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诸葛亮五次北伐中赢面最大的一次,为何以失败告终?

本文节选自成章著《乱世书信:书信中的三国故事》

蜀刘禅时_蜀吴争霸_三国争霸之刘禅复蜀传

▼▼▼点击此处购买本书▼▼▼

购买签名盖章版请见文章末尾

蜀吴争霸_蜀刘禅时_三国争霸之刘禅复蜀传

山东省沂南县诸葛亮塑像,由成章拍摄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也就是诸葛亮写《出师表》的第二年,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这是诸葛亮五次北伐中最成功的一次。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不战而降,震惊了关中地区和魏朝廷。魏主曹睿不得不亲自到长安督战。但不久,诸葛亮又犯了任用马谡为将的错误,失掉了街亭,导致三郡失守,北伐失败。

这次失败之后,诸葛亮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就处死了马谡,并上疏自责,贬自己三级,以右将军的身份代理宰相。尽管遭受挫折,诸葛亮仍然不灰心,等待机会。这年秋天,曹魏与东吴爆发了石亭之战,魏大帅曹休大败,不但损失了不少人马,连帅本人也含恨而死。诸葛亮认为魏军东去,关中力量薄弱,便在当年冬天发动第二次北伐,出三关,围攻陈仓(今陕西宝鸡)。但魏将曹真早已安排郝昭在陈仓备战。郝昭善于守城,而陈仓易守难攻。 诸葛亮围城二十余天未获胜利,最终因粮食耗尽而撤退。

三国争霸之刘禅复蜀传_蜀刘禅时_蜀吴争霸

陕西省宝鸡市成章镇照片

这次北伐准备十分仓促,除在撤退时斩杀敌将王双外,并无战果。但在这次北伐前的十一月,诸葛亮又向皇帝上交了一份“出师表”,即《后出师表》。两份《出师表》常常被后人并列提及。成都武侯祠和襄阳三姑殿内均有对联:“两表回三拜,一副足千秋”。“两表”即指前后两份《出师表》,“一副”即指隆中计。

蜀刘禅时_三国争霸之刘禅复蜀传_蜀吴争霸

襄阳“古隆中”三姑堂,成长摄影

但《第二次出京上奏》的内容、风格、感情基调都与《第一次出京上奏》相差甚远,以致很多人怀疑《第二次出京上奏》并非诸葛亮所写,而是另有其人。

我们先来看看《上疏》到底讲了什么。

《二度北伐奏折》在引言中多处重复了《一度北伐奏折》的内容,如“我受命破敌”、“五月渡泸,深入蛮荒”、“遵先帝遗志”,短短几句中,又两次出现“君事不可半途而废”,这更符合诸葛亮以琐碎方式教导的习惯。但随后的正文中,既没有《一度北伐奏折》中对刘禅的谆谆教诲,也没有对二度北伐的战略规划,而全都在争论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北伐。

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并不需要证明这个问题,因为在诸葛亮的表述中,北伐是先帝的遗愿,这一国策不容置疑,即便国内有反对的声音,也很快被高昂的士气所压制。

但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蜀汉朝野就被阴霾笼罩。诸葛亮的权威受到极大挑战,反对北伐的声音逐渐高涨,甚至影响到了后主刘禅的判断。这就是《二出征》中所说的“辩者谓之龌龊”。为了平息舆论,鼓舞士气,诸葛亮需要与对手展开一场公开辩论,这也是为什么《一出征》更像是“子谏”,而《二出征》更像是反驳。

蜀吴争霸_三国争霸之刘禅复蜀传_蜀刘禅时

据说岳飞写了《后征》

《后出师表》并列列举了六个“未解决的问题”,以证明北伐的必要性:

第一个就是现在蜀汉统治者和大臣的才能,不如汉初的刘邦、张良、陈平等人。

第二个例子就是汉末刘曜、王朗因为不打仗而被孙策吞并的例子,这两个例子都证明了隐居自保并不是长久之计,最终只会让敌人更加强大。

第三、四项列举了曹操从军生涯中多次失败、损失兵力、用人失误的例子,试图为第一次北伐的失败找借口。“先帝一直称赞曹操是能人,但他还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我一个卑微的臣子怎能获胜呢?”你看,连曹操这样善于用兵(注意,是先帝说的,不是我诸葛亮说的)的人,也犯了那么多错误。再说我诸葛亮不是军人出身,打一场败仗可以原谅,但不能成为不再次北伐的理由。

第五、六条记载了蜀汉将士一年之内损失惨重,国力耗尽。看似示弱,实则表达了如果不尽快北伐,蜀魏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从此又回到了第一点:与敌久战不可行,速战速决才是上策。

这样的说法,让人感觉很悲观,不仅缺少《初征奏疏》中那种昂扬、坚毅的精神,还不得不坦然承认魏蜀两国国力的悬殊,以及蜀汉面临的种种困难。不禁让人想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是否已经显露出了老态?如此悲壮的奏疏,能否帮助蜀汉走出失败的阴影?

因此,《第二上书》为伪造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除了行文风格的差异外,人们还发现《上疏》与史料记载,即赵云去世的年份存在出入。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云)七年卒,谥顺平侯。”这意味着赵云死于建兴七年(229年)。但《后征北传》写于建兴六年冬天,即第二次北伐之前,却记载赵云已经去世。赵云是蜀汉重将,诸葛亮不会在赵云去世的时间上犯错误。因此,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伪作者记错了,要么是《三国志》作者陈寿记错了。

三国争霸之刘禅复蜀传_蜀刘禅时_蜀吴争霸

赵云木雕,亳州博物馆

此外,《上疏》还有另一重要疑点,即其全文在陈寿的《三国志》和《诸葛亮文集》中均未见,昭明太子《文选》中亦无记载,仅收录于张衍的《默然笔记》中。

蜀吴争霸_蜀刘禅时_三国争霸之刘禅复蜀传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此奏(后出京奏疏)非梁文集所收,出自张衍的《默笺》。

张衍是东吴官员,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孙皓年间,他升任太史公,曾代表吴国出使晋国,不负使命。《墨记》是张衍的散文集,共三卷,已佚。除《后处事表》外,现存作品只有《述佐篇》,张衍在《述佐篇》中评价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功过。

在这篇《述左篇》中,张燕盛赞诸葛亮北伐大业,说他“有耕战之队,刑法齐整,率领步兵数万,进军岐山,志在饮黄洛之水”。而司马懿率领十倍之众,只顾自保,能力远不如诸葛亮。张燕还驳斥了诸葛亮“白白浪费兵力”的说法,认为刘备时期,他与曹操军力差距巨大,但仍能以弱胜强,暂时取胜。如今诸葛亮治国有方,君臣团结,又有吴国的支持,“孔明何不能出击敌军?”

蜀刘禅时_三国争霸之刘禅复蜀传_蜀吴争霸

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引张燕《述左篇》

可见张燕是诸葛亮的真粉丝,十分崇拜诸葛亮,对其北伐大加赞赏。因此有人认为,从这个角度看,《后征帝令》有可能是张燕伪造的。

但张燕毕竟只是个文官,若他伪造《上疏》是为了与人争论诸葛亮的功过,似乎动机不充分。因此,我们不妨把目光转向东吴另一位名臣,那就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

诸葛恪是诸葛亮兄诸葛瑾的长子,自幼名声显赫,才华横溢,深得孙权赏识。32岁时,他平定了丹阳的山越部,被任命为富岳将军、丹阳太守。孙权临终前,任命诸葛恪为太子将军、太傅,并托其掌管后事。孙亮即位后,诸葛恪杀了中书省大夫孙弘,被任命为太傅,在朝中大权在握。

诸葛恪是其叔父诸葛亮的崇拜者,他受孙权委托辅佐少帝,与诸葛亮受刘备委托照顾少帝的情况十分相似。于是诸葛恪开始各方面模仿其叔父,把自己打造成“吴版诸葛亮”,“废御史、罢校官、赦欠、废饷、尊恩”等政策,以宽容的政策赢得民心。就连孙亮即位后定的年号,也是一模一样地抄袭自刘禅的元年号“建兴”。

三国争霸之刘禅复蜀传_蜀吴争霸_蜀刘禅时

1994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何冰 饰 诸葛恪

其叔父对诸葛恪最重要的模仿,就是改变孙权统治后期自保的局面,主动进攻曹魏。

吴建兴二年(253年)春,诸葛恪欲北伐,派司马李恒出使蜀汉,劝说姜维联手。然而诸葛恪提出这一建议时,国内反对之声四起,不少大臣认为吴国刚打完东兴之战,兵力疲惫,便劝诸葛恪不要贸然出兵。中三大夫姜淹甚至在朝堂上与诸葛恪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诸葛恪怒下诏将他拖出去。

为了平息反对派,诸葛恪撰文公开(《三国全书》名为《论出征》),详细阐述他出兵北伐的理由。他认为,吴国弱,魏国强,如果只恃长江之险,和平相处,十几年后,两国差距会越来越大,吴国要想取胜就更加困难了。而此时魏国刚刚经历了高平岭之变、王凌被杀、司马懿去世等一系列事件,内部动荡不安,正是北伐的好时机。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诸葛恪的《出征论》与张燕的《援朝论》相互呼应,心意相通,与《二出征》的内容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举几个例子:

《后征都》开篇就道出了伐魏的正义:“先帝忧韩敌不能共存,君王大业不能半途而废。”《征都记》开篇也道出了正义:“天上无二日,地上无二王。君王不谋兼并天下,而欲传位后世,未有之事。”

《后征》以刘曜、王朗为例,说明坐以待毙、固守己见的危险:“刘曜、王朗各占一州郡,论和略,常引圣贤之言,民心疑虑,难安。今不战,明不攻,孙策日渐强大,终将取江东。”而《后征》中以刘表为例,也说明同样的观点:“近刘景升在荆州,手握十万大军,财谷积山,虽不及曹操,尚弱,与其争锋,坐以待毙,看他日渐强大,吞并元国。……于是景升之子投降,成了俘虏。”

《后征》中说,不立即北伐,魏、蜀之间的差距就会拉大:“此等精兵,乃是数十年来,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并非单单​​一州的。再过数年,便有三分之二的兵力损失,如何能克敌?”《出军说》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不及早用兵,坐等老去,再过十年,兵力便减半,而我方青年兵力又不足一提。敌军若加倍,我方兵力又减半,即令我方派益、关二人前去对付,也是枉然。”

在《出军上书》的结尾,诸葛恪坦言自己受到了叔父诸葛亮北伐精神的鼓舞:“近见叔父献策与匪争,不禁唏嘘不已。”这里所说的“叔父献策与匪争”,显然就是《出军上书二》。

由此看来,《后处世表》的作者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说法是,此篇为诸葛亮所作,但由于文献遗失,此篇在蜀汉未能保存下来。据《诸葛亮集》记载,诸葛亮与其弟诸葛瑾经常往来书信,因此《后征奏折》有可能夹杂在书信中,流入吴国,被诸葛恪看到,遂加以仿写,最终被收录到吴人著作中。

二是诸葛恪伪造,其目的自然是配合其《出师记》使用,借人之智,攻玉之术,借诸葛亮之言,驳斥反对北伐的大臣。值得注意的是,《出师记》中列举了刘曜、王朗的例子,但这两位是汉末江东太守,离蜀汉很远,以当时的信息传播条件,蜀军民未必知道。这更像是东吴人举的例子。

三是出自张衍之手。张衍出身于“吴中四姓”之一的张氏,曾向孙权上交《请任太子师表》。诸葛恪是“四友”之一,与“吴中四姓”有不少来往,二人很可能关系密切,在北伐中志同道合。当诸葛恪决定北伐,遭到大臣阻拦时,他的好友张衍便撰写了《庶佐篇》并伪造了《后处事表》来支持诸葛恪。这两篇文章自然也收录在张衍的《默然笔记》中。

不管上述哪一种可能属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后上书》这篇文章串联起了蜀、吴两国的北伐战略,其意义似乎比《上上书》更为深远。

可惜诸葛恪借了舅舅的奏折,为自己造势,但和舅舅一样,他的北伐也失败了。吴建兴二年三月,诸葛恪调集各州郡二十万精兵北上,围攻合肥新城(今安徽合肥西),数月未攻下。将士们大都疲惫不堪,病倒了,司马孚便率大军前去救援。八月,诸葛恪只得率部回师吴国。两个月后,诸葛恪被宗室孙峻所杀。

蜀吴争霸_三国争霸之刘禅复蜀传_蜀刘禅时

安徽合肥,合肥曹魏新城遗址,摄影:程章

诸葛恪死后二十年,曹魏淮南地区虽然屡屡叛乱,但东吴却深陷内部权力斗争,始终没有对北方发起威慑性的进攻。果然如诸葛恪所料,南北国力差距越来越大,东吴最终连自保都难。

吴天机四年(公元280年),金朝龙乡将军王俊率军攻入建业石头城,吴朝末代皇帝孙皓投降,吴朝灭亡,三国归晋。

如果诸葛亮能活到这个年纪,那他就正好100岁了。

三国争霸之刘禅复蜀传_蜀刘禅时_蜀吴争霸

成长

作家、编剧、书评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北京影视艺术学会会员、伊奈成吉城市书店合伙人。

出版著作有《乱世书信:书信里的三国故事》、《部族纷争:三国豪门政治博弈》、《如此通俗易懂的历史:三国争霸》、《群雄争霸:彩色版三国演义》等,并担任有声课程《少年中国史》的制作。

《重返三国场景》《地图里的三国》即将出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99907.html

智享单车拖欠员工工资 269 万,CEO 回应:资金紧张,融资拖沓
« 上一篇 2024-07-04
梦三国手游新手必知:装备按钮位置与背包顺序调整技巧
下一篇 » 2024-07-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