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如果要对《三国演义》中的武将进行排名的话,那么吕布排在第一位当之无愧。 但一旦谈到三国谋士的排名,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
以曹魏为例,有英年早逝的郭嘉,有诡计多端的司马懿,有号称毒夫的贾诩。 孙武还有江东四侠,周瑜、鲁肃、吕蒙、鲁迅。 蜀汉除了卧龙凤蝶,还有姜维。
这些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是彼此交往的机会并不多。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有与诸葛亮平起平坐,甚至略胜一筹的谋士。
曹魏就有这样一个人。 他的才华并不亚于诸葛亮。 他甚至在生前就决定了三国的走向。 如果他没有死,也许就不会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曹操也不敢轻易称王。 这个人是谁?
三国第一天才
两汉,有两个天花板:圣人张良和军圣韩信。 后世谋士只能向后看,或者以这两人为标杆。 因此,很多辅导员的策略都在这两位先行者的“教科书”范围之内。
以叔侄荀彧、荀攸为例,曹操称他们有“辅佐之才”,还称他为“我女婿(张良语)”,足见他们能力之强。 。
然而,无论是荀彧提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刘备、吕布提出的“驱虎吞狼”的疏远方案,都没有超越正面的思维模式。一线辅导员。 也就是说,他们两人看到了机会,但任何一流的谋士都能看到。
比如,袁绍集团谋士巨寿也在汉献帝有难之际提出了“劫持皇帝”的计划。 足以说明“英雄所见略同”,也从侧面证明这个建议并非巧合。
然而,有这么一个人,生来就古怪、独特。 他似乎不受规章制度的约束。 他是一个独立于辅导员体系之外的天生天才。 他就是郭嘉,曹操集团前中期的第一功臣。
郭嘉和二荀一样,在曹操创业阶段就加入了曹操。 曹操无论做什么,都会征求郭嘉的意见。 当曹操的父亲被徐州陶谦的手下杀害后,曹操大怒,立即发起进攻。
这时,郭嘉冒着被骂的危险告诉曹操此行的风险和好处。 很多辅导员都在讨论此举是否仁义。 不过,郭嘉虽然说这种方式不妥,但他相信,如果抛开仁义,自己的处境会更好。 以复仇之名占领徐州,对于曹操集团未来的发展是有利的。
可见郭嘉并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谋士。 他不会太受道德的束缚。 一切以团体利益为基础。 所以,郭嘉更像是一个赌徒,也是一个懂人性的高手。
天才逻辑
刘备被吕布打败后投奔了曹操。 当时曹操对刘备并没有多大的敌意,甚至愿意带刘备去见皇帝。 此时,不少谋士都在劝刘备危险,是日后的潜在敌人,最好提前行动。
只有郭嘉不这么认为。 他说刘备的名声已经传遍天下了。 杀掉刘备,会吓跑天下有识之士,得不偿失。 曹操接受了郭嘉的意见,将刘备留在身边。
后来,刘备追击嚣张称帝的袁术,并说服曹操派他去攻打他。 他不但抢走了曹操的兵马,还杀了曹操的部下。 甚至与汉献帝合谋铲除曹操。
郭嘉闻言,大吃一惊。 他摇摇头,跺脚道:“我让鸣王留住刘备,一方面体现了鸣王对人才的渴求,另一方面也能制约和控制刘备。即使他不杀他,他不能被放走。” 啊,这一招和放虎归山有什么两样?”
可见,郭嘉并不是一个为了集团利益而盲目行事的谋士。 他心思缜密,软硬兼施,可稳可危。 尤其是在针对袁绍的时候,郭嘉在思维逻辑上的优势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孙策统一江东,刘备在荆州投奔刘表,曹操和袁绍也正式开始对抗。 曹操极其担心刘备劝刘表攻打许都,也担心孙策率军突然袭击。
听到曹操的担忧,郭嘉微微一笑,说道:“刘表和孙策并不担心,刘表一定是担心自己压制不了刘备,所以不敢轻易进攻;至于孙策,他有一个性情刚烈,不肯放开自己的身体,以后一定会出击。” 被坏人杀了。”
果然,当刘备向刘表提出进攻建议时,刘表竟然没有同意刘备的意见。 与此同时,孙策也遭到小人的暗算,年仅26岁就退出了历史竞争舞台。对此,曹操非常佩服郭嘉的远见。
官渡之战之前,曹操集团从上到下几乎没有信心。 毕竟袁绍占据了青州、幽州、并州、冀州四大州,几乎占据了东汉北部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人口。
曹操知道两人不可能永远相安无事,这一战必须打。 然而,这场战斗,曹操却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打。 这时,又是郭嘉站了起来。 他列出了袁绍顽固、诡计多端等十大缺点,并据此提出了曹操的十大优点。
两者相比较,曹操逐渐坚定了对抗袁绍的决心。 除此之外,荀彧等人也努力维护后方。 最终,经过一番激战,曹操等待时机,一举攻破了袁绍屯粮的乌巢,彻底击溃了袁绍主力。
随着袁绍的死,整个河北一片混乱,他的三个儿子开始争夺继承权。 郭嘉开导了曹操,并利用他们之间的兄弟嫌隙,逐渐扩大了自己的优势。
正如郭嘉所料,兄弟三人不和。 袁谭首先被曹操消灭,袁尚、袁熙最终被曹操在北方乌桓人境内找到。 这时,曹操准备放弃追击。 毕竟,袁家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土地,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
郭嘉病重,极力推荐:“袁氏虽败,但弟子老臣仍遍布天下,北方乌桓深受袁绍关爱,必须一举攻克,才能防止以后的麻烦。” 曹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一举击败了乌桓。 桓,掌握了精锐的乌桓骑兵。
袁氏兄弟二人再次东逃,逃到辽东太守公孙康境内。 这时,病重的郭嘉改变了主意。 临死前,他给曹操留下了遗言,告诉曹操不要进攻。 在原地停留一段时间后,公孙康肯定会杀掉那两个袁氏。
果然,公孙康惧怕曹操大军。 以无欢为例,他实在是不敢反抗。 他见曹操无意进攻,反而想讨好曹操,杀了二元,将首级献给了曹操。
就这样,郭嘉临终前,为曹操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北方统一到了曹操集团手中。 足以说明,郭嘉的过人才能,完全凌驾于现在的谋士之上。
上帝嫉妒人才
可以说,汉末最有影响力的诸侯,大多盘踞在北方和中原。 无论是当初的董卓、刘备、吕布、袁术,还是他的强敌袁绍,曹操都以一己之力消灭了所有英雄,包括郭嘉的影子。
只是可惜郭嘉英英年早逝,无法看到他与诸葛亮、周瑜等人的斗智斗勇。 正如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的感叹:“如果郭奉孝还在,我绝对不会遭受这样的失败!”
这样一个喜欢冒险、打不按常理出牌的辅导员,显然有着与其他辅导员完全不同的视角。 那么如果天才郭嘉不死,曹操能称王吗?
如果郭嘉不死,他一定会阻止曹操称王。
因为曹操集团的核心理念是“挟天子以制诸侯”,一旦称王,这个理念就变得不堪一击。 至少从郭嘉的理性来看,即使他想称王,也要等到灭掉刘备或者孙权之后,他才能完全以大义的名义立足于朝廷和天下。
综上所述,郭嘉的结构和理念完全超出了普通辅导员的界限。 只要他活着,他就能影响北方的发展。 足以可见,如果没有嫉妒的人才,三国时期该有多么精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