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只知道曹操有很多谋士,其中有荀彧、郭嘉、贾诩、程昱等人。 然而这些人为曹操立下大功,其实是另一位谋士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默默无闻,但却对曹操的成功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换句话说,可以说荀彧能够帮助曹操定汉朝,让曹操成为英雄。 那么他就是奠定曹氏家族基业的创始人。 此人名叫董昭,《三国志》记载:“董昭,字恭仁,济阴、定陶人”。
董昭之所以名气不大,是因为三国时代非常看重人品,而这正是董昭所缺乏的。 这一点从赵东的同事苏泽身上就可以看出来。 《三国志》记载了他们两人之间的一件事:“郑拜仆与董昭视之,赵尝枕而跪,推之曰:‘苏则膝不是阿谀奉承者的枕头。’”; 据说,董昭睡觉时,把头枕在苏泽的膝盖上。 没想到苏泽把他推倒了,还说他的膝盖不是阿谀奉承。 人的枕头。 什么是阿谀奉承者? 也就是善于阿谀奉承的人。 可见,赵东在同事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好。 与曹操手下的其他谋士相比,难怪他名气不大。
多次帮助曹操
说实话,领主的选择是否正确,关系到一个谋士未来的发展。 显然袁绍并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而曹操也有很多反袁的人才。 就像董昭一样,他也认为袁绍没用,反而相信曹操会成为英雄。 但董昭反袁后,被河内郡守张扬收留。 此时,曹操刚刚控制兖州,想利用这条路去拜访汉献帝。 结果张扬一开始就拒绝了。 这时,正是董昭暗中安排张扬与曹操合作。 他给出的理由是:“袁、曹虽是一家人,但直到现在才在一起。曹进虽然弱小,但仍是天下英雄,所以我们应该嫁给他。既然如此。”我们是有缘分的,我们和他有直接的联系,推荐他;如果一切顺利,我们永远会深深地分道扬镳。” 可以说,董昭的眼光极其准确,曹操也成为了英雄。
汉献帝陷于李傕、郭汜手中
尤其是赵东,懂得暗中帮助别人。 此时,皇帝正被郭汜和李傕挟持。 《三国志》记载:赵为太祖及长安将领李傕、郭汜等上书,按轻重表示殷切。 。 意思是说,董昭借曹操之名,讨好李傕、郭汜。 可以说,董昭是为了曹操才这么做的,但这就是董昭的智慧。 如果赌对了,那么继续加大赌注,这绝对会给曹操带来最大的胜算。 正是董昭的暗中帮助,才让曹操与朝廷有了接触,他从兖州代理人的身份也变成了真正的兖州牧人。
侍奉皇帝的执行者
大家都知道,刘备的最高政策来自于诸葛亮的隆中段,孙权的最高政策则来自于与鲁肃同床饮酒。 那么曹操呢? 曹操纲领的创始人自然是毛玠。 《三国志》记载:“军中有义者胜,坐位而得财,不如听从天子之命不为臣,耕种庄稼,筹措军需。”这样,霸主的事业就能成就。”; 这段话出自毛杰之口。 这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曹操的真意。 在政治上,他应该“奉君命,不为臣”; 经济上,他应该“种庄稼”; 在军事上,他应该“畜牧和军事资源”。 所以,摆在曹操面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侍奉皇帝,这就导致了之前曹操派人过道拜见皇帝的事件。
曹操不肯服从皇帝的命令
事实上,汉献帝回到洛阳后,曹操曾派代表去拜访汉献帝。 然而,这一次却被袁术和东城挡住了。 这时,东昭又派上了用场。 赵东做了什么? 他找到了杨锋。 董昭看到杨奉、董承、张扬等人不和,于是董昭再次故技重施,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 信的内容是:
赵以为冯军兵马最强,而党援军却很少。 他上书太祖说:“我与将军以崇义而闻名,故推举赤辛。今将军克服万车之难,反攻故都。季佐之功,乃为”。超越世间无边无际,何必停下来!如今凶猛狡诈的夏天很多,天下并不太平,圣器很重要,工作就是支撑它,这是必要的诸圣以清王道,诚非一人所建,心腹四支,实可恃,若无备,则有隙,将当为内首。 ,我当外援,现在我有粮食,将军有兵,有没有沟通,互相帮助就足够了,生死相通,心有灵犀.——《三国志》
曹操会见汉献帝
关键好处是同意杨奉主持朝政,而曹操本人则担任外援。 本来兵力最强,党援却很少的杨锋自然答应了。 正当董承等人忙着制造矛盾时,曹操有机可乘,出兵洛阳。 这时,曹操终于见到了皇帝,他讨好皇帝的策略的实施已经迫在眉睫。 而这一次,正是董昭的暗中帮助,给曹操带来了更大的收获。 《三国志》记载:“遂代表太祖为镇东将军,伐其父费亭侯,赵迁付节良”。 因此,曹操在军队中拥有执法权,并被授予黄岳。 不过,此时还有一个阻碍,那就是杨锋。
迁至许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放不下的董昭自然挺身而出。 毕竟,曹操的目的是侍奉皇帝,而不是做臣民。 然而,皇帝却在杨锋手里。 他怎么能不成为臣民呢? 于是曹操问董昭,董昭的回答简单明了:“这里的将领意见不一,未必会听从。我现在留在匡弼身边,情况不方便,只能调兵遣将。” ”。 这是为了说服曹操。 迁帝至许昌。 但行动不易,曹操便向董昭请教。 董昭给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那就是怕皇帝饿死。 《三国志》记载:“适时遣使,以表谢意,赐厚礼,谓‘京都无食,若欲驾,幸得’”。暂时在庐阳,庐阳距离近,交通也方便一点,不用担心县城短。 人若勇猛无虑,就不会产生疑虑,比较使者往来,就足以制定计划了。”
今日的许昌,三国时期曹操迁帝于此
原来,东昭提出的办法是先用厚礼麻痹杨奉,然后再迁皇帝到鲁阳。 吕阳距离许昌只有很短的距离,他可以秘密刺杀陈仓。 同时原因是京都饮食不端,因此将天皇罢免。 这样一来,杨奉就不怀疑曹操的目的能够达到了。 可见,关键时刻董昭总能想尽办法让曹操满意。
“关键点”策略师
董昭在正史记载中很有份量,但论起他在历史学家心中的地位,他未必有资格成为二流人物。 不过,就是这个谋士不被人看不起,却足以被称为曹操的核心谋士。 虽然记载不多,但一旦出现,就会与曹操的大事挂钩。 如果没有董昭的暗中支持,曹操侍奉皇帝的道路还很漫长,还会遇到很多障碍。 尤其是后来曹操称王称王,就和董昭有关。 所以说荀彧帮助曹操是为了汉天下,那么董昭也一定会为了曹天下而这么做。
曹操后来在董昭的帮助下册封魏王
正如曹丕所说:“议此事,如何评判!张、陈二人当政,又如何加?”; 曹丕把他比作陈平、张良,可见董昭的计划还是值得肯定的。 尽管董昭被更多人认为是阿谀奉承者,但宋代胡三省也承认:“赵的品格不值得称道,但其谋略却与荀子一样高明。” 其实,这就是赵东的魅力所在。 他了解真实的曹操,对自己的发展很有预见性。 在与曹操共事之前,他首先为曹操谋职。 可见,这样的谋士怎能不称为曹操的“关键”谋士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5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