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
从史实上看,刮骨解毒确有其事。《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被流箭射中,穿入左臂,伤口虽后来愈合,但每逢下雨,常感骨头疼痛。太医说:‘箭镞有毒,毒已入骨,当斩臂开口,刮骨去毒,此病便可治。’羽便伸出胳膊,请太医剁去。当时羽请众将吃饭喝酒,胳膊上流血不止,盛满了盘子,羽则切肉烤肉,饮酒饮酒,谈笑如常。”但史书上并未记载这位太医的名字。从时间上看,这位太医并非华佗。 华佗早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被曹操所杀,关羽则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被箭毒死。
技能2:绿色胶囊
华佗的法力堪比长桑,神识如穿墙窥视。可惜书已失,后人再也见不到青囊了!——《三国演义》第78回
“清囊”本是古代医家用来存放医书或药品的布袋,后世也将中药称为“清囊”,此说源于华佗的悲惨结局和未流传下来的《清囊经》。
关于华佗的死,《三国志》中记载的故事是这样的:华佗医术高明,治学好,远近闻名,曹操闻之,召见他。曹操早年患一种头痛病,头晕目眩,头痛难忍,诸医为其治病,但效果十分有限。华佗被召来诊治后,在曹操胸椎的膈俞穴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曹操头脑清醒,眼睛明亮,疼痛立刻止住。曹操大喜,让华佗放弃其他一切职务,长期留在府中做他的贴身医生。对于以救世为毕生志向的华佗来说,他自然不愿脱离百姓,专侍奉一个权贵。 再加上他性子倔强,不愿意一直被人指使,所以他决定离开曹操,并以回家取医书药方为由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来。华佗回国之后,曹操多次写信催他回来,甚至命令县官送华佗回去,但是华佗却以妻子有病为由拒绝了。曹操大怒,便派特使以诊治的名义把华佗带到许昌,对他严刑拷打。虽然有谋士再三劝告,说华佗医术高超,世所罕见,事关人命,但是曹操一意孤行,最终害死了华佗。
华佗在狱中时,有个吴姓狱吏对他很好,每日给他提供酒食。华佗很感激他,对他说:“看来曹操现在不会放我走了。我也没有别的遗憾,只是恨我的医秘籍《清囊经》没有流传于世。为了报答您对我的关爱,我现在决定把这本书送给您。”狱吏不敢拿,华佗就把这本书烧掉了。记载华佗毕生学问的《清囊经》没有流传于世,实在可惜。
《清囊经》的结局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当华佗把这本书交给狱吏时,狱吏很高兴,说:“我若得到这本书,就辞去工作,当一名医生,去天下治病,把您的美德传扬出去。”于是狱吏就把《清囊经》拿走了,几天后华佗就被处死了。狱吏回家看《清囊经》时,发现妻子把这本书烧掉了,只剩下一两页关于阉割动物的内容。他气愤地责骂妻子,妻子却说了一句很感人的话:“你就算学得像华佗那么多,也只会死在狱中,你要他有什么用呢!”
军事功绩【乱世名医】
华佗,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元华,小名福(文化趣闻:托,背物也。《道德经》云,万物载阴抱阳,元,零,元化,始元素演化过程,福,繁盛)。
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三国初年。当时军阀混战,水旱灾害猖獗,疫病流行,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当时著名诗人王粲在《七悲诗》中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出门一无所见,白骨遮天蔽日。”目睹此情此景,华佗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暴君,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拿着金箍铃四处奔走,为人民救济疾苦。
华佗、董奉、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与扁鹊、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医王。
标题:神奇医生
人们常常称他为神医华佗,也把医术高超的医生誉为“华佗转世”或“元华重生”。
2.华佗
技能1名字和华佗一样
技能2:驱除瘟疫
华佗一生行医救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名医,精通医术。他的特点是用药少,只用几味药,不用称量,随意抓药,针刺也只在一两处。在扎针前,他会告诉病人:“针将到一处,你若有所感,便告之”(《三国志》)。如果病人说:“已到一处”,他就把针拔掉,病很快就好了。
如果针灸和药物不能治愈疾病,华佗就给病人喝麻沸散,加酒麻醉,然后做手术,缝合伤口,涂上药膏,四五天伤口就愈合了,一个月就痊愈了。但麻沸散和手术技术已经失传。华佗被公认为医学史上第一位用麻药麻醉病人,然后再做手术的医生。他也是中国第一位用火烧手术刀消毒,不用时用酒浸泡手术刀的医生。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华佗首次亮相是在为周泰治病的时候。当时,孙策手下的骁将周泰英勇作战,受了重伤,被十二根长矛刺中,伤口红肿,生命垂危。这时,县令余范推荐华佗来治病。孙策见到华佗,直观的感觉是他“面容白净,容貌俊秀”,于是“待他如宾,请看周泰的伤势”。结果华佗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此事易如反掌”,马上开药。结果,周泰不费吹灰之力就治好了,一个月就痊愈了。
华佗也懂得修身养性,虽然年事已高,但看上去依然健壮。他模仿虎、鹿、熊、猴、鸟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他认为“人身虽需劳,但不可过度,动则化食,行气血,防病,犹如门枢,不朽也”(《三国志》)。他的徒弟吴普继续学习,已经九十多岁了,耳朵和眼睛仍然敏锐,牙齿完好。
华佗有很多高明的弟子,比如以针灸闻名的范阿,撰写《吴朴本草》的吴朴,撰写《本草经》的李当之等,他们都继承了他的一些经验。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是宋代学者以华佗的名义所著,但其中可能也收录了当时尚存的一些华佗著作的内容。
军功 [苦药]
《三国演义》中,曹操因疑心和愤怒而杀死了华佗。后来,曹操多次头痛,所有的医生都束手无策,但他仍然毫不后悔,说:“华佗能治好,但他故意不给我治,想抬高自己的名声。我不杀他,病就治不好。”直到那年冬天,曹操的爱子曹冲因所有的医生都无法医治而病倒了。这时,曹操才后悔莫及,说:“我很后悔杀了华佗,让我的儿子病死了。”
书名:《治愈所有疾病》
华佗并不是一个完人,如果你仔细翻阅史书,就会发现这个老人的另一面。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年少时游历徐州求学,“通晓数经”,“本为文人,而为医,常有悔意”。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本想做官,后来却做了医生。虽然他医术高明,但他却常常后悔选择行医。或许是因为汉末重战功、重农,医生和其他术士一样,都是“医术”和“低贱的职业”,被人瞧不起。又或许是因为他生在乱世,即使治好了暂时的病,也难免死于战乱、饥荒、颠沛流离。
《后汉书·方述列传》说他“性恶难亲”,这让我们想起一些医术高明的医者,他们脾气暴躁,自大狂妄,刚直倔强,说真话得罪领导。刚直不阿的华佗,浪迹天涯,没有响应宰相的号召,结果害死了自己。在神医华佗眼里,宰相再高贵也是病人,在政治家曹操眼里,再高明的医者也不过是个医生罢了。当荀彧劝说要留住这位技术人才时,曹操说:“放心吧,世上应该没有这样的老鼠吧?”一代神医就这样没落了。
华佗的家乡沛县有一座华祖庙,庙里有一副对联概括了华佗的一生:
医者剖腹,开新医学,可谁知狱吏平庸无能,遗志尽毁。读书人重清正廉明,自然不会甘心侍奉奸佞小人,可惜史官们歪曲事实,将毁谤他千百年。
元宵节
结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