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教育发布
“连云港市教育局主办的唯一官方权威出版平台”
发布教育信息 | 促进政府透明 | 服务师生及家长
白萍 江苏华杰教育集团
11月9日至11日,我出席了2019中国教育明德论坛年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有幸聆听了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题为《苦涩的文化之旅,重新发现中华文化的价值》的报告。余先生用独特的吴越方言,男中音的嗓音总是那么动听动听,富有磁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给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
熟悉余秋雨的人都知道,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曾23次辞官远行,只身一人在全国各地进行文化调查,并撰写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集《文化之旅》。我就是读了这本书,才开始喜欢余秋雨的。书中文字干净、简练、流畅、优美,同时体现出对中国文化情感的热爱与理解,文字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魅力,并由此开创了“历史散文”的新文体,让读者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价值。
一个学者,在行政工作和专业知识方面,达到了人生一定的高度,能够毅然放弃世俗的牵挂,挥挥衣袖,走出深院静读,到自然里去,到沙漠里去,到荒野里去,到遗址里去,用双脚去丈量历代文明的尺度,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探寻世界文明的壮丽,用自己的心去敲击、碰撞史前文明的圆润与不完美……行走几万公里,走遍几十个国家,躺着体会人间冷热;愿意放下,去读书、去行走、去探索、去写作……十几亿中国人、几千名教授,能做到这一点的,有几个人?只有余秋雨,只有余秋雨一个人。
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从历史、哲学、美学等角度去思考的,尤其是用自己的眼睛和脚步去进行田野调查,他的足迹越来越远,从中国到外国,从中华文明到其他文明。他用其他文明的眼光审视中华文明,又用中华文明的眼光审视其他文明。眼界越来越宽,脚步越来越壮,才能把各种风气纳进来,为中华文明谋划一番。可以说,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一种非常正统的文化解读,不像于丹解读《论语》那么现代、时尚,不像陈果解读道德那么“鸡汤”,更不像易中天解读《中国通史》只追求宏大,而忽视史官写史的“才学、学识”标准。 余秋雨的《文化之旅·重新发现中国文化的价值》应该算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曲高和寡的“文化”进行了通俗的诠释。听了余秋雨的报告,我有三点很深的感受。
第一是文化自信。余秋雨开篇就说,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个文明都衰落了,唯有中华文明依然如此辉煌。“我们老母亲带我们走的路比别人的要好,我们不知道母亲带我们走的是光明之路,但她始终保持着原生态,是古文明中唯一幸存下来、长盛不衰的。其他文明在相互征服中被中断、被取代,历史被毁,文明被抹去。虽然我们国家也有斗争,但我们的文明文化保留了下来。虽然我们国家也有少数民族当权,但我们的中华文化文明没有终结。”
余秋雨在讲座中提到,中华文化的本质是农耕文明,虽然屡遭内战,但并不好斗,也很少受到外族的入侵,所以文化根基保存得比较完整。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中庸的重视。看到“庸”字,因为和汉字里的俗“用”是同一个字,所以在中国,人们常常误解为中庸,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没有任何立场、任何意见。其实中庸根本不是这样的,中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哲学,孔子认为它是“最高的德行”。孔子怎么会认为中庸就是最高的道德呢?是这样的,“中”就是考虑一切问题的中间值,“庸”就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常态。 “中庸”和“常态”很重要,它让一切变得“可行”,本质上就是反对一切极端主义。当然,极端主义在中国也流行过很短的一段时间。不要走极端,要用灵活的灰色哲学解决问题。“极端主义者像英雄一样站在悬崖边,很多人也认为他们是英雄。但真正的思想领袖不应该这样做。你站在悬崖边让所有人看,你惊人的肌肉让别人看。但如果人民跟着你,他们也会站在悬崖边,这太危险了。中国哲学就是中国文化,它要求引导大多数中国人远离悬崖,走上一条安全的道路。如果有时路不安全,我们应该走最安全的路。这就是中庸之道。”
其次要学以致用,反对死记硬背,不能因循守旧。孩子正处于建立自我创造力的阶段,要相信孩子内在素质里有诗意的潜能,不要用古诗词去榨干孩子的诗意潜能,要多读书多写作。”他还举了自己的例子,何老师不是小学毕业,她教语文,小学课文我们看不懂,她也看不懂。老师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思考。当时只要余秋雨写得顺畅,何老师就会表扬他,于是他就有了表达的空间和环境,这对他后来的写作确实很有帮助。
还有,余秋雨小时候,就负责给村里几乎所有人家写信。从那时候起,他对写作的理解和实践,就有了自己的感悟——只有把课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些知识才是有用的,才是属于自己的。写作需要朴素的叙述,少一些抒情,少一些讨论。把这些留给读者去感受,用关键的东西去感染读者。
理解中国文化,不能因小失大,不能因小失精,要把握中国文化的重要魅力。他说,大多数人对传统文化都有误解,中国文化对应的关键词不是保守、陈腐,而是开放、青春。唐代最为突出,真正的诗意生活其实是充满想象的。骑马打猎,走在各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穿不同的衣服,上玉门关、上沙漠、上阳关,这个时代充满了诗意的青春。大漠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万里草原进入了他们的笔下,所以他们的青春气息和诗歌是紧密相连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唐代特别是初唐是最具有青春、开放、朝气的集体人格。
三是开拓创新。文学的魅力在于创造,而不在于研究。创造力远大于背诵的能力,所以我们要百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遗产不只是物质和金钱,它的关键是要有生命力。黑格尔说,“遗产是壁炉里灰烬下的余热。”中华文化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不是老藤、老树、乌鸦。如果我们的孩子被条条框框束缚着,就会缺乏奇思妙想。用余秋雨的话来说,你觉得最贫瘠的地方,脚下也许就有一座富饶的矿山。精神境界的提升,就是心里有仓库,仓库里有良知。有些没有被发掘出来,是因为仓库里杂物太多,影响了他的发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宝藏,大家帮忙挖,他也在挖,也许有一天,它就会发光。 学生心中有美德、有艺术素养、有良知,这些都需要去发现、去挖掘,同时也要扫除障碍,教育才会有新的面貌。
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他不仅结合自身感受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阐述,而且对当前教育提出了十分精辟的看法。
来源:华杰教育集团
近期热门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0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