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如何为孩子选择传统文化读物?论语真的适合吗?

说实话,我尝试了很多方法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选择传统文化读物。从他小时候读过的《弟子规》、《三字经》,到中国神话、中国民间故事、各种成语故事、《论语》……我都让他读过。有些他就是不喜欢,比如《论语》,一开始他背过,但真的跟他的生活关系不大,没什么意思。我虽然是文科生,但口语肯定不行,他能听懂、背诵一些,但再也不想读了。我怕毁了孩子读书的兴趣,就不再强迫他了。

我想,我明白了,就算是成年人,即使他能看懂《论语》的注释,但要把《论语》全读完,也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是一个小学的孩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贤思齐,莫不思其行;见不贤思齐,莫不思其行”……即使每一句都给他解释,他还是一头雾水,一副很受折磨的样子!

孩子这么小,如果这些读物让他从小就对古典文化彻底失去兴趣,导致他产生心理创伤和叛逆心理,那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儿子最喜欢的书是故事性强的书,所以我决定迎合他的口味,给他买了《凯叔的三国演义》。

兴趣的力量,超级“三国迷”诞生

儿子一下子就爱上了三国故事,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三国迷”。

他到底有多痴迷?

他会带三国书去学校,路上听有声书,晚上回家继续看三国故事,买三国玩具、人物、武器,看电视剧《三国演义》。

上周末,我带他去了我们这边的武侯祠,他看着武侯祠里的展品,一一告诉我,这是刘备,那是关羽刮骨疗伤……出于好奇,我问他,能讲讲刘备和关羽的故事吗?小家伙兴奋地讲起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拜兄弟,并肩抗击黄巾军的故事,根本停不下来。还有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三顾茅庐……三国故事里的人物、名字、长相、武器、特点……小家伙都能很轻松地说出来。

学校让他写书评,结果他写了一篇《三国演义》的书评,这让作为母亲的我非常惊讶。

用《三国演义》教孩子读诗词学成语学典故

看儿子对三国这么痴迷,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让他深入学习三国。

我家孩子以前会背诗,但是他不喜欢。三国诗多,曹操的《短歌行》气势磅礴,“对酒高歌,人生何其长!如朝露,往日苦不堪言。吾当宽厚,忧患难忘。何解忧?唯杜康……”曹植的《七步诗》充满兄弟反目之悲哀……因为喜欢,我家儿子才背得这么好!曹操除了《短歌行》外,还有其他好诗,如《龟寿》中的“老马在厩,志在千里;烈士晚年,壮志不断”,就很能体现曹操的远大志向。我家儿子开心地背了下来,非常轻松。

三国里的典故、成语真是太多了,三顾茅庐、空城计、桃园结义、如鱼得水、望梅止渴……他读到刘备的礼仪、情商,就记住了三顾茅庐和桃园结义;读到诸葛亮的智慧,就记住了空城计;读到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就记住了如鱼得水;读到曹操的智慧,就记住了望梅止渴……有时候我会故意跟他比试,我们每人举出一个典故,然后看对方能不能说出相应的故事。在儿子的教诲下,我也记住了很多。

从故事中打开知识之门

三国有故事、有历史、有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三国演义》原著中有很多知识没有解释,比如都由到底是什么官职?十八位诸侯誓死抗董卓,誓死抗董卓,誓死抗董卓是什么意思?打仗总说要召回部队,可这是什么金子?三国时期没有科举,怎么当官……我选的《开叔三国演义》比较好的版本,是开叔把这些知识都解释在文中了。比如原著说诸侯宣读完誓词后,“誓死抗董卓”。而我给儿子买的书上写着:

三层台上,十八位皇子面色凝重,齐声宣誓:“我们将共同努力,共同对抗叛徒,任何违背盟约之人,我们将毫不留情地诛杀!”

十八名军官陆续上台,每人端着一个盘子,上面放着两个碗,一碗鲜红,盛满了动物的血液;另一碗清澈见底,映照着蔚蓝的天空,盛着一碗浓烈的美酒。

王子们伸出双手,蘸了蘸鲜血,抹在嘴上,然后举起酒杯,互相敬酒。十八个人一饮而尽,然后将大碗摔在地上……

这是血誓,若违背契约,背叛盟友,便会遭天罚,一生如畜生。

人群一片激动,士兵们齐声高喊:“杀土匪!杀土匪!杀土匪!”

画面很棒,读起来超级刺激。它还将血誓的形式和意义融入故事中。

另外书中还把驿站、科举制度(当时的举荐制度)、战车、古代战役的地理位置等历史文化知识讲解得很清楚,儿子读起来很顺畅,增长了很多知识。

书的最后还有一本叫《三国博物志》,用三国士兵的声音,教小朋友三国时期的孩子几岁上学?三国时期的战车长什么样?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剑有多重?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喜欢从这些问题入手,带着儿子去探索更多的知识。比如书中讲到荐举制度,东汉时期没有科举,想做官只能靠有威望的人的推荐,这就叫“荐举”。农民、猎人、屠夫等普通家庭的孩子,既不认识名人,也没有钱结交名人,大多只能是普通人,没有机会做大事。我会跟儿子研究刘备当初为什么做不了官? 除了推荐制,当时当官还有什么途径?被张飞打死的贪官,是否也对当时官员考核制度负有部分责任?古代如何避免贪污腐败、滥用权力?……都是围绕着古代官员的任用和考核这个主题展开的,都是小话题,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儿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用《三国》引导孩子客观思考历史

只读故事会流于表面,只有通过思考,才能读懂故事背后的精髓,读懂自己的世界观、历史观。《三国演义》的作者有自己的倾向,比如不断歌颂刘备,强化刘备“汉外戚”的一面,把曹操塑造成“乱世奸臣”,但刘备真的靠皇室背景吗?好的身份真的比其他努力更重要吗?除了刘备,其他英雄都是坏的吗?这样的倾向,都带有原作者那个时代的烙印。《三国演义》的可取之处在于,在塑造刘备的时候,会适当弱化他“汉外戚”的身份,强化他虽然家道中落、身为鞋匠,但依然心系天下、奋发图强的一面。 除了刘备,在面对王室没落、董卓专政的混乱时,袁绍也有英雄的怒气。面对董卓废帝说“不听者斩”,袁绍怒说“不”。曹操也有英雄的怒气,他不恨董卓遇刺,哪怕死了也不罢休。就算失败,也要倾尽家财,和天下英雄一起对抗奸臣。原著其实对他们的描写并不公正,毕竟刘备才是作者心目中的正统皇帝。因此,开叔参考史书,多写其他英雄,创造了那个时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甘愿赴死“治国安邦”的英雄人物。

我也会带着孩子去思考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奸臣吗?他是小人吗?如果是,他为什么不像吕布那样认贼作父,而是选择不惜一切代价刺杀董卓?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追随他?他手下有许攸、郭嘉、张辽、魏典……公认的人才。《三国演义》这本书,似乎让大家记住了诸葛亮,但历史上曹操手下的郭嘉、贾诩等都是千方百计的天才,否则最后就不是曹家的天下了。那么《三国演义》为什么会褒扬刘备,贬低曹操呢?……在和我的讨论中,儿子也明白了自己读到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也激起了他探索历史真相的兴趣。 于是,我就给他买了不同人对三国演义的解读书,让他看到更多不同维度的历史,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念。

这段思考之旅有始无终。因为《三国》值得一读一生。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思考和看法,能读出不同的韵味。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我陪儿子读《三国演义》的一些感悟和收获,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觉得有用,或者找到更多阅读《三国演义》的方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94680.html

重庆不夜城:夜市美食中的山城烟火气
« 上一篇 2024-06-23
三国武将武力排行榜:一吕二赵三典韦,曹操竟排第十
下一篇 » 2024-06-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