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福一| 心理专栏作家一名
1. 用你喜欢的方式看世界
心灵鱼汤首篇《渔夫与富翁》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去海边度假的富翁看到渔夫晒太阳,就煞费苦心地教渔夫投资理财的技巧,让他过上安逸适度的生活。 但渔夫却告诉富翁,你辛苦生活的最终结局和我一样——在沙滩上晒太阳。
这篇文章首先被解读为“心灵鱼汤”,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渔民的身份是公众的形象。 为了生计和家庭,他们一生都屈服于空洞的目光和短视。 这篇文章作为鱼汤的解析,顿时给屌丝的心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宁静美丽如夏花,平凡却永恒。 但终究经不起推敲。
于是没过多久,这篇文章的另一种分析方法——“精神鸡血”出现了,大致意思是有钱人有良心、有激情、充满热血。 这样的生活,堪称励志典范,难能可贵的生活,平庸的渔民生活的平庸岁月,无非是自欺欺人。
我这个不聪明、不讨人喜欢的人,曾经被两种思潮所左右,一时冷静,一时狂热。 而现在,无论是“鸡汤”还是“鸡血”的分析,我都不是很满意。 雨棠依然玩弄逻辑、巧言回避事实,无耻无耻,但鸡血的分析正确吗? 难道把富人的生活方式当成唯一的学问,看起来不经痛苦就不能升天吗?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那些引用第二种分析方法的人,他们的文章中总是带着一种仇恨。 总的感觉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努力工作才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或者说我正在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在通往自己想要的道路上,无论是财富、生活还是人生格局,都必须极其投入、有前途。 这是唯一的办法。 不要以为你可以走一些捷径。 来吧,和我一样,一起走进这个热闹又努力的世界吧。
——我不喜欢这种拼命奋斗的极权世界观,虽然它确实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缩影。
然而,总有例外,例如梭罗,生活在山里的年轻人。 梭罗虽然毕业于世界著名的耶鲁大学,但他并没有选择在商界发财,也没有选择在政坛成为名人。 而是以平淡的方式来到瓦尔登湖,注重精神上的自由与闲适。 他独自一人搭建了一座小竹屋,住了三年多。 这期间,他自力更生,种植豆类、萝卜、玉米、小麦,完全靠右手过着原始简单的生活。 后来出版了《瓦尔登湖》一书。 而在今天的中国,还有一个住在山边的年轻人。 川美毕业后,他来到终南山,花了几千块钱租了一间四合院。 莫莫圈里有他拍的照片,花鸟鱼虫,都是甜蜜、自然、真诚的。 而他说,比起自己的特长——画山水,他更喜欢坐在庭院里,一杯淡茶,一只黄狗,悠闲地看风景。
这个世界上总有意外,选择意外来自于你深厚的实力。 你可以像富翁一样过拳击生活,也可以选择像渔夫一样生活,因为平静幸福的生活需要更大的专注力和足够欣赏生活的审美心态。
2.另一个控件
关于延迟满足的棉花糖实验至今仍在教育界被谈论,以至于我曾经用可乐测试过我的女儿。 而到最后,我真的觉得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举动,原因是我看到了控制者的傲慢和自恋。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对幼儿园的32名3-5岁的女儿进行了棉花糖实验。 一块棉花糖被放在女儿们面前。 大人告诉他们,他们可以立即吞下糖果,如果他们等15分钟,就会得到第二块。 结果,有的孩子立刻吞下了糖果,有的孩子则等了很久。 跟踪调查显示,这些能延迟满足的儿子几年后在生活和事业的各个方面都会比普通人更好。 所以,智障科学家得出这样的推论:能够延迟满足的女儿会更好。
事实上,这是一个最终被证伪的科学实验。 因为儿子们有大有小,3岁的女儿很难控制自己,5岁的女儿更能延迟满足。 再加上平时轻易得到棉花糖的女儿,并不会太在意眼前的诱惑。 而没吃过棉花糖的女儿立刻就满足了自己的舌头。 因此,本次实验在实验参与者的标准设定上并没有明确的统一尺度。
另外,这些在实验中能够延迟满足的女儿,可能是那些一早就被父母喂得饱饱的女儿,所以她们并不在意,但因为家庭滋养得好,她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会陷入困境。未来生活的各个方面。 非凡的。
这个延迟满足的实验,只不过是成人所想的世界向孩子心中的又一次灌输,充分展现了成人的傲慢和自以为是。 也就是说,如果你诚实诚实,按照我的期望,那么你就会得到奖励,否则,就什么都没有了。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延迟满足真的能带来回报吗? 看到这些好人和老黄牛,他们一生又气又苦,从来不愿意为自己埋怨,并相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大人物”俯视着他,同情着他。 看到他的努力,三天内还给他一个公道,如此无尽的等待,等待想象中的棉花糖,听说最近的一篇同学圈文章里这些人有了新名字——叫又笨又勤奋的人,不仅被虐,但也讨厌。
事实上,选择吞下棉花糖的女儿至少立即尝到了茶点的甜味。 谁知道前面会发生什么? 如果这个实验更公平的话,应该是,在儿子们面前放一块棉花糖,然后告诉儿子们,未来会发生什么都是未知的。 这个时候,我们看看儿子们的反应? 或者说这样更科学更真实,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3. 谁说我们不能选择精神生活
在今天的中国,说到精神上活着的人,真是如鬼魂一般。 他们只听说过,但从未见过。 听说南方土豪喜欢供养仁波切。 目前,分散在上海朝阳区的仁波切有30万。 他们的生活离我们太遥远了。 还有一些学员会告诉我,他们在某个寺庙打坐的时候,下来之后真的不一样了。 虽然我很爱她,但她天真的样子实在很难说服我。 即使翻阅冥想经典,确实有人过着精神生活,但他们的历史和生活背景无法与我们一致,更难以达到心理认同和亲和力。 纵观当今的文学作品,没有一个人物元素是在浮躁的社会背景下过着悠闲的精神生活,或者是画家的内心极度焦虑,被物质和情欲包裹着,在俗世中挣扎,无法拥有内心。世界 。
但你在什么年纪会遇到哪些书。 2015年,我买了萨默塞特·毛姆的《刀锋》。 书中的主人公拉里是一个在现代生活中寻找自己内心的人。 拉里生活的时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 英国经济空前繁荣,人们正处于致富时代的浪潮中。 拉里是一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飞行员。 他美丽、热情、充满活力。 康复后,他被全市人民视为英雄。 但拉里,满脸可以投入丰富生活的洪流,却“晃来晃去”无所事事。 他浪费的时间让每个人都感到困惑和愤怒。
然而,在战争中亲眼目睹战友为救自己而牺牲的拉里,心中仍然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疑惑——既然世界上有善,为什么也会出现恶呢? 于是,他踏上了折磨内心的道路。 于是,他在书中挖掘,在冥想中整理。 因此,他倾注了几乎所有的精力和热情,甚至与爱人解除了婚约。 入侵希腊并环游世界。 最终在印度,他从东方奥义书开始走上了精神自我建设的道路。
说实话,读这本书时,我常常会热泪盈眶。 书中的其他人物都过着看似合理的生活,与我们周围的人极其相似。 比如那种沉迷于名人社交、投机、因为没有收到名牌结婚请柬而死不了的埃利奥特。 原则。 还有那种正派美丽的伊莎贝尔女士,整天穿着香奈儿套装,但她只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奢华精致的生活,她的内心从来没有对自己和他人有过猛烈的热情。 但这样的人,才是最正确的生活方式。 我们知道生活毕竟不是这样的。
书中最感人的一段,就是拉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结识了儿时好友索菲,一个灵魂优雅、感情深沉动人的男人。 但在爱妻和女儿发生意外后,她悲痛欲绝,过着自我放纵、势利的生活作为自我惩罚。 当很多很多人指责她远离她、谩骂她时,拉里只是深深地凝视着她,聚精会神地研究着她,没多久就决定和她订婚了。 他愿意用自己的爱去拯救这个人类伙伴,灵魂的囚徒。
拉里的一生真实地向我阐释了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找到精神生活的状态以及知行合一。 非常耐人寻味的是,这个人物的原型来自西方。
这三篇文章本来是三个不同的角度,但最后的结论,我愿意把它们放在一起,或者我只是想说,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专家说什么,妈妈们说什么,跟着自己的心走,过你想要的生活,你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咨询莫莫妇新理,电话18938856130(邮件预约)。
原标题:跟随自己的心,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