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没有这样的记载和评价,《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句话,意思是:刘备是一位英明的领导者,有雄才大略,诸葛亮与他能大有作为;但由于时间所限,他的事业发展出现瓶颈,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水镜先生在介绍诸葛亮的时候,感叹道:“袁志若要走,自己走就行了,何必费心让他出来受这么多苦呢?”意思是说徐庶不明智,违背天意就行了,还拖着诸葛亮受苦,可见他心疼诸葛亮。因为水镜先生很了解诸葛亮的才能和性格,知道他走的时候,一定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一定会历尽艰辛,在最后关头失败!这句话就像一个诅咒,笼罩着诸葛亮出山之后的命运。
1、隆中策略
1. 刘备桃园结义的道理
《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下盟誓:“虽同姓,结为兄弟,共济贫贱;报效国家,平定天下;不求同日生,只求同日死。”这八个字“报效国家,平定天下”,是刘备一伙的政治纲领。一个卖草鞋的,一个买绿豆的,一个杀猪的,三个草根百姓怀揣梦想,艰苦奋斗,刘备快五十岁了,依然无家可归。
桃园誓言
刘备被曹操打败,投降了刘表。曹操并没有停止对刘备的攻打和镇压,甚至挖走了刘备手下的著名军事家徐庶。徐庶临走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诸葛亮在卧龙山下耕耘,与管仲、乐毅比肩,是个天才,谁能得到他的帮助,谁就能打天下。刘备心动不已,急于招揽人才。
叔说:“得此人,与周得吕王、韩得张良无异。”
刘备遍访贤士,并诚恳地邀请徐庶的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徽来帮助自己,学习诸葛亮。水镜先生拒绝了刘备的请求,但向刘备介绍了诸葛亮的才能。
回说道:“堪比姜子牙兴周八百年,堪比张子方兴汉四百年。”
刘备曾与关羽、张飞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堂拜见他,诚恳地请求他出山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可见诸葛亮是一个十足的道家。中国的道家都是平世隐居,乱世出世,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其实诸葛亮对天下的局势也非常清楚,但是刘备的真诚和认可,以及他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和充分的社会责任感,让他明知不可能,还是出山助刘备成就一番事业。
三进草堂
2.诸葛亮出场前的情况
诸葛亮出山之前,曹操在政治上以天子统领诸侯,实行“招贤纳士令”,论才择优录用,从卑微出身的人中招揽人才。在军事上平“叛”,杀吕布、平张绣、败刘备、灭袁绍,统一北方中原。天下九省六州,疆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自古谁得中原,谁就能统治天下,曹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权三代占据江东,根基稳固,此时的刘备已经没有立足之地,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无法与刘备抗衡,他能发展的方向只有荆州和益州。诸葛亮是一位伟人,他以两个尚不明晰的州郡为刘备谋划了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蓝图,基本确定了两步走的战略。
二、隆中战略构想
诸葛亮与刘备商讨了古隆中的形势,确定了刘备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蓝图。
“……能制荆、益,守其地势,西与蛮夷和,南与夷、越和,外与孙权和,内善政,天下有变,令将军率荆军攻宛、洛,将军亲自率夷民入秦川,百姓谁敢不饮宴迎将军?若能如此,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诸葛亮也按照自己的战略构想,实施了自己的计划,也根据形势劝说刘备夺取荆州。赤壁之战前,刘表病逝,刘聪派使者向曹操请求投降。诸葛亮劝说刘备攻打刘聪,直接夺取荆州。刘备有自己的考虑,说:“我不忍心这么做。”他拒绝了诸葛亮的建议。
曹公南下攻打表,表死,其子丛继位,遣使投降。先主在樊城扎营,不知道曹公来了,到了宛城才听说,便率兵离开。路过襄阳,诸葛亮劝先主攻打丛,荆州便可取下。先主说:“我不忍心。”便勒住马头,叫丛,丛不敢起来。丛的随从和荆州人,都归顺了先主。——《三国志·刘备传》
诸葛亮建议取荆州
2. 联合吴国对抗曹国
1.赤壁之战
曹操轻易拿下荆州,威胁到江东,急于攻打刘备。刘备率领两万残军来到夏口。诸葛亮建议联合东吴抗曹,并亲自到江东游说孙权建立联盟,共同抗曹。周瑜率领的五万余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与曹操相遇。东吴旧将黄盖见曹操的战船用铁链连接起来,以克服北方士兵不习惯水战,便佯装投降,用火攻曹操水营,曹操水营被纵火焚烧。曹操被孙刘联军击溃,逃往华容道。
2. 夺取荆州
诸葛亮趁着赤壁之战的胜利,夺取了荆州南郡四郡,并与周瑜一起攻打荆州其他郡县,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三次惹怒周瑜,周瑜也因此丧命,不过他基本上控制了荆州。
火烧赤壁
但诸葛亮的日子不好过。周瑜曾劝孙权囚禁刘备,除掉他。他也曾试图通过周瑜从荆州夺取西川,但都失败了,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孙刘联盟面临破裂。诸葛亮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前往东吴吊唁周瑜,痛哭流涕。他的眼泪稳住了孙刘联盟,为刘备争取了近十年的管理益州的时间,并得到了得力的助手庞统。
但诸葛亮的日子不好过。周瑜曾劝孙权囚禁刘备,除掉他。他也曾试图通过周瑜从荆州夺取西川,但都失败了,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孙刘联盟面临破裂。诸葛亮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前往东吴吊唁周瑜,痛哭流涕。他的眼泪稳住了孙刘联盟,为刘备争取了近十年的管理益州的时间,并得到了得力的助手庞统。
3. 攻占益州
在孙刘联盟的坚实保障下,刘备在庞统的辅佐下,加上西川张松、法正的帮助,取得了益州、汉中,实现了“隆中之策”构想的第一步。
四、荆州失陷与东征失败
关羽盲目北进襄樊,擒于禁,杀庞德,水淹七军,震惊天下。曹操调集天下兵马,联合东吴,围剿关羽,伏击关羽。关羽大败,逃至麦城,被擒杀。
刘备二年,为给关羽报仇,收复荆州,不顾诸葛亮、赵云的劝阻,毅然东征,结果在夷陵大败,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刘备将儿子托付给诸葛亮于白帝城,后去世。
白帝城
3. 做不可能的事
刘备最强盛时,曾遭遇两败,跌入谷底。诸葛亮辅佐刘禅,苦心经营,挽救了国家,使之免于覆灭。他牢记“隆中之策”第二步战略,扬长避短,积蓄力量,准备北伐。但他六上岐山,五次北伐,却死于五丈原。他最终未能实现统一兴汉的夙愿。诸葛亮临终前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求”,“天不我待。”
《魏略》明确记载了诸葛亮临终前嘱咐魏延:“让延接任,自己的事情办好”,同时强调“只要小心谨慎地守住自己,小心不要回来”。
真可谓“壮志未酬,壮士断腕”,但其后果却是“未竟之业,英雄所见略同”。
诸葛亮北伐
总结一下:三国魏国天时,吴国地利,蜀国人杰。但三国均未能夺得天下,均未能引导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国家统一。三国是一部“诸葛亮得主适其时,不合其时”的故事,天下分而合,实力也。但三国告诉我们的是英雄奋斗的历史。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天时、地利、人和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好基础,但面对逆境,我们也必须担当起责任、采取行动,“至死不渝”,保持百折不挠的精神!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77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