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三国演义情节研究:献帝与伏后密谋图曹操,为何失败?

三国演义》情节研究:

关闭连接

紧密相连

作品的连贯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线索的清晰与通畅,作品的线索本质上是作者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如果思路不清晰、跑偏、中断,连贯性就会受到破坏。

献帝听说曹操要当魏王,知道他步步高升,很快就要篡位了,于是和傅皇后哭了起来。傅皇后于是给父亲写了一封密信,要他谋反曹操,并嘱咐穆顺把信转交出去。献帝知道“身边的人都是贼心腹”,但和傅皇后商量谋反曹操时,并没有避讳他们,只是在“召穆顺到屏风后面来”时“撤了侍从”,显然是疏忽大意。傅婉说曹操“不可仓促谋反”时,只说他“心腹多”,却忽略了他“在朝中国中权势大”这个更重要的因素,显然不够谨慎。曹操亲自带人,在宫门口截住了穆顺。 此时,穆顺该有多紧张,谁在隐藏秘密?尤其是在被盘问、搜身、检查帽子之后,距离藏有秘密的发髻越来越近,他的紧张更是让人窒息!然而《三国演义》对穆顺此时的紧张心态只字未提,显而易见,说明他不够小心。(见《三国演义》,第352-353页)

但是思维不严谨的话,既会出现认知上的错误,也会出现逻辑上的混乱。要弥补思维上的错误,就必须认知和逻辑两方面都要修炼。比如,甘宁在荆州的时候,射死了凌统的父亲凌操,凌统视甘宁为死敌,虽然孙权多次劝解,但是凌统却放不下。后来凌统被暗箭射中,摔下马来,甘宁射箭救了他,从此两人便和解了,成为了生死之交。甘宁和凌统都是孙权最宠爱的将领,在这之前,孙权也曾多次调解两人的纠纷,但是都无济于事,此时两人和解了,对于孙权来说,应该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孙权此时却一句话也不说,更没有采取其他的行动,他的思维有疏漏,所以他并没有把该写的东西写出来。 (参阅《三国演义》,第361页)

一部长篇气势磅礴的作品,难免会有疏漏,正如有人所说:一片森林,必然有枯枝落叶。但是,如果你常常不把该写的东西写出来,那就说明你忽视了思考。而忽视思考,就是因为缺乏全局眼光。只有看全局,你才知道什么该写,什么必须写,什么不该写。也就是说,判断该不该写,非写不可,要看全局的需要。需要的就应该写,不需要的就不该写。没有全局,你就失去了判断的标准,失去了选择的依据。

比如黄忠在定军山作战,既然记载对面山“四面险路”,黄忠怎么可能“敲锣打鼓,一路杀到山顶”呢?山上的曹军为什么不防守呢?曹军都是泥塑、木雕吗?手里只有柴枝吗?黄忠攻下对面山后,“守住山中”。夏侯渊来攻时,两军至少应该有一箭之隔吧?黄忠一箭之隔“奔下山”,夏侯渊有充足的时间应对,怎么可能“猝不及防”?怎么可能“还没来得及相见”,就被“砍成两截,头肩相接”了呢?(见《三国演义》,第379页)

思路不严谨,就会造成连贯性的问题;思路不清晰,就会造成叙述混乱,严重破坏连贯性。诸葛亮亲自率军与西羌铁车兵作战,姜维明明在前面诱敌,但铁车掉坑后,却写到“姜维、马岱、张仪三军从后面来袭”。明明在前面诱敌的姜维,怎么就跑到“后面”去了呢?前文只是写到西羌“后兵急回,左关兴、右张苞冲出”,后文才写到当月姬“逃到后面山谷”时,“撞上了关兴”。关兴在西羌“后兵”后面时,前面的西羌铁车就掉坑了。 还在荒野的“后兵”见状,纷纷“慌忙回头”,被关兴、张苞左右夹击。由此可见,此时关兴是在荒野,而不是在山谷。但《三国演义》突然改了写法,关兴到山谷去截杀岳姬,显然是思路混乱了。

作品的情节设计与内容描述必须严谨、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才能保证作品连贯、真实。一旦思路中断或偏离,情节设计和内容描述难免疏漏,引发怀疑,不可避免地损害作品的可信度。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84269.html

三国杀传奇:新一代流行轻策略手游,玩家好评如潮
« 上一篇 2024-06-12
曾经风靡一时的三国杀,为何如今走向没落?
下一篇 » 2024-06-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