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想谈谈《心灵鱼汤》了。
(一)
几年前,心灵鱼汤还是一个贬义词,在你们中间很流行。 人们既爱“煮”又爱“饮”,堪称滋补心灵的佳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灵魂鱼汤开始不被人们所喜欢,甚至与“毒鱼汤”联系在一起,人们脸色一变,不敢回避。
据考证,“精神鱼汤”一词最早来源于天主教的一个重要日子:“圣灰星期三”。 在这三天里,举行了一些仪式,象征性地分享耶稣的肉身和生命的精神状态; 信徒需要五戒或更少的食物,所以寺院为您准备了猪肉汤和素食,寓意“善良的精神汤”,也称为“精神鱼汤”。
但这个词真正开始流传到大众,是从韩国励志书法家、画家杰克·坎菲尔德的一本书开始的。 他受到启发,写下了100篇短篇小说,让人迸发出雄心壮志,有所作为。 因为他认为母亲会煮鱼汤来治病,所以他把这本书命名为《心灵鱼汤》。
(二)
心灵鱼汤既温暖又充满正能量。 它是一种智慧的结晶,激发人们的信心和勇气,激励人们积极向上,拓展人生境界。 古代有很多诗词歌赋,让人读起来兴奋、有动力。 比如李白的:生而有用,财尽还来; 近代还有许多著名的格言。 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充满力量,比如李开复的:大多数人想改变世界,却很少人想改变自己等等,这些都是灵魂鱼汤的不同做法。
灵魂鱼汤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性显得更加美丽和聪明的需要。 它引导着人性的积极和向下的方向,它给予的是真正强大的滋养,是真善美在内心的共鸣。 它可以给人启发,有一定的疗愈作用。 它是公众公认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然而,因为它来自于人性的需要,自然就会被人性所扭曲。 同样的鱼汤内容,可能会因为人们的焦虑和恐惧而成为一个人发泄情绪的工具,也可能干脆导致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和认知,从而被普遍化、笼统化。 人们读后虽然感觉良好,但并没有获得任何智慧或善良。
(三)
就像鱼汤本身一样,它只是一种营养品。 正确饮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但如果不了解食物的性状,就在鱼汤里随意添加一些东西,比如芥末、大蒜、菊花等,那么鱼汤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添加有毒的东西,对身体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是一种伤害。
心灵鱼汤也是如此。 心灵鱼汤的原始语言和文字,是一种心灵的纯净滋养。 需要的时候,喝一大碗就可以满足了。 但因为近年来制作灵魂鱼汤的人越来越多,很多都是出于各种目的,或者是想要博取关注,或者是想要展现自己,或者是想要发泄情绪,或者是想要其他的东西,所以通过灵魂鱼汤的外壳,放入那些与灵魂鱼汤属性不同的情绪。
起初你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但你却觉得很奇怪。 喝久了,总觉得味道不对劲,却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劲,于是渐渐对心灵鱼汤产生了厌恶感,因为“毒”鸡汤共鸣的不是人的真善美,而是人的欲望和焦虑。
所以,并不是灵魂鱼汤本身有问题,而是制作灵魂鱼汤的人有问题,掺入了很多他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有毒”物质。既然毒是自己产生的,那么第一个中毒的人一定不是那些喝灵魂鱼汤的人,而是那些制造“毒”鸡汤的人。 所以,想要鱼汤味道好、制作鱼汤的人,必须先给自己排毒,否则害人害己。
(四)
那么为心灵读鱼汤的人如何避免喝“毒”鸡汤呢? 没有别的,只有一件事:用心认真去体会,如果觉得不好,就停下来想一想。 打着名人的幌子说的话,不一定是名人说的。 用你的真善美去判断、欣赏你读到的每一句话,你的内心自然会告诉你喝还是不喝。
毕竟鱼汤只是一种营养品,并不是像米和水那样的必需品。 不喝这鱼汤也能过得很好。 既然是自己的原产地,完全有能力研究、制作属于自己的灵鱼汤,又何必依赖外来喂养呢。
前几天我看到新闻说:“鲁迅博物馆的网上检索系统已经上线了,在这里,你可以很容易地查出某句话是否真的出自鲁迅之手,这对于真正的鱼汤爱好者来说,真是一个极好的消息和机制,鲁迅终于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了。”
如今,这些依然打着名人幌子为灵魂生产假冒伪劣鱼汤的制作者已无处可躲,因为鲁迅等人不同意,公众也不同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