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易中天老师说诸葛亮为什么不想杀(马谡)呢?

追梦·承泽

4.6 失落天斩

小的

编辑

解释

本文摘自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专栏《易中天评三国——断臂之痛》文字版,转载自网络,有删减,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编辑联系。

文章阅读时间:约5分钟

文本

易中天老师说:

诸葛亮为什么不杀(马谡)?原因有三。

第一,马谡是心腹。马谡是谁?马谡是马良的弟弟。马良兄弟五人,个个都是才华横溢之人。马良很早就跟随刘备,和诸葛亮私交甚好,堪称兄弟。后来马良在战乱中牺牲了。至于弟弟,哪怕是做了烈士,诸葛亮对马良的弟弟马谡也是非常好的。马谡曾在狱中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明公视马谡为子,马谡视明公为父。”也就是说,宰相把我马谡当成自己的儿子;我马谡却把您这个宰相当成父亲。有人说,这个比喻不恰当。为什么呢?因为马谡是马良的弟弟,而马良称诸葛亮为兄,怎么能成为父亲呢? 这也很有道理,因为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大哥如父,大嫂如母,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诸葛亮和马谡之间的关系就是大哥如父,有亲情。

第二,马谡是个人才。根据《三国志·马良传》记载,马谡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喜欢讨论兵法,还通晓兵书,喜欢讨论战争等问题。诸葛亮对他“深为钦佩”,对他评价颇高。诸葛亮经常召马谡谈话,一谈就是一整天,从白天到晚上。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个大忙人,因为大事小事都要问,他的处事风格就是事事亲力亲为,事事都要亲力亲为,根本没空聊天,他不是一个闲着没事的人,怎么可能跟马谡聊一整天呢?说明这次谈话中,马谡的确有着非凡的见识。而且还有证据表明,诸葛亮南征南中时,马谡曾去送行,送行很远。 临别之际,诸葛亮握着马谡的手说道:“兄弟,我们筹划了好几年,商量了很多方案,现在我就要出征了,你一定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说,或者更好的主意给我吧?”马谡说了十六个字:“攻城略地,攻心略胜于攻城略地,心理略胜于军事略。”也就是说,想要让南方投降,更多的是依靠德行和影响力,而不是依靠武力的威胁。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才有了后来七擒孟获的战果。当然,如果没有马谡这个建议,我猜诸葛亮也会这么做,但至少说明马谡还是可以和诸葛亮一样有英雄观的,并不是一个完全没用的人。

第三点,马谡威望高。据史料记载,马谡被处死时,十万人哭泣,而哭泣的不只是诸葛亮一个人。这说明马谡在民间很有威望。他是知己,有才华,有威望,所以诸葛亮不想杀他。

既然诸葛亮不想杀马谡,而马谡可杀可不杀,那么我们要问:为什么要杀他呢?

蒋琬也向诸葛亮问过这个问题。马谡被杀后,蒋琬到了汉中,蒋琬对诸葛亮说:“相公,天下尚未安定,杀了贤人,实在可惜!”他说天下尚未安定,我们还要打很多场战争,相公杀了这么一个难得的人才,岂不可惜?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回答的呢?诸葛亮又哭了,泪眼婆娑地说了十六个字:“天下分裂,战争才刚刚开始,如果再废除军法,我们又如何与敌军作战呢?”是什么意思呢?诸葛亮说,请大家想一想,过去孙吴为什么能够百战百胜呢?就是因为军纪严明。现在天下大乱,天下分裂,战争不是一天两天停止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废除军法,我们有什么用,有什么依靠,有什么力量可以战胜敌人呢? 根据诸葛亮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诸葛亮杀马谡,是为了依法治蜀。

法治,或者说依法治蜀,是诸葛亮治蜀的重要思想。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诸葛亮在蜀地实行法治。而在这方面,诸葛亮堪称是古往今来的榜样。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第一,严于律己。诸葛亮杀马谡的时候,也曾上书朝廷,请求处分。他提出的处分是降三级。这个奏报送到刘禅那里,刘禅批准了。诸葛亮被贬为右将军,但是他仍然代理宰相,职务不变。虽然他是右将军,但是他还是代理宰相,所以他该管的事,该有的权力,都还是一样。基于这样的结果,有人批评诸葛亮爱表演。我觉得这句话说明他不懂政治,不懂历史。中国古代政治信奉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统治是什么?就叫“有经有势”。经不可改,势可以改。用现代的话来说,政策要有原则,要灵活。 如果军事行动失败,总司令要负领导责任,但并不代表总司令要被杀或者被废。总司令被杀或者被废,战争还怎么打?所以惩罚是必须的,但大局不能因为这个惩罚而受到影响。

第二点,要勇于承认错误,诸葛亮为此写了一篇奏章,叫《街亭自贬奏》,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我批评。

诸葛亮的《说贬街亭》很现实。为什么现实呢?第一,他承担了全部责任。包括马谡失街亭,赵云在箕谷的失误,这些都不是他的责任,诸葛亮都承担了全部责任。这是第一点。第二,诸葛亮指出了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四个字:“我用人不当”,就是说我作为统帅,用人不当。第三,他建立了问责制度。规定以后如果出征失败,统帅要负领导责任。第四,他采取了纠正措施。从此以后,诸葛亮就亲临前线,指挥了几次北伐。所以他很现实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一个人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包括诸葛亮。难得的是他能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只要能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他就是一个伟大的人,曹操和诸葛亮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第三点,奖惩分明。马谡失街亭,负有直接责任,损失惨重:被杀。赵云在箕谷失败,但事出有因,敌强我弱,赵云指挥还当得起:被贬。王平是马谡的副手。马谡部署军事时,王平屡次劝阻马谡,马谡失街亭后,王平为保全军队采取了许多正确措施:被赏赐,王平升官。王平是这次战争中唯一一个不被惩罚反而被赏赐的将领。那么,作为总司令,我负有领导责任:我被贬。杀谡、贬云、赏平、贬自己,这叫奖惩分明。

因此,可以说,诸葛亮在街亭败退之后,善后工作做得非常好,非常正确,值得大书特书。但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他做得对,他为什么哭呢?

诸葛亮泪杀马谡,不单单是法律问题,更重要的是政治问题。包括我们前面讲的罢免李严,都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什么政治问题?诸葛亮接手蜀汉政权的时候,政权内部局势很不稳定。

因为我们知道蜀汉政权很特殊,它是由三股势力构成的,第一股势力就是刘备从荆州带过来的人,我们叫荆州集团,也叫第一股势力,这里面包括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这股势力处在蜀汉政权的上层,掌握着国家的主要权力。第二股势力就是刘章留下的人,或者说刘章父子刘偃,还有刘章的人,他们进川的时候带过来的益州,包括李严等人,我们叫这股势力就是东州集团,也就是第二股势力,他们处在蜀汉政权的中层。第三股势力就是土生土长的益州官僚、官员,还有当地的贵族、宗室、士族,益州人,或者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四川人,这是第三股势力,他们叫益州集团,也叫第三股势力,他们处在政权的底层。 所以这样的鸡尾酒结构是不稳定的,下面两层人都不服气。特别是刘备死了怎么办?夷陵之战之后你打了败仗回来,然后又在永安病死,然后一个宰相接手大权,代理王位,这就完全不稳定了。所以我曾经说过十六个字,就是:刘备建国根基不稳,夷陵之战天摇地动,在这样的局面下,一个宰相代理王位,非常麻烦,很难。有很多人对他不满,盯着他看,嘴上不说,心里却在暗中观察他。特别是像李严这样的人,作为被委托照顾孤儿的副手,李严本来就对宰相不满。 另外,就在诸葛亮北伐前一年,李严已经向诸葛亮挑战,说,相国,你可不可以也把五郡也划成一个巴州,让我当巴州刺史?你不是益州刺史吗?你可以当刺史,我不可以当刺史?和尚可以摸,我不可以?挑战已经发出来了。我猜这时候诸葛亮已经在考虑怎么处理李严问题了,因为这颗钉子迟早是要拔掉的。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呢?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依法治国。我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违反刑法,谁就受到惩罚。特别是像李严这样的豪门大佬,大人物,大人物,你不能随便废掉他,只能把他绳之以法。既然我们是依法治国,既然是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那就必须公开、公平、公正,执法如山。不能因人而废法,更不能因私而徇私枉法。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难想象,诸葛亮处理马谡这件事情有多么的艰难。 我们不难想象,那些反对者,那些明里暗里反对者,那些心怀不满、不服气、心里嘀咕的人,那些睁大眼睛、鸡蛋里挑骨头、拿着放大镜、显微镜找诸葛亮毛病的人,会怎么样。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就是为了看热闹、看笑话,看你们怎么做的,你们不是执法如山吗?你们不是依法治国吗?你们不是命令贯彻吗?你们不是公平正义吗?好,你们的人有难了,就看你们怎么做。如果你们手下留情,放过他们,那对不起,下次我们也要这么做。

所以这时候诸葛亮没有办法了,对付马谡的唯一办法就是严惩不贷,迅速处决。也就是说,诸葛亮必须断掉他的胳膊,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只好拔剑自刎,斩杀了马谡;而且剑刺入他的心脏,非常痛苦。因为这样做并不是他本意。马谡是心腹,马谡是人才,马谡有威望,马谡的罪孽还没有到必须杀的地步。他本来是可以饶过他的,比如让他有罪立功,在军中服役等等。但为了大局,为了蜀汉的安定团结,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三方面的关系,严格执行和执行法制,他不得不杀了他的爱人。所以我说,我读到这部分书的时候,感觉自己都想跟着武侯哭了。

(正文已完,有删减,感谢易中天先生。)

三国乱世,英雄情深。

互相欣赏,不辜负彼此的期望。

识别二维码

《寻梦成泽》7折团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94629.html

分享必备攻略WePoker确实到底有透视挂辅助!其实确实有挂<哔哩哔哩>
« 上一篇 2024-06-23
街机游戏中那些将BOSS克死的场景,你知道吗?
下一篇 » 2024-06-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