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金石奇,特此感谢!
碑的本义是没有文字的立石。 后来在上面刻上铭文,或颂扬美德,或祭祀,或记事,以达到“寄托石坚,万世铭记”的目的。 广义上的碑,是指石刻、牌位、匾额、墓志铭、塔刻、刻经造像、石碑、摩崖、题号、桥柱、井栏、食堂、界石等的总称。
除了墨迹之外,中国书法也是碑文的大体量,刻的内容尤其与官员有关。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官衔、官职人员的名称、起源、变迁、增减极为复杂。 历代屡变,但也有一脉相承的,或在过渡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变和调整。 如果简单概括,可分为殷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十个阶段。
金泉包子碑
别甲:汉代,别甲被任命为史官,担任各州刺史的辅佐官。 巡抚的职责是巡查,别甲就协助巡抚巡查。
北魏张猛龙碑
参军:后汉末年军事事务较多时,参与军事筹划的人被称为“参宰相军务”,这就是参军的开始。
各朝代的官制特点如下:
殷周:建立三功三孤制六部之基。
秦汉:建立中央集权,采用以宰相为主体的辅政和九卿分院,实行郡县制。
魏晋南北朝:南北之争,导致官制混乱。 九卿制过渡至中书、尚书、门下三省。
隋唐时期:由宰相制向三省制过渡,设立三司、三尚书、六部、九殿、一台、五监等多种官制。 科举制度的建立。
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但制度却很混乱
辽:采用南北双官制,南方官制仿唐制。
金:仿唐宋官制,废除双官制。
元朝:起初仿照前朝的制度,后来建立了独立的官制,采取军事、政治、监察三权分立的制度。
明:设立内阁制,废除三省制,六部独立。
清代:废除宰相制度,采用军优先制和合议制。
一部官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的发展史。 从殷周到清末,上至权臣,下至乡官、小官,都发挥着各自的职能。 官学虽然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也可以与金石学作为参考,达到支撑经典、补充历史的作用。
本栏目选取部分历代官员姓名及碑刻内容进行介绍。 要想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就需要参考更多的经典史料。
宋黄庭坚所书《狄良公碑》
朝三大夫:唐宋时期的文官制度。 五品以下的称为朝三大夫,元代四品以上的称为朝三大夫。 明废。
唐代颜真卿颜钦纪念碑
总督:又称部门总督、总督、总督、总督、总督。 汉初,此官被任命派往全国十二部(州),负责监督地方行政。 汉成帝时改为周牧,隋末改为总督,宋以后废。
唐代李邕、李思训碑
总督:又称总经理。 魏文帝时期,初设此官,掌管诸国军事、治理诸国。 晋南北朝仍沿袭魏制。 此后,他的官名一度改为总管,到了唐朝,又恢复了总督的称号。 被清朝废弃。
北魏张猛龙碑
都尉:汉代有都尉军官。 一类是侍官,包括车都尉、马都尉、骑兵都尉等。一类是职官,包括水横都尉、诸爵都尉等。还有一些是武将。 不同称号的队长代表不同的等级。 清代,四品以上武官称为校尉,仅次于将军(二品以上)。
汉曹权碑
功操:又称功操史、功操参军。 他是秦汉三太子之一的太尉(大司马)手下的官员,负责考核功绩。
北魏郑道昭的古诗评
唐代颜真卿颜钦纪念碑
国子学:晋武帝时期设立国子学,教育大臣、官员的子弟,又称国学或太学,为太常。 北齐时期,专门设立官署管理国子学堂,改名国子庙,其主官称为国子祭酒。 隋、唐、五朝、宋、辽、金、明、清各代均设立国子监,负责给皇子进贡酒事。
怀仁王羲之书集圣教序
北魏郑道昭的古诗评
大臣: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内史侍郎、门下侍郎。
秦汉时期,尉官命属下官员任命仪郎、中郎、侍郎、郎中等郎官,均手持武器,镇守禁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郎官外,还有中书侍郎、黄门侍郎等官员。 隋朝,侍郎为副官,六部侍郎的副职均分配给侍郎。 唐、五、宋皆仿隋制。 清末废除。
唐颜真卿赠诗给裴将军
北魏张猛龙碑
将军:春秋时期,俗称军将。 战国时期成为将军的称呼,一般指武官。
怀仁王羲之书集圣教序
唐颜真卿颂大唐中行
宋黄庭坚所书《狄良公碑》
尚书:秦代,少府设四官,负责宫中发文。 他们被称为尚书。 汉代设立尚书令、尚书仆射(副职)。 后汉光武帝时期,天下政治均归尚书令管辖。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尚书、中书、门下)取代了九卿制,尚书令由六曹尚书主管。 隋唐时期,建立六部尚书制。 尚书令分为六司(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成为以宰相为中心的宰相。政治。 到了元朝,尚书、门下两省并入中书省,六尚书隶属中书省中书令管辖。 明朝废除中书省,六尚书独立。 清末,改尚书为尚书。
汉张骞碑
师父:汉代时,与友智、友友三位长老同为县以下乡官。 三长主管教育,夫吝公务,听官收税,巡行巡查,禁盗贼。
唐代刘公权玄塔碑
上诸国:这是一个荣誉官,最早是楚国为了奖励有战功的士兵而设立的。 隋唐至明代,上柱郭为最高荣誉官员,其次为柱郭,清代被废除。
唐代颜真卿颜钦纪念碑
少保:周朝三公,为太史、太傅、太保之官,所谓国三长。 他的副官是三个孤儿:少石、少甫、少宝。 此后历朝历代均任命此官。
汉元安碑
司空:(东莞)、(大司空)、(御史大福)。
相传,少昊初任此官是在五帝年间,也是在尧舜时期。 周代为六大臣(六吏)之一,称东官,主管水土,为后世工部之始。 历代他的姓名和职务几经更迭。 秦时称御史大夫。 汉代改为大司空,三皇子之一。 后来大字称司空。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被用作皇帝的辅佐。 这一制度在隋唐时期已有,到元代被废除。
韩宜英纪念碑
司农:汉代,为九清之一,任命大司农(掌粟内史)管理钱粮。 汉末改为大农令,此制度在以后各朝代均建立。 南北朝、北齐时期,随着九庙制度的新设,思农寺也随之建立。 后来到了元代,废除了寺庙制度,建立了大司农寺。 历代,司农寺由司农庆(正职)、司农少卿(副职)管辖。
汉元安碑
司徒:这个正式名称存在于古代五帝之一的少昊时期。 尧帝及后来的皇帝也仿效了少昊时代的官制。 周代为六吏之一,称地方官大司徒,以礼教民。 汉代改宰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太尉)、大司空(御史大夫)并列三侯。 后来,大司徒就被称为司徒。 元朝废除。
金泉包子碑
金泉包子碑
北魏张猛龙碑
太守:秦代称太守。 汉代改太守。 此官历代都有。 宋以来,改县为郡,俗称太守、太守。 太守是一个县的长官。
怀仁王羲之书集圣教序
太子太傅:汉代,太子太傅、少傅负责教化太子,其下还设有官员。 隋唐以后,太子的主子都是由其他官员任命的,比如太子侍从等,所谓的东宫三少爷与太子没有任何关系,只是闲散的官员。
唐代刘公权玄塔碑
御史中丞:汉制,御史大夫之下有御史中丞。 《汉书·百官百官表》云:宫中兰台上,掌管尚书。
韩宜英纪念碑
北魏张猛龙碑
历史悠久:汉制,宰相之下有两名历史悠久的人,其职位相当于宰相府秘书长,即国家最高机关的首席事务官。
怀仁王羲之书集圣训序
中书令:三国魏初,中书令、中书鉴皆掌管机密。 此后历朝历代。 非君主近亲者不担任此职。 如果没有中书监,则中书令一人掌管,实际上就是宰相。 隋朝以后,中书令被视为中书省长,与门下省侍中、尚书令、尚书省仆射并称三省长。 唐宋时期均沿袭此制度。
北魏张猛龙碑
祝勃:汉代以后常见的官名之一。 他是古代政府各部门掌管文书书籍的官员。 魏晋以后,常任将领、重臣的参谋长。 在唐宋时期,朱勃都被视为士流中的第一官。 清代,县朱博被视为杂官,后废。
▽
笔、墨、纸、砚,微店都有
长按扫码
不认识吗? 点这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6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