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官渡之战:曹操袁绍谋士阵营大揭秘,三国谋士文化为何如此抢镜?

战三国官渡之战攻略_奇战三国官渡之战_战三国官渡模式

东汉末年,曹操袁绍正面交锋,曹操以少胜多的兵力赢得了官渡之战,奠定了称霸北方的基础。此战一共出现了11位谋士,十分精彩。本文,笔者将通过《三国演义》和《正史》对曹操和袁绍的谋士进行分析。

1.乱世之始:三国谋士文化

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阵营中共有11位谋士,表现亮眼。袁绍一方有冯吉、郭图、田丰、审配、居肃,曹操一方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此外,还有一位特别谋士许攸,他先是在袁绍阵营,后来投奔曹操,并发挥了关键作用——建议曹操偷袭乌巢军粮。

奇战三国官渡之战_战三国官渡之战攻略_战三国官渡模式

三国时期的谋士为什么受到如此重视?谋士们不像将军那样上战场杀敌,他们都是精通经书的,为什么要加入到乱世纷争之中呢?其实,这就是三国时期的谋士文化。《论语·子张》中记载:

子夏说:“如果善于做官,就应该读书;如果善于读书,就应该做官。”

对于古代的文人而言,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做官。但到了东汉末年,皇室衰弱,汉献帝已经自顾不暇,这些文人又如何侍奉他呢?因此,谋士们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选择一个才华横溢、谋略高超的“师父”,选对了平台,才能施展才华。

另一方面,英雄身处乱世,不仅要带兵打仗,准备粮食和武器,还要处理许多文书和谋略。要想征服天下,必须听取许多人的意见,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因此,英雄在扩大势力的同时,也要寻找许多谋士,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刘备“三访草堂”寻贤的故事。

所以,东汉末年,王室弱小,天下混乱,谋士为了显露自己,选择“诸侯”,英雄为了夺取天下,选择“智囊”,两者相互选择的过程,形成了三国时期的强势谋士文化。

曹操阵营的五位谋士中,荀彧与荀攸是叔侄关系。荀彧原在袁绍手下,后来觉得袁绍不能成大事,便投奔了曹操。荀彧早在曹操还是个将领的时候就投奔了曹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记载:

(荀彧)以为邵永远也做不成什么大事。当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荀彧离开邵,跟随太祖。太祖很高兴,说:“他就是我的子方。”

也就是说,荀彧选择了袁绍而不是曹操,这是谋士的选择,曹操见到荀彧之后夸他有才干,是“张良”的才干,这是英雄的选择。

奇战三国官渡之战_战三国官渡之战攻略_战三国官渡模式

荀彧投奔曹操,五年后,他的侄子荀攸也投奔了曹操阵营。此前,荀彧向曹操推荐了程昱,程昱推荐了郭嘉,郭嘉推荐了刘晔。

曹操的另一位谋士贾诩的一生最为坎坷,他原在董卓手下,董卓死后投奔李傕,李傕失败后,贾诩投奔张绣。在张绣的指挥下,贾诩用计谋两次帮助张绣打败曹操。但贾诩最终还是认为曹操就是自己要找的“主子”,于是投奔了曹操,最终成为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曹魏的开国重臣。

有趣的是,三国时期,吕布被称为“三姓奴婢”,但看贾诩的经历,他先后在四个阵营中任职,但曹操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贾诩。可见曹操在选择谋士时,首先看重的是人才。这是曹操用人的独特之处。

战三国官渡模式_战三国官渡之战攻略_奇战三国官渡之战

综上所述,三国时期谋士与功臣的相互选拔是三国谋士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这些谋士对于当时的世界局势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官渡之战:谋臣的团结与分裂

曹操和袁绍麾下都有很多谋士,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如果谋士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战略,对主公来说非常重要,但如果谋士只顾争权夺利,对自己阵营来说就是灾难。官渡之战中,曹操和袁绍的谋士阵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已经平定河北,此时刘备占据了沛县,背叛了曹操。曹操派兵攻打刘备,刘备不得不向袁绍求救,到底该不该救刘备?袁绍询问了谋士们的意见。此时,袁绍手下的六位谋士(包括许攸)的表现如下:

1. 田丰的建议,载于《后汉书》:

和你们争夺天下的是曹操,曹操现在东攻刘备,兵线连成一片,撤不掉,我们现在就该举兵从背后偷袭,一举将他征服。

也就是说,田丰认为我们的主要敌人是曹操,应该趁这个机会偷袭曹操后方,这样不仅可以打败曹操,而且对刘备也有好处。

战三国官渡之战攻略_奇战三国官渡之战_战三国官渡模式

2.《献帝传》中记载审配的建议:

绍率南师……沈沛道:“兵书上说,十次攻敌五次,便可战。如今有你神威,又有河朔强者来攻曹,等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今不取,日后难谋。”

审配的建议是:我们的军队比曹操的多很多倍,如果与敌军正面交锋,一定可以灭掉曹操。

奇战三国官渡之战_战三国官渡之战攻略_战三国官渡模式

3、郭图的建议和审配的建议很相似,只是郭图建议和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攻打曹操。4、居肃的建议:根据《献帝传》的记载,居肃认为我们粮食充足,兵力充足,应该和曹操打持久战。

5.许由的建议,《汉晋春秋》记载:

许攸对邵说道:“你不要与曹军交战,赶紧分兵守住城池,直接分路去迎皇帝,事情就解决了。”

也就是说,许攸的意思是,曹操若派大军来攻,他的大本营许都必定是空虚的,我们只要正面拖住曹操大军,然后派轻骑夜行,抄近路攻占许都,抢走汉献帝,就可获胜了。

奇战三国官渡之战_战三国官渡之战攻略_战三国官渡模式

6、冯骥的建议。冯骥其实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并没有提出什么建议,只是反对了沈佩和田丰的建议。

大战将至,谋士们各抒己见,这并没有错。但这些建议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私利。田丰的建议提出得早,袁绍称儿子有病,不能及时进攻,便否决了田丰。最后因为田丰一再劝阻,袁绍干脆把田丰囚禁起来。冯吉对审配和田丰心怀妒忌,便极力反对他们的建议。许攸的建议原本很好,可此时有人告发其家人犯了罪,袁绍便要抓捕许攸。后来袁绍兵败,冯吉又献上谗言,让袁绍杀了田丰。就这样,袁绍的谋士们因意见不合、妒忌、私人恩怨等而乱成一团,形成了“分裂”之势。

官渡之战前,曹操派兵攻打张绣,结果被打败了。袁绍给曹操上书羞辱他。当时袁绍势力强大,曹操的实力远不如袁绍。曹操很生气,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时,曹操阵营中一位27岁的谋士发表了“十胜十负”论,被历史记住了。这位谋士就是被称作“乱世奇谋”的郭嘉。晋朝史学家傅宣在他的《傅子》中记载道:

贾母暗自估计,绍十败,汝十胜。兵虽强,无力。绍礼仪繁多,汝顺应天道。此为第一胜法。绍叛,汝顺从,统领天下。此为第二胜法……

也就是说,在曹操败局之时,郭嘉说出了“十胜十负”的论断,断定袁绍必败,曹操必胜。这句话给了曹操和将士们极大的信心。也正是这句话,奠定了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战三国官渡模式_战三国官渡之战攻略_奇战三国官渡之战

曹操赞同郭嘉的意见,而谋士中居首的荀彧则表现出了更为统一的态度。荀彧说:“郭奉孝(郭嘉,字奉孝)说的,正合我意!”曹操攻打吕布时,下邳久攻不下,荀彧建议水淹城池,郭嘉、贾诩等人立即同意了。

许攸被排除在袁绍阵营之外,无法存活,便来向曹操求助。他知道曹操军中缺粮,便建议曹操烧毁袁绍的乌巢军粮。作为新任谋臣,荀彧、郭嘉等人并没有排斥他,反而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于是曹操就用烧毁军粮的方式扭转了战局。

此外,在白马围城时,谋士许攸建议曹操分散袁绍兵力,最终袁绍部将颜良被关羽所杀。谋士程昱奉命防守鄄城,虽然城中只有七百余人,但他建议曹操不要增加守军,以扰乱袁绍,使其不敢进攻。曹操谋士们献策时,其他谋士并没有具体反驳或反对,大多集体表示赞同。

战三国官渡之战攻略_奇战三国官渡之战_战三国官渡模式

总之,曹操阵营中的谋士们所展现出来的策略大体一致,即便有分歧,但并没有争权夺势、相互攻伐的现象,这是曹操和袁绍谋士们最大的不同,也是曹操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3. 不同的结局:辅导员的结局

官渡之战之后,袁绍兵败。但袁绍回到冀州之后,却杀了他的谋士田丰,可惜田丰死了,因为他当初提供了正确的谋略。居肃被曹操活捉。曹操爱才,原本打算投降,可惜居肃因偷马逃跑而被杀。之后袁绍死了,他的谋士冯济又卷入袁尚、袁谭兄弟之争,最终被袁谭杀死。审配辅佐袁尚,但最终被曹操兵败杀害。最后,谋士郭图因辅佐袁谭,被乐进射杀。

袁绍麾下六位谋士,除许攸投奔曹操外,其余五人均惨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一方面是因为袁绍听不进谋士们的意见,另一方面是谋士们互相算计,最终自食恶果。

战三国官渡之战攻略_奇战三国官渡之战_战三国官渡模式

另一方面,曹操阵营中的谋士中,郭嘉因病去世,年仅38岁,名字被载入史册。曹操晚年多次思念郭嘉,程昱、贾诩、荀攸等均因年老而死。许攸最终因得罪曹操而死;虽然“大佬”荀彧服毒自杀,但曹操追封荀彧为大元帅,并赏赐了荀彧的儿子。曹操在官渡之战前的六位谋士(包括许攸)大多留名史册,其中两人虽然非正常死亡,但并非死于权力斗争。曹操“用人至深”,谋士们“以命相报”。

四、曹操、袁绍谋士营给我们的启示

东汉末年,三国处于均衡状态,名将众多,名臣众多,谋士更是数不胜数。正是有了这些谋士,才使得乱世历史更加丰富多彩,三国文化更加灿烂辉煌。三国时代的谋士远不止上述十一位,但通过曹操和袁绍的阵营,我们可以得知以下三点。

首先,在团队建设方面,从曹操和袁绍的谋士可以看出,谋士的“合”与“分”对本阵营的胜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无论在战争还是在其他领域,一个团队的配合,都是建立在团结、奉献的基础上的,否则,就没有胜利的希望。

第二,通过曹操和袁绍的谋士们,我们可以对官渡之战和三国历史有更深的认识。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一个谋士辈出的时代。他们让这段历史更加丰富多彩,也给后世的和平带来了新的启示。

战三国官渡模式_奇战三国官渡之战_战三国官渡之战攻略

​第三,通过曹操和袁绍的谋士阵营,我们可以了解到三国乃至古代的谋士文化。谋士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谋士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但是谋士文化中也有一些不被提倡的部分,比如阴谋诡计,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好在中华文明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

本文参考文献:《三国演义》原著;《论语》、《三国志》、《资治通鉴》、《后汉书》、《献帝传》、《汉晋春秋》、《夫子》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76461.html

全战三国:背景设定在中国,武将数值套用中国化模板五行系统
« 上一篇 2024-06-09
九阳真经:张无忌为何将秘籍给小龙女?
下一篇 » 2024-06-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