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是国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早于国家的出现。 军队是由士兵组成的,那么士兵从哪里来、如何招募呢?
商周奴隶制时期,“士”是一个独立的贵族阶级。 成为一名士兵是一项宝贵的权利,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士兵。 当时实行有限征兵制度。 士兵只从贵族和自由民中招募,而且必须自带武器。 因此,当时的军队规模并不大。 如果动用数万人,那将是一场倾国倾城的战争。 周武王伐纣时,出动“军车三百辆,虎兵三千,兵四万五千”,为最高纪录。 五霸之首齐衡公,只有三万兵马。 。
春秋战国时期,军队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战车逐渐被步兵方阵取代,并出现了单独的骑兵。 作战规模不断扩大,军队对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另外,当时的奴隶逐渐向封建化转变,大部分奴隶都成为了农民,都被纳入了国家征募对象。 因此,根据当时的记载,各国军队有数十万。 例如,赵、魏、齐有数十万士兵,而秦、楚有数百万士兵。 而且,还有一群名为秦、魏的“强者”。 以“武兵”、齐国的“武术”、赵国的“轻骑”为代表的常备军,士兵开始进入职业化阶段。 此后,我国历代基本上都保持着一定数量的常备军。
从秦朝到南北朝,征兵制一直是主要制度。 后来,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开始通过征兵来补充军队的需要。 三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一些势力开始采用招募制度来组建精锐部队。 后来逐渐演变为“世界军事体系”。 父亲去世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王位。 他的户籍称为“军户”,社会地位低下,不准变更。 三国之中,魏有五十万大军,吴有二十二万大军,蜀有十万大军。
南北朝后期至唐代,西魏宇文泰首先制定了“府兵制”,并在唐代得到发扬光大。 官军制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征兵制,土地由国家授予,男子到了一定年龄就必须自备装备服兵役。 在此基础上,选拔了一些壮士,编入正规军,在京师或边疆服役一段时间。 隋朝灭南陈时,调动了55万大军。
唐代中后期,由于均田制度破产,官兵已不能满足国防需要,国家开始实行征兵制度。 尤其是各地的士兵,往往都是将军自己招募的。 唐初,士兵超过30万,玄宗时期,士兵有60万。 唐朝后期,全国各地都有藩镇,士兵数量估计超过100万。
到了宋代,征兵制度被发挥到了极致。 通过招募失业流浪人员和受灾饥饿的人入伍,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但也严重阻碍了军队的战斗力。 宋中期,士兵有130万,战斗力不如宋初。 37万士兵。 宋代,将宋朝各地维护家乡安全的士兵称为湘兵,各州招募的士兵称为湘兵。 国家于是从湘军中选拔精锐,组成禁军,作为宋军的主力。 南宋初期,整个军事体系崩溃,靠将领的个人能力建立了几支戍边军队。 加上中央直属禁军,兵力近五十万。
辽、金、元都是少数民族政权。 他们的军队编制与本民族的社会组织实行同一制度。 由于人口少,他们实行全面的征兵制度。 他们的族军一般不超过二十万。
明初,建立了军事式世袭的“军户制”。 一代人当兵,一代代人当兵。 中后期,由于军村被毁,训练被毁,军户的战斗力日渐衰弱。 。 明朝中叶,恢复征兵制度,国军分为两部分:保卫京城的精营营和保卫地方的禁卫军两部分。 明军规模一直在百万以上,但有战斗力的并不多。 尤其是后期,战争只能依靠将军们自己招募的“户口”。
清军对满族、蒙古族实行八年征兵制度。 “八旗子弟皆当兵”,约有20万人。 同时,还招募了一些汉人加入绿营,作为八旗的补充,镇守当地,总共约有六十万人。 八十万士兵。 清朝末年,由于八旗、绿营已完全失去战斗力,湘军、淮军、新组建军的士兵全部被征召。
军阀混战时期,由于各地军阀统治时间很短,很难形成有效的制度,所以主要采用征兵制。 直到抗战时期,征兵制才逐渐流行。 到抗战结束时,蒋介石军队规模已达430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6158.html