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说到兵家,大多数人都集中在诸葛亮、郭嘉、荀彧、贾诩、庞统、徐庶等人身上,而很少关注东吴的兵家。 事实上,辅佐孙权和、鲁迅的鲁肃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这是值得注意的。
鲁肃和鲁迅看似文武双全,但实际上两人都曾担任过东吴都督,都是掌管东吴军队的统帅。 鲁肃是公务员,鲁迅也是学者。 两人都是掌管军事的学者。 更重要的是,两人都拥有非凡的智谋。
在蜀国,诸葛亮、庞统等辅佐刘备; 在魏国,郭嘉、贾诩、荀彧等辅佐曹操; 而在东吴,在谋略上积极协助孙权的则是鲁肃、鲁迅。 。
鲁肃与诸葛亮(剧照)
鲁肃是孙权的大谋士。 他目光远大,目光远大。 而且,在东吴,鲁肃比周瑜、张昭要谦虚低调得多。 鲁肃为孙权策划了吴国,赢得了孙权的尊重。 鲁肃比周瑜更加诚实和谨慎,对魏蜀实力的估计也更加清晰和现实。 早年,周瑜向孙权推荐鲁肃时,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类似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
鲁肃(剧照)
当时,由于周瑜的隆重推荐,孙权当着众宾客的面约见了鲁肃,并与鲁肃进行了愉快的交谈。 客人全部走后,孙权特意留下来陪鲁肃,并与鲁肃同榻一处喝酒。 孙权一心一意地对鲁肃说:“现在汉朝实力已尽,王朝即将崩溃,到处动乱,我继承父兄的遗志,我真想有了齐欢和金文的功绩,先生既然来了,该如何帮助我呢?” 鲁肃? 苏说:“当时高祖欲尊夷帝,却因项羽而失败。如今的曹操,就像当时的项羽一样。为什么诸将要称呼齐桓公、晋文呢?据魏臣推论,汉朝已经无法复兴了,曹操也很难摆脱大将的忧虑,所以只能占据江东,形成强大的势力来观看天下的纷争。将军趁这乱世,北方事多,可以趁机灭掉黄祖,攻打刘表,夺取沿江地区,然后称帝吗?为天下谋事,正如当时的高帝立基一样。” (参见《三国·吴术·鲁肃列传》)这是鲁肃为孙权规划的吴国发展战略。 这常被历史学家视为鲁肃版的“隆中对”。 从鲁肃为孙权提出的战略思想来看,可以看出鲁肃确实是一位非常有战略眼光的战略家,也可以说他和诸葛亮的战略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采纳鲁肃的策略,命大将军甘宁率军西征,攻克江夏,杀了江夏太守黄祖。 然后,他打算乘胜攻占荆州。 当时,曹操在北方打败了袁绍之后,想要清理掉北方的小股军队还需要一些时间,他暂时没有时间去顾及南方。 然而,当孙权攻克江夏后,曹操立刻感到了危机感。 他担心孙权进一步攻占荆州,逐渐成为江东的难题。 于是,七月曹操率兵南征,曹操大军云集南阳。 一个月后,荆州东汉末期王室成员刘表病逝。 荆州成为当时各方势力所针对的非常关键的军事领地。
鲁肃见刘表病逝,急忙劝说孙权。 他分析说:“荆楚毗邻吴国,水北流,外通江汉,内有山峦丘陵,坚固如金城。同时,荆州又是肥沃万里,民富,若能占据此地,对皇帝来说,是一大利好,如今刘表刚刚去世,两个儿子将领一直不和。军中也有自己的派系,况且刘备是天下豪杰,与曹操有过渊源,目前在荆州,刘表是英雄却不敢。如果刘备、刘表等人联合起来,东吴就应该安抚他,与他结盟;如果两方矛盾加剧,就应该分而攻之。吴国大业必成。” (参见《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鲁肃与孙权(剧照)
孙权同意鲁肃的分析,于是鲁肃向孙权请示,主动前往荆州慰问刘表军负责人。 同时,鲁肃还主张劝说刘备一起去安抚刘表的兵将,表示愿意与刘备等人共同抵抗曹操。 鲁肃相信刘备也会同意这样的建议。 鲁肃深知,东吴若能配合刘备、刘表的势力,天下依然安定; 但如果他不赶紧前往荆州寻找同盟,曹操很可能会乘虚而入,夺取荆州。 孙权批准了鲁肃的请求。
从鲁肃给孙权的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肃很有组织性,也很有远见。 他从刘表之死中看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局面,及时为孙权提出了关键策略。 由此可见,鲁肃是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战略家。
不幸的是,当鲁肃到达夏口时,听到了曹操向荆州进军的消息。 鲁肃日夜兼程,力图尽快到达荆州。 然而,当他到达南郡时,刘表的儿子刘琮来了。 荆州已投降曹操。 此时,刘备很难再留在荆州了。 刘备正准备渡江南撤。 鲁肃当机立断,赶紧去找刘备。 当阳长坂坡,鲁肃追上了溃败的刘备。 他向刘备解释,自己是奉孙权之命而来,目的是与刘备商议联盟大事。 鲁肃阐述了孙权对刘备的真心,说明了江东的实力。 鲁肃极力劝说刘备、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 刘备此时也需要一支合力,于是他欣然接受了鲁肃的建议,立即率兵前往夏口。 刘备稳住阵营后,立即派诸葛亮陪同鲁肃前往柴桑与孙权会面,商议联盟大计。
值得注意的是,当曹操大军南下,试图与荆州结盟时,鲁肃能够准确地分析形势。 得知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后,他及时调整策略,发起孙刘联盟。 这个紧急机制对于三国对抗的形成来说是非常及时的外交行动,对孙刘家族的联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孙权得知曹操准备渡江入侵东南后,急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江东大部分官员都劝孙权投降曹操,特别是江东老将张昭等人极力主张投降曹操。
这时,刚从刘备回来的鲁肃站在孙权身边,一言不发。 孙权进了内室,鲁肃也跟着进去了。孙权知道鲁肃有话要单独跟他说,于是他拉着鲁肃的手,急切地问道:“亲爱的,你想说什么? ” 鲁肃回答说:“我仔细观察了大家的意见,他们都是想误导将军,将军很难与他共谋大事。我是一个有才能的大臣,大臣们可以欢迎曹操,但是将军不能。为什么曹操会视大臣为近臣呢?他们能开豪车,能有士兵和将军跟随。为士之友,必不逊于国大将迎曹操有什么好处? !” 孙权听后叹了口气说:这个提议让我很失望。 现在爱青有这么大的计划,正是我想要的。 这是老天爷请哀情救我啊!”(见《三国志·武术·鲁肃传》)
鲁肃知道孙权是个犹豫不决的人,担心他听了大臣们的投降建议后会改变主意。 因此,为了坚定孙权的战斗决心,鲁肃决定想办法让周瑜劝说孙权。 因为鲁肃知道,孙权的弟弟孙策临终时,给孙权留下了遗言:“内政不明问张昭,外交不明问周瑜”。 ”。 鲁肃知道如何对付曹军是“外事”。 ,孙权肯定会听取周瑜的意见。 而且鲁肃知道周瑜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说服孙权对他来说是最有效的。
因此,鲁肃建议孙权召回周瑜,听取周瑜的意见。 果然,周瑜回到孙权后,主张抗曹。 这让孙权彻底下定决心,要动员全部江东军队,抵御曹军对东吴的入侵。 战略问题解决,孙权任命周瑜为总督,指挥东吴军队; 他任命鲁肃为瓒军都尉,协助周瑜策划和指挥反曹之战。
后来,周瑜指挥部队,鲁肃辅佐,负责与蜀军联络。 最终,孙、刘两家联手抗曹。 在鲁肃的协调下,周瑜与诸葛亮联手,在赤壁击败了南下的曹操大军,攻占了赤壁。 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在江东面临曹军南侵的关键时刻,战争还是和成为当时东吴朝臣争论的焦点。 但鲁肃却坚持要打头阵。 他不仅巧妙地说服了孙权领战,而且,鲁肃明智地让孙权与周瑜商量,让周瑜说服孙权做出最后的战斗决定。
鲁肃坚持主战是明智的,说服他也很聪明。 他了解孙权的想法和周瑜的立场,因此说服孙权坚定了抵抗曹操的决心,充分展现了鲁肃的领袖作用。 战略家都是非常明智的。
果然,战争的结果证明了鲁肃和周瑜的主战立场是正确的。 赤壁之战,刘备、诸葛亮与孙权、周瑜、鲁肃联手,与东吴、蜀汉结成战略联盟,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光荣的胜利。
赤壁之战后,刘备派人去见孙权,请求使用荆州。 江东谋士吕范等人劝说孙权用计扣留刘备。 周瑜还上书外地,主张趁机扣留刘备。 就在孙权犹豫的时候,鲁肃挺身而出。 他基于当时的大局,极力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进一步巩固孙刘联盟,继续共同对抗曹操。 鲁肃对孙权说:“将军虽然威力极大,但曹贼太厉害了。东吴刚刚攻下荆州,善信还没有普及到大家,把荆州借给他,不失为一个聪明之计。”刘备安抚百姓,这才可以让曹操贼人多一个敌人,让东吴吴国多一个良友。” (见《三国·吴术·鲁肃传》)孙权见鲁肃的话有理,便接受了鲁肃的建议,东吴就成为了领导者。 他把荆州借给了刘备。 当曹操得知刘备从东吴借用荆州时,大为震惊。 他知道刘备是天下大英雄。 他原本没有立足之地,但有了荆州,他就有了施展才华的地方。
鲁肃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是对是错? 孙权在评价鲁肃的功绩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孙权看来,鲁肃辅佐他做了三件大事:一是与他同处一室,暗中谋划成就皇帝大业; 第二,当曹操率军逼近江南时,朝中大臣大多力劝孙权投降。 但只有鲁肃竭尽全力主战, 三是劝他把荆州借给刘备。 孙权认为,鲁肃的前两件大事让他非常高兴,因为这两件大事为他的皇帝功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鲁肃做的第三件事却让孙权很不高兴,因为孙权认为鲁肃是利用荆州借钱的。 刘备把事情搞砸了。
事实上,在鲁肃做的第三件大事上,孙权的看法确实是错误的。 孙权没有意识到,鲁肃建议将荆州借给刘备,这才符合东吴当时的战略目的。 对东吴的长远利益是大有裨益的。
显然,在当时的形势下,曹操虽然暂时战败,但他在北方的势力依然非常强大。 吴、蜀都无法单独与曹操抗衡。 所以,孙刘联盟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两个联盟才能抗曹,才能保住孙吴的江东根基。 建议借荆州给刘备,恰恰说明鲁肃有战略眼光,说明他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他是孙权身边最出色的策划师。
如果说鲁肃主要为孙权提供谋略和外交方面的建议,那么东吴的另一位军事家、学者出身的大都督鲁迅则在东吴陷入巨大危机时精彩亮相。 在孙权筹划军事计划的同时,陆逊则用自己的军事谋略为东吴军设计了击败蜀军的军事战略,并将其战略付诸实践。
文章比较长,下一篇再分析一下鲁迅的军事战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14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