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郃,相信很多熟悉三国的朋友都会对他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因为在《三国演义》中,“五好将”中第四的张郃,总是一副屡战屡败、不断逃跑的“倒霉”之人的样子。 不但被蜀汉“五虎将”轮流暴打获取经验,而且在与颜颜这个战力不在巅峰的老将交手时也惨败。 这是对“名将”称号的侮辱。
甚至有人质疑这家伙被选为“良将五子”之一只是为了凑数字吧?
然而,真实的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张郃真是一位屡战屡败、善于逃跑的著名“水货”将军吗?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从“黄巾之乱”开始杀人一直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人。 他一生都在战斗的最前线。 三国人民被称为“超长待机之王”。 名将——张郃。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名将”这个词。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 或者说,历史上那些名将都有哪些共同的品质呢?
我个人更喜欢《明朝那些事》中“严明月”大哥对名将的讨论。 《当年的月亮》认为,一名合格的将军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作战经验,有杀敌不留情的冷酷无情,山崩地裂仍保持冷静的冷静理性,有在混乱中生存的能力。 在复杂的战场上,你有能力快速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是战斗还是逃跑。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运气好。
作为今天话题的主角,张郃显然完全符合上述成为名将的必备因素。
首先,张郃的作战经验相当丰富。 早在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时,他就积极响应东汉朝廷的号召,加入了韩馥麾下的军队。 他杀黄巾军非常认真、踏实。 在随后的几十年征战中,张郃先后经历了袁绍攻打公孙瓒; 袁绍与曹操对峙的“官渡之战”; 曹操攻打邺城,征乌桓,歼灭袁绍军; 曹魏集团东征西讨,攻蜀伐吴,几乎每场重大战役。
可以说,张郃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打满全场的“劳动模范球员”之一,而且还干了一些“脏活、累活、苦活”。
一生在军服役,他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至于对待敌人狠不下心,其实没什么好说的。 一生杀人的张郃绝对不是那种临战会手下留情的“信士”。
我个人认为,除了以上这些之外,张鹤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他远超常人的冷静、理性和准确的判断。
回想起当年韩馥屈服放弃冀州的时候,张郃很快就出手,率领部下投奔了还处于起步阶段、实力并不是特别强大的袁绍。 后来,张郃因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宁国中郎将。 与曲义、颜良、文丑、高览并称为“河北四院一柱”,对袁绍阵营的势力绝对负有责任。
“官渡之战”爆发后,袁绍拒绝采纳张郃的建议,迅速救援乌巢。 反而在郭图的怂恿下,强迫张郃攻打防守严密的曹操大营,引起了张郃部落的不满。
《三国·何传》记载,“邵旦遣轻骑救琼,却用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马”。
数次强攻曹营未果后,张郃突然得知乌巢粮草已被曹军烧毁殆尽。 袁绍军士气低落,无心再战。 他见势不妙,担心战败后,会被郭图陷害。 “聪明”的张郃权衡了一下,然后与高览一起,迅速投降了对面处于下风的曹洪。 这个过程平静而平静。 合理且丝毫不马虎,可以说是打破战争平衡的关键操作。
接下来,在乌巢粮草被烧毁和张郃、高览率领的精锐部队倒戈的双重影响下,强大的袁绍才最终彻底溃败,输掉了至关重要的“官渡之战”。
后来,在与马超、张飞、赵云、黄忠等人的战斗中,张郃充分发挥了“知变数,善营垒,知战局地形,凡事谋划”的特点。 他机警、灵活,能打就打,一旦感觉不敌,就会立即启动逃跑模式,迅速逃离战场。
他一生,除了那次在木门路被诸葛亮故意伏击外,每次都能成功逃脱,保住性命。 他是三国时期最难杀死的将领之一。
看到这里,你千万别以为逃跑是一件低贱、丢脸的事情。 相反,在充满黑暗的战场上,他总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的逃跑路线和方向,依然能够逃脱。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技能。
甚至可以说,这是天赋、智慧、经验、运气、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 这世上除非再加上运气,就算是最有名的将军也做不到。
最后来说说张郃的战绩。 其实总体来说,他的战绩还是不错的,并没有我们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差。
张郃一生征战沙场,征战南北东西方。 无论是攻克邺城、灭乌桓、平定北方,还是攻克西凉、进军汉中、抵御蜀汉北伐,都有着非常杰出的战绩。 即使是敌人,刘备和诸葛亮都忍不住感叹张郃勇猛足智多谋,是一个很难对付的对手。
总而言之,张郃这个三国名将的称号,确实是名副其实。 (超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9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