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时期,人们的名字中出现单个字符的情况更加普遍,这主要是由于避讳制度日趋严格。
西汉初期,人们的姓名虽然以单名为主,但单名、复名无所谓,也没有什么大的限制,如车千秋、李广利、李延年等。到了西汉后期,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主要是姓名方面的忌讳越来越严格。
姓名的避讳制度自西周开始就有,但当时并不严格。如果要避讳的姓名是双名,则只避讳一个字,另一个字可有可无。到了汉代,为了维护皇帝的神圣地位,巩固和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和皇权,避讳成为封建统治者确保其至高无上权力的重要工具。
但禁忌范围的扩大,也给百姓带来了不少困扰。为了避免过多的禁忌,当时的皇帝们采取了两种约定俗成的取名方式:一是大量使用单名,毕竟单名的禁忌字数只有复名的一半;二是将生僻字用在名字中,这样既不易得罪,又容易避讳。
如汉元帝刘始,汉成帝刘翱,汉平帝刘欣,汉和帝刘肇,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等。汉宣帝即位后,为了减少民间避讳字号,将自己的名字由刘病逸改为刘询。
这种避名习俗,不仅在皇室有,在下级官员乃至普通百姓中也有。长辈要求晚辈忌讳祖先的名字,这叫避家忌。既要避皇忌,又要避家忌。单名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避忌,所以取单名的习俗开始流行起来。
一直到三国时期,单名仍是取名的主要形式。三国时期,无论是曹魏政权,还是东吴政权,还是蜀汉政权,皇帝都是单名。直到南北朝时期,随着少数民族相继入主中原,礼制才有所放松,避讳制度受到很大冲击。加之少数民族名字多为双名,双名便逐渐流行起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52546.html
探究古代中国名字选择的规范与制约:从秦朝取名制度到文化背景
« 上一篇 2024-05-31
大年初一,满族年俗大揭秘!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下一篇 »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