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刘备醉酒庆胜涪城,庞统直言引怒主公,是仁是暴?

刘备喝醉了,他一生中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

建安十七年(212年),五十二岁的刘备借口攻打益州牧刘章,斩杀其白水关都督,占领府城(今四川绵阳),瞄准成都。

据史料记载,刘备攻下府城后,召集手下将士,设宴庆祝胜利。

对于一生凄惨、从不表露自己情绪的刘备来说,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宴会还是第一次。

一边喝酒,刘备一边对身边的庞统说道:“今日相见,真是过瘾!”他都快喊出来了,这种感觉,真是爽快极了。

庞统回答说:“为了乐趣而攻打别的国家,这不是仁人之道。”

原本喝醉的刘备听闻此言,勃然大怒,争辩道:“武王伐纣时,前歌后舞,这不是仁人吗?你这话不合适,你还是赶紧出去吧。”刘备让庞统出去,自己继续奏乐跳舞。

过了一会儿,刘备才稍稍回过神来,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急忙派人去请庞统回来。

“非仁军”四个字,让主公勃然大怒,当场失去了冷静,可见这句话正好戳中了刘备的痛处:

他一生立下仁义道德的名声,到头来却只是一个伪君子?

我最爱的新历史书《神秘的中国历史》1+2全套

揭秘真相,今日特惠4折,欢迎选购

真相已失败

不管孙权是否愿意,大多数读者眼中的三国历史,其实就是“两个国家”的历史:

曹魏、蜀汉。

说得更直白些,就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争宠之争。

至于孙权,他被视为一个没有理想的透明人,大多数读者都忽略了他。如果把孙权提升到更重要的地位,将挑战中国人传统的黑白历史观。想想看,黑与白的对立如此简单,根本不需要你去思考,但黑与灰与白的交集却让情况变得复杂,读史时不得不去思考。普通人不想花这个力气。

在黑白分明的历史观里,能力、历史贡献都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道德的尺度,按照这个尺度,曹操被定性为道德侏儒,而刘备则是道德的化身。

苏轼曾记述,他生活的北宋时期,民间说书人讲到刘备败亡,听者哭泣,讲到曹操败亡,听者欢呼。

这表明至少在一千年前,曹操、刘备所代表的道德形象就已经深入人心。

如果刘备在阴间知道这件事,一定会露出慈祥长辈般的笑容,虽然他在生前难以与曹操抗衡,但他死后将在道德层面永远碾压对手。

更让他高兴的是,他居然爆料出了一个无上真理,以一句名言的形式呈现:

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候欺骗某些人,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

但刘备做到了。

从那时起已经过去了 1800 年,他在道德上永远欺骗了所有人。

太史慈三国演义_英雄三国太史慈视频_英雄三国太史慈

▲成都武侯祠,主体部分为刘备昭烈庙。图片来源:图片网

道德资本

至今,仍有很多人相信,刘备是靠一张自称是中山景王后裔的假名片发家致富的。

不,这个身份只不过是他掩饰自卑的一种方式而已。

众所周知,刘备的家庭环境并不好,他和母亲一起靠卖鞋、织席为生。

但他从小就喜欢富贵荣华。有一次,当他和其他小伙子在院子里一棵大桑树下玩耍时,少年刘备突然说:“我一定要坐这羽篷车。”羽篷车大概就是指皇帝的专车。这和刘邦看到秦始皇出行时感叹“大丈夫当如此”基本一致。刘备的叔父吓得赶紧跑出来阻止他胡言乱语:“你别胡言乱语,不然会毁了我家。”

出身卑微的有志之士,通过建立家族谱系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社会地位。在重视家族背景的时代,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刘备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只是随大流而已。

所以他的富足,并不是靠着所谓的宗室地位而来的,而是靠“德”——道义和信任。

刘备早年没有自己的领地,却用道德感召力团结了关羽、张飞、赵云等一众兄弟。整个时代被背叛主宰,甚至刘备本人也多次易主,但他的兄弟们却始终对长兄忠心耿耿,留下了最感人的情谊。

英雄三国太史慈视频_太史慈三国演义_英雄三国太史慈

▲刘关张三人的情谊,影响深远。来源:电视剧截图

当名士孔融被黄巾军围攻时,太史慈向刘备求救,称孔融已自白,只有刘备能救他。刘备听后,强忍内心的喜悦:

“孔北海(孔融)知道世上有个刘备吗?”

如果你仔细想想,这句话和“我真的赢了五百万吗?”一模一样,你应该尽快从狂喜中清醒过来。因为这意味着刘备仁义的名声,已经深入到了东汉上层精英圈子。

另一方面,刘备在下层民众中的声誉却越来越好。

担任平原相时,31岁的刘备仁政爱民,“与下人同桌吃饭,毫无歧视,百姓也多来投奔他。”有人对他不满,派刺客去杀刘备,但“刺客不忍杀他,说出实情后便走了。”陈寿在《三国志》中感叹:“他这样得民心。”

刘备从出仕之初,就努力为世人树立仁义形象。他虽然没有军事实力,没有固定的地盘,却游走于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等豪杰之间,时而联手,时而背叛。他几乎每战皆败,四次抛弃妻儿,但奇怪的是,这个无敌的小家伙,越是败得厉害,名气就越大。

跟随他的人再也没有离开他,接受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

刘备的以德立国之策奏效了。

我最爱的新历史书《神秘的中国历史》1+2全套

揭秘真相,今日特惠4折,欢迎选购

隐藏的真面目

刘备没有曹操的谋略和能力,也没有孙权的背景和家业,他白手起家,走遍天下,在无数次跌倒之后,发现自己的身后站着的支持者越来越多。

面对这种“怪异”的现象,他肯定考虑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道德”赋予了他取之不尽的资本。

道德,对于同时代的人来说,仅仅是道德本身,但对于刘备来说,道德就是谋略。

他时刻标榜自己的道德理想。

即便是在做出奸诈决定的时候,他也总是用高尚的道德来掩盖自己的两面派行为,要么找借口游离于是非中心,要么打着复辟汉室的旗号来掩盖自己的善变。

我们来看看刘备中年的履历:

31岁时,他投奔了公孙瓒,但后来抛弃公孙瓒而投奔他人。

33岁,投降陶谦;

36岁,投奔吕布;

36岁,投降曹操;

40岁时,投奔袁绍;

40岁时,投奔刘表;

四十八岁,赴吴居;

48岁时与孙权结盟,但后来背叛了联盟;

51岁投奔刘章,后反叛刘章,夺取蜀国......

二十年间,刘备数次易主,正式臣服过六个人,其中大部分是在他兵败时投降的,但回去之后就叛变了。

这些经历,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还称得上“难以坚持”;但如果发生在刘备身上,就成了“虽挫仍能坚持”的励志故事。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亲攻吕布,吕布被擒。吕布向曹操求饶命,愿意为曹操率领铁骑平定天下。曹操很动心。

此时,已经投降曹操的刘备说道:

“难道你没看到丁建阳和董太傅关于吕布的事情吗?”

曹操这才回过神来,下定决心要杀了吕布。

吕布自知必死,愤怒地骂刘备:“你才是最不守信用的人!”

应该说,也只有吕布这样的当代英雄,才能看透刘备的虚伪本质。

本质上,吕布和刘备是同一类人,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善变难养”。而且某种程度上,吕布有时甚至比刘备还要老实。吕布虽然两次俘虏了刘备的妻儿,但并没有伤害他们,甚至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还收留了刘备。然而在吕布命悬一线的时候,刘备却扬言要“杀”他,确实是一个非常狠的人。

英雄三国太史慈视频_太史慈三国演义_英雄三国太史慈

▲吕布虽然不是被刘备所杀,但他因刘备而死。图片来源:电视剧截图

善于复仇的暴君

刘备的道德伪装之所以能够欺骗人,是因为他是一位心理学大师,善于读懂人心,所以总是能够趋利避害。

裴松之注《三国志》说,刘备的能力、谋略虽不如曹操,但“但为人刚直不屈,不屈不挠,以对方的承受能力来看,决不姑息,非但为了争利,而且也为了避害。”

刘备投降曹操后,隐居起来,在园中种菜,假装知足,却暗中联络反曹人士,准备用汉献帝的密令刺杀曹操。

有一次,曹操设宴款待刘备,谈论天下英雄,他随口说道:

“如今天下的英雄,就只有你和曹了。”

刘备听后大惊失色,以为阴谋泄露,把手中的筷子扔在地上。恰巧天上打雷,才掩盖了他的失态。随后,刘备带着兵马,以拦截袁术为名,离开了曹操。后来,他投奔了袁绍。

后来刘备把趋利避害的做法发挥到了极致。

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前,刘备用计脱离袁绍,避免了一场浩劫,后来又投奔了刘表。

一路走来,不管刘备做过多少反常的坏事,到最后都被他高声喊出的道义和正义所掩盖。

英雄三国太史慈_太史慈三国演义_英雄三国太史慈视频

▲影视剧中的刘表形象。来源:电视剧截图

刘备在刘表麾下七八年,心急如焚,四处寻贤纳士,打造队伍,笼络人心,长期受人麾下,不符合刘备这个英雄的本性。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军南下。此时,刘表病逝,临终前将儿子托付给刘备。刘表的次子刘琮不久也投降了曹操。诸葛亮闻讯,建议刘备攻打刘琮,直接占领荆州。刘备说“吾不忍”。这让诸葛亮看上去像个小人。

刘备从樊城南撤时,“(刘)琮的部下和荆州的许多人都投奔了先主(刘备),到当阳,已有十余万之众,辎重数千车,日行十余里。”如果刘备带着这些部下,肯定跑不过曹操的追兵。有人劝刘备抛弃部下,赶紧守住江陵,刘备断然拒绝了:

“要成大事,人是根本。人既然来到我这里,我怎忍心抛弃他们呢?”

这又是刘备在历史上留下光辉道德形象的一个例子。但你有没有想过,要做大事,必须“以人为本”,或许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以人为本,而是以人口为本。

纵观三国,人口是第一竞争优势,其次是地盘。曹魏最强,说白了就是因为人口最多。刘备看待跟随自己之人的价值,是现实的,而不是仁慈的,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被赋予了仁慈的含义。

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的结盟,是在刘备兵败无路的情况下达成的。

赤壁之战,曹操军队因火攻和疫病而溃败,刘备的事业从此出现重大转折。

建安十四年(209)正月,刘表长子刘启去世,刘备顺理成章地成为荆州太守,成为荆州真正的领导者,刘备集团由此得以在荆襄地区不断发展壮大。

虽然他口口声声“不忍”,但事实是刘备最终还是取代了刘表一家,占据了荆州。

回顾他的一生,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在阅读三国历史的时候,切记不要被刘备那个总是哭哭啼啼、一脸慈祥的传统形象所误导。

相信我,真正的刘备绝对是一位善于逆袭的英雄。

太史慈三国演义_英雄三国太史慈_英雄三国太史慈视频

▲刘备与曹操都是英雄本色。图片来源:电视剧截图

夺取益州之策

用道德来掩盖政治手腕是刘备的拿手好戏,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刘备把这一技能发挥到了极致。

曹操派大将攻打汉中,益州牧刘彰心里十分恐慌,便听从部下张松、法正的建议,决定向刘备求助。

法正得到刘彰的明确指示后,带着礼物和军队来到荆州,请刘备入蜀抵抗张鲁曹军。法正私下提出,愿意以内人身份与张松合作,帮助刘备夺取益州,“然后利用益州的财富和天府的战略位置,成就帝业”。

事已至此,我断不相信刘备不动心。当年诸葛亮以隆中计赢得了刘备的赞赏,隆中计成为刘备平定天下的纲领性文件。隆中计提到第一步占领荆州,已经实现了;第二步占领益州,从而“跨荆益”。

刘备虽然心动了,但是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是为什么呢?

真是两难啊!如果按照法正的建议,简单粗暴地夺取益州,那刘备就跟曹操没什么区别了。刘备梦想着夺取益州,但又不能给世人留下奸诈无道的恶名,这样会玷污他精心树立的仁义形象。所以他必须仔细思考如何用诡计夺取益州。

庞统挺身而出献策,说荆州荒凉,益州富庶,“可以暂时借用,以解决大事”。

刘备说:不是我不想借,而是你怎么能向我借呢?

“我今天要指出的这个人就是曹操。曹操性急,我就宽容;曹操暴戾,我就仁慈;曹操奸诈,我就忠心。我总能与曹操作对,这样事情就能办成。”

这句话很重要,刘备难得透露出爆炸性的信息,这还是仓促间失言。这也印证了我之前说的,刘备出道后所遵循的仁义信义,并不是他内心的道德法则,只是他刻意对抗曹操的一种策略和手段。道德只是刘备的一个政治工具,勇者善用武力,弱者善用道德,各取所长。在军事欺骗的方式上,两者并无本质区别。

但以道德作为政治策略的忌讳就是必须将自己的诡计隐藏得更深,最好不要让人发现自己的诡计,这就对刘备“借”益州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率兵西进益州,沿途蜀中百官热情接待,供给一切所需,刘备“入国有如家”。

他们到达府城,刘彰亲自从成都来迎接,每日设宴款待。

太史慈三国演义_英雄三国太史慈视频_英雄三国太史慈

▲刘章与刘备。来源:电视剧截图

庞统在宴席上建议擒获刘章,益州便轻而易举地取得了。

刘备说,不是。

当然不是。这不是道德掩盖欺骗,而是欺骗掩盖道德。这是恶人曹操能做到的,不是仁人刘备能做到的。

刘璋在返回成都之前,曾资助刘备一批军需品和士兵,刘备随即北上攻打张鲁,但整整一年的时间,他并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只是努力树立仁政形象,笼络人心。

建安十七年(212),曹操出兵攻打孙权,孙权向刘备求助,刘备终于找到了机会。

刘备“向刘章求兵万余,欲东征”。但刘备在蜀中一年多,吃喝无忧,没有攻打张鲁就回来了。还向刘章求兵马和兵马。如果你是刘章,你会怎么想?

刘章虽然很不满,但也并未生气,只是将刘备要求的军粮和士兵减少了一半。

不料刘备找借口,开始煽动士兵,调动士兵攻打刘彰。此时,刘备同伙张松被刘彰揭发并斩首。刘备遂诱杀刘彰的白水关守将,攻下府城(今四川绵阳),控制了府城以北地区。

刘备反目整个过程一波三折,前后足有一年多,最后还是用道德棍棒以恶报恶。懂其中曲折的人,这是刘备欲望未满足,刘章养虎为患,三国版“农夫与蛇”的故事;不懂其中道理的人,就以为刘备受了刘章太多冤枉,连军粮兵都扣了,不造反也太不公平了。

孙权向刘备求助,刘备却以此为借口,这让孙权非常生气,大骂刘备是“狡猾的敌人”。

府城宴席上,刘备在酒精的作用下,已经卸下了道德的伪装,庞统见状连忙表示,这次胜利不是仁的胜利,没有什么好高兴的。

庞统的本意是想让刘备收敛一下,不要过多的暴露自己的真面目。

刘备起初不明白庞统的用意,怒斥庞统。后来他醒悟过来,派人去请庞统回来。两人心领神会,又继续宴饮。

后来刘章投降,刘备拿下成都,还放手让士兵抢劫国库,有人提议分成都百姓的房屋田地,幸亏赵云反对,刘备没答应。

相对于刘备所谓的仁义而言,刘章在决定开城投降的时候才真正诠释了什么是极致的仁义。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围城数十日,成都尚有精兵三万,粮食足够一年食用。官民纷纷表示愿意与刘备决一死战,但刘彰却说:

“父子二人入州二十余年,对百姓毫无恩情,百姓打了三年仗,血肉全都因张氏而亡,我们怎能安心?”

刘章投降是为了百姓,单从这一点上看,刘章的道德就比刘备纯洁得多,而与刘章的道德相比,刘备的欺诈就暴露无遗了。

但让我们再深思一下,三国时期那些道德纯粹主义者,最后都失败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过三集”,比如刘裕、刘章;而那些道德工具主义者,或者说道德无用论者,却都取得了或多或少的成功,比如刘备、曹操……这说明什么?

做一个好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道德崩塌的时代,仁义自有其地位。如果你想修身立德、做圣人,就不要卷入群雄争霸的争霸之中。那不是你的时代。如果你想参与天下的争斗,请抛弃理想主义,把实用主义放在第一位,这样你才能活得长久。等到天下安定了,才是你的天下、你的时代,你才有资格、有机会重建道德秩序。

这些事刘备想得很清楚,所以他宁做伪君子,也不做真君子,他向来“明诚恭敬,暗奸诈”,在道德的外衣下隐藏着暴君的本性。

也唯有如此,这位老牌企业家才能白手起家,坚持到最后,59岁成为汉中王,61岁成为蜀汉开国皇帝。

英雄三国太史慈_英雄三国太史慈视频_太史慈三国演义

▲刘备61岁即位为皇帝。图片来源:电视剧截图

必要的复仇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关羽被孙吴所杀后,刘备做出了一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决定:东征孙权。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秋天,称帝仅三个月的刘备率军伐吴,《三国志》中陈寿说刘备东征的原因是“怒孙权攻杀关羽”。

这场战争,史称夷陵之战,是刘备与孙权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但很多人却无法理解,一向善于算计的刘备,为何会放弃最大的敌人曹魏,而投奔昔日的盟友孙武报仇呢!

大家都劝刘备不要冲动,要谨慎小心。赵云说得最清楚:

“叛国者是曹操,不是孙权。魏国先灭,吴国就归顺。”

但这些理由显然无法打动刘备的心。因为似乎没人明白刘备数十年来势不可挡、称霸天下的秘诀是什么。

反倒是曹魏那边有人看得清清楚楚。曹丕就曾让群臣商议,刘备会不会为关羽报仇。群臣都说不会,但是一个叫刘晔的人却说会:

“蜀国虽小弱,而刘备之计在于武力强盛,必以民为用,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刘备为君臣,父子情深,关羽之死,不能使他起兵报仇,不足以分出胜负。”

原因有二,一是刘备刚称帝,需要一场战争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二是刘备是否为关羽报仇,关系到刘备的人生根基。

这才是真正看透刘备的人。

如果说曹操的政治资本是战功,孙权的政治资本是父兄的家业,那么刘备的政治资本就是自己树立的道德。关羽是刘备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将,如果刘备不为关羽报仇,世人又会如何看待他?刘备的核心竞争力——道德至上——还能站得住脚吗?

所以,刘备出兵伐吴,谁也无法阻止,与其说他是为了关羽报仇,倒不如说他是为了自己的道德化身而战。

夷陵之战的结果是刘备惨败。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63岁的刘备将儿子托付给诸葛亮,在白帝城病逝。

但如果我们放宽历史视野,这也是刘备的胜利:

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可以向关羽解释,向世人解释,向他自己的道德化身解释,也可以把他这个忠义道德的君子形象延续一两千年……

当刘备未竟事业而病逝时,大家选择性地淡忘了他一生中那些虚伪、奸诈、无情的时刻或事件,而自动加载了他无数个有情、有义、有礼、有智、有仁的形象。

英雄三国太史慈_太史慈三国演义_英雄三国太史慈视频

▲刘备若不为关羽报仇,必被口水淹死。图片来源:电视剧截图

三国英雄背影

三国史就是一部政治阴谋史,阴谋诡计随处可见,俗话说“老读三国,为贼不读”,越老越奸诈,可不是好事。

李宗吾说,他从《三国志》中只读出“厚和黑”两个字,十分深刻。

乱世最大的正义,在于如何取胜。谋略和算计因此压倒了道德。这是当时的社会常态。连诸葛亮都让刘备趁势攻打刘聪。我们不能站在上帝的视角去批判古人。

但我们不应该幼稚到区分高贵与卑鄙,道德的黑与白,不过是后人对复杂历史简单化、刻板化的执念而已。

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甚至微不足道的孙权,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理想——打天下,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奋斗了几十年,谁对谁错,也就只是五十步和百步之间的事了。

他们还安抚百姓,开垦土地,刘备逃走的时候还带走了百姓。但仔细想想,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百姓的福祉吗?不是为了下一场战争的需要吗?说到底,百姓只是军阀的工具而已。

一切都是争夺领土和利益的工具。

没有人比别人更高尚。

这些乱世英雄,没有一个人具备超越时代的能力。

我找不到忠诚的国家,还是因为智慧而成为人类的最高标准? Uge Liang鼓励Liu Bei不止一次放弃仁慈和公义的面具,这使他看起来像是一个恶棍,因为智慧,它可能为Zhuge Liang的受欢迎程度增加了很多要点,但在所有王朝中都有很多人,而且不一定是如此。

太史慈三国演义_英雄三国太史慈_英雄三国太史慈视频

▲liu bei和Zhuge Liang,君主和部长的模特:电视连续剧的屏幕截图

现在我明白了。

各个年龄段的王朝统治者需要一个忠实部长的典范来纪律处分,因此他们一代世代相传地继承并提升了Liu Bei和Zhuge Liang的形象,并美化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政治牺牲的双重影响下(例如,在连续王朝中建造刘贝伊·扎利·坦普尔(Liu Bei Zhaolie Temple))和艺术创造(例如“三个王国的浪漫王国”),普通百姓无意识地成为官方宣传思想的坚定实施者,因此将其视为政府被公认为人民正义的正义。

因此,刘·贝伊(Liu Bei)和他的小组中的人民在官员和平民中占据了道德上的高空。

CAO的传统评估是基于道德的,说他是一个恶棍,但他所做的一切都与杰出的政治家的实践相吻合。 Ain,Liu Bei是伪君子。

刘·贝(Liu Bei)在连续的王朝中得到了很好的接待,因为他的思想和方法受到儒家的极大影响,并且与传统帝国时代的主流相符。不能真诚地说,他们必须公开赞美刘贝伊,并秘密地向曹操学习。

这也是Liu Bei的欺骗性部分,也许是他的道德和实际上的“成功”和“强大的”部分。

因此,我们不应该以正义的标准来阅读三个王国的历史,因为我们不应该以正统的方式阅读它,因为它现在已经过时了;

全文结束了。

参考:

[Jin] Chen Shou,[Song] Pei Songzhi:“三个王国的唱片”,中国书公司,2006年

[Song Dynasty] Sima guang:Zizhi Tongjian,中国书公司,1956年

Zhang Zuoyao:Liu Bei的传记,《人民出版社》,2004年

Fang Beichen:Liu Bei:总是失败的英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Tan Liangxiao和Zhang Yi:“ Fucheng的宴会:Liu Bei自由摆脱仁慈和欺诈纠结的迹象”,湖北艺术与科学大学杂志,2019年第1号

刘·森雅(Liu Senyao):关于连续的王朝崇拜刘贝伊:专注于官方崇拜,中国西部师范大学杂志(哲学与社会科学),第5期,2016年第5期

AI先生告诉历史上的16起主要悬念案件,这些案件已成功结束

在腾讯视频中搜索“中国历史”以观看完整版本

我最喜欢的新历史书《神秘的中国历史》 1+2完整

揭开真相,今天的特别优惠是40%的折扣,欢迎购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0985.html

一年级上册推荐书单,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必备指南
« 上一篇 2024-07-15
风暴舞:陈伟霆古力娜扎颜值高,却因时装秀被吐槽
下一篇 » 2024-07-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