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贾诩:出自陇上的汉末三国谋士

贾诩:汉末三国陇上谋士

他是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三国著名谋士。 他以出众的智谋和“不起眼的谋略”而闻名。 他提出了凉州兵团反攻长安的计划,东汉王朝开始衰落,这是三国时代的前奏。 半生流浪,数次易主,徘徊在战乱年代,流转于英雄之间,善于运筹帷幄,运筹帷幄,改变战局,善于谋划,化危为机。陷入危险; 他辅佐曹操平定北方,暗中辅佐曹操。 曹丕影响了整个三国时期的走向,成为曹魏的开国功臣,在三诸侯中排名第一。 他洞悉人性,识时务,知进退,善于自我,谦虚低调,安度晚年。

他就是武威人贾诩。

1、遇乱不惊慌,随机应变。

贾诩(147—223),字文和,武威古臧人。 贾诩年轻时默默无闻,很少引起别人的注意。 只有汉阳人颜忠善于认人。 当他看到贾诩时,非常惊讶,并说贾诩不同,有张良、陈平的才能。 不得不说,严忠是贾诩一生中的第一个伯乐。

贾诩虽然聪明绝顶,才华横溢,但他早期的仕途并不顺利。 先被推荐为孝廉,任命为郎官。 贾诩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终日郁郁寡欢。 有一年,他患病,辞去官职,西迁回乡谋求发展。 殊不知,危险正在前方等待着贾诩。 当贾诩一行到达干县时,不料遇到了叛逆的氐人。 随行的人都被狄人俘虏了。 这个阵法显然就是为了钱而杀人的。 贾诩见状,平静地说:“我是端公的孙子,请不要害我,我的家人会给我很多钱来赎我。” 段恭就是当时势力强大的西疆太尉段觉。 贾诩用段觉的名义来吓唬氐人,同时又用金钱来迷惑他们。 氐人听了段璜大惊,听了钱才大喜,便与他立下盟约,然后放了他,其他人都被杀了。 事实上,贾诩不是段炯的侄子,他的家庭拿不出大笔的钱。 他只是为了适应变化、​​保护自己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力量可以用来帮助事情,就是这样。”

事实证明,贾诩能够在乱世中生存,与他敏锐的洞察力和适应能力是分不开的。 贾诩回到家乡后,一直到他43岁,贾诩这段时间的事迹史书上都没有记载。 《隋书·经记志》记载,贾诩着有《朝孙子兵法》一卷,并编注《吴起兵法》。 在此期间他是否继续学习军艺,为日后掌握军事谋略、屡创奇才打下基础,还有待考证。

2 服役凉州,反击长安

189年,43岁的贾诩还郁郁寡欢,只当了平津的一个小校尉。 四月,汉灵帝病逝,汉少帝即位,何太后临朝。 大将何进与掌握政权的史常侍等宦官水火不容。 为了消灭宦官集团,何进决定招募凉州兵团驻扎京畿作为外援。 董卓率领三千凉州兵入洛阳,控制朝廷。 贾诩听说董卓的女婿中郎君驻扎陕西牛辅,就投奔牛辅军,升任都尉,与俘虏作战。 董卓废黜少帝,立汉献帝专政,引起全国军阀围攻。 董卓劫持汉献帝,从洛阳迁都长安后,被联络其部下吕布的朝臣王允等人所杀。 董卓死后,有朝廷官员建议将凉州军团全部杀掉,斩草除根,以免后患。 牛辅闻讯仓皇而逃,却被部下所杀。 其首级被送往长安领取赏赐。

牛辅手下四大将李傕、郭汜、范稠、张济等人欲解散队伍,还乡。 贾诩道:“如果你单独行动,那么一个小阁主就能俘获你。不如率众西行,沿途收兵,攻打长安。如果成功,我们就能征服全境。”以朝廷的名义国家,不然的话,我们就征服整个国家。” ,现在逃跑还不算太晚。” 大家纷纷附和。 公元192年,在贾诩的谋划下,李傕、郭汜、张济、范稠率领凉州兵团反攻长安,最终击败吕布,攻占长安。 一时间京师大乱,东汉王朝元气严重受损。 此后,李傕和郭汜为了控制朝政而互相争斗。 皇帝和朝廷流离失所。 各地的郡牧、总督、太守占领了自己的领地,完全脱离中央控制,吹响了三国时代的序幕。 因此,贾诩的策略被后人称为“文武之乱”。

有人评价贾诩“一谋可危国,一言可乱”。 但事实上,正如贾诩自己所说,这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制定的“保命计划”。

3 李国争权夺势,败退

凉州兵团进入长安后,发生的一切都不是贾诩想要的。 贾诩先任左凤仪。 由于他有巨大的贡献,李傕等人都想封他为侯爵。 贾诩婉言谢绝,说道:“这只是救命之计。” 他不接受。 又请他为大臣侍中,贾诩又推辞说:“贾诩没有威望,不能说服所有人,此举将有损国家。” 他又拒绝了。 李傕等人无奈,只得任命贾诩为大臣,负责选拔人才。 贾诩无奈答应了,在推荐人才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李傕、郭汜掌握朝政,贾诩在保护大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帮助汉献帝从长安逃往洛阳,给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展壮大自己权力的机会。 可见,贾诩的所作所为也间接影响和改变了政治局势。

194年3月,凉州兵团爆发内乱。 马腾、韩遂攻打李傕、郭汜。 马腾、韩遂兵败,返回凉州。 公元195年,凉州兵团再次爆发内乱。 李傕先杀了范丑,后又与郭汜争权,互相攻击,两败俱伤。 贾诩见李傕、郭汜自相争斗,对他有所戒备,觉得京城虽繁华,但不能久留,于是辞去官职,离开长安。 贾诩之所以没有被激烈的军事冲突和残酷的政治斗争所吞噬,是因为他能够正确洞察大势,猜透人心,看到险情,果断选择英勇撤退,三十六计最好的。

4 远离段玄,一石二鸟

离开长安后,贾诩听说同乡段玄率军驻扎在华阴县,就直接带着家人前来会合。 当时贾诩已经很有名气,很有威望,深受段衍军中的尊重。 段玄表面上对贾诩热情周到,内心却生怕贾诩夺取他的兵权。 这让善于观察言语和情绪的贾诩非常不安。 经过深思熟虑,他采取了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

当时,凉州兵团另一将领张济在叛乱中阵亡。 他的侄子张绣闪亮登场,接管了张济的残部。 张绣驻扎南阳,贾诩很快就与他取得了联系。 张绣早就听说贾诩的大名,偷偷派人来迎接。

贾诩正要走,有人问他:“段玄对你很好,你为什么要走?” 贾诩说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段玄生性多疑,对我百般怀疑。我走后,他一定会高兴,希望我成为他的外援,所以他一定会善待我的家人的,张绣渴望有我这样的谋士,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贾诩走后,正如他所说,张绣对他十分尊重,段玄也对他的家人照顾得很好。 可见,无论处于什么情况,贾诩总能对当前的局势做出准确的预判,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5、献张绣一计,败军必胜。

为了抵抗曹操,贾诩说服张绣与刘表和解。 此后,在曹操讨伐张绣的过程中,张绣利用贾诩的计谋屡屡击败曹操,使曹操损失惨重。

一日清晨,曹操突然撤退。 张绣想亲自追杀他。 ”贾诩说:“如果追不上他,你就败了。 张绣不听,率兵追击。 他被击败并返回。 张绣一回到军营,贾诩就说道:“赶紧追击我们,再战,我们必胜。” 张绣疑惑,贾诩劝他。 张绣遂率兵追击,大胜而归。 张绣问道:“我率精兵追,你说我必败;我率败军追,你说我胜,这是何故?” 贾诩说:“你虽然善于用兵,却无法战胜曹操。曹操的军队在阵型上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突然撤退,后面一定有什么事情。当曹操第一次进攻的时候,曹操获胜后,必须轻装上阵,此时以败军追击,才能取胜。 张绣如此说道。 我非常感动,陷入了敬佩之中。

易中天先生在《三国之味》中说,贾诩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 他洞悉人性、洞察人心,因此能像神一样预知事物。 军事斗争经验丰富的曹操,仍然无法对付贾诩辅佐的张绣。 从一方面就可以看出贾诩的能力和水平都是不凡的。

6 审时度势,劝张归附曹操

官渡之战之前,袁绍和曹操都想拉拢其他军阀,孤立对方。 袁绍派人拉拢张绣,甚至还写信给贾诩交好关系。 张绣觉得袁绍厉害,想答应。 不料,贾诩当着张绣的面嘲笑袁绍的使者:“兄弟不能和睦相处,怎能容纳天下英才呢?” 等袁绍的使者走后,张绣惊恐地问道:“我们该怎么办??” ”贾诩说:“不如投奔曹操吧。 张绣很不解:“袁绍强,曹操弱,我们和曹操又是敌人,为什么要投靠他呢?” 贾诩说:“第一,袁绍实力强大,而我们兵少,一定会看不起我们。曹操如果弱,他一定会看重我们。第二,曹操受皇帝之托。”其三,曹操的格局是平定天下,绝不会计较。 张绣闻言,当先。 诸军投降曹操。

曹操非常高兴。 他拉着贾诩的手说道:“能让我的信仰和道德名扬天下的人,正是您。” 他请贾诩任金吾,封亭亭侯,留任司空军务。

俗话说,格局决定成败,氛围造就英雄。 贾诩已经看清了曹操的性格和潜力,所以没有被眼前的实力所迷惑,毅然放弃了袁绍,投靠了曹操。

后来的事实证明,老谋深算、高瞻远瞩的贾诩再次做出了正确的举动。 贾诩从此成为了曹操的谋士。 那一年,贾诩53岁。

7 协助曹操南北作战

官渡之战开始后,曹操粮尽,便问贾诩有什么妙计。 贾诩说:“你比袁绍聪明,比袁绍勇敢,用人比袁绍好,果断比袁绍。你不能用这四场胜利来平定袁绍,但你必须考虑一个完美的策略。”只要你此刻当机立断,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平定袁绍。” “在双方相持的困难时刻,贾诩的建议无疑给了曹操最大的鼓舞,其效果不亚于许攸奇袭乌巢。曹操采纳了贾诩的建议,立即率军追击。”攻打袁绍阵营,袁绍大败,最终被平定,曹操兼任冀州牧,任命贾诩为太中大夫,可见贾诩对打败袁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8年,曹操攻占荆州,欲沿长江东下灭东吴孙权。 贾诩劝阻说:“你打败了袁氏,收复了汉南,你势力强大,名气大盛,不如招揽人才,安抚百姓,不出兵,江东地区就会投降。” 曹操没有听贾诩的计谋,于是他兵败赤壁。

宋代大文学家苏辙在《甲胥》一文中也曾感叹:“公不用其谋,发兵入吴境,败于赤壁。” 如果曹操听从贾绪之的建议,暂时不攻打江东,那么三国的历史或许就被改写了。

八、离间马汉、平定关中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养精蓄锐,伺机西进。 211年,曹操采取先取关中、后攻凉州的策略,开始用兵攻打关中。 以韩遂和马腾之子马超为首的凉州兵团,集结了十万余兵力,保卫潼关,对抗曹操。 马超等人要求曹操割地换和平,并以其继承人为人质。

曹操见韩遂、马超兵马强大,忧心忡忡,便向贾诩请教。 贾诩建议,一方面假装答应马超的条件来麻痹对手,另一方面积极备战,歼灭敌人。 曹操又问克敌之策,贾诩只说了四个字:“不去管他”,即用疏远之策。 曹操听后,转忧为喜,采纳了贾诩的计策。 他写信疏远同床异梦的马超和韩遂,使他们互相猜疑,引发内乱。 曹操见时机成熟,主动进攻凉州兵团。 韩遂、马超败于凉州,关中从此平定。

与诸葛亮等人相比,贾诩在三国历史舞台上的出场和角色虽然不多,但每一次出场都足以惊艳改变战略局势。

9 保持冷静,暗中帮助曹丕

217年,曹操计划立太子。 那时的曹丕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五官端正的将军,而曹植则才华横溢,名声大噪。 两人都有争夺皇位继承人的打算。 曹丕暗中派人向贾诩请教。 贾诩表面上不敢偏袒,只建议说:“宽宏大量,体贴下士,孜孜不倦,不可违背人子之道。” 曹丕听取贾诩的意见,不断学习,实践自己。 曹操对此犹豫不决,曾站在一旁询问贾诩,但贾诩始终保持沉默。 曹操问道:“先生为何不回答?” 贾诩道:“我正忙着想事情呢。” ”曹操又问:“你在想什么? 贾诩回答道:“我在想袁本初父子,刘京生父子。” 袁本初就是袁绍,刘景升就是刘表。 两人都因“废长立幼”而造成内部混乱。 贾诩的话虽然含蓄委婉,但简直就是“一言惊醒梦者”,暗示曹操不能废长立幼。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终于确认了曹丕是太子。

事实上,贾诩暗中辅佐曹丕的行为,对曹魏政权的最终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10 为伟谋划,保持低调

曹丕继位后,向贾诩请教如何统一天下:“吴国与蜀国,谁先攻?” 贾诩回答道:“攻城掠地靠的是军事实力,立国崇尚道德教化,如果用文教伦理去安抚、征服它的发展,平定它就不难了。”吴、蜀虽小,但如今人才辈出,占据险要之地,一时难以取胜,用兵之道是估计对方实力,先有胜算,再调兵遣将。和将军。只有这样才能万无一失。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先文后武的策略。” 曹丕一开始没有采纳,导致出兵失败。 但贾诩的话,实际上为魏国吞并天下做了战略部署,制定了长远的战略。

从归附曹操那一刻起,贾诩就认为他善于谋略。 虽然他受到曹操的赏识,但他并不是曹操的旧臣,很容易受到曹操的怀疑。 他的孩子结婚后,也不会去高级家庭。 曹丕即位后,封贾诩为太尉,封魏守祥侯。 但贾诩仍不居功自傲,不爱权位。 他选择忍耐,低调做事。

公元223年,正在安享晚年的贾诩去世,享年77岁,谥号肃侯。

后人对贾诩评价很高。 比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感叹贾诩仅次于张良、陈平。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赞道:“天下智谋,莫属贾氏”。 宋人对贾诩的评价很高。 例如,宋初王溥编着的《唐会要》中,就列出了魏晋时期的八位人物。 谥号皆为肃侯的名臣合称为“魏晋八君子”,以贾诩为首。 作家苏辙专门撰文记录贾诩的事迹。 元代郭宇在诗中称赞贾诩运筹帷幄,预判敌人的胜利:“扇子白羽随风飘,铠甲金锁射明日。贾诩预计能预知敌情,谁敢说不识山浪兵。” 清朝梁朝贾诩被比作卫青。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单于冬残三辅,汉秋成厥九营,莫忧卫青终败。”失宠,贾诩无事谈军事。”

武威人贾诩“算计诸计,施行应变”。 在汉末至三国的历史舞台上,他主宰局势,游刃有余,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0813.html

《小小军团:合战三国》:有那么一点小另类的三国题材策略手游
« 上一篇 2024-01-09
三国杀隐藏的真理,女武将衣服越少越厉害,男武将衣服越多越强
下一篇 » 2024-0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